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杨光明专利>正文

三轮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36889 阅读:10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7 15:30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三轮车,属于交通工具领域,包括前车体、后车体以及车座,前车体和后车体相互分离,前车体包括用于放置用户双脚的落脚板,落脚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杆,后车体包括车架,车架上固定连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能围绕所述三轮车本体的宽度方向相对转动,车座前端固定连接于前车体的落脚板上,后端转动连接有承重减震器,承重减震器远离车座本体的一端转动连接于后车体的车架上。本三轮车采用二分体结构,两个分体之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相对转动,从而有效增强三轮车本体的减震效果,提高用户乘坐本三轮车时的舒适度,弥补了现有三轮车的缺陷。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交通工具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三轮车
技术介绍
三轮车是安装三个轮具有简单机械传动的小型车,装置车厢或平板,用来载人或装货。目前,电动三轮车或者机动三轮车仍然是一种常见的交通工具。现有的电动三轮车或者机动三轮车已经设置有减震装置,但是上述减震装置大多结构简单,减震效果不够好,用户乘坐不舒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具有优良减震效果的三轮车,以改善上述问题。本技术是这样实现的:本三轮车包括三轮车本体,所述三轮车本体包括前车体、后车体以及车座,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为分体结构,所述前车体包括前车轮、车把手以及用于放置用户双脚的落脚板,所述落脚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后车体包括后车轮、车架以及用于驱动三轮车行进的动力装置,所述车架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能围绕所述三轮车本体的宽度方向相对转动,所述车座包括车座本体,所述车座本体前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车体的落脚板上,后端转动连接有承重减震器,所述承重减震器远离所述车座本体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车体的车架上。作为优选的,本三轮车还包括两个V形减震结构,两个V形减震结构分别设置于所述三轮车本体的左侧和右侧的底部,每个V形减震结构均包括相互转动连接的连接减震器和刚性杆,所述连接减震器和刚性杆能围绕所述三轮车本体的宽度方向相对转动,所述连接减震器远离所述刚性杆的一端围绕所述三轮车宽度方向转动连接于所述前车体的落脚板上,所述刚性杆远离所述连接减震器的一端焊接于所述后车体的车架上。作为优选的,所述连接减震器包括减震器本体,所述减震器本体包括套筒和撑杆,所述套筒的一端设置有第一挡圈和转动连接于前车体的落脚板上的第一连接块,另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撑杆的一端穿过所述开口并滑动连接于所述套筒内,另一端设置有第二挡圈和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车体的车架上的第二连接块,所述减震器本体上套设有螺旋弹簧,所述螺旋弹簧一端抵住所述第一挡圈,另一端抵住第二挡圈,所述连接减震器还包括用于防止撑杆脱离套筒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第一挡环和第二挡环,所述第一挡环设置于所述套筒上对应开口的一端,所述第二挡环设置于所述撑杆位于所述套筒内的一端。作为优选的,所述连接减震器包括减震器本体,所述减震器本体包括套筒、撑杆以及螺旋弹簧,所述套筒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前车体的落脚板上,另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撑杆一端穿过所述开口并滑动连接于所述套筒内,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车体的车架上,所述螺旋弹簧设置于所述套筒内且一端抵住所述套筒远离所述开口的一端,另一端抵住所述撑杆位于所述套筒内的一端,所述连接减震器还包括用于防止撑杆脱离套筒的限位结构,所述限位结构包括设置于所述套筒上的滑槽和与所述滑槽匹配的滑块,所述滑槽为通槽且呈长条形,所述滑块设置于所述撑杆位于所述套筒内的一端。作为优选的,所述连接减震器包括减震器本体,所述减震器本体包括套筒和撑杆,所述套筒一端封口且转动连接于所述前车体的落脚板上,另一端设置有开口,所述撑杆一端设置有活塞,另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车体的车架上,所述撑杆设置有活塞的一端穿过所述开口并滑动连接于所述套筒内部,所述活塞和套筒配合形成缓冲腔,所述缓冲腔内设置有惰性气体。作为优选的,所述套筒上设置有与所述缓冲腔连通的充气螺纹孔和与所述充气螺纹孔匹配的密封螺纹塞。作为优选的,所述第一连接杆为圆柱杆,所述圆柱杆上套设有两个轴承,两个轴承沿所述圆柱杆的长度方向间隔设置,所述前车体的落脚板上设置有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有与所述轴承匹配的安装孔。作为优选的,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相互分离形成活动间隙,所述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连接处位于所述三轮车本体上对应所述活动间隙的位置。作为优选的,所述车座包括车座本体,所述车座本体包括上车体和下车体,所述上车体和下车体之间设置有多个橡胶减震垫,多个橡胶减震垫呈矩形阵列排布,所述橡胶减震垫包括圆柱橡胶块,所述圆柱橡胶块内设置有连接柱,所述连接柱的长度方向与所述圆柱橡胶块的长度方向相同,所述连接柱的两端分别伸出所述圆柱橡胶块从而形成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所述上车体底部设置有第一连接孔,所述第一连接孔与所述第一连接部间隙配合,所述第一连接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一连接部,所述下车体顶部设置有第二连接孔,所述第二连接孔与所述第二连接部间隙配合,所述第二连接孔的长度大于所述第二连接部。作为优选的,所述上车体包括底座和靠背,所述底座和靠背上均设置有柔性垫。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三轮车采用二分体结构,两个分体之间可以在一定范围内相对转动,从而有效增强三轮车本体的减震效果,提高用户乘坐本三轮车时的舒适度,弥补了现有三轮车的缺陷。【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技术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图1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三轮车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第一连接杆和第二连接杆的安装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图5为本技术第三实施例提供的连接减震器的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技术第四实施例提供的车座的结构示意图。附图标记汇总:前车体100 r落脚板150 ;第一连接杆180 ;支撑座190 ;后车体200 ;车架250 ;第二连接杆280 ;车座300 ;橡胶减震垫350 ;承重减震器400 ;连接减震器500 ;套筒510 ;撑杆520 ;螺旋弹簧530 ;缓冲腔540。【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技术实施例的目的、技术方案和优点更加清楚,下面将结合本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通常在此处附图中描述和示出的本技术实施例的组件可以以各种不同的配置来布置和设计。因此,以下对在附图中提供的本技术的实施例的详细描述并非旨在限制要求保护的本技术的范围,而是仅仅表示本技术的选定实施例。基于本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作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技术保护的范围。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术语“中心”、“上”、“下”、“左”、“右”、“竖直”、“水平”、“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或者是该技术产品使用时惯常摆放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此外,术语“第一”、“第二”、“第三”等仅用于区分描述,而不能理解为指示或暗示相对重要性。在本技术的描述中,还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安装”、“相连”、“连接”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或一体地连接;可以是机械连接,也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三轮车,其特征在于,包括三轮车本体,所述三轮车本体包括前车体、后车体以及车座,所述前车体和后车体为分体结构,所述前车体包括前车轮、车把手以及用于放置用户双脚的落脚板,所述落脚板上设置有第一连接杆,所述后车体包括后车轮、车架以及用于驱动三轮车行进的动力装置,所述车架上固定连接有与所述第一连接杆转动连接的第二连接杆,所述第一连接杆和所述第二连接杆能围绕所述三轮车本体的宽度方向相对转动,所述车座包括车座本体,所述车座本体前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前车体的落脚板上,后端转动连接有承重减震器,所述承重减震器远离所述车座本体的一端转动连接于所述后车体的车架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杨光明袁东梅
申请(专利权)人:杨光明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四川;5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