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层板和易开启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3965 阅读:1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2-04-11 18:40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多层板,该多层板至少包括:主层(A),它含有全同立构度至少为90%的均聚丙烯;以及易剥离层(B),该剥离层与主层(A)相接触而且含有含2-50重量%共聚合乙烯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或者含有间同立构度至少为80%的均聚丙烯。还公开了透明的易开启容器,它具有与多层板相同的多层结构,并且有高耐热性可承受蒸煮。(*该技术在2017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本专利技术涉及用于包装领域尤其是容器生产的透明多层板,还涉及一种易开启容器,该容器透明,封闭后易开启,而且耐热从而可承受高温蒸煮,因此特别适用于包装食品、药品和化妆品。随着最近消费者生活质量的改善和公共法的加强,需要有易剥离的容器,它透明、耐蒸煮并具有优异的开启性。需要容器是透明的,以便检查内含物是否符合标准或者检查内含物是否有异常。需要剥离容易以保证甚至儿童和残疾人也能轻易剥离和安全开启。当盖子难以剥离时,内含物会溅出,或者用户会使用他们的牙齿或刀具,这可能弄坏牙齿或受伤。将易剥离性赋予密闭容器的一般方法是,优化由相同材料构成的封闭盖子和容器本体的状况,以及使用在待封闭区域处有特定密封剂层的易剥离盖子。然而,密封状况的优化会造成密封失败,因为需要大难度的极精确地调节封闭条件,才能使足够的剥离强度和易剥离性同时存在。易剥离的盖子需要特殊处理,这增加了生产成本,还需要仔细地调节密封状况以充分体现其易剥离性。另一种已知的赋予易剥离性的方法是将具有易剥离层的多层结构的容器用作容器本体,从而通过使容器本体层离(delamination)而开启,而不是通过剥离盖子与容器本体的封闭表面开启。这种方法在密封时不必操心,除了要牢固地封闭以保证密封,而且可以轻易地通过调节封闭条件而防止封闭失败。用于生产耐蒸煮的透明容器的有用板材是具有高透明度和高耐热性的聚丙烯板,但是至今还没有易剥离的、透明的和耐高温蒸煮的聚丙烯多层板或容器。已知具有易剥离性的聚丙烯多层板的例子是这样的多层板,它具有聚丙烯层、作为剥离层的聚乙烯层、以及位于这两层之间的用于调控剥离强度的聚丙烯/聚乙烯混合树脂层。在这些多层板中,设有聚丙烯/聚乙烯混合树脂层以便利用聚丙烯和聚乙烯的不相容性来调控剥离强度,聚丙烯和聚乙烯在共挤塑时不会相互粘附,其中含量大些的一种组分作为聚丙烯层或聚乙烯层的锚定组分。不幸的是,这些多层板因为掺入了聚乙烯而透明性差。此外,聚乙烯的耐热性不足将蒸煮温度限制于120℃或更低。此外,用其形成的容器存在这样的问题,即当包装含油物品时,聚乙烯层会膨胀。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聚丙烯多层板和一种易开启的容器,该容器具有可剥离的聚丙烯基(polypropylene-base)树脂层,该树脂层的剥离强度适合生产易剥离容器。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专利技术人研究了多层板,这些多层板具有透明度和耐热性出色的聚丙烯基层,以及透明度和耐热性同样出色的聚丙烯基树脂易剥离层,该易剥离层以适度的剥离强度固定于基层上。出于聚丙烯粘附于聚丙烯而不粘附于聚乙烯这一事实,专利技术人首先注意到,可能存在与聚丙烯或聚乙烯有适度粘附强度的丙烯/乙烯共聚物。此外他们还注意到聚丙烯与聚乙烯的不相容性可能是由于分子链结构的差异所造成的。因此,他们证实,即使是含有几个百分比如此少的共聚合乙烯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它与均聚丙烯在分子链结构上便有很大差异,而共聚合乙烯含量相同的嵌段共聚物在分子链结构上的差异便没有那么大。他们还证实,主要含有全同立构组分的一般聚丙烯与间同立构聚丙烯(它与全同立构聚丙烯在分子链结构上非常不同)的相容性差。基于这些发现,专利技术人完成了本专利技术。即,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多层板,它至少具有主层(A),它含有全同立构度至少为90%的均聚丙烯,以及易剥离层(B),该剥离层与主层(A)相接触而且含有含2-50重量%共聚合乙烯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或者含有间同立构度至少为80%的均聚丙烯。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易开启的容器(以下称为易开启容器(a)),它包括权利要求1所述的至少含有主层(A)和易剥离层(B)的多层板的多层结构,具有开口的凹陷部分,和从开口处向外延伸的凸缘,用于在易剥离层(B)上用盖子环形地封闭易开启的容器。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一种易开启的容器(下面称为易开启容器(a′)),作为易开启容器(a)的改进形式。其中位于开口和环形封闭部分(用于通过盖子将易开启容器环形地封闭)之间的凸缘,在易剥离层(B)中有环形的削弱线。附图说明图1是部分截面图,它显示了本专利技术一个例子的多层板的结构。图2是本专利技术一种易开启容器的截面图。图3是用盖子封闭图2所示的易开启容器而获得的密闭容器的截面图。图4是显示图3的密闭容器被开启时的截面示意图。图5是本专利技术另一种易开启容器的截面图。图6是用盖子封闭图5所示的易开启容器而获得的密闭容器的截面图。图7是显示图6的密闭容器被开启时的截面示意图。在本文中,聚丙烯的全同立构度和间同立构度,是通过聚丙烯在邻-二氯苯中的10重量%溶液的100MHz-13C-NMR谱中,各甲基峰的位置和强度比加以确定。在本文中,树脂的熔体指数(MI)是根据JIS K7120,在下列测试条件下测定的测试温度190℃,负荷2.16Kgf,而树脂的雾度值(haze value)根据JIS K 7105进行测定。<多层板>本专利技术多层板的主层(A)含有全同立构度至少为90%,较佳地至少为95%的均聚丙烯。全同立构度小于90%的均聚丙烯会降低主层(A)的刚度并增加主层(A)和用间同立构度为80%或更高的均聚丙烯形成的易剥离层(B)之间的剥离强度。主层(A)优选地是用熔体指数为0.5-10克/10分钟的均聚丙烯形成。主层(A)的厚度没有特别的限制,一般较佳地为200-2000微米,更佳地为350-1400微米。与主层(A)接触的易剥离层(B)含有含2-50重量%共聚合乙烯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或者含有间同立构度至少为80%的均聚丙烯(以下有时称为间同立构聚丙烯)。上述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含有2-50重量%,较佳地5-50重量%的共聚合的乙烯。含有少于2重量%共聚合乙烯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会牢固地粘附于主层(A),从而不能赋予易剥离层(B)易剥离性。含有大于50重量%共聚合乙烯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一般因为其行为与聚乙烯相似而耐热性和透明性较差。优选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其熔体指数为0.5-10克/10分钟。当本多层板制成的容器在用盖子热封后被开启时,熔体指数小于0.5克/10分钟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层,在环形热封部分的内边缘处会难以因所谓的边缘效应而割开,从而需要削弱线以实现易开启。熔体指数大于10克/10分钟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在形成膜时难以控制其流动情况。有用的间同立构聚丙烯其间同立构度至少为80%,较佳地至少为90%。间同立构度小于80%的聚丙烯会增加易剥离层(B)和主层(A)之间的剥离强度。优选的间同立构聚丙烯其熔体指数为0.5-10克/10分钟。当该多层板制成的容器在用盖子热封后被开启时,熔体指数小于0.5克/10分钟的间同立构聚丙烯层,难以因所谓的边缘效应而割开,从而需要削弱线以实现易开启。熔体指数大于10克/10分钟的间同立构聚丙烯,在形成膜时难以控制其流动情况。易剥离层(B)的优选厚度一般为10-200微米,较佳地为10-50微米。图1显示了本专利技术的一种多层板,它具有双层结构,该结构由主层(A)和与主层(A)接触的易剥离层(B)所构成,其中层(A)和层(B)之间的层离强度一般为0.2-2.9kg/25mm(180度剥离,样品宽度25毫米,剥离速度20毫米/分钟),它保证了适度的粘附和方便的剥离。就是说,根据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多层结构的多层板,其特征在于,至少包括:主层(A),它含有全同立构度至少为90%的均聚丙烯,以及易剥离层(B),该剥离层与主层(A)相接触而且含有含2-50重量%共聚合乙烯的丙烯-乙烯无规共聚物,或者含有间同立构度至少为80 %的均聚丙烯。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白水重宪高桥博幸
申请(专利权)人:出光石油化学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JP[日本]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
相关领域技术
  • 暂无相关专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