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板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486137 阅读:6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11 00:26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包括沿左右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板片,相邻的两个板片之间形成供制冷剂通过第一流道和供水流通过第二流道,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还包括沿左右方向设置的位于板式换热器上部的上侧通道、位于板式换热器下部的下侧通道,所述的上侧通道和下侧通道与所述的第一流道相连通且与所述的第二流道相隔离,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内的分隔板,所述的上侧通道被所述的分隔板分隔为位于左侧的第一通道、位于右侧的第二通道,以使所述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的制冷剂无法直接流通,所述的分隔板的下端开设有供所述的第二通道通过的开口。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板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板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技术介绍
板式换热器在换热领域应用广泛,可以用于液体和液体之间的换热,也可以用于一侧单相另外一侧为两相的换热,在空调主机中使用的时候,板式换热器的一侧走制冷剂另外一侧走载冷剂。作为冷凝器使用的时候,制冷剂在板式换热器中冷凝,将热量传递给水之类的载热介质。作为蒸发器使用的时候,制冷剂在板式换热器中蒸发,从水之类的载冷剂中吸收热量。相对于干式蒸发器体积小、结构紧凑,承压能力高,换热系数高,相同的换热效果情况下,成本约为干式蒸发器的2/3。在现有技术中,板式换热器的一个特点,水侧的流程基本上是单流程;制冷剂也是单流程,所以没有混流形式,只有顺流换热或者逆流换热,对于单冷或者单热系统,可以采用逆流形式,但是对于热泵,水路的流向是固定的,制冷的流动是相反的,一个工况是顺流、另一个工况为逆流,顺流时候换热性能差。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板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采取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板式换热器,所述的板式换热器作为蒸发冷凝器使用,所述的板式换热器用于将制冷剂和水流进行热交换,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包括沿左右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板片,相邻的两个板片之间形成供制冷剂通过第一流道和供水流通过第二流道,所述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相互间隔,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还包括沿左右方向设置的位于板式换热器上部的上侧通道、位于板式换热器下部的下侧通道,所述的上侧通道和下侧通道与所述的第一流道相连通且与所述的第二流道相隔离,所述的上侧通道的两端具有供制冷剂进出的第一进出口、第二进出口,所述的下侧通道的一端具有供制冷剂进出的第三进出口,另一端与外部环境相隔离,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内的分隔板,所述的上侧通道被所述的分隔板分隔为位于左侧的第一通道、位于右侧的第二通道,以使所述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的制冷剂无法直接流通,所述的分隔板的下端开设有供所述的第二通道通过的开口。优选地,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还包括供水流流进的进水口、供水流流出的出水口,所述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的板式换热器的上部,所述的出水口设置在板式换热器的下部,所述的进水口、所述的出水口与所述的第二流道相连通。优选地,所述的第一进出口、第三进出口、进水口、出水口位于所述的板式换热器的左侧,所述的第二进出口为所述的板式换热器的右侧,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被所述的分隔板分隔为位于分隔板左侧的第一区、位于分隔板右侧的第二区。优选地,所述的第一区的换热面积是第二区换热面积的8~20倍。优选地,所述的分隔板与所述的板片相平行设置。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制冷系统,所述的制冷系统包括设置在制冷管路上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膨胀装置、第二换热器,所述的第一换热器上述的板式换热器。优选地,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进出口与所述的压缩机向连通,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进出口与第二进出口通过一第一单向阀连通,所述的第一单向阀指向所述的第一进出口;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第二进出口与所述的膨胀装置通过一第二单向阀连通,所述的第二单向阀指向所述的膨胀装置;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第三进出口与所述的膨胀装置通过一第三单向阀连通,所述的第三单向阀指向所述的第三进出口,当所述的第一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使用时,制冷剂从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进出口进入第一通道,流经第一区的第一流道,冷凝后通过下侧通道,制冷剂通过下侧通道流经第二区的第一流道,经过第二通道从所述的第二进出口流出,经过第二单向阀流向所述的膨胀装置,水流从进水口进入第二流道后从出水口流出,在所述的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区,制冷剂与水流逆流换热;当所述的第一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制冷剂从第一换热器的第三进出口进入下侧通道,上行蒸发,流经第一区和第二区的第一流道,从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流出。优选地,所述的制冷系统还包括一四通换向阀,所述的四通换向阀包括D端口、C端口、S端口、E端口,所述的压缩机包括出气口、吸气口,所述的D端口与所述的压缩机的出气口相连通,所述的S端口与所述的压缩机的吸气口相连通,所述的四通换向阀在调节过程中具有两种状态,分别为:D端口与C端口导通且S端口与E端口导通,D端口与E端口导通且S端口与C端口导通,D端口与C端口导通且S端口与E端口导通时,所述的制冷剂从压缩机的出气口流出依次流经:四通换向阀的D端口、C端口、第一换热器、膨胀装置、第二换热器、四通换向阀E端口、S端口,最后经压缩机的吸气口回到压缩机,D端口与E端口导通且S端口与C端口导通时,所述的制冷剂从压缩机的出气口流出依次流经:四通换向阀的D端口、E端口、第二换热器、膨胀装置、第一换热器、四通换向阀的C端口、S端口,最后经压缩机的吸气口回到压缩机。优选地,所述的第二换热器也为权利要求1ˉ4任一项所述的板式换热器,所述的第二换热器的第一进出口与所述的压缩机相连通,所述的第二换热器的第一进出口与第二进出口通过一第四单向阀连通,所述的第四单向阀指向所述的第一进出口;所述的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进出口与所述的膨胀装置通过一第五单向阀连通,所述的第五单向阀指向所述的膨胀装置;所述的第二换热器的第三进出口与所述的膨胀装置通过一第六单向阀连通,所述的第六单向阀指向所述的第三进出口,当所述的第二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使用时,制冷剂从第二换热器的第一进出口进入第一通道,流经第一区的第一流道,冷凝后通过下侧通道,制冷剂通过下侧通道流经第二区的第一流道,经过第二通道从所述的第二进出口流出,经过第五单向阀流向所述的膨胀装置,水流从进水口进入第二流道后从出水口流出,在所述的板式换热器的第二区,制冷剂与水流逆流换热;当所述的第二换热器作为蒸发器使用时,制冷剂从第二换热器的第三进出口进入下侧通道,上行蒸发,流经第一区和第二区的第一流道,从第二换热器的第一进出口和第二进出口流出。由于以上技术方案的采用,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如下优点: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在作为冷凝器使用时,在第二区的制冷剂与水流形成逆流换热,提高了制冷剂与水流的换热效果,相比现有技术的板式换热器,冷凝效果提高,以使制冷系统能够提高制冷量3%左右,提高能效2%左右。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的剖视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板式换热器的左视示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所述的另一种制冷系统的结构示意图,1、第一换热器;1’、第二换热器;11、第一通道;12、第二通道;13、下侧通道;14、分隔板;15、第一进出口;16、第二进出口;17、第三进出口;18、进水口;19、出水口;101、第一区;102、第二区;2、压缩机;21、出气口;22、吸气口;3、四通换向阀;31、D端口;32、C端口;33、S端口;34、E端口;4、膨胀装置;51、第一单向阀;52、第二单向阀;53、第三单向阀;54、第四单向阀;55、第五单向阀;56、第六单向阀。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应理解,这些实施例是用于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基本原理、主要特征和优点,而本专利技术不受以下实施例的范围限制。实施例中采用的实施条件可以根据具体要求做进一步调整,未注明的实施条件通常为常规实验中的条件。如图1~2所示为发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板式换热器及制冷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板式换热器,所述的板式换热器作为蒸发冷凝器使用,所述的板式换热器用于将制冷剂和水流进行热交换,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包括沿左右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板片,相邻的两个板片之间形成供制冷剂通过第一流道和供水流通过第二流道,所述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相互间隔,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还包括沿左右方向设置的位于板式换热器上部的上侧通道、位于板式换热器下部的下侧通道,所述的上侧通道和下侧通道与所述的第一流道相连通且与所述的第二流道相隔离,所述的上侧通道的两端具有供制冷剂进出的第一进出口、第二进出口,所述的下侧通道的一端具有供制冷剂进出的第三进出口,另一端与外部环境相隔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内的分隔板,所述的上侧通道被所述的分隔板分隔为位于左侧的第一通道、位于右侧的第二通道,以使所述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的制冷剂无法直接流通,所述的分隔板的下端开设有供所述的第二通道通过的开口。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板式换热器,所述的板式换热器作为蒸发冷凝器使用,所述的板式换热器用于将制冷剂和水流进行热交换,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包括沿左右方向层叠设置的多个板片,相邻的两个板片之间形成供制冷剂通过第一流道和供水流通过第二流道,所述的第一流道和第二流道相互间隔,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还包括沿左右方向设置的位于板式换热器上部的上侧通道、位于板式换热器下部的下侧通道,所述的上侧通道和下侧通道与所述的第一流道相连通且与所述的第二流道相隔离,所述的上侧通道的两端具有供制冷剂进出的第一进出口、第二进出口,所述的下侧通道的一端具有供制冷剂进出的第三进出口,另一端与外部环境相隔离,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还包括设置在所述的板式换热器内的分隔板,所述的上侧通道被所述的分隔板分隔为位于左侧的第一通道、位于右侧的第二通道,以使所述的第一通道和第二通道内的制冷剂无法直接流通,所述的分隔板的下端开设有供所述的第二通道通过的开口。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还包括供水流流进的进水口、供水流流出的出水口,所述的进水口设置在所述的板式换热器的上部,所述的出水口设置在板式换热器的下部,所述的进水口、所述的出水口与所述的第二流道相连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进出口、第三进出口、进水口、出水口位于所述的板式换热器的左侧,所述的第二进出口为所述的板式换热器的右侧,所述的板式换热器被所述的分隔板分隔为位于分隔板左侧的第一区、位于分隔板右侧的第二区。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区的换热面积是第二区换热面积的8~20倍。5.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板式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分隔板与所述的板片相平行设置。6.一种制冷系统,所述的制冷系统包括设置在制冷管路上的压缩机、第一换热器、膨胀装置、第二换热器,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换热器为权利要求3所述的板式换热器。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制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进出口与所述的压缩机相连通,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进出口与第二进出口通过一第一单向阀连通,所述的第一单向阀指向所述的第一进出口;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第二进出口与所述的膨胀装置通过一第二单向阀连通,所述的第二单向阀指向所述的膨胀装置;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第三进出口与所述的膨胀装置通过一第三单向阀连通,所述的第三单向阀指向所述的第三进出口,当所述的第一换热器作为冷凝器使用时,制冷剂从所述的第一换热器的第一进出口进入第一通道,流经第...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平
申请(专利权)人:江苏宝奥兰空调设备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