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良型聚碳酸酯熔体输送管道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451053 阅读:4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15:4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改良型聚碳酸酯熔体输送管道系统,包括熔体输送泵与螺杆挤出机,包括主流道和辅助流道,所述主流道包括依次由输送管道相连的熔体输送泵、第一换热器、第一静态混合器和螺杆挤出机,所述备用流道包括依次由输送管道相连的熔体输送泵、第二换热器、第二静态混合器和螺杆挤出机,还包括控制该备用流道开启和主流道关闭的控制系统,从而降低输送管道出口处的输出压力,进而降低聚碳酸酯熔体的出口压力,使得熔体分布均匀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并且当主流道发生问题时,可以自动切换到辅助流道。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熔融酯交换合成聚碳酸酯装置的工艺管道,更具体地说,它 涉及改良型聚碳酸酯熔体输送管道系统
技术介绍
使用熔融酯交换工艺合成聚碳酸酯的装置最后都会通过一段熔体输送管道将熔 体输送至切粒系统的模头并切粒成最终产品或输送至螺杆挤出机进行加工。 但由于聚碳酸酯熔体黏度较大,通过管道进行输送必须由一台熔体输送栗对其增 压输送,这容易导致在熔体管道的出口处(一般为切粒系统的模头或螺杆挤出机的入口)压 力过大,极易影响熔体在模头分配的均匀程度,对切粒系统造成粒子大小不均匀不良影响 或使螺杆挤出机不能被正常喂料,影响螺杆挤出机的正常运行。 同时,聚合物熔体在管道内存在湍流效应,靠近管壁的熔体和中心的熔体流动状 态有差异,两者的受热情况也不同,这容易造成最终产品不均匀,降低产品的品质。 除此之外,从反应器输送出来的熔体温度一般为290-3KTC,而聚碳酸酯熔体对温 度十分敏感,在高温下长时间停留时极易降解,严重影响最终产品的性能和颜色。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改良型聚碳酸酯熔体输送 管道系统,可有效降低管道出口压力,使熔体均匀,且避免熔体在管道中降解,且通过设置 辅助流道,更进一步的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改良型聚碳酸酯熔体输 送管道系统,包括熔体输送栗与螺杆挤出机,包括主流道,所述主流道包括依次由输送管道 相连的熔体输送栗、第一换热器、第一静态混合器和螺杆挤出机,还包括备用流道,所述备 用流道包括依次由输送管道相连的熔体输送栗、第二换热器、第二静态混合器和螺杆挤出 机,还包括控制该备用流道开启和主流道关闭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第一换 热器上的温差传感器、设置于熔体输送栗和第一换热器之间的第一自动调节阀、设置于熔 体输送栗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自动调节阀,所述第一自动调节阀和第二自动调节阀的开断 均受控于温差传感器。 作为优选地,所述主流道上还设有报警器,该报警器受控于所述温差传感器。 作为优选地,所述输送管道与熔体输送栗、第一换热器、第一静态混合器以及螺杆 挤出机均通过法兰连接,所述输送管道与熔体输送栗、第二换热器、第二静态混合器以及螺 杆挤出机均通过法兰连接。 作为优选地,所述熔体输送栗与第一换热器或第二换热器之间的距离为2~4m,所 述第一换热器与第一静态混合器之间的距离为l~3m,所述第二换热器与第二静态混合器之 间的距离为l~3m。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优点在于:正常工作状态时,第一自动调节阀打 开,第二自动调节阀关闭,即主流道工作,经过第一换热器冷却后再经第一静态混合器使聚 碳酸酯熔体受热均匀,降低聚碳酸酯熔体温度从而减少了熔体的降解,降低输送管道出口 处的输出压力,进而降低聚碳酸酯熔体的出口压力,使得熔体分布均匀提高了产品的品质, 并且减少对下游系统的损伤,提高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通过设置辅助流道,当温 差传感器检测到经由第一换热器降温之后的温度与设定的预设值不同时,便控制第一自动 调节阀关闭,第二自动调节阀打开,使得辅助流道运作,防止过高温度的聚碳酸酯熔体发生 降解,或者温度过低的聚碳酸酯熔体使得流动不畅,并发出警报,提醒工作人员做出相对措 施。【附图说明】 图1为本技术改良型聚碳酸酯熔体输送管道系统实施例的管道布置示意图。【附图说明】:1、熔体输送栗;21、第一换热器;22、第二换热器;31、第一静态混合器; 32、第二静态混合器;4、螺杆挤出机;5、温差传感器;6、报警器;71、第一自动调节阀;72、第 二自动调节阀。【具体实施方式】 参照图1对本技术改良型聚碳酸酯熔体输送管道系统实施例做进一步说明。 实施例: -种改良型聚碳酸酯熔体输送管道系统,包括主流道:由输送管道依次将熔体输 送栗1、第一换热器21、第一静态混合器31和螺杆挤出机4均通过法兰连接,辅助流道:由 输送管道依次将熔体输送栗1、第二换热器22、第二静态混合器32和螺杆挤出机4均通过 法兰连接,通过法兰,提高拆卸安装的效率并且操作简单。 为了降低输送管道出口处压力,所述熔体输送栗1与第一换热器21或第二换热器 22之间的距离为2~4m,而优选恪体输送栗1与第一换热器21或第二换热器22之间的距离 为2m,所述第一换热器21与第一静态混合器31之间的距离为l~3m,优选第一换热器21与 第一静态混合器31之间的距离为lm,所述第二换热器22与第二静态混合器32之间的距离 为l~3m,优选第二换热器22与第二静态混合器32之间的距离为lm。 本技术所述的出口压力均指代静态混合器3出口的压力,即螺杆挤出机4的 进口压力。 正常工作状态时,第一自动调节阀71打开,第二自动调节阀72关闭,即主流道工 作,经过第一换换热器21冷却后再经第一静态混合器31使聚碳酸酯熔体受热均匀,降低聚 碳酸酯熔体温度从而减少了熔体的降解,降低输送管道出口处的输出压力,进而降低聚碳 酸酯熔体的出口压力,使得熔体分布均匀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并且减少对下游系统的损伤, 提高整个系统的使用寿命;进一步的通过设置辅助流道,当温差传感器5检测到经由第一 换热器21降温之后的温度与设定的预设值不同时,便控制第一自动调节阀71关闭,第二自 动调节阀72打开,使得辅助流道运作,防止过高温度的聚碳酸酯熔体发生降解,或者温度 过低的聚碳酸酯熔体使得流动不畅,并使得警报器6工作,提醒工作人员做出相对措施。 比较实施例: 按照实施例所述的改良型聚碳酸酯熔体输送管道系统除去第一换热器21与第一 静态混合器31。 性能对比: 在同样长度为IOm的聚碳酸酯熔体输送管线 由上表在增加了第一换热器21与第一静态混合器31的输送管道系统中出口压力 大大降低,使得熔体分布均匀提高了产品的品质,并且减少对下游系统的损伤,提高整个系 统的使用寿命。 以上所述仅是本技术的优选实施方式,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仅局限于 上述实施例,凡属于本技术思路下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应当指 出,对于本
的普通技术人员来说,在不脱离本技术原理前提下的若干改进和 润饰,这些改进和润饰也应视为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主权项】1. 一种改良型聚碳酸酯熔体输送管道系统,包括熔体输送栗与螺杆挤出机,其特征在 于,包括主流道,所述主流道包括依次由输送管道相连的熔体输送栗、第一换热器、第一静 态混合器和螺杆挤出机,还包括备用流道,所述备用流道包括依次由输送管道相连的熔体 输送栗、第二换热器、第二静态混合器和螺杆挤出机,还包括控制该备用流道开启和主流道 关闭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第一换热器上的温差传感器、设置于熔体输送栗 和第一换热器之间的第一自动调节阀、设置于熔体输送栗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自动调节 阀,所述第一自动调节阀和第二自动调节阀的开断均受控于温差传感器。2. 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改良型聚碳酸酯熔体输送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主流 道上还设有报警器,该报警器受控于所述温差传感器。3. 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改良型聚碳酸酯熔体输送管道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输送 管道与熔体输送栗、第一换热器、第一静态混合器以及螺杆挤出机均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改良型聚碳酸酯熔体输送管道系统,包括熔体输送泵与螺杆挤出机,其特征在于,包括主流道,所述主流道包括依次由输送管道相连的熔体输送泵、第一换热器、第一静态混合器和螺杆挤出机,还包括备用流道,所述备用流道包括依次由输送管道相连的熔体输送泵、第二换热器、第二静态混合器和螺杆挤出机,还包括控制该备用流道开启和主流道关闭的控制系统,该控制系统包括设置于第一换热器上的温差传感器、设置于熔体输送泵和第一换热器之间的第一自动调节阀、设置于熔体输送泵和第二换热器的第二自动调节阀,所述第一自动调节阀和第二自动调节阀的开断均受控于温差传感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邱琪浩王晨晔周志峰王振徐小武傅建永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浙铁大风化工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