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娟专利>正文

一种用于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中药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48457 阅读:14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8 20:13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中药,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光瓣堇菜15份、川楝子25份、夏蜡梅12份、返顾马先蒿l0份、钓杆柴10份、女贞子15份、相思藤15份。临床实验证明,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安全有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中药
技术介绍
肝豆状核变性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引起的进行性疾病,铜沉积全 身组织,尤以大脑的豆状核、肝脏以及肾脏、角膜中含铜量显著增高。本病属遗传性铜代谢 异常,据最近利用拷贝探针对DAN的遗传标记进行连锁分析研究初步证实,肝豆状核变性 是在13号染色体长臂(13ql4_21)这一区域内的遗传基因缺陷,后者引起肝脏内铜蓝蛋白 合成障碍和铜离子向胆道排泄障碍,造成铜离子在体内的缓慢进行性沉着,影响各脏器尤 其是大脑、肝脏、肾脏的功能。 中医认为属于先天禀赋不足,肾阴(精)素亏,精不化血,精血两虚,筋脉失养,虚 风内动,故肢体震颤、拘急僵直;肾阴(精)不足、虚火内生,火性上炎,心神被扰则神志癫 狂;火的肝胆则胆热液泄,发为黄疸;肝胆湿热久蕴,肝络瘀热互结则形成积聚痞块;积聚 为臌胀之根,积聚日久,经隧不通,津液不能输布,聚津为湿为水,发为膨胀;肾阴(精)不 足,精不生髓,脊骨失濡,故幼儿发病时可出现鸡胸、龟背等佝偻诸症。一言蔽之,皆先天禀 赋不足,肾中阴精匮乏所致。 本专利技术所涉及药材研究现状如下: 光瓣堇菜【别名】铧头草、地丁。【来源】为堇菜科植物紫花光瓣堇菜、犁头草;豆科 植物米口袋、小米口袋或龙胆科植物华南龙胆的带根全草。【性味】苦、辛,寒。【归经】归心、 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凉血消肿。用于疔疮肿毒,痈疽发背,丹毒,毒蛇咬伤。【用法 用量】内服:煎汤,15~30g。【摘录】《中华本草》。 川楝子【别名】金铃子、川楝实。【来源】本品为楝科植物川楝的干燥成熟果实。 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杂质,干燥。【性味】苦,寒。【归经】归肝、小肠、膀胱经。【功能 主治】舒肝行气止痛,驱虫。用于胸胁、脘腹胀痛,疝痛,虫积腹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4. 5~9g。【注意】脾胃虚寒者忌服。茴香为之使?【摘录】《中华本草》。 夏蜡梅【别名】牡丹木、大叶柴。【来源】为蜡梅科植物夏蜡梅的花和根。采收 和储藏:花,5月采花蕾或初开的花,文火焙或晒干。根,秋、冬季采挖,洗净,切段,晒干。【性 味】苦;辛;性温【归经】胃经。【功能主治】行气止疼。主胃气痛。【用法用量】内服:煎汤, 9~15g。【摘录】《中华本草》。 返顾马先蒿【来源】玄参科返顾马先蒿以根入药。【性味】咸、苦,平;【归经】归 肝经。【功能主治】祛风湿,利尿。破血,逐瘀,通经。用于症瘕痞块,血瘀经闭,跌扑损伤。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6g。【注意】孕妇及无瘀血者禁用。【摘录】《中华本草》。 钓杆柴【别名】钓鱼竿。【来源】为蔷薇科植物中华绣线梅的根。秋季采收。【性 味】苦酸甘,凉。【归经】归肝、肾、肺、小肠经。【功能主治】清热利尿,渗湿通淋,明目,祛痰。 用于水肿胀满,热淋涩痛,暑湿泄泻,目赤肿痛,痰热咳嗽。【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 【注意】凡内伤劳倦,阳气下陷,肾虚精滑及内无湿热者,慎服。【摘录】《中华本草》。 女贞子【别名】爆格蚤、冬青子。【来源】本品为木犀科植物女贞的干燥成熟果实。 冬季果实成熟时采收,除去枝叶,稍蒸或置沸水中略烫后,干燥;或直接干燥。【性味】甘、苦, 凉。【归经】归肝、肾、经。【功能主治】滋补肝肾,明目乌发。用于眩晕耳鸣,腰膝酸软,须发 早白,目暗不明。【用法用量】内服:煎汤,6_12g。【注意】脾胃虚寒泄泻及阳虚者忌服。【摘 录】《中华本草》。 相思藤【别名】土甘草、相思子藤、山甘草。【来源】药材基源:为豆科植物相思 子的茎叶。采收和储藏:5_10月茎叶生长旺盛时,割取带叶幼藤(除净荚果),切成小段,鲜用 或晒干。【性味】甘;凉;无毒。【归经】肺;脾;肝经。【功能主治】清热解毒,利尿。主感冒, 咽喉肿痛,肺热咳嗽,乳痈,疮疖,肝炎。【用法用量】内服:煎汤,9~15g。【摘录】《中华本 草》。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旨在提供一种用于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中药,通过选择合适的药材及其配 比,达到安全有效治愈肝豆状核变性的目的。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 备而成:光瓣堇菜15份、川楝子25份、夏蜡梅12份、返顾马先蒿10份、钓杆柴10份、女贞 子15份、相思藤15份。 下面结合临床实验数据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 1、一般资料 专利技术人2012年10月~2013年10月间共收集门诊及住院肝豆状核变性患者89例,随 机分为治疗组46例与对照组43例,治疗组男20例,女26例,年龄9~64岁;对照组男16 例,女27例,年龄11~68岁。2组性别、年龄及病程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诊断标准 依据全国肝豆状核变性临床专业会议的诊断标准: ①起病可为急性、亚急性或慢性,起始症状因人而异,多数患者先出现神经系统症状, 少数患者先出现肝脏症状。 ②震颤多先开始于一个肢体,而后向其他三个肢体、躯干、头部扩延。 ③肌张力逐渐增高,表现为肌强直,初期多限于一侧肢体,而后扩延到四肢、躯干, 面肌强直者呈"面具脸"。亦可见强哭、强笑,或出现扭转痉挛、手足徐动等症。 ④精神症状:表现为智能衰退、记忆力减退、注意力不能集中,重至痴呆,或表情淡 漠,或出现幻觉等。 ⑤角膜色素环(K-F环)出现。 ⑥患者若有肝病症状,肝脏边缘可扪及质地坚硬,但无压痛。神经系统症状出现后 肝脏则不能扪及,可为肝硬化萎缩,脾脏增大并可扪及。 ⑦由于钙磷代谢障碍,患者骨质疏松,易发生骨折。 ⑧实验室检查,尿铜量增高;血清总铜量和血清铜蓝蛋白量降低;血清铜氧化酶 活性降低。 2、试验方法 2. 1治疗方法 治疗组口服本专利技术按照具体实施例3制得的胶囊剂,每日3次。一疗程6天,服用10 疗程,疗程间停药2天。 对照组口服D-青霉胺(PA),每日为20~30mg/kg ;二巯基丁二酸,1 ? 5~2g/日, 一疗程6天,服用10疗程,疗程间停药2天。 3、疗效标准与治疗结果 3. 1疗效标准 ①肢体震颤消失,言语清楚;②角膜色素环消失。 ③血清铜、尿铜基本恢复正常;④肝功能恢复正常或接近正常。 治愈:具备以上4条; 显效:具备2、3条; 有效:具备1、3条; 无效:无一具备。 3. 2治疗结果见表1。 表1两组疗效比较_可见,本专利技术制得的药物能够安全有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具有推广价值。【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更好地理解和实施本专利技术,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 实施例1 称取:光瓣堇菜15克、川楝子25克、夏蜡梅12克、返顾马先蒿10克、钓杆柴10克、女 贞子15克、相思藤15克;加8倍量水,煎煮1. 5小时,过滤;滤渣加6倍量水,煎煮1小时, 过滤;合并滤液,浓缩至120克,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煎剂。 用于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口服,每日分早午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2 称取:光瓣堇菜15克、川楝子25克、夏蜡梅12克、返顾马先蒿10克、钓杆柴10克、女 贞子15克、相思藤15克;加10倍量水,煎煮2小时,过滤;滤渣加8倍量水,煎煮1. 5小时, 过滤;合并滤液,浓缩,干燥,包装,即得符合正常成人一天用量的散剂。 用于治疗肝豆状核变性。口服,每日分早午晚三次服用。 实施例3 称取:光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用于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中药,其特征在于,它是由以下重量配比的原料药材制备而成:光瓣堇菜15份、川楝子25份、夏蜡梅12份、返顾马先蒿l0份、钓杆柴10份、女贞子15份、相思藤15份。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娟
申请(专利权)人:王娟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