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陈为志专利>正文

一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1512389 阅读:106 留言:0更新日期:2015-05-27 19:03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中药制剂,它是由炒桃仁、红花、柴胡、郁金、川芎、三棱、莪术、延胡索、白芍、牡丹皮、皂角刺、丹参、虎杖、玫瑰花、木瓜、制何首乌、五味子、鸡血藤、当归、泽兰、炙甘草按照一定的重量配比制成,具有疏肝解郁、补血柔肝、解毒消痈、补肾宁心的功效,能够有效治疗肝豆状核变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中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中药制剂,具体涉及一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中药制剂,本专利技术还涉及该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技术介绍
肝豆状核变性(hepatolenticulardegeneration,HLD)又称威尔逊氏病,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的铜代谢障碍疾病。由Wilson首先报道和描述,是一种遗传性铜代谢障碍所致的肝硬化和以基底节为主的脑部变性疾病。临床上表现为进行性加重的椎体外系症状、肝硬化、精神症状、肾功能损害及角膜色素环K-F环。由于铜在体内过度蓄积,损害肝、脑等器官而致病。铜是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之一,食物中的铜是在胃和十二指肠被吸收,正常情况下,吸收的铜主要由肝脏摄取。铜是许多含铜酶类的必须成分,30%-80%的铜经胆汁排入肠中,随粪便排出,少量由尿液排出。肝豆状核变性主要是铜代谢障碍,本病铜代谢障碍的具体表现有:血清总铜量和铜蓝蛋白减少而疏松结合部分的铜量增多,肝脏排泄铜到胆汁的量减少,尿铜排泄量增加,许多器官和组织中有过量的铜沉积尤以肝、脑、角膜、肾等处为明显。过度沉积的铜可损害这些器官的组织结构和功能而致病。本病大多在10~25岁间出现症状,男稍多于女,同胞中常有同病患者。一般病起缓渐,临床表现多种多样,主要症状为:神经系统症状、肝脏症状、角膜色环素、肾脏损害、溶血等。目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一般采用肝移植和基因治疗的方法,但是并不能彻底治疗此病。我国中医理论认为胆汁的分泌与排泄,主要责之于肝,肝之功能正常,气机调畅,疏泄有度,胆道无郁阻之患,胆汁排泄正常。肝豆状核变性因铜浊毒邪蓄积沉于肝,致肝之疏泄失常,胆汁排泄不畅,铜浊毒邪排出不利,蓄积体内脏腑组织而发病,中医擅长从整体上对患者进行调理,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作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中药制剂,该中药制剂对于肝豆状核变性具有疗效好,治疗方式简单,价格低廉的特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目的是提供该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中药制剂的制备方法。专利技术人在多年的临床医疗实践中,观察到肝豆状核变性给患者带来的痛苦,根据该病症的发展规律,以及中药的配伍原则,并通过大量的临床验证,反复探索总结出一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中药制剂的新配方,本专利技术选择炒桃仁、红花、柴胡、郁金、川芎、三棱、莪术、延胡索、白芍、牡丹皮、皂角刺、丹参、虎杖、玫瑰花、木瓜、制何首乌、五味子、鸡血藤、当归、泽兰、炙甘草进行组合,使得各药物产生协同作用,使之具有疏肝解郁、补血柔肝、解毒消痈、补肾宁心的功效,从而能够治疗肝豆状核变性。本专利技术中药物的作用:其中:炒桃仁:为蔷薇科植物桃Prunuspersica(L.)Batsch或山桃Prunusdavidiana(Carr.)Franch.的干燥成熟种子。性味:苦、甘,平。归心、肝、大肠经。功效:活血祛瘀,润肠通便,止咳平喘。桃仁祛瘀之力较强,又称破血药,用于治疗血瘀、癓瘕,常配红花、当归。桃仁对血流阻滞、血行障碍有改善作用,能使各脏器各组织机能恢复正常。红花:为菊科植物红花CarthamustinctoriusL.的筒状花冠。性味:温,辛。归心、肝经。功效:活血通经、散瘀止痛。红花辛散温通,专入血分,能活血祛瘀,通经调脉,常与桃仁、当归、川芎等相须为用。红花有扩张血管作用。红花黄色素可明显延长血浆复钙时间、凝血酶原时间和凝血时间。《本草衍义补遗》:“红花,破留血,养血。多用则破血,少用则养血。”红花水提取物有轻度兴奋心脏、增加冠脉流量的作用,对心肌缺血有减轻作用,并使心率减慢,心电图S-T段抬高的幅度显著下降,还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和增加纤溶作用。柴胡:为伞形科多年生草本植物柴胡BupleurumchinenseDC.(北柴胡)或狭叶柴胡BupleurumscorzonerifoliumWilld.(南柴胡)的根或全草。性味:苦、辛、微寒。归肝、胆经。功效:和解退热、疏肝解郁、升阳举陷。《药品化义》:柴胡,性轻清,主升散,味微苦,主疏肝。《本草经解》:柴胡,其主心腹肠胃中结气者,心腹肠胃,五藏六府也,藏府共十二经,凡十一藏皆取决于胆,柴胡轻清,升达胆气,胆气条达,则十一藏从之宣化,故心腹肠胃中,凡有结气,皆能散之也。其主饮食积聚者,盖饮食入胃,散精于肝,肝之疏散,又借少阳胆为生发之主也,柴胡升达胆气,则肝能散精,而饮食积聚自下矣。少阳经行半表半里,少阳受邪,邪并于阴则寒,邪并于阳则热,柴胡和解少阳,故主寒热之邪气也。郁金:为姜科植物温郁金CurcumawenyujinY.H.ChenetC.Ling、姜黄CurcumalongaL.、广西莪术CurcumakwangsiensisS.G.LeeetC.F.Liang或蓬莪术CurcumaphaeocaulisVal.的干燥块根。性味:辛、苦,寒。归肝、心、肺经。功效:行气化瘀,清心解郁,利胆退黄,凉血破瘀。主治:胸腹胁肋诸痛,失心癫狂,热病神昏,吐血,衄血,尿血,血淋,妇女倒经,黄疸。本品辛散苦泄,性寒清热,能清心解郁开窍。郁金辛开苦降,芳香宣达,性寒又能清热。既入气分以行气解郁,又入血分以凉血祛瘀,为血中之气药,用于治疗气血郁滞的胸痛。川芎:为伞形科植物川芎LigusticumchuanxiongHort.的干燥根茎。性味:辛,温。归肝、胆、心经。功效:活血行气,祛风止痛。本品辛散温通,能上行巅顶,下达血海,外彻皮毛,旁通四肢,既能活血又能行气,昔人谓川芎为血中之气药,殆言其寓辛散、解郁、通达、止痛等功能。本品含有川芎嗪能抑制血管平滑肌收缩,扩张冠状动脉,增加冠脉血流量,改善心肌缺氧状况及肠系膜微循环。三棱:为黑三棱科植物三棱SpaganiumstoloniferumBuch.-Ham.的干燥块茎。性味:辛、涩,凉。入肝、脾经。功效:破血行气,消积止痛。中药治症瘕,积聚,胁肋胀痛,食积胀痛,痛经,闭经,产后瘀血腹痛,跌打损伤。药理学研究:三棱有抑制血小板聚集、延长血栓形成时间、缩短血栓,长度和减轻重量的作用,还有延长凝血酶原时间及部分凝血致活酶的趋势,降低全血粘度。莪术:为单子叶植物姜科Zingiberaceae蓬莪术CurcumaphaeocaulisVal.,或温郁金(又称温莪术)C.wenyujinY.H.ChenetC.Ling,广西莪术(又称桂莪术)C.kwangsiensisS.leeetC.F.Liang的干燥根茎。性味辛、苦,温。归肝、脾经。功效:破血祛瘀,行气止痛。常配三棱。抗菌作用:莪术挥发油试管内能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β-溶血性链球菌、大肠埃希菌、伤寒杆菌、霍乱弧菌等的生长。莪术有直接杀瘤细胞的作用。药理学研究,莪术对心血管有一定的作用,莪术增加股动脉血流量的作用在活血化瘀药中最为明显,并且莪术还具有抑制血小板凝聚和抗血栓形成的作用。延胡索:为罂粟科植物延胡索CorydalisyanhusuoW.T.Wang的干燥块茎。性味:辛、苦、温。归肝、脾经。功效:活血,利气,止痛。用于胸胁、脘腹疼痛,经闭痛经,产后瘀阻,跌打肿痛。本品辛散温通,能行血中气滞,气中血滞,活血行气止痛,善治血瘀气滞所致的多种疼痛,其止痛作用优良。《本草求真》中记载:延胡索,不论是血是气,积而不散者,服此力能通达,以其性温,则于气血能行能畅,味辛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制成:炒桃仁7‑17份、红花4‑14份、柴胡10‑20份、郁金10‑20份、川芎7‑17份、三棱7‑17份、莪术7‑17份、延胡索13‑23份、白芍10‑20份、牡丹皮7‑17份、皂角刺13‑23份、丹参15‑25份、虎杖13‑23份、玫瑰花4‑14份、木瓜19‑29份、制何首乌10‑20份、五味子7‑17份、鸡血藤13‑23份、当归10‑20份、泽兰7‑17份、炙甘草3‑9份。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治疗肝豆状核变性的中药制剂,其特征在于,该中药制剂是由以下重量份的药物制成:炒桃仁7-17份、红花4-14份、柴胡10-20份、郁金10-20份、川芎7-17份、三棱7-17份、莪术7-17份、延胡索13-23份、白芍10-20份、牡丹皮7-17份、皂角刺13-23份、丹参15-25份、虎杖13-23份、玫瑰花4-14份、木瓜19-29份、制何首乌10-20份、五味子7-17份、鸡血藤13-23份、当归10-20份、泽兰7-17份、炙甘草3...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陈为志
申请(专利权)人:陈为志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