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及其制作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350129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9 01:18
本公开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包括多个彩色次像素以及一透明度控制次像素。各彩色次像素包括一电致发光元件与至少一第一驱动元件,且各电致发光元件包括一下电极、一上电极以及一电致发光层设置于下电极与上电极之间。透明度控制次像素包括至少一第二驱动元件、一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驱动元件电性连接、一光电介质层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上,以及一第二透明电极与第一透明电极相对设置,其中下电极与第一透明电极是为同一层导电图案层。本公开可在不大幅增加体积与成本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对比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特别涉及一种具有用以显示彩色画面的彩色次像素与用以控制光透射率的透明度控制次像素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
技术介绍
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例如有机发光二极管显示面板)由于具有主动发光与低耗能等优点,可望成为新一代平面显示面板的主流产品。随着市场上对于透明显示产品的需要,电致发光显示面板也逐渐地被应用在透明显示产品上,然而透明电致发光显示面板的对比度过低,因此仍待进一步改善。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的一在于提供一种具有高对比度的。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包括基板、多个彩色次像素以及透明度控制次像素。彩色次像素设置于基板上,其中各彩色次像素包括电致发光元件与至少一第一驱动元件。电致发光元件包括下电极、上电极以及电致发光层,其中下电极与第一驱动元件电性连接,上电极设置于下电极上,且电致发光层设置于下电极与上电极之间。透明度控制次像素设置于基板上,其中透明度控制次像素包括第二驱动元件、第一透明电极以及光电介质层。第一透明电极与该第二驱动元件电性连接,且下电极与第一透明电极是为同一层导电图案层。光电介质层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上,且第二透明电极与第一透明电极相对设置。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包括基板、至少一第一驱动元件、第二驱动元件、第一导电图案层、电致发光层、光电介质层以及第二导电图案层。第一驱动元件与第二驱动元件设置于基板上。第一导电图案层设置于基板上,其中第一导电图案层包括下电极与第一透明电极,下电极与第一透明电极相互电性缘绝,且下电极电性连接至第一驱动元件,而第一透明电极电性连接至第二驱动元件。电致发光层设置于下电极上。光电介质层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上。第二导电图案层设置于电致发光层与光电介质层上,其中第二导电图案层包括上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且上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彼此电性连接。第一驱动元件、下电极、电致发光层与上电极形成至少一彩色次像素,而第二驱动元件、第一透明电极、光电介质层与第二透明电极形成透明度控制次像素,并通过光电介质层来控制透明度控制次像素的光透射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包括基板、至少一第一驱动元件、第二驱动元件、导电图案层、电致发光层、光电介质层以及上电极。第一驱动元件与第二驱动元件设置于基板上。导电图案层设置于基板上,其中导电图案层包括下电极、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下电极、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相互电性缘绝,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是交错配置,且下电极电性连接至第一驱动元件,而第一透明电极电性连接至第二驱动元件。电致发光层设置于下电极上。光电介质层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与第二透明电极上。上电极设置于电致发光层上。第一驱动元件、下电极、电致发光层与上电极形成至少一彩色次像素,而第二驱动元件、第一透明电极、第二透明电极与光电介质层形成透明度控制次像素,并通过光电介质层来控制透明度控制次像素的光透射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包括基板、至少一第一驱动元件、第二驱动元件、导电图案层、第二透明电极、电致发光层、光电介质层以及上电极。第一驱动元件与第二驱动元件设置于基板上。导电图案层设置于基板上,其中导电图案层包括下电极与第一透明电极,下电极与第一透明电极相互电性缘绝,且下电极电性连接至第一驱动元件,而第一透明电极电性连接至第二驱动元件。第二透明电极设置于基板与第一透明电极之间。电致发光层设置于下电极上。光电介质层设置于第一透明电极上。上电极设置于电致发光层上。第一驱动元件、下电极、电致发光层与上电极形成至少一彩色次像素,而第二驱动元件、第一透明电极、第二透明电极与光电介质层形成透明度控制次像素,并通过光电介质层来控制透明度控制次像素的光透射率。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制作方法,包括下列步骤。提供基板,并于基板上形成多个第一驱动元件与第一驱动元件。于第一驱动元件与第二驱动元件上形成介电层,并于介电层中形成第一接触孔分别部分暴露出第一驱动元件,以及形成第二接触孔部分暴露出第二驱动元件。于介电层上形成第一透明电极以及多个下电极。于介电层上形成一像素定义层,并于像素定义层中形成多个第一开口分别暴露出下电极,以及形成第二开口暴露出第一透明电极。进行一第一印刷工艺,于像素定义层的第一开口内分别填入一光电介质层以形成一电致发光层以形成多个彩色次像素。进行一第二印刷工艺,于像素定义层的第二开口内填入一透明度控制次像素。在一透明显示模式下,透明度控制次像素容许光线穿透,以及在不透明显示模式下,透明度控制次像素不容许光线穿透。本专利技术是将用以显示彩色画面的彩色次像素与用以切换透明显示模式与不透明显示模式的透明度控制次像素整合制作,因此可在不大幅增加体积与成本的前提下有效提升对比度。【附图说明】图1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等效电路图。图2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的另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等效电路图。图3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示意图。图4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一实施例的一变化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示意图。图5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的第二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示意图。图6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次像素配置的第一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7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次像素配置的第二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8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次像素配置的第三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9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次像素配置的第四实施方式的示意图。图10绘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实施例的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的制作方法的流程图。附图标记说明:I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12透明度控制次像素14彩色次像素12T第二驱动元件121第一透明电极122第二透明电极12T1第二驱动元件12G1栅极12S1源极12D1漏极12T2第二驱动元件12G2栅极12S2源极12D2漏极DLl第一数据线DL2第二数据线DL1_1第一数据线DL1_2 第一数据线Clc液晶电容CE共通电极CEl第一共通电极CE2第二共通电极Vcoml第一共通电压Vcom2 第二共通电压Vcom共通电压Cstl第一储存电容Cst2第二储存电容14L电致发光元件14T第一驱动元件14T1开关元件14G1栅极14S1源极14D1漏极14T2驱动元件14G2栅极14S2源极14D2漏极GL栅极线PL电源线Cst3第三储存电容OVDD电压OVSS电压I’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12G栅极12S源极12D漏极2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10基板GI栅极绝缘层SE半导体层CL共通线20介电层20H1第一接触孔20H2第二接触孔141下电极s间距22像素定义层221第一开口222第二开口123光电介质层142电致发光层143上电极30盖板41第一偏光片42第二偏光片14A第一色光次像素14B第二色光次像素14C第三色光次像素2’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LI第一方向3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L2第二方向100步骤102步骤104步骤106步骤108步骤110步骤112步骤114步骤116步骤Cst储存电容11第一导电图案层13第二导电图案层15导电图案层【具体实施方式】为使熟悉本领域技术人员能更进一步了解本专利技术,下文特列举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59/CN105070737.html" title="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及其制作方法原文来自X技术">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及其制作方法</a>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面板的像素单元,其特征在于,包括:一基板;多个彩色次像素,设置于该基板上,其中各该彩色次像素包括一电致发光元件与至少一第一驱动元件,该电致发光元件包括:一下电极,与该至少一第一驱动元件电性连接;一上电极,设置于该下电极上;以及一电致发光层,设置于该下电极与该上电极之间;以及一透明度控制次像素,设置于该基板上,其中该透明度控制次像素包括:一第二驱动元件;一第一透明电极,与该第二驱动元件电性连接,其中该下电极与该第一透明电极是为同一层导电图案层;一光电介质层,设置于该第一透明电极上;以及一第二透明电极,与该第一透明电极相对设置。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李佳桦刘康弘
申请(专利权)人:友达光电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中国台湾;7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