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曹爱民专利>正文

手动水稻插秧机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49 阅读:3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手动水稻插秧机包括有机架、浮板、秧槽、插秧机构装置、秧槽横向移动传动机构装置、送秧机构装置构成,其主要特征在于,在机架前部设有株距轮(14),插秧机构装置由铰接在机架的摆杆架(40)、操纵杆(41)、安装在摆杆架后端的插秧爪(2)和脱秧杆机构构成,脱秧杆(70)与杆横梁连杆(72)固定连接,通过压杆带梁连杆(72)滑动与插秧爪配合脱秧,其在工作拖行时通过株距轮转动一个轮齿距可简单方便的控制株距,脱秧杆机构工作可靠性好,不受小石块影响,不夹秧,可充分保证脱秧。(*该技术在2018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的是水稻插秧机,特别是手动人力水稻插秧机。
技术介绍
水稻插秧机有各种各样,有大、中、小型各种机动水稻插秧机,也有小型人力水稻插秧机,如中国专利CN95226551、91229428、200620126844.公开的就是这类技术。现有技术其结构不同,性能特点不同。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造价较低,体积较小,操作简单方便,效率高,质量好,适合中小地块使用的小型手动水稻插秧机。本技术包括有机架、浮板、滑板、秧槽、插秧机构装置、秧槽横向移动传动机构装置、送秧机构装置构成,在机架下固定连接浮板,在机架下的前部固定连接滑板,秧槽通过滑道可横向移动安装在机架上,在秧槽下部机架上设有秧苗档板,在秧苗档板上开设有取秧口,其主要特征是在机架前部左右端通过轴杆连接设有株距轮,插秧机构装置由前端铰接在机架上的摆杆架、连接在摆杆架上的双把操纵杆、安装在摆杆架后端的插秧爪和脱秧杆机构构成,插秧爪与秧苗档板上开设的取秧口对应分布固定安装在摆杆架后端的横梁杆上,脱秧杆机构由滑动安装在摆杆架后端横梁杆上与插秧爪配合的脱秧杆,安装在脱秧杆上复位弹簧,脱秧杆横梁连杆,压杆构成,脱秧杆上端与脱秧杆横梁连杆固定连接,压杆的中部与摆杆架铰接,压杆的后部与脱秧杆横梁连杆铰接。当通过双把操纵杆带动摆杆架向下移动时,摆杆架带着插秧爪向下移动,经过取秧口取秧向下将秧苗插入后泥土中,脱秧杆机构的压杆前部与机架上对应设置的挡块配合向上台-->起,使压杆后部向下压带动脱秧杆横梁连杆下移,脱秧杆横梁连杆带动脱秧杆向下移动对插秧爪上的秧苗进行脱秧,完成插秧过程,当摆杆架上行时脱秧杆机构的压杆开始脱离挡块的作用,脱秧杆上的复位弹簧使脱秧杆升起复位。为控制摆杆架台起上升的高度,便于操作,在摆杆架与机架间铰接连接有摆杆架台升限位连杆。秧槽横向移动传动机构装置由安装在机架上的摆杆、连杆、拨块、棘轮、链轮传动机构构成,摆杆架每下行一次压动摆杆一次,通过连杆、拨块带动棘轮和棘轮轴上的链轮转动一下,通过链轮链条上的拨块带动秧槽横向移动一步。在秧槽背后设有送秧机构装置,其由铰接连接在秧槽背后摆爪、复位弹簧和连接安装在秧槽横向移动传动机构摆杆上的拨杆构成,当秧槽移动到左或右侧时,拨杆随摆杆转动作用摆爪,使摆爪的前端拨动秧槽上的秧苗下移进行补进送秧,摆爪在其复位弹簧作用下回转复位。本技术在机架前部左右端通过轴杆连接设有株距轮,在工作拖行时,通过株距轮转动一个轮齿距可简单方便的控制株距,株距的调整可通过更换不同轮齿距的株距轮即可,脱秧杆机构工作可靠性好,而且脱秧杆与秧爪配合性好,其柱状的脱秧杆强度好,不受小石块影响,不夹秧,可充分保证脱秧。附图说明图1—4是本技术实施例结构示意图。图5—6是脱秧杆机构结构示意图,其中图6是图5的A—A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本技术包括有机架1、浮板11、滑板12、秧槽3、插秧机构装置4、秧槽横向移动传动机构装置6、送秧机构装置8构成,在机架1下固定连接浮板11,在机架下的前部固定连接滑板12,秧槽3通过滑道31可-->横向移动安装在机架1上,在秧槽3下部机架1上设有秧苗档板32,在秧苗档板上开设有取秧口30,在机架1前部左右端通过轴杆13连接设有株距轮14,插秧机构装置4由前端铰接在机架轴杆13上的摆杆架40、连接在摆杆架40上的双把操纵杆41、安装在摆杆架后端的插秧爪2和脱秧杆机7构构成,插秧爪2与秧苗档板32上开设的取秧口30对应分布固定安装在摆杆架40后端的横梁杆42上,脱秧杆机构7由滑动安装在摆杆架后端横梁杆42上与插秧爪2配合的脱秧杆70,安装在脱秧杆上复位弹簧71,脱秧杆横梁连杆72,压杆73构成,脱秧杆70上端与脱秧杆横梁连杆72固定连接,压杆73的中部与摆杆架40铰接,压杆73的后部与脱秧杆横梁连杆72铰接,在摆杆架40与机架1间铰接连接有摆杆架40台升限位连杆44,秧槽横向移动传动机构装置6由安装在机架上的摆杆60、连杆61、拨块62、棘轮63、链轮64组成的传动机构构成,通过链轮64链条上的拨块65带动秧槽横向移动一步,送秧机构装置8,其由铰接连接在秧槽背后摆爪81、复位弹簧和连接安装在秧槽横向移动传动机构摆杆60上的拨杆83构成。本技术插秧机构装置摆杆架40后端的横梁杆42与摆杆架40铰接连接,在摆杆架40与横梁杆42间设有调节螺杆43,以调整插秧爪2的角度。插秧爪2分布设置有2—4个。-->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手动水稻插秧机,包括有机架(1)、浮板(11)、滑板(12)、秧槽(3)、插秧机构装置、秧槽横向移动传动机构装置、送秧机构装置构成,在机架(1)下固定连接浮板(11),在机架下的前部固定连接滑板(12),秧槽(3)通过滑道可横向移动安装在机架(1)上,在秧槽(3)下部机架(1)上设有秧苗档板(32),在秧苗档板上开设有取秧口,其特征在于,在机架(1)前部左右端通过轴杆(13)连接设有株距轮(14),插秧机构装置由前端铰接在机架轴杆(13)上的摆杆架(40)、连接在摆杆架(40)上的双把操纵杆(41)、安装在摆杆架后端的插秧爪(2)和脱秧杆机构构成,插秧爪(2)固定安装在摆杆架(40)后端的横梁杆(42)上,脱秧杆机构由滑动安装在摆杆架后端横梁杆(42)上与插秧爪(2)配合的脱秧杆(70),安装在脱秧杆上复位弹簧(71),脱秧杆横梁连杆(72),压杆(73)构成,脱秧杆(70)上端与脱秧杆横梁连杆(72)固定连接,压杆(73)的中部与摆杆架(40)铰接,压杆(73)的后部与脱秧杆横梁连杆(72)铰接,在摆杆架(40)与机架(1)间铰接连接有摆杆架(40)台升限位连杆(44)。

【技术特征摘要】
1、手动水稻插秧机,包括有机架(1)、浮板(11)、滑板(12)、秧槽(3)、插秧机构装置、秧槽横向移动传动机构装置、送秧机构装置构成,在机架(1)下固定连接浮板(11),在机架下的前部固定连接滑板(12),秧槽(3)通过滑道可横向移动安装在机架(1)上,在秧槽(3)下部机架(1)上设有秧苗档板(32),在秧苗档板上开设有取秧口,其特征在于,在机架(1)前部左右端通过轴杆(13)连接设有株距轮(14),插秧机构装置由前端铰接在机架轴杆(13)上的摆杆架(40)、连接在摆杆架(40)上的双把操纵杆(41)、安装在摆杆架后端的插秧爪(2)和脱秧杆机构构成,插秧爪(2)固定安装在摆杆架(40)后端的...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爱民
申请(专利权)人:曹爱民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21[中国|辽宁]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