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空器用轮胎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66785 阅读:9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9 16:40
为了抑制胎面部的过度的温度上升,轮胎(10)具有:第一陆部(20),其在胎面部(12)以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14)的方式形成,且在壁面(20A)沿轮胎周向配设有多个第一凹部(26);以及第二陆部(18),其宽度比第一陆部(20)宽,且在壁面(18A)沿轮胎周向配设有比第一凹部(26)的个数多的第二凹部(24)。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主要用于客机等的航空器用轮胎
技术介绍
日本特开2012 - 153310号公报公开了如下航空器用轮胎:在胎面橡胶与胎体之 间具备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带束层、相对于轮胎周向倾斜的带束加固层、以及在带束加固层 的外周侧沿轮胎周向波形状地延伸的保护带束层。另外,日本特开2007 - 168784号公报 公开了如下航空器用轮胎:在胎面部形成有多条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
技术实现思路
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课题 然而,航空器用的轮胎由于在高负载下使用,因此在起飞时、着陆时与路面接触的 陆部的端部被扩展而变形,存在因该陆部的变形而产生剪切变形从而陆部的端部发热的情 况。 目的是考虑上述事实,提供一种能够抑制陆部的发热的航空器用轮胎。 用于解决课题的方案 第一方案的航空器用轮胎具有:陆部,其设于胎面部,由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周 向槽划分;以及上述陆部的壁面,其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凹部,并且形成于 一方壁面的上述凹部和形成于另一方壁面的上述凹部在轮胎周向上形成于不同的位置。 第二方案的航空器用轮胎具有:第一陆部,其在胎面部以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隔开 间隔地设置多个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的方式形成,且在壁面沿轮胎周向配设有多个第 一凹部;以及第二陆部,其由设于上述胎面部的上述周向槽形成,宽度比上述第一陆部宽, 且在壁面沿轮胎周向配设有比上述第一凹部的个数多的第二凹部。 专利技术的效果 航空器用轮胎由于做成上述的结构,因此能够抑制陆部的发热。【附图说明】 图1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航空器用轮胎的胎面图案的展开图。 图2是表示第一实施方式的凹部的主要部分放大立体图。 图3是表示第二实施方式的航空器用轮胎的胎面图案的展开图。 图4A是表不第二实施方式的凹部的主要部分放大俯视图。 图4B是以图4A的4B-4B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5是表示第三实施方式的航空器用轮胎的胎面图案的胎面的展开图。 图6是以图5的6CS-6CS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7是以图5的7CS-7CS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8是表示第四实施方式的航空器用轮胎的胎面图案的胎面的展开图。 图9是以图8的9CS- 9CS线剖切的剖视图。 图10是以图8的10CS- 10CS线剖切的剖视图的。 图11是表示第五实施方式的航空器用轮胎的胎面图案的胎面的展开图。 图12是表示第六实施方式的航空器用轮胎的胎面图案的胎面的展开图。 图13是表示第七实施方式的航空器用轮胎的胎面图案的胎面的展开图。【具体实施方式】(第一实施方式) 参照附图对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方式的航空器用轮胎10(以下记载为轮胎10)进行 说明。此外,图中箭头TW表示与轮胎10的旋转轴平行的方向(以下适当记载为"轮胎宽度 方向"。)。另外,图中箭头TC表示以轮胎10的旋转轴为中心的圆的圆周向(以下适当记 载为"轮胎周向"。)。另外,图中CL表示赤道面(通过轮胎的宽度方向的中心并与轮胎径 向平行的面)。并且,将与轮胎10的旋转轴垂直的方向记载为轮胎径向。 图1所示的轮胎10是客机等航空器所使用的轮胎,具备由胎面橡胶层形成的胎面 部12。比胎面部12靠内侧的内部构造与以往周知的航空器用轮胎的内部构造相同,从胎面 部12侧朝轮胎径向内侧以未图示的阻挡保护层(力7卜7° 口亍夕夕一層)、带束保护层、螺 旋带束层、胎体层的顺序构成。 在胎面部12形成有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多个周向槽。具体而言,形成有隔着赤道面 CL形成的一对第一周向槽14、和形成于比第一周向槽14靠轮胎径向外侧的一对第二周向 槽16这共计四条周向槽。第一周向槽14和第二周向槽16以相同的槽宽度、而且相同的槽 深度形成,胎面部12相对于赤道面CL为线对称。 此外,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两条第一周向槽14、以及两条第二周向槽 16共计四条周向槽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但并不限定于此。例如,也可多在比 第二周向槽16靠轮胎宽度方向形成左右一对第三周向槽。另外也可以反过来,减少轮胎周 向槽的条数而仅形成一对第一周向槽14。并且,也可以沿赤道面CL形成在轮胎周向上延伸 的周向主槽。另外,也可以相对于赤道面CL为非对称。并且,第一周向槽14和第二周向槽 16也可以以不同的槽宽度或者不同的槽深度形成。 胎面部12具备第二陆部18以及第一陆部20,该第二陆部18由一对第一周向槽 14划分且位于轮胎宽度方向中央部,该第一陆部20由第一周向槽14和第二周向槽16划分 且比第二陆部18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另外,在比第二周向槽16靠轮胎宽度方向外侧设 有肩部22。 在此,在第二陆部18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两壁面18A,形成有作为第二凹部的切口 部24。切口部24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地形成有多个,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 在轮胎周向上以等间隔形成有24个切口部24。此外,在图1中,由于仅图示了第二陆部18 的一部分,因此在第二陆部18的两端部分别图示了 13个切口部24。此外,也可以以不等 间隔形成切口部24。在此,切口部24在轮胎周向上形成于相互不同的位置,在本实施方式 中,形成于一方壁面18A的切口部24和形成于另一方壁面18A的切口部24在轮胎周向上 相互不同地形成。 如图2所示,切口部24以在轮胎宽度方向上切除第二陆部18的壁面18A的方式形 成。另外,切口部24在轮胎径向上从第一周向槽14的槽底形成至第二陆部18的表面(踏 面),并向第二陆部18的表面(踏面)开口。在本实施方式中,切口部24的开口部24A在 俯视时成为大致三角形状,该大致三角形状从第二陆部18的端部朝向中央部而成为窄幅, 但并不限于此,也可以是其他形状。例如,也可以将开口部24A形成为半圆状、椭圆状。 如图1所示,在第一陆部20的轮胎宽度方向的两端部,且在轮胎周向上隔开间隔 地形成有作为第一凹部的切口部26。切口部26形成为与在第二陆部18形成的切口部24 相同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为一个例子,在轮胎周向上等间隔地形成有8个。此外,在 图1中,由于仅图示了第一陆部20的一部分,因此在第一陆部20的两端部分别图示了 2个 或3个切口部26。 在此,切口部26在轮胎周向上形成于相互不同的位置。在此所说的在轮胎周向上 相互不同的位置是表示,在将形成于第一陆部20的切口部26投影于轮胎宽度方向上时,切 口部26彼此相互不重叠的位置。因此,形成于第二陆部18的切口部24和形成于第一陆部 20的切口部26也可以形成于轮胎周向上相同的位置。另外,形成于第二陆部18的切口部 24和形成于肩部22的切口部28也可以形成于轮胎周向上相同的位置。 在肩部22的第二周向槽16侧的壁面22A形成有切口部28。切口部28的形状是 与第二陆部18的切口部24、以及第一陆部20的切口部26相同的形状,在本实施方式中,作 为一个例子,在轮胎周向上以等间隔形成有12个切口部28。此外,在图1中,由于仅图示了 肩部22的一部分,因此图示了 6个切口部28。(作用) 接着,对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0的作用进行说明。在本实施方式的轮胎10中,在第 一陆部18的壁面18A形成有切口部24,在第一陆部20的第一周向槽14侧的壁面20A以及 第二周向槽16侧的壁面20B形成有切口部26。另外,在肩部22的第二周向槽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航空器用轮胎

【技术保护点】
一种航空器用轮胎,其特征在于,具有:第一陆部,其在胎面部以在轮胎宽度方向上隔开间隔地设置多个沿轮胎周向延伸的周向槽的方式形成,且在壁面沿轮胎周向配设有多个第一凹部;以及第二陆部,其由设于上述胎面部的上述周向槽形成,宽度比上述第一陆部宽,且在壁面沿轮胎周向配设有比上述第一凹部的个数多的第二凹部。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向山知尚大北洋平
申请(专利权)人:株式会社普利司通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