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成形性和焊接性优异的电池壳体用铝合金板本申请是国际申请号为PCT/JP2011/080130,国际申请日为2011年12月26日的PCT国际申请进入中国阶段后国家申请号为201180055947.7的标题为“成形性和焊接性优异的电池壳体用铝合金板”的中国专利申请的分案申请。
本专利技术涉及锂离子电池等的二次电池用容器所使用的成形性和激光焊接性优异的铝合金板。
技术介绍
Al-Mn系的3000系合金由于强度、成形性和激光焊接性比较优异,因此逐渐被用作在制造锂离子电池等的二次电池用容器时的原材料。在成形为所需形状后通过激光焊接进行密封,作为二次电池用容器使用。以与上述3000系合金和现有的3000系合金为基础,还完成了强度和成形性得到提高了的二次电池容器用铝合金板的开发。例如,在日本专利第4001007号公报中记载了具有下述特征的矩形截面电池容器用铝合金板:作为铝合金板的组成,含有0.10~0.60质量%的Si、0.20~0.60质量%的Fe、0.10~0.70质量%的Cu、0.60~1.50质量%的Mn、0.20~1.20质量%的Mg、超过0.12质量%且少于0.2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成形性和焊接性优异的电池壳体用铝合金板,其特征在于,其为具有5%以上的伸长率的值和90MPa以上的拉伸强度的冷轧材料,并具有下述成分组成:含有0.3~1.5质量%的Fe、0.3~1.0质量%的Mn、0.002~0.20质量%的Ti,Mn/Fe的质量比为0.2~1.0,其余部分由Al和杂质构成,作为杂质,分别是Si少于0.30质量%、Cu少于0.20质量%、Mg少于0.20质量%;并且具有圆当量直径为5μm以上的第二相粒子数少于500个/mm2的金相。
【技术特征摘要】
2011.02.02 JP 2011-020900;2011.05.12 JP 2011-106771.一种成形性和焊接性优异的电池壳体用铝合金板,其特征在于,其为具有5%以上的伸长率的值、140MPa以上的拉伸强度且最终冷轧率在5~40%的范围内的冷轧材料,并具有下述成分组成:含有0.3~1.02质量%的Fe、0.3~1.0质量%的Mn、0.002~0.20质量%的Ti、0.05~0.20质量%的Zr,Mn/Fe的质量比为0.2~1.0,其余部分由Al和杂质构成,作为杂质,分别是Si少于0.30质量%、Cu少于0.20质量%、Mg少于0.20质量%;并且具有圆当量直径为5μm...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铃木健太,堀久司,金森圭治,
申请(专利权)人:日本轻金属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