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温式沥青储槽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4927 阅读:19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本沥青储槽,特别是一种热媒油的保温式沥青储槽。它包括上盖(13)、筒体(7)和筒体(7)上设置的沥青入口(1)、加料管(18)和沥青排放口(10),其特征在于支架(8)焊接在筒体(7)的外圆上,筒体(7)的外圆上安装有热媒管(6),热媒管(6)的两端为热媒油进口(9)和热媒油出口(4),支架(8)下端安放在电子秤(14)上端,电子秤(14)下端放在基础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将存储、保温和进料混合溶为一体,能精确地计量出每次排放量。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无需料位计、伴热管、加热器等设施,结构和操作简单。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安全可靠、使用方便、耗能低且无污染物。(*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沥青储槽,尤其涉及一种热媒油的保温式沥青储槽
技术介绍
生产阳极炭块需要液体沥青作为粘结剂,炭素厂将固体沥青熔化为液体沥青后储存并输送。过去的沥青储槽有的采用蒸汽加热,有的无热源,只有保温层。现有的沥青储槽需料位计、伴热管、加热器等设施,存在结构和操作复杂,计量不精确的缺点。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保温式的沥青储槽。其目的是即能将存储、保温和进料混合溶为一体,又能精确地计量出每次排放量;本技术无需料位计、伴热管、加热器等设施,结构和操作简单;其安全可靠、使用方便、耗能低且无污染物。为达上述目的,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保温式沥青储槽,它包括上盖13、筒体7、筒体7上设置的沥青入口1、加料管18和沥青排放口10,支架8焊接在筒体7的外圆上,筒体7的外圆上安装有热媒管6,热媒管6的两端为热媒油进口9和热媒油出口4,支架8安放在电子秤14上端,电子秤14放在基础上。所述的热媒管6呈螺旋状设置在筒体7外。-->所述的热媒管6相邻两层之间设置导热水泥层17。所述的热媒管6和筒体7外设有保温层5。所述的热媒管6通过螺栓15和压板16与筒体7连接。所述的螺栓15一端焊接在筒体7的外圆上,另一端用压板16压住热媒管6并通过螺母紧固。在所述的上盖13与筒体7之间设置密封垫11。所述的上盖13与筒体7之间设置的密封垫11是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的。所述的沥青入口1与加料管18的上端连接,加料管18的下端设置在筒体的下部。所述的加料管18为1-4个。所述的沥青排放口10设置在筒体7的底端。所述的筒体7的上部设有沥青溢流口3。所述的筒体7的顶部设有仪表接口2。所述的筒体7的顶部设有通风口12。所述的支架8焊接在筒体7重心的上部。所述的电子秤14为2-8个。本技术的原理和效果是:液体沥青从沥青入口1进入,经加料管18进入筒体的下部,以便于沥青的热交换,待电子秤14计量值达到设定值时,停止进料。热媒油从热媒油进口9进入,沿热媒管6流动,从热媒油出口4流出,其热量被罐体吸收达到沥青的加热目的,当排放的沥青达到一定量时,电子秤14显示数据则继续加料。本技术将存储、保温和进料混-->合溶为一体,能精确地计量出每次排放量;本技术无需料位计、伴热管、加热器等设施,结构和操作简单;本技术安全可靠、使用方便、耗能低且无污染物。附图说明图1本技术沥青储槽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技术热媒管的安装结构示意图。图中,1.沥青入口;2.仪表接口;3.沥青溢流口;4.热媒油出口;5.保温层;6.热媒管;7.筒体;8.支架;9.热媒油进口;10.沥青排放口;11.密封垫;12.通风口;13.上盖;14.电子秤;15.螺栓;16.压板;17.导热水泥层;18.加料管。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对本技术的实施例结合附图加以详细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受实施例所限。如图1所示,上盖13与筒体7之间设置密封垫11通过紧固件连接在一起,以便于检修,支架8焊接在筒体7的外圆上,筒体7的外圆上安装有热媒管6,热媒管6呈螺旋状设置在筒体7外,热媒管6的两端为热媒油进口9和热媒油出口4,支架8下端安放在电子秤14上端,电子秤14下端放在基础上。如图2所示,螺栓15一端焊接在筒体7的外圆上,另一端用压板16压住热媒管6并用螺母紧固,以便于受热后的膨胀而串动,也便于检修;沥青入口1与加料管18的上端连接,加料管18的下端设置在筒体7的下部,以便于沥青的热交换;沥青排放口10设置在筒体7的底端,以便于沥青的-->排放。筒体7的顶部设有仪表接口2,以便于测量沥青的温度;筒体7的顶部设有通风口12,是为了排除罐体的空气和沥青烟;沥青溢流口3设置在罐体的上部,是因为在电子秤14失灵时,避免罐体的压力过大。所述的支架8焊接在罐体重心的上部,是为了罐体的稳定性;支架8下部安置电子秤14,是为了罐体内的沥青量。所述的电子秤14设置2-8个。所述的加料管18为1-4个。液体沥青从沥青入口1进入,经加料管18进入罐体的下部,沥青液面逐渐上升,罐体的空气和沥青烟从通风口12经净化后排除。当电子秤14显示出的重量达到罐体的盛装量后,停止进料。热媒油从热媒油进口9进入,沿热媒管流动,从热媒油出口4流出,其热量被罐体吸收,并在相邻两层热媒管6之间抹上导热水泥层17,以增大加热面积,外层敷有保温层5,以减少热量的散失。热媒管6的安装方式是:将螺栓15焊接在筒体7上用压板16压住热媒管6。当罐体和热媒管6安装后,给罐体注满水加一定的压力并保持压力一定的时间,检查是否漏水,合格后在给热媒管6注满水,加压(大于给罐体加的压力)并保持压力一定的时间(大于给罐体的加压时间)合格方可调试。热媒油保温式的沥青储槽安装后,将电子秤14的计数合并到一起,并调到零,表示空仓。-->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保温式沥青储槽,它包括上盖(13)、筒体(7)和筒体(7)上设置的沥青入口(1)、加料管(18)和沥青排放口(10),其特征在于支架(8)焊接在筒体(7)的外圆上,筒体(7)的外圆上安装有热媒管(6),热媒管(6)的两端为热媒油进口(9)和热媒油出口(4),支架(8)安放在电子秤(14)上端,电子秤(14)安放在基础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保温式沥青储槽,它包括上盖(13)、筒体(7)和筒体(7)上设置的沥青入口(1)、加料管(18)和沥青排放口(10),其特征在于支架(8)焊接在筒体(7)的外圆上,筒体(7)的外圆上安装有热媒管(6),热媒管(6)的两端为热媒油进口(9)和热媒油出口(4),支架(8)安放在电子秤(14)上端,电子秤(14)安放在基础上。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式沥青储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媒管(6)呈螺旋状设置在筒体(7)外。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保温式沥青储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媒管(6)相邻两层之间设置导热水泥层(17)。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保温式沥青储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媒管(6)和筒体(7)外设有保温层(5)。5.根据权利要求1、2或3所述的保温式沥青储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热媒管(6)通过螺栓(15)和压板(16)与筒体(7)连接。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保温式沥青储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所述的螺栓(15)一端焊接在筒体(7)的外圆上,另一端用压板(16)压住热媒管(6)并通过螺母紧固。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保温式沥青储槽,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的上...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齐忠昱方明勋王林华
申请(专利权)人:沈阳铝镁设计研究院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89[]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