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药组合物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90466 阅读:11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1 12:23
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药组合物,由水蛭、当归、桑叶、川芎、刺五加、银杏叶、淫羊藿、鸡血藤、苦瓜、葛根、牛膝、积雪草、牛蒡子、三七、菟丝子、女贞子、绞股蓝、茯苓、荔枝核、玄参、山茱萸、肉苁蓉、石斛、苍术、血竭、甘草等原料药组成。该中药组合物配制简便,药源广泛,成本低廉,其遵循中医的君臣佐使用药原则,诸药合用,相得益彰,在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方面疗效显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医药
,涉及一种中药组合物,具体涉及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 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药组合物。
技术介绍
糖尿病是代谢紊乱造成的全身慢性进行性疾病,属于中医消渴范畴。近年来,随着 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及生活方式的改变,糖尿病的发病率呈显著上升的趋势,已成为继恶 性肿瘤及心血管疾病之后的第三大疾病,严重威胁着人类的健康。糖尿病是以持续高血糖 为基本生化特征的一种复杂疾病。持续的高血糖状态会导致体内的非酶糖基化反应加速, 从而造成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在体内的蓄积。非酶糖基化终末产物能改变蛋白质结构和功 能、影响脂质代谢、修饰核酸及诱导氧化应激,是糖尿病并发症发生的主要因素。蛋白质非 酶糖基化并不会因为血糖得到控制而停止,这样最终会造成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的发生和发 展,如动脉粥样硬化形成、心肺顺应性减低、晶状体混浊致白内障、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升 高致糖尿病性肾病等。以往人们对糖尿病的治疗重点在于血糖的控制,但随着研究的深入, 蛋白质非酶糖基化反应与糖尿病并发症的关系日益受到人们的重视。体内蛋白质的非酶糖 基化反应与很多并发症的病理机制有关,通过阻断非酶糖基化反应从而防治上述疾病的发 生发展是近年来药物治疗学领域的新策略。 糖尿病临床早期可无症状,典型者有多饮、多食、多尿、疲乏、消瘦等症候群,50~ 70岁为患病高峰。糖尿病一般分为胰岛素依赖型(I型,IDDM)和非胰岛素依赖型(II型, NIDDM)两类,其II型糖尿病占80%以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糖尿病患病率正 急剧增加,已成为影响人类身体健康的主要疾病之一。1997年报告,1995年全世界有糖尿 病患者1. 25亿,预测2025年将猛增至2. 29亿,在数量急剧增加的糖尿病患者中,II型糖 尿病占患者总数的95%以上。糖尿病若久治不愈,病情控制不好容易发生急、慢性并发症, 波及全身各个器官、组织,危害极大。糖尿病急性并发症有低血糖、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渗 性非酮症糖尿病昏迷、糖尿病乳酸酸中毒。糖尿病慢性并发症主要是大血管及微血管病变, 其中心血管疾病、肾病、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多种感染微、循环障碍等是糖尿病的常见并 发症,严重威胁着糖尿病患者的生命安全。有关调查数据显示:在糖尿病患者中,并发心脑 血管病的几率是26%,外周神经疾病的几率是17. 8%,眼部疾病是14. 8%,肾脏病的几率 是 10. 6%。 心脑血管病是2型糖尿病最主要的并发症和合并症,"2型糖尿病是冠心病的等危 症"已在国内外达成广泛的共识。糖尿病心肌病(Diabetic cardiomyopathy,DCM)是糖尿 病患者的主要心脏并发症之一,发病率高,危害性大。糖尿病心肌病是糖尿病引起心脏微血 管病变和心肌代谢紊乱所致的心肌广泛局灶性坏死,出现亚临床的新功能异常,最终进展 为心力衰竭、心律失常及心源性休克,重症患者甚至猝死。糖尿病心肌病的发生机制有心肌 细胞代谢紊乱、心肌细胞钙运转缺陷、心肌间质纤维化、冠状动脉微血管病变和心脏自主神 经病变等。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DPN)是糖尿病在神经 系统发生的多种病变的总称,临床上最常累及的有股神经、坐骨神经、烧神经、尺神经、腓肠 神经及股外侧皮神经等。其发病机理近年普遍认为与多种因素有关,如代谢紊乱、血管障碍 及神经营养因子减少等,尤以微血管病变及组织缺氧为主要发病机制。有研究表明,高血糖 可致血黏度及凝血因子增高,红细胞变形能力减低和血小板功能亢进,使血流失畅而影响 微循环灌注。本病发病程度与血糖的控制密切相关。 糖尿病眼病是当今人类致盲的主要原因,分为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和非视网 膜眼部并发症。DR是最常见的严重糖尿病眼病,常造成视力减退或失明。DR的病理改变与 多元醇代谢通路激活、蛋白激酶C(PKC)活性的增加、终末糖化产物(AGE)增加、氨基己糖 (己糖胺)途径激活等有害糖代谢途径激活,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胰岛素样生长 因子21 (IGF21)、血小板生长因子(PDGF)等新生血管生成的相关细胞因子异常以及高血糖 记忆等相关。 糖尿病肾病(DN)是糖尿病常见而难治的微血管并发症,也是糖尿病致死的重要 原因之一。早期多出现肾血流动力学异常,造成糖尿病性蛋白尿,病情持续发展,最终导致 肾小球硬化,肾功能不全。其基本病理特征为肾小球基底膜均匀肥厚伴有肾小球系膜细胞 间质增加、肾小球囊和肾小球系膜细胞呈结节性肥厚及渗透性增加。DN发生与高血糖密切 相关,血糖控制不佳可加速糖尿病肾病的发生发展,高血糖及糖基化终产物生成增多后引 起系膜细胞增生,细胞外基质增多,系膜扩张,肾小球基底增厚等。 据统计,一半以上的糖尿病患者并发神经病变;约有30 %的糖尿病患者并发增生 性视网膜病,其中每年有1. 2%可能发展到失明;30%~40%的I型糖尿病患者和15%~ 20%的II型糖尿病患者并发糖尿病肾病(DN),可由最初出现蛋白尿发展到高血压、肾病综 合征,最终导致肾衰和死亡,DN的3年生存率仅为53%。糖尿病约50%合并脂肪肝。当糖 尿病控制不满意时,容易患脂肪肝。这是因为胰岛素不足,体内葡萄糖利用减少,脂肪分解 加速,使血中脂肪酸增多,于是在肝脏中合成脂肪;又因肝糖原储备减少,容易引起脂肪在 肝脏的堆积而形成脂肪肝。糖尿病成为继心血管疾病、癌症之后发病率和死亡率最高的第 三大疾病。鉴于糖尿病的巨大危害,寻找筛选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有效药物已成为当 今医药学界竞相研究的热点。 随着对糖尿病发病机制的不断深入研究,发现了众多药物治疗靶点,开发了许多 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药物。抗糖尿病药物一般可分为3类:降高血糖药物、抗血糖药物 和中药。 降高血糖药物能够降低高血糖,但是也会此类药物对血糖正常者也有降低作用, 应用时应注意低血糖。此类药物主要包括:胰岛素、胰岛素促分泌剂(磺酰脲类、苯甲酸衍 生物和氨基酸衍生物)等。适应证:首选用于非肥胖II型糖尿病,或与抗高血糖药物联合 应用II型糖尿病;胰岛素还能应用于I型糖尿病。 抗高血糖药物只降低高血糖,单独使用一般不导致低血糖,对血糖正常者无明显 降血糖作用。此类药物主要包括:TZD、双胍类和α -糖苷酶抑制剂等。适应证:单用于肥胖 或超重的2型糖尿病,或与降血糖药物联合治疗II型或I型糖尿病。 许多中药具有一定的降血糖作用,其主要优势在于防治糖尿病慢性并发症。纯中 药制剂单一应用一般不会导致低血糖,但是单独应用中药,效果不理想,一般降糖作用不如 西药快速持久,还需要联合有西药才能达到较为理想的降糖效果,如消渴丸(10粒消渴丸 约含优降糖2. 5mg)并且许多降糖中药一般是大复方,制造成本较高,质量控制不易,有效 成分不明确。这些都限制了中药降糖药的发展,使其主要作为轻型糖尿病和一些糖尿病患 者的辅助降血糖治疗。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针对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配置方便、成本低、药源广、疗效显 著、无副作用的用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药组合物。 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是通过下述技术方案来实现的: -种用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药组合物,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 由水蛭、当归、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预防和治疗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的中药组合物,其特征在于:所述中药组合物的原料药由水蛭、当归、桑叶、川芎、刺五加、银杏叶、淫羊藿、鸡血藤、苦瓜、葛根、牛膝、积雪草、牛蒡子、三七、菟丝子、女贞子、绞股蓝、茯苓、荔枝核、玄参、山茱萸、肉苁蓉、石斛、苍术、血竭、甘草等原料药组成。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董利平邴兆伟
申请(专利权)人:青岛市市立医院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