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燃油供给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442783 阅读:6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2-04 04:07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新型燃油供给系统,包括油泵控制模块、油泵、单向阀、燃油管路、燃油滤清器、低压油路传感器、高压泵、ECU和油箱,所述油泵控制模块中的MCU单元通过FCE信号线、KL15信号线、ACC信号线和CAN总线连接ECU;所述油泵的输出端口通过一根燃油管路连接高压泵,而油泵到高压泵之间的燃油管路依次设置单向阀、燃油滤清器和低压油路传感器,低压油路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ECU;油泵设置在油箱的内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是:(1)减少燃油消耗,降低碳排放,提高燃油经济性;(2)减少车辆电气系统的负荷等。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汽车发动机供油领域,具体是一种新型燃油供给系统
技术介绍
目前市场上汽油机采用的是传统燃油供给系统:即为了保证在任一时刻低压燃油系统能可靠地给发动机供应燃油,燃油栗功率始终处在远高于其在极端环境条件下的最大需求量且保持恒定不变的最大压力需求量,这种供油系统方式,我们常称之为恒压恒流供给系统。一般情况下,恒压恒流燃油供给系统内多余的燃油通过一个能保持喷油嘴喷压恒定不变的溢流阀返回到燃油箱里。据试验人员讲尤其是在市区行驶时,车速低且有大量怠速停车,差不多有99%的栗出燃油利用不了而返回了油箱”。由此可以看出,传统燃油供给系统存在以下不足:(I)大量的高温燃油回流到油箱中,造成燃油蒸汽增多,增加碳罐负荷,以及使得管路更容易产生气阻,影响整车性能;(2)燃油栗长期处于高负荷(压力、流量等)工作状态下造成其噪音增大,缩短燃油栗及燃油滤清器的工作寿命;(3)大量高温燃油回流,燃油蒸汽更容易地挥发到空气中,提高了碳排放,同时燃油消耗量大大增。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燃油供给系统,以解决上述
技术介绍
中提出的问题。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燃油供给系统,包括油栗控制模块、油栗、单向阀、燃油管路、燃油滤清器、低压油路传感器、高压栗、ECU和油箱,所述油栗控制模块中的MCU单元通过FCE信号线、KL15信号线、ACC信号线和CAN总线连接E⑶,MCU单元的输出端连接Watchdog电路和油栗;所述油栗的输出端口通过一根燃油管路连接高压栗,而油栗到高压栗之间的燃油管路依次设置单向阀、燃油滤清器和低压油路传感器,低压油路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ECU;油栗设置在油箱的内部。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油栗的吸油端口连接初虑装置。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所述油栗控制模块由电源电路、MCU单元和Watchdog电路组成,MCU单元和Watchdog电路均连接在电源电路输出端,而电源电路的输入端为⑶N信号接口和KL30信号接口。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燃油滤清器和低压油路传感器之间设置另一根连接油箱的燃油管路,该燃油管路上设置泄压阀。作为本技术进一步的方案:低压油路传感器为压阻式压力传感器。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I)减少燃油消耗,降低碳排放,提高燃油经济性;(2)减少车辆电气系统的负荷;(3)消除过量的燃油回到油箱中,从而降低了油箱中的燃油温度,减少了燃油箱中的燃油蒸汽,并减少因此造成的燃油蒸汽损失,最终降低汽油发动机系统中的碳罐负荷,同时减少了管路中由于蒸汽过多而产生气阻的可能性;(4)对燃油系统具有保护和故障诊断功能,提高供油系统安全性;(5)降低了燃油栗在运行中的噪音,从而增加了燃油栗的寿命;(6)延长了滤清器的使用寿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核心部件油栗控制模块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的按需供油原理作用示意图。图中:⑶N信号接口 1、KL30信号接口 2、油栗控制模块3、电源电路4、MCU单元5、FCE信号线6、KL15信号线7、ACC信号线8、CAN总线9、Watchdog电路10、PffM信号11、油栗12、初虑装置13、泄压阀14、单向阀15、燃油管路16、燃油滤清器17、低压油路传感器20、高压栗22、ECU23、油箱24。【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1?2,本技术实施例中,一种新型燃油供给系统,包括油栗控制模块3、油栗12、泄压阀14、单向阀15、燃油管路16、燃油滤清器17、低压油路传感器20、高压栗22、E⑶23和油箱24,所述油栗控制模块3由电源电路4、MCU单元5和Watchdog电路10组成,MCU单元5的输出端连接Watchdog电路10和油栗12,MCU单元5和Watchdog电路10均连接在电源电路4输出端,而电源电路4的输入端为⑶N信号接口 I和KL30信号接口2,KL30信号接口 2及GND信号接口 I通过电源电路4为油栗控制模块3运行提供电源;所述油栗控制模块3中的MCU单元5通过FCE信号线6、KL15信号线7、ACC信号线8和CAN总线9连接ECU23,其中ECU23通过FCE (Fuel Control Enable)信号6控制油栗12的停止和运行,也即是FCE信号线6的信号具有最优先权,同时FCE信号线6、KL15信号线7和ACC信号线8作为油栗控制模块3的内部状态转换(如关闭、睡眠、低功耗、正常、standby等)的控制信号,MCU单元5根据CAN总线9传输的PffM信号11占空比进行内部处理后转为高电平信号,并直接对油栗12进行驱动控制;iMCU单元5内部程序出现跑飞或者错误时,以及油栗控制模块3内部电路发生故障时,将通过Watchdog电路10直接输出100%占空比信号(即持续的高电平)输出直接作用于油栗12 ;另外,油栗控制模块3在内部电路出现故障时,通过CAN总线将故障诊断信息反馈给E⑶23。所述油栗12的输出端口通过一根燃油管路16连接高压栗22,而油栗12到高压栗22之间的燃油管路16依次设置单向阀15、燃油滤清器17和低压油路传感器20,低压油路传感器20的信号输出端连接ECU23,从而实现燃油管路16内油压的检测;燃油滤清器17和低压油路传感器20之间设置另一根连接油箱24的燃油管路16,该燃油管路16上设置泄压阀14 ;油栗12电机旋转后将压力燃油送入单向阀15,燃油流经燃油管路16并在燃油滤清器17中过滤后,并通过泄压阀14调节管路供油量,此时压力燃油流向低压油路传感器20,最后供给高压栗22,最终送入发动机喷压装置完成压力燃油点火。所述油栗12设置在油箱24的内部,且油栗12的吸油端口连接初虑装置13。上述低压油路传感器20为压阻式压力传感器,即是采用集成工艺电阻条集成在单晶硅膜片上,硅膜片的一面是被测压力联通的高压腔,另一面是与大气连通的低压腔,其电路由两条受拉应力的电阻条与另两条受压应力的电阻条结构成全桥。当低压油路传感器20检测到燃油管路16的压力信号时全桥电阻值产生相应变化,进而引起电平信号变化并反馈E⑶23。本技术的按需供油策略为:低压油路传感器20测量燃油管路19压力,将实际压力信息反馈给ECU23,ECU23根据目标压力和实际压力的偏差,计算出用于油栗12控制的PffM信号11的占空比,经过CAN总线9接口传输给油栗控制模块3控制油栗12电机转速,最终完成按需输出压力燃油;同时油栗控制模块3与ECU23通过CAN总线9交换油栗控制模块3故障诊断信息,从而达到对油栗12及油栗控制模块3实现闭环控制的目的。对于本领域技术人员而言,显然本技术不限于上述示范性实施例的细节,而且在不背离本技术的精神或基本特征的情况下,能够以其他的具体形式实现本技术。因此,无论从哪一点来看,均应将实施例看作是示范性的,而且是非限制性的,本技术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燃油供给系统,包括油泵控制模块、油泵、单向阀、燃油管路、燃油滤清器、低压油路传感器、高压泵、ECU和油箱,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控制模块中的MCU单元通过FCE信号线、KL15信号线、ACC信号线和CAN总线连接ECU,MCU单元的输出端连接Watchdog电路和油泵;所述油泵的输出端口通过一根燃油管路连接高压泵,而油泵到高压泵之间的燃油管路依次设置单向阀、燃油滤清器和低压油路传感器,低压油路传感器的信号输出端连接ECU;油泵设置在油箱的内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志鹏
申请(专利权)人:江铃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