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丙氨酸-(14-冬凌草甲素)酯三氟乙酸盐的I型结晶及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490079 阅读:8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1 04:4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L-丙氨酸-(14-冬凌草甲素)酯三氟乙酸盐的I型结晶及制备方法。所述制备方法包括将任意晶型或无定型的L-丙氨酸-(14-冬凌草甲素)酯三氟乙酸盐固体在单一的有机溶剂或者他们的混合有机溶剂中结晶得到L-丙氨酸-(14-冬凌草甲素)酯三氟乙酸盐I型结晶。本发明专利技术所得到L-丙氨酸-(14-冬凌草甲素)酯三氟乙酸盐I型结晶具备良好的晶型稳定性和化学稳定性,并且所用结晶溶剂低毒低残留,可更好地用于临床治疗。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L-丙氨酸-(14-冬凌草甲素)酯三氟乙酸盐的I型结晶及其制备方 法和用途。
技术介绍
式⑴化合物为L-丙氨酸-(14-冬凌草甲素)酯三氟乙酸盐,它是以冬凌草甲素为母核,经过改造修饰后,所得到的冬凌草甲素酯衍生物;冬凌草甲 素(Oridonin),是从冬凌草中提取出来的一种贝壳杉烯二萜类天然有机化合物,占冬凌草 有效成分的90%以上,是抗肿瘤的主要活性成分。但是冬凌草甲素口服生物利用度不足5%,不能达到有效的血药浓度;同时,冬凌 草甲素几乎不溶于水,采用静脉给药较为困难。因此对其结构进行修饰改造,改善其水溶性 和活性,将其开发成为新的抗肿瘤药物,是目前冬凌草甲素研究的重要方向。经过资料调研 及实验研究,发现冬凌草甲素的14-位羟基与L-丙氨酸酯化后,产物不仅水溶性良好,而且 在大鼠和犬体内的转化率分别可达94. 1 %和128%。经药理毒理实验验证,该化合物不仅 具有与冬凌草甲素相似的活性,而且在体外血浆及体内都能迅速转化为冬凌草甲素,发挥 出冬凌草甲素的药效活性;毒性研究结果显示本品毒性较小,无遗传毒性的担忧;此外,本 品克服了因使用非水刺激性溶媒造成静脉炎和特殊制剂引起过敏的副作用,家兔血管刺激 性试验显示本品对血管无刺激性,豚鼠全身过敏试验也未见过敏现象,有效解决了冬凌草 甲素成药的上述问题。考虑到冬凌草甲素衍生物的高活性及不稳定性的问题,我们进一步的研究了 L-丙氨酸-(14-冬凌草甲素)酯三氟乙酸盐的晶型以及制备方法。本领域技术人员知道, 药用的活性成分的晶型结构往往影响到该药物的化学稳定性,结晶条件及储存条件的不同 有可能导致化合物的晶型结构的变化,有时还会伴随着产生其他形态的晶型。一般来说, 无定型的药物产品没有规则的晶型结构,往往具有其它缺陷,比如产物稳定性较差,析晶较 细,过滤较难,易结块,流动性差等。因此,改善上述产物的各方面性质是很有必要的,我们 需要深入研究找到晶型纯度较高并且具备良好化学稳定的新晶型。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L-丙氨酸-(14-冬凌草甲素)酯三氟乙酸盐的稳定晶 型以及制备该晶型的方法。 我们考察了L-丙氨酸-(14-冬凌草甲素)酯三氟乙酸盐在不同结晶条件下得到 的一系列结晶产物,对所得结晶产物进行了X-衍射及DSC检测,发现L-丙氨酸-(14-冬凌 草甲素)酯三氟乙酸盐在常规的结晶条件下,可以得到一种稳定性良好的晶型,我们称其 为I型结晶。本申请中的I型结晶的DSC图谱显示在234°C附近有熔融吸热峰,X-射线粉 末衍射图谱如图1所示,使用Cu-Ka辐射,以2 0角度和晶面间距(d值)表示的X-射线粉 末衍射图谱,其中在 6. 85 (12. 89),8. 09 (10. 92),11. 30 (7. 82),13. 71 (6. 45),14. 08 (6. 29), 14. 35(6. 17), 16. 40(5. 40) , 17. 41 (5. 09) , 18. 19(4. 87) , 18. 44(4. 81) ,20. 12(4. 41), 21. 17 (4. 19) , 23. 38 (3. 80) , 23. 88 (3. 72) , 24. 42 (3. 64) , 24. 84 (3. 58) , 25. 72 (3. 46), 26. 46 (3. 37),27. 22 (3. 27),28. 40 (3. 14),29. 38 (3. 04),31. 26 (2. 86)和 31. 79 (2. 81)有特 征峰。 本专利技术制备I型结晶的方法中,可作为原料使用的存在形态没有特别限定,可以 使用任意晶型或无定型固体,本专利技术的L-丙氨酸-(14-冬凌草甲素)酯三氟乙酸盐I型结 晶的制备方法为: 在用某些低级有机溶剂,优选含碳原子数小、同时能够挥发并可用作结晶溶剂的 醇类、酮类、酯类、卤代烃等极性有机溶剂,或它们的混合溶液;更优选为丙酮、乙酸乙酯、甲 醇、乙醇、异丙醇、异丙醚或它们的混合物作为L-丙氨酸-(14-冬凌草甲素)酯与三氟乙酸 盐的重结晶溶剂。析晶时可以用单一溶剂,也可以用选自以上有机溶剂的混合溶剂。 具体的,本专利技术提供的制备L-丙氨酸-(14-冬凌草甲素)酯三氟乙酸盐I型结晶 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将N-Boc-L-丙氨酸-(14-冬凌草甲素)酯与三氟乙酸,或者将L-丙氨 酸-(14-冬凌草甲素)酯三氟乙酸盐固体溶解于适量的有机溶剂中,搅拌析晶;或者加入反 溶剂,搅拌析晶; ⑵过滤、洗涤、干燥; 其中,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碳原子数小于等于3的醇类、卤代烃、酮类、酯类中的 一种或几种,或者为选自碳原子数小于等于3的醇类、卤代烃、酮类、酯类中的任意一种或 几种与碳原子数小于等于3的醚类的混合溶剂。 在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中,所述的有机溶剂选自碳原子数小于等于3的酮类、 醇类、酯类的一种或几种,或者为选自酮类、醇类、酯类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与醚类的混合 溶剂。 进一步地,最优选的单一溶剂为乙酸乙酯。 在本专利技术的一个实施方案中,优选的混合有机溶剂为丙酮/异丙醚,二者比例没 有特别限制,在本专利技术优选的实施方案中,二者体积比为1 :2。 重结晶的方法没有特别限定,可以用通常的重结晶操作方法进行。例如,可以将原 料L-丙氨酸-(14-冬凌草甲素)酯三氟乙酸盐在有机溶剂中搅拌溶解后,常温搅拌析晶, 结晶完成后,经过滤干燥,即可得到所需要的结晶。所滤取的结晶体通常在减压下,常温条 件下进行真空干燥,就能达到去除重结晶溶剂的效果。 通过差示扫描热分析(DSC)、X-衍射图谱测定,对得到的L-丙氨酸-(14-冬凌草 甲素)酯三氟乙酸盐结晶体进行了晶型研究,同时对所得结晶的溶剂残留进行了检测。 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方法制备的L-丙氨酸-(14-冬凌草甲素)酯三氟乙酸盐结晶不含 有或仅含有较低含量的残留溶剂,符合国家药典规定的有关医药产品残留溶剂的限量要 求,因而本专利技术的结晶可以较好地作为医药活性成分使用。 经研究表明,本专利技术制备L-丙氨酸-(14-冬凌草甲素)酯三氟乙酸盐I型结晶在 研磨、压力和受热等条件下,晶型稳定性良好,能够满足生产运输储存的药用要求,生产工 艺稳定可重复可控,能够适应于工业化生产。【附图说明】 图1为L-丙氨酸-(14-冬凌草甲素)酯三氟乙酸盐的I型结晶的X-射线粉末衍 射图谱。 图2为L-丙氨酸-(14-冬凌草甲素)酯三氟乙酸盐的I型结晶的DSC图谱。 图3为L-丙氨酸-(14-冬凌草甲素)酯三氟乙酸盐的无定型固体的X-射线粉末 衍射图谱。 图4为L-丙氨酸-(14-冬凌草甲素)酯三氟乙酸盐的无定型固体的DSC图谱。【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实施例更详细地解释本专利技术,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 术方案,并非限定本专利技术的实质和范围。 实验所用的测试仪器 1、DSC谱仪器型号:MettlerToledoDSCIStareSystem 吹扫气:氮气升温速率:10.0°C/min温度范围:40-25(TC 2、X-射线衍射谱 仪器型号:BrukerD8FocusX-射线粉末衍射仪 射线:单色Cu-Ka射线(又=丨.5406A) 扫描方式:0 /2 0,扫描范围:2-40°电压:4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L‑丙氨酸‑(14‑冬凌草甲素)酯三氟乙酸盐的I型结晶,其特征在于使用Cu‑Ka辐射,得到以2θ角度和晶面间距表示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所述结晶具有如图1所示的X‑射线粉末衍射图谱,其中在约6.85(12.89),8.09(10.92),11.30(7.82),13.71(6.45),14.08(6.29),14.35(6.17),16.40(5.40),17.41(5.09),18.19(4.87),18.44(4.81),20.12(4.41),21.17(4.19),23.38(3.80),23.88(3.72),24.42(3.64),24.84(3.58),25.72(3.46),26.46(3.37),27.22(3.27),28.40(3.14),29.38(3.04),31.26(2.86)和31.79(2.81)有特征峰。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飘扬武乖利邱振均陈永江沈灵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恒瑞医药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