侧开式集装箱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40932 阅读:1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侧开式集装箱,包括底架平台、设于底架平台的四个角处的角柱、连接于前端角柱之间的端墙、连接于后端角柱之间的端墙和支撑于角柱上的箱顶;其特征在于,该集装箱还包括中墙,中墙位于底架平台的纵向中心线,其下部与底架平台相连接,上端与箱顶相连接,前、后部分别与对应的端墙相连接。这种集装箱具有结构强度好,箱体不易扭曲的优点;同时具有两个几乎独立的装货空间,装货定位准确、省时。(*该技术在2010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集装箱的结构,尤其是一种侧开式集装箱的结构。在集装箱领域,有一种被称为侧开式集装箱的特种集装箱,它通常由一个平台底架、带压型筋的顶板、带压型筋的相对的固定端墙(或一端带固定端墙而另一端带门)、纄布、顶侧梁、抓槽或叉槽、角柱、角配件等所组成。每根角柱分别位于平台底架四个角的位置,通过焊接与平台底架相连。顶板焊接在顶侧梁上,顶侧梁和箱上其它构件一同作用来保持箱体的刚性。侧开式集装箱的主要特点是,货物装卸从箱体的侧部进出,具有较大的操作位,便于提高装卸效率,尤其便于装卸一些尺寸较长的货物。侧开式集装箱为了扩大装载货物的规格种类和装卸货物的方便快捷,在箱的侧面没有设置固定支撑,通常结构强度欠佳,箱较容易产生扭曲。同时,现有侧开式集装箱箱内无任何分隔措施,装载时货物定位性不好,货物之间容易产生串动或碰撞。现有的侧开式集装箱有的设有侧帘,侧帘的帘布周围带有许多绳环孔,通过在绳环孔中穿绕的绳子把侧帘捆绑在箱侧面周围的绳钩上,以达到固定侧帘的目的。这种侧帘操作麻烦,效率低,防水性较差。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新型的侧开式集装箱,具有结构强度好,箱体不易扭曲的优点;同时具有两个几乎独立的装货空间,装货定位准确、省时;更能保护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货物不会象装在普通集装箱里那样摇摆,可靠地靠着刚性墙,货物不会擦坏和撞坏。本技术的目的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一种新型的侧开式集装箱,包括底架平台、设于所述底架平台的四个角处的角柱、连接于前端角柱之间的端墙、连接于后端角柱之间的端墙和支撑于所述角柱上的箱顶;所述的底架平台包括设于两侧边的一对底侧梁、连接于底侧梁之间的若干底横梁和铺设于所述底横梁上的地板;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装箱还包括中墙,所述的中墙位于底架平台的纵向中心线,其下部与底架平台相连接,上部与箱顶相连接,前、后部分别与对应的端墙相连接。如上所述的本技术集装箱,由于在其底架平台的纵向中心线上加设了中墙,一方面增加了箱体的整体强度,有效防止了箱体扭曲的可能,弥补了侧开式集装箱由于无侧墙导致的强度不足的缺陷;另一方面中墙将整个箱体分成了两个几乎独立的装货空间,更能保护货物,在运输过程中,货物不会象装在普通集装箱里那样摇摆,可靠地靠着刚性墙,货物不会擦坏和撞坏;中墙可被用作装货定位的基准,定位准确、省时、大大提高了装货效率。以下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侧开式集装箱一个典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和图3为顶侧梁剖面结构的两个实例的示意图;图4为挡水檐端部固定示意图;图5为侧帘装置与前端角柱连接关系图;图6为张紧装置安装示意图;图7为侧帘张紧装置传动示意图。图1示出了本技术侧开式集装箱一个典型实施例的立体结构,它包括底架平台1、设于底架平台1的四个角处的角柱2、连接于前端角柱之间的端墙4、连接于后端角柱之间的端墙5和支撑于角柱2上的箱顶6;底架平台1包括设于两侧边的一对底侧梁21、连接于底侧梁21之间的若干底横梁29和铺设于底横梁29上的地板28;该集装箱还包括中墙3,中墙3位于底架平台1的纵向中心线,其下部与底架平台1相连接,上部与箱顶6相连接,前、后部分别与端墙4及端墙5相连接。中墙3既起到了支撑箱顶、加强箱的整体强度和刚度的作用,又能起到装载货物时的定位和止挡货物的作用,尤其是对于那些长形货物如轧制的型钢及那些使用托盘装载的货物等尤为方便和有效。底架平台1是承载货物的关键构件,主要由两根底侧梁21、一根底中梁25、一组底横梁29、一对设于底侧梁21上的抓槽26、两根连接于底侧梁21之间并与抓槽26的位置相对应的抓槽横梁27和地板28等所组成。抓槽26是为了配合使用抓举装置提升和搬运该集装箱时使用的。也可在箱上设置插槽来代替抓槽供叉车对集装箱进行搬运。如图1所示,箱顶6包括连接于前后角柱2顶端之间的一对顶侧梁7、位于箱顶纵向中心线的顶中梁8、与顶侧梁7垂直并连接于端部两角柱2之间的顶横梁9及设于顶侧梁7、顶中梁8之上的顶板10。底侧梁21、顶侧梁7、顶横梁9与角柱2之间,底侧梁21与端底侧梁23之间,以及顶侧梁7与顶横梁9之间均是通过各自的角配件19等相连接的。如图1所示,在中墙3的适当部位设有中墙柱12,中墙柱12的上端与顶中梁8相连接,中墙柱12的下端支撑在底横梁31上,底横梁31的两端连接于底架平台1的底侧梁21上。箱顶6的大部分重量通过中墙柱12传递到底横梁31上,再通过底横梁31传递到底侧梁21上。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在顶侧梁7与底侧梁21之间设有滑动支柱15,滑动支柱15在进行装卸操作时可根据货物的特点滑到合适的位置以便于装卸,装卸完毕后,滑动支柱15可被滑到设有锁紧装置的位置锁紧,以支撑顶侧梁7,增加箱体的整体强度。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还在顶侧梁7与底侧梁21之间设有滑动侧帘装置16。滑动侧帘装置16用于当货物装好后,封挡、保护货物,防止雨水淋入箱内。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在中墙3的适当部位设有将中墙3两侧连通的开口11。开口11的设置,有利于根据货物的尺寸,合理摆放货物,以最大限度地利用箱体空间。如有时将一部分货物穿过开口11垂直于箱体的纵向摆放,其它货物则沿着纵向摆放于中墙3两侧,正好可完全利用箱体空间。如图1、图2和图5所示,侧帘装置16的上部通过滚轮41悬挂在滑动轨道39上,而轨道39又与顶侧梁7的下方相连。侧帘装置16的前端连接了一根长的压形钩60,并通过此压形钩钩在设于前角柱2侧向槽内的固定钩61上。侧帘装置16的后端铆接在一根转轴上,将转轴的上端的插头插入上角配件19的下板孔中,同时,将转轴的下端插孔对准侧帘张紧机构17的输出端的轴头,侧帘张紧机构17安装在后角柱2侧槽内下方。侧帘装置16的下方通过张紧带37和张紧锁扣38与底侧梁21上的拉环24连接,数十根张紧带37在侧帘装置16上纵横交织,竖直方向的张紧带37的上方与滑滚装置相连,下方与张紧锁扣38相连。这样,活动侧帘装置16的四周与箱的侧面上下左右相联接,既能起到遮挡货物,还能承受由运输过程中货物产生的侧向惯性力的作用。将侧帘装置16松扣,滑动和张紧,可满足装卸货物的操作和运输的要求。本实施例在侧帘装置16的下侧与抓槽26的位置相对应的部位设有抓槽护板18,该护板18的上方与所述的张紧带37相连接,该护板18的下方连接有短张紧带37’,短张紧带37’的下端部设有用于与拉环24相连接的张紧钩。图2还示出了顶侧梁7结构剖面图,顶侧梁7由一根“L”截面形状和一根“W”截面形状的压形件组成。滑轨39联接在组合的顶侧梁7的下面,滚轮41带着滑动侧帘装置16悬挂在滑轨39的滑道中,滚轮41带着滑动侧帘装置16沿着滑轨39滑动到不同的位置以便配合装卸货物。挡水檐40为弧形,挡水檐40的上部安装在滑轨39的侧槽中,挡水檐40的下部贴近滑动侧帘装置16的帘布,以便起到挡水的作用。图3为顶侧梁21结构的另一种形式,顶侧梁7由两根不同截面形状的型钢组焊而成,这种结构尤其适用于材料的长度不能满足顶侧梁21长度的需要,通过几段拼成的情况,由于拼接将造成造较大的变形,在制造过程中必需花费大量的时间和人力来校正变形,这样做既增加了箱的成本,同时有减低了箱的质量,此时顶侧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侧开式集装箱,包括底架平台(1)、设于所述底架平台(1)的四个角处的角柱(2)、连接于前端角柱之间的端墙(4)、连接于后端角柱之间的端墙(5)和支撑于所述角柱(2)上的箱顶(6);所述的底架平台(1)包括设于两侧边的一对底侧梁(21)、连接于底侧梁(21)之间的若干底横梁(29)和铺设于所述底横梁(29)上的地板(28);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集装箱还包括中墙(3),所述的中墙(3)位于底架平台(1)的纵向中心线,其下部与底架平台(1)相连接,上部与箱顶(6)相连接,前、后部分别与所述的端墙(4)及端墙(5)相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马彬王石生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国际海运集装箱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94[中国|深圳]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