新型集装箱内侧板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51779 阅读:118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一种新型集装箱内侧板,包括内侧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板(3)安装轨道(5)的位置设置专用于安装所述轨道(5)的“U”形凹槽(6)。(*该技术在2013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一种用于集装箱上的内侧板结构,更具体的说,涉及运输冷冻和/或冷藏货物的集装箱的带轨道的内侧板结构。
技术介绍
目前,冷冻和/或冷藏集装箱的内侧板通常为不锈钢平面结构,对于一些特殊要求的运输方式,为了防止货物在运输过程中滑移而对内侧板造成伤害,需要在内侧板上安装捆绑货物的轨道,该捆绑货物的轨道就直接安装在内侧板上,轨道表面超出内侧板表面,不仅容易被撞掉,而且相对减少了箱体的内容积。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新型的集装箱内侧板;该内侧板设置适合安装轨道的构造。为达到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新型集装箱内侧板,包括内侧板,所述内侧板安装轨道的位置设置专用于安装所述轨道的“U”形凹槽。上述凹槽水平设置或者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设置。上述凹槽互相平行设置至少1条。上述凹槽互成一定角度设置至少1条。上述凹槽的长度小于等于所述内侧板的水平方向的长。上述“U”形凹槽是一个整体或竖直方向分成互相连接的三部分。上述分成三部分的凹槽之间互相铆接、胶接或焊接。优点和效果该集装箱的内侧板简单的设置了一个凹槽,将专用于捆绑货物用的轨道安装在该凹槽内;使该轨道可以部分或者全部安装在该凹槽内,所以轨道不容易被碰掉;这样即保证了捆扎货物的方便又能够最大限度的保证轨道的安全和集装箱内部容积的要求。本技术结构简单,便于实用。该凹槽的长度和内侧板的长度等长,在该内侧板安装在集装箱上时可以在整个内侧板的长度方向上设置捆绑货物的轨道,便于捆绑货物。同时该内侧板的凹槽也可以只设置在内侧板的部分长度上,便于定点的设置捆绑货物的轨道,节约了成本方便安装的使用。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的主剖视图;附图2是附图1的局部放大图;附图3是实施例1内侧板安装一条凹槽的主视图;附图4是实施例1内侧板安装多条互相平行的凹槽主视图;附图5是实施例2凹槽是整体结构的主剖视图;附图6是附图5的局部放大图;附图7是实施例2内侧板安装一条凹槽的主视图;附图8是实施例2内侧板安装多条互相平行的凹槽主视图;附图9是实施例3内侧板安装一条凹槽的主视图;附图10是实施例3内侧板安装多条互相平行的凹槽主视图;附图11是实施例3内侧板安装多条互相一定角度的凹槽主视图;附图12是实施例4内侧板安装一条凹槽的主视图;附图13是实施例4内侧板安装多条互相平行的凹槽主视图;附图14是实施例4内侧板安装多条互相一定角度的凹槽主视图;具体实施例实施例1如附图1、附图2所示,一种新型集装箱内侧板,以一个冷藏集装箱为例,包括外侧板1、内侧板3和设置于外侧板1、内侧板3之间的保温层2;如附图2所示,通常为“Ω”型竖直方向的加强筋4嵌入保温层2内,与内侧板3发泡层表面接触,加强整个内侧板的强度。内侧板3水平方向安装轨道5的位置设置专用于安装该轨道5的“U”形凹槽6。内侧板3在凹槽6部分分为三部分,由内侧板3-1和内侧板3-3,以及带凹陷形成凹槽6的内侧板3-2组成,它们之间根据应用的材料可以通过铆接、胶接、焊接等不同方式而形成整体,在其连接部位,采用密封胶保证密封性。轨道5利用铆接、胶接或焊接等方式安装在内侧板3-2上。根据轨道5需要安装的位置设置凹槽6的位置,所以凹槽6可以如附图3所示的在内侧板3上设置1条或者如附图4所示的在内侧板3上设置多条。若凹槽6设置多条时如附图4所示,各个由于轨道5通常是互相平行设置所以这些凹槽6也采用互相平行设置;凹槽6的深度可以满足轨道5安装后,轨道5外表面最大可以全部不高于内侧板3外表面。实施例2如附图5、附图6所示,一种新型集装箱内侧板,以一个冷藏集装箱为例,包括外侧板1、内侧板3和设置于外侧板1、内侧板3之间的保温层2;如附图6所示,通常为“Ω”型竖直方向的加强筋4嵌入保温层2内,与内侧板3发泡层表面接触,加强整个内侧板的强度。内侧板3水平方向安装轨道5的位置设置专用于安装该轨道5的“U”形凹槽6。凹槽6的深度可以满足轨道5安装后,轨道5外表面最大可以全部不高于内侧板3外表面。附图6所示,内侧板3上的凹槽6是在一整张内侧板上采用冲压等方式直接成形而成的整体形式,结构更加紧凑,安装更加方便。轨道5利用铆接或其他方式安装在凹槽6上。本技术的凹槽6是根据轨道5需要安装的位置设置的,所以凹槽6可以如附图7所示在内侧板3上设置1条或者如附图8所示在内侧板3上设置多条。若凹槽6设置多条时如附图8所示,各个由于轨道5通常是互相平行设置所以这些凹槽6也采用互相平行设置;实施例3如附图1、附图2所示,一种新型集装箱内侧板,以一个冷藏集装箱为例,包括外侧板1、内侧板3和设置于外侧板1、内侧板3之间的保温层2;如附图2所示,通常为“Ω”型竖直方向的加强筋4嵌入保温层2内,与内侧板3发泡层表面接触,加强整个内侧板的强度。内侧板3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安装轨道5的位置设置专用于安装该轨道5的“U”形凹槽6。内侧板3在凹槽6部分分为三部分,由内侧板3-1和内侧板3-3,以及带凹陷形成凹槽6的内侧板3-2组成,它们之间根据应用的材料可以通过铆接、胶接、焊接等不同方式而形成整体,在其连接部位,采用密封胶保证密封性。轨道5利用铆接、胶接或焊接等方式安装在内侧板3-2上。根据轨道5需要安装的位置设置凹槽6的位置,所以凹槽6可以如附图9所示的在内侧板3上设置1条或者如附图10、附图11所示的在内侧板3上设置多条。若凹槽6设置多条时如附图10所示,各个由于轨道5通常是互相平行设置所以这些凹槽6也采用互相平行设置;如附图11所示,各个由于轨道5也会采用互相成一定角度的设置所以这些凹槽6也采用互相成一定角度的设置。凹槽6的深度可以满足轨道5安装后,轨道5外表面最大可以全部不高于内侧板3外表面。实施例4如附图5、附图6所示,一种新型集装箱内侧板,以一个冷藏集装箱为例,包括外侧板1、内侧板3和设置于外侧板1、内侧板3之间的保温层2;如附图6所示,通常为“Ω”型竖直方向的加强筋4嵌入保温层2内,与内侧板3发泡层表面接触,加强整个内侧板的强度。内侧板3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方向安装轨道5的位置设置专用于安装该轨道5的“U”形凹槽6。凹槽6的深度可以满足轨道5安装后,轨道5外表面最大可以全部不高于内侧板3外表面。附图6所示,内侧板3上的凹槽6是在一整张内侧板上采用冲压等方式直接成形而成的整体形式,结构更加紧凑,安装更加方便。轨道5利用铆接或其他方式安装在凹槽6上。本技术的凹槽6是根据轨道5需要安装的位置设置的,所以凹槽6可以如附图12所示在内侧板3上设置1条或者如附图13、附图14所示在内侧板3上设置多条。若凹槽6设置多条时如附图13所示,各个由于轨道5通常是互相平行设置所以这些凹槽6也采用互相平行设置;如附图14所示,各个由于轨道5也会采用互相成一定角度的设置所以这些凹槽6也采用互相成一定角度的设置。权利要求1.一种新型集装箱内侧板,包括内侧板(3),其特征在于所述内侧板(3)安装轨道(5)的位置设置专用于安装所述轨道(5)的“U”形凹槽(6)。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新型集装箱内侧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凹槽(6)水平设置或者与水平面成一定角度设置。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新型集装箱内侧板,其特征在于上述凹槽(6)互相平行设置至少1条。4.根据权利要求2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国浩王世魁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