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双层空气滤清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90607 阅读:4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25 23:2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双层空气滤清器,包括外壳和滤芯,所述外壳形成截面为圆形的内腔,所述滤芯将所述内腔分割成进气腔和出气腔,在进气腔中设置进气口,在出气腔中设置出气口,经过进气口进入的空气过滤后从出气口供给发动机;所述滤芯包括:第一滤芯层,位于所述滤芯朝向进气口的一面;第二滤芯层,位于所述滤芯朝向出气口的一面,为吸水材料制成;第一滤芯层通过转轴安装在内腔中,可绕转轴旋转;进气腔中设有喷头,与水泵连接,用于均匀向第一滤芯层上喷洒水雾;排水槽,位于第一滤芯层下部内腔壁上,用于接收并排出从第一滤芯层流下的水。本发明专利技术使通过的空气中含有的颗粒物浓度降低,满足发动机供气要求。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车用空气滤清器
,尤其涉及一种双层空气滤清器
技术介绍
为了使发动机正常运作,必定要有大量的纯净空气吸入。如果空气中对发动机有害的物质(灰尘、胶质、氧化铝、酸化铁等)被吸入,缸筒、活塞组件会增加负担,出现异常磨损的状况,以至混入发动机机油,造成更大幅度的磨损,导致发动机性能劣化、寿命缩短。车用空气滤清器的作用是为发动机提供清洁的空气,以防止发动机在工作中吸入带有杂质颗粒的空气而产生磨损。现有的空气滤清器由外壳和滤芯组成,滤芯将外壳的内部空间分割成进气腔和出气腔,在进气腔中设置空气进口,在出气腔中设置空气出口,经过空气进口进入的空气经过滤后从空气出口供给发动机。然而,现有的滤芯为单层结构,对空气中的细小颗粒物吸附能力不足,导致过滤后的空气仍然含有细小颗粒物,无法满足发动机供气要求。
技术实现思路
为了解决
技术介绍
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双层空气滤清器,使通过的空气中含有的颗粒物浓度降低,满足发动机供气要求。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双层空气滤清器,包括外壳和滤芯,所述外壳形成截面为圆形的内腔,所述滤芯将所述内腔分割成进气腔和出气腔,在进气腔中设置进气口,在出气腔中设置出气口,经过进气口进入的空气过滤后从出气口供给发动机;所述滤芯包括:第一滤芯层,位于所述滤芯朝向进气口的一面;第二滤芯层,位于所述滤芯朝向出气口的一面,为吸水材料制成;第一滤芯层通过转轴安装在内腔中,可绕转轴旋转;进气腔中设有喷头,与水泵连接,用于均匀向第一滤芯层上喷洒水雾;排水槽,位于第一滤芯层下部内腔壁上,用于接收并排出从第一滤芯层流下的水。优选地,第二滤芯层与内腔壁之间设有一圈密封条。优选地,第一滤芯层与内腔壁之间设有一圈密封刷。优选地,还包括干燥剂填充层,位于第一滤芯层和第二滤芯层之间。优选地,进气口和出气口的轴线相互平行。优选地,第一滤芯层空隙直径为0.05-0.1um。优选地,第二滤芯层为活性炭纤维。本专利技术中,先通过挂有水雾的过滤层对细小颗粒进行吸附,而第二层滤芯对对空气中的水雾进行吸附,使通过的空气中含有的颗粒物浓度降低,满足发动机供气要求。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双层空气滤清器结构图。附图标记:10,进气腔;11,进气口;20,出气腔;21,出气口;30,第一滤芯层;31,转轴;40,第二过滤层;50,喷头;51,水泵;60,排水槽。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了一种双层空气滤清器,包括外壳和滤芯,所述外壳形成截面为圆形的内腔,所述滤芯将所述内腔分割成进气腔10和出气腔20,在进气腔10中设置进气口11,在出气腔20中设置出气口21,经过进气口11进入的空气过滤后从出气口21供给发动机。其中,滤芯包括:第一滤芯层30,位于所述滤芯朝向进气口11的一面,空隙直径为0.05-0.1um;第二滤芯层40,位于所述滤芯朝向出气口21的一面,为吸水材料制成,例如活性炭纤维等;第一滤芯层30通过转轴31安装在内腔中,可以绕转轴31旋转;进气腔10中设有喷头50,与水泵51连接,用于均匀向第一滤芯层30上喷洒水雾;排水槽60,位于第一滤芯层30下部内腔壁上,用于接收并排出从第一滤芯层30流下的水。本专利技术空气滤清器工作过程中,喷头50将水泵中的水均匀的喷洒在第一滤芯层30的表面上部,由于第一滤芯层30绕转轴31匀速转动,因此当第一滤芯层30旋转一周后,其表面将均匀覆盖一层水雾;当含有灰尘颗粒的空气从进气口11进入内腔通过第一滤芯层30时,小直径的灰尘颗粒(0.01-0.05um)将被水雾吸附,提高了吸附效率。通过第一滤芯层30的空气中将含有一部分水气,当其通过第二滤芯层40时,水气将会被吸收,输出的空气清洁干燥,可以更好地满足发动机进气要求。第一滤芯层30与内腔壁之间设有一圈密封刷,避免第一滤芯层30转动时,未经过滤的空气从该缝隙漏过。第二滤芯层40与内腔壁之间设有一圈密封条,避免未经过滤的空气从该缝隙漏过。在第一滤芯层30和第二滤芯层40之间设有干燥剂填充层,用于进一步吸收过滤后空气中的水气。空气进口11和空气出口21的轴线相互平行,减小空气流通的阻力。本专利技术中,先通过挂有水雾的过滤层对细小颗粒进行吸附,而第二层滤芯对对空气中的水雾进行吸附,使通过的空气中含有的颗粒物浓度降低,满足发动机供气要求。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层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滤芯,所述外壳形成截面为圆形的内腔,所述滤芯将所述内腔分割成进气腔(10)和出气腔(20),在进气腔(10)中设置进气口(11),在出气腔(20)中设置出气口(21),经过进气口(11)进入的空气过滤后从出气口(21)供给发动机;所述滤芯包括:第一滤芯层(30),位于所述滤芯朝向进气口(11)的一面;第二滤芯层(40),位于所述滤芯朝向出气口(21)的一面,为吸水材料制成;第一滤芯层(30)通过转轴(31)安装在内腔中,可绕转轴(31)旋转;进气腔(10)中设有喷头(50),与水泵(51)连接,用于均匀向第一滤芯层(30)上喷洒水雾;排水槽(60),位于第一滤芯层(30)下部内腔壁上,用于接收并排出从第一滤芯层(30)流下的水。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双层空气滤清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外壳和滤芯,所述外壳形成截
面为圆形的内腔,所述滤芯将所述内腔分割成进气腔(10)和出气腔(20),在
进气腔(10)中设置进气口(11),在出气腔(20)中设置出气口(21),经过
进气口(11)进入的空气过滤后从出气口(21)供给发动机;所述滤芯包括:
第一滤芯层(30),位于所述滤芯朝向进气口(11)的一面;第二滤芯层(40),
位于所述滤芯朝向出气口(21)的一面,为吸水材料制成;第一滤芯层(30)
通过转轴(31)安装在内腔中,可绕转轴(31)旋转;进气腔(10)中设有喷
头(50),与水泵(51)连接,用于均匀向第一滤芯层(30)上喷洒水雾;排水
槽(60),位于第一滤芯层(30)下部内腔壁上,用于接收并排出从第一滤芯层...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林振杰
申请(专利权)人:芜湖澳奔玛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