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液动混料循环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463826 阅读:6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8 23:5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液动混料循环装置,包括混料罐,还包括循环管路以及连接于循环管路中的泵体,所述循环管路上位于泵体入口的一端连接于混料罐的底部外侧,所述循环管路位于泵体出口的一端具有伸入到混料罐的中管和侧管,所述中管从所述混料罐的顶部伸入到混料罐内,所述侧管从所述混料罐的侧面伸入到混料罐内。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并且混合效果好,安全性高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动混料循环装置
技术介绍
在化工领域中,需要使用到多种不同的化工液体,而且还需要针对不同的液体进行搅拌混合,使化工液体按要求的配比形成混料以备使用。目前化工领域所使用的液体混料设备为立式的机械搅拌,这种机械式搅拌设备成本高,设备复杂,占用空间大,而且需要设立操作平台,安装难度高,安装成本也高,且在长期的化学试剂环境中混料设备的搅拌桨极易腐蚀,影响搅拌混合效率,使液体混合不均匀,达不到使用要求,更为严重的还可能会引发安全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液动混料循环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并且混合效果好,安全性高的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液动混料循环装置,包括混料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管路以及连接于循环管路中的栗体,所述循环管路上位于栗体入口的一端连接于混料罐的底部外侧,所述循环管路位于栗体出口的一端具有伸入到混料罐的中管和侧管,所述中管从所述混料罐的顶部伸入到混料罐内,所述侧管从所述混料罐的侧面伸入到混料罐内。根据以上方案,所述循环管路中安装有阀门,所述阀门位于栗体的入口与混料罐之间。根据以上方案,所述栗体所处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混料罐的底部的水平高度。根据以上方案,所述中管的出口位置与混料罐的底部之间的间距不小于所述混料触的尚度的一半。根据以上方案,在沿所述混料罐的轴线方向上,所述侧管的出口位于所述中管的出口与混料罐的底部之间。根据以上方案,所述侧管的轴线与所述混料罐的轴向方向具有夹角,并且该夹角45。?90。之间。根据以上方案,所述侧管的轴线与所述混料罐的径向方向具有夹角,并且该夹角45。?90。之间。 根据以上方案,所述侧管至少包括二个。根据以上方案,在沿所述混料罐的轴线方向上,所述至少二个侧管的出口位置之间具有间距。根据以上方案,在沿所述混料罐的径线方向上,所述至少二个侧管的出口位置之间具有间距。本技术的液动混料循环装置,通过在混料罐底部与内部之间通过循环管路相连接,并且通过栗体驱动混料罐内的液体流动,从混料罐的底部抽取液体经栗体加压后,从混料罐的顶部及侧面高压注入混料罐内部,对混料罐内的液体形成高压冲击,使混料罐内的液体在混料罐内自动流动,同时结合循环管路使液体循环流动,从而达到对混料罐内的液体进行搅拌混合的目的,避免采用机械式搅拌桨来进行搅拌,因此本技术的液动混料循环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并且混合效果好,安全性高的优点。【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图中:10、混料罐;20、循环管路;21、栗体;22、中管;23、侧管;24、阀门。【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实施例对本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说明。如图1所示,本技术所述的一种液动混料循环装置,包括混料罐10,还包括循环管路20以及连接于循环管路20中的栗体21,所述循环管路20上位于栗体21入口的一端连接于混料罐10的底部外侧,所述循环管路20位于栗体21出口的一端具有伸入到混料罐10的中管22和侧管23,所述中管22从所述混料罐10的顶部伸入到混料罐10内,所述侧管23从所述混料罐10的侧面伸入到混料罐10内。本技术的液动混料循环装置,通过在混料罐底部与内部之间通过循环管路相连接,并且通过栗体驱动混料罐内的液体流动,从混料罐的底部抽取液体经栗体加压后,从混料罐的顶部及侧面高压注入混料罐内部,对混料罐内的液体形成高压冲击,使混料罐内的液体在混料罐内自动流动,同时结合循环管路使液体循环流动,从而达到对混料罐内的液体进行搅拌混合的目的,避免采用机械式搅拌桨来进行搅拌,因此本技术的液动混料循环装置具有结构简单占用空间小,成本低并且混合效果好,安全性高的优点。在所述循环管路20中还安装有阀门24,所述阀门24位于栗体21的入口与混料罐10之间,用于控制循环管路20的开启与关闭。同时,所述栗体21所处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混料罐10的底部的水平高度,使混料罐10内的液体自动充满栗体21内部空间,避免栗体21空转。对于循环管路20的出口位置的设置,所述中管22的出口位置与混料罐10的底部之间的间距不小于所述混料罐10的高度的一半,使由中管22流出的高压液体能冲击到混料罐10内的大部分液体,提高混合效果。优选地,在沿所述混料罐10的轴线方向上,所述侧管23的出口位于所述中管22的出口与混料罐10的底部之间,使由侧管23流出的高压液体能冲击到混料罐10内靠近底部的液体,弥补中管22对混合罐10底部液体冲击力度减弱的弊端。为了进一步提高混合效果,对于侧管23的出口朝向可以进行特别限制,优选地,所述侧管23的轴线与所述混料罐10的轴向方向具有夹角,并且该夹角45°?90°之间,如图1中所示,使侧管23倾斜向下伸入混合罐10,这样对混料罐内的液体冲击力度对提高混合效果更有优势。同样地,所述侧管23的轴线与所述混料罐10的径向方向具有夹角,并且该夹角45°?90°之间,如图2所示,侧管23对混料罐10内的液体侧向冲击,使其在混料罐10内形成旋涡转动,提高混合效果。此外,可以根据混料罐10的高度,设置多根侧管23,比如至少包括二个。对设置的至少二个侧管23的出口位置和出口朝向,也可以进行特别限制,比如在沿所述混料罐10的轴线方向上,所述至少二个侧管23的出口位置之间具有间距,如图1中所示,使侧管23在混料罐10的轴向上形成上下分层的结构,对混料罐内处于不同高度位置的液体均能起到冲击作用,使之进行混合。再比如,在沿所述混料罐10的径线方向上,所述至少二个侧管23的出口位置之间具有间距,如图2中所示,使侧管23在混料罐10的径向上形成内外分层的结构,对混料罐10内处于内外不同径向位置的液体均能起到冲击作用,使之进行混合。【主权项】1.一种液动混料循环装置,包括混料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管路以及连接于循环管路中的栗体,所述循环管路上位于栗体入口的一端连接于混料罐的底部外侧,所述循环管路位于栗体出口的一端具有伸入到混料罐的中管和侧管,所述中管从所述混料罐的顶部伸入到混料罐内,所述侧管从所述混料罐的侧面伸入到混料罐内。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动混料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管路中安装有阀门,所述阀门位于栗体的入口与混料罐之间。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动混料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栗体所处的水平高度低于所述混料罐的底部的水平高度。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液动混料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管的出口位置与混料罐的底部之间的间距不小于所述混料罐的高度的一半。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动混料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沿所述混料罐的轴线方向上,所述侧管的出口位于所述中管的出口与混料罐的底部之间。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动混料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管的轴线与所述混料罐的轴向方向具有夹角,并且该夹角45°?90°之间。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液动混料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管的轴线与所述混料罐的径向方向具有夹角,并且该夹角45°?90°之间。8.根据权利要求6或7所述的液动混料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管至少包括二个。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液动混料循环装置,其特征在于,在沿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动混料循环装置,包括混料罐,其特征在于,还包括循环管路以及连接于循环管路中的泵体,所述循环管路上位于泵体入口的一端连接于混料罐的底部外侧,所述循环管路位于泵体出口的一端具有伸入到混料罐的中管和侧管,所述中管从所述混料罐的顶部伸入到混料罐内,所述侧管从所述混料罐的侧面伸入到混料罐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湘军龙长春曹成蒋明
申请(专利权)人:湖南懋天世纪新材料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湖南;4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