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式盖板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14216 阅读:9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30 02:3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复合式盖板结构,包括:第一盖板,具有相对的上表面、下表面及介于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外侧面;第二盖板,具有相对的上表面、下表面及介于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外侧面,第二盖板还具有一开口;第一接合层,位于第一盖板的下表面与第二盖板上表面之间;一指纹识别模块,设置于第二盖板的开口内,及一类钻碳层,设置于第一盖板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的复合式盖板结构在保证盖板整体强度及抗冲击能力的情况下,增加了指纹识别功能和抗刮耐磨效果。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复合式盖板结构,尤其涉及一种应用于触控面板的复合式盖板结构。
技术介绍
随着科技的发展,触控面板(Touch Panel)已广泛应用于各种消费电子装置,例如:智能型手机、平板计算机、相机、电子书、MP3播放器等携带式电子产品,或是应用于操作控制设备的显示屏幕。常见的触控面板通常至少包含一盖板,盖板的上表面提供触控物体触碰操作,其下表面可与一带触控感应结构的基板贴合以形成触控面板,也可于盖板的下表面直接形成触控感应结构,以形成单片玻璃一体化触控面板。盖板作为触控面板的保护外盖,必须要有足够的强度,这就要求盖板必须具有一定厚度,通常为0.5-0.7毫米,且要避免开口或挖孔引起强度损伤,这样一来,盖板可用于触控面板加工设计的空间就受限,可加工性能较低,而这种状况与追求电子产品多样化的市场趋势并不相符。
技术实现思路
鉴于上述技术问题,本技术提供一种复合式盖板结构,以提高触控盖板的强度和可加工性能。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式盖板结构,通过以第一接合层接合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形成复合式盖板结构,在不增加整个盖板厚度又保证其强度的情况下,提高了盖板的可加工性。并结合指纹识别功能,提升了用户体验度,同时,指纹识别模块设置于第二盖板的开口中,并与完整的第一盖板相贴合,保证了产品的性能。同时,藉由在第一盖板的触碰操作面附加类钻碳层等功能膜层,来达到强化透明盖板表面抗刮耐磨之性能,进一步使得该复合式盖板结构兼具抗磨抗刮性,透光性以及视觉美感性。本技术一实施例提供一种复合式盖板结构,特别是在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复合式盖板结构中,在指纹识别模块对应的盖板区域中附加类钻碳层,可以降低对该区域的磨损,提高指纹操作的顺滑度,保证对指纹识别的精准度。【附图说明】图1A-图1C为本技术复合式盖板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2A-图2B为本技术复合式盖板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3A-3B为本技术复合式盖板结构设置有触控感应结构不同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复合式盖板结构具有指纹识别功能实施例的俯视图。图5A和图5B分别本技术复合式盖板结构中第二盖板的不同结构俯视图。图6为沿图4中的剖面线II’的剖视图。图7为本技术复合式盖板结构具有指纹识别功能另一实施例剖视图。图8为图7中屏蔽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9-图16为本技术复合式盖板结构具有抗刮耐磨效果实施例不同实施方式的剖视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有关本技术之前述及其他
技术实现思路
、特点与功效,在以下配合参考图式之两个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将可清楚的呈现。在此,值得注意的是,本技术实施例的详细说明中所称的方位「上」及「下」,仅是用来表示相对的位置关系,对于本说明书的图1A至图16之示意图而言,上方为较接近使用者,而下方则较远离使用者,但此等关于方位的叙述内容不应用于限制本技术的实施方式。此外,在本技术被详细描述之前,应当注意在以下的说明内容中,类似的组件是以相同的编号来表示。请参照图1A-图1C,图1A-图1C为本技术复合式盖板结构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复合式盖板结构包括第一盖板11、第二盖板12、第一接合层13。第一盖板11具有上表面Sla、下表面S2a与外侧面S3a。其中,上表面Sla可供使用者直接触碰操作,即第一盖板11的上表面Sla相较下表面S2a较接近使用者,下表面Sla与上表面Sla相对设置,外侧面S3a介于上表面Sla与下表面S2a之间。第一盖板11可提供形成于其下组件的保护作用,其材质可为透明的硬性材料,如玻璃、蓝宝石硬质塑料等。第一盖板11可为平面形状、立体曲面形状或其他不规则形状,于本实施方式中,仅以第一盖板11为平面形状为例。为提供较佳的触控灵敏度,第一盖板11的厚度较佳小于等于0.3毫米,综合考虑加工成本及难度,第一盖板11厚度较佳为0.2毫米至0.3毫米。第二盖板12具有上表面Slb、下表面S2b与外侧面S3b。上表面Slb与下表面S2b相对设置,第二盖板12与第一盖板11相互叠置,且上表面Slb更靠近第一盖板11的下表面S2a,在下表面S2b—侧可贴合触控模块和显示模块(图未示)以形成触控面板或触控显示装置,而第一盖板11结合第二盖板12作为触控面板或触控显示装置的复合外盖板。外侧面S3b介于上表面Slb与下表面S2b之间,为第二盖板12的外端面。第二盖板12可支撑第一盖板11,增加第一盖板11的强度,另外还可在第二盖板12上形成触控感应结构,具体结构下文再作说明。第二盖板12可采用与第一盖板11相同的透明材质、形状及相同的厚度。第一接合层13,位于第一盖板11的下表面S2a与第二盖板12的上表面Slb之间,以贴合第一盖板11与第二盖板12。第一接合层13可以是一离子结合层使第一盖板11与第二盖板12之间形成键结而键合。这里的键合代表第一盖板11与第二盖板12之间会形成键结,使第一盖板11与第二盖板12达到稳定且牢固的结合。当第一接合层13为一离子结合层时,其厚度非常薄,约小于或等于10纳米,是具有硅-氧-铝键结、硅-氧-硅键结或铝-氧-铝键结的结合层,使第一盖板11与第二盖板12外侧面齐平,稳定地复合形成一体化无缝连接之复合式盖板结构,如图1A。当第一接合层13为一离子结合层时,对第一盖板11下表面S2a与第二盖板12上表面Slb的清洁度要求较高,通常适用于蓝宝石第一盖板与玻璃第二盖板的接合,以及立体曲面形状的第一盖板与第二盖板的接合等。第一接合层在本技术的另一个实施方式中,第一接合层13还可以是透明光学胶,例如固体光学胶或液态光学胶,厚度在0.02毫米至0.15毫米之间。当第一接合层13为一透明光学胶时,可在不增加整个盖板厚度的情况下,增加第一盖板11的下表面S2a和第二盖板12的上表面Slb用于后续加工,提高整个复合式盖板结构的可加工性能。在实际贴合工艺中,由于贴合工差或固化问题第一接合层13的外侧面相对第一盖板11及第二盖板12的外侧面S3a、S3b可能会相对平齐(如图1A)、凸出(如图1B)或内缩(如图1C)。当第一接合层13相较于第一盖板11及第二盖板12内缩时,在第一盖板11、第二盖板12及第一接合层13的外侧面之间会存在一间隙,该间隙的存在不仅会藏污纳垢,而且会降低整个复合式盖板结构的强度。为方便说明,下文仅以第一接合层13为透明光学胶,且第一接合层13的外侧面相对第一盖板11及第二盖板12的外侧面S3a、S3b内缩的情况加以说明,然而实际应用情况并不限于此。请参照图2A-2B,图2A-2B为本技术复合式盖板结构另一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本技术提供的复合式盖板结构还包括一加固胶14,至少覆盖第一接合层13的外侧面以及部分第一盖板的外侧面S3a和第二盖板的外侧面S3b,如图2A所示;或者较佳的,第一盖板11的外侧面S3a和第二盖板12的外侧面S3b全部被加固胶14覆盖,如图2B所示。如此,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的外侧面S3a、S3b至少部分被加固胶14包覆,可增加加固胶14与第一盖板11、第二盖板12的接触面积,提高附着力,进一步的加固胶14也可对第一盖板11和第二盖板12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复合式盖板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第一盖板,具有相对的上表面、下表面及介于所述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外侧面;第二盖板,具有相对的上表面、下表面及介于所述上表面与下表面之间的外侧面,所述第二盖板还具有一开口;第一接合层,位于所述第一盖板的下表面与所述第二盖板上表面之间;一指纹识别模块,设置于所述第二盖板的开口内,及一类钻碳层,设置于所述第一盖板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许毅中徐国书张春勇吴宇川黄邦熊陈炳辉贾瑞禹杨河波张羽叶惠林郑益良黄仕游
申请(专利权)人:宸鸿科技厦门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