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喷动流化
技术介绍
复合材料因充分发挥了各组分间的协同作用,极大地提高了其相应的力学与物理性能,从而在各领域获得了广泛的应用。纤维增强复合材料是复合材料家族中的重要成员。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制备中,根据工艺要求需要将各种形态与织态的纤维与被增强的基体(简称基体)进行浸渍并定型,其中的一类产品则需要将连续纤维切断成一定长度即切断纤维用于制备复合材料。而这一过程需要将纤维切断、分散并与基体混合后再完成浸渍并定型。从技术和经济的角度考虑,这一过程都能够和需要实现生产工艺的连续化。中国专利CN1259183C公开了一种采用搅拌-喷动流化床制备纤维增强复合材料的方法与装置,以空气为流化介质,在流化床中通过流化和搅拌实现聚合物基体与纤维的充分混合,并将纤维束分散为吸附了聚合物基体的单丝,实现了纤维单丝与基体界面充分浸渍,压制成GMT片材后,GMT片的机械性能十分优异。中国专利CN102416717A、CN102416718A、CN102350254A公开了一种团簇状纤维气动搅拌分散成网装置,纤维被切断后通过负压输送至气动分散混合室、在沉降室中进行静电喷粉混合后再成网输送。中国专利CN203765822U公开了一种搅拌喷动流化床,其采用了喇叭形导流筒及导流筒内的多层搅拌桨来改善纤维分散及与基体粉末的混合。所公开的专利中存在着喷动流化的流场协同作用受限、多层搅拌功耗大、进料输送动力不足问题,影响
【技术保护点】
一种多尺度固相喷动流化分散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锥形分布器(2)、搅拌装置和出料系统;所述的筒体(1)上部设置有封头(6),其侧壁设置有进料口(22)和出料口,所述的出料口位于进料口(22)的上方,所述出料系统与所述出料口接连;所述的锥形分布器(2)安装在筒体(1)下部,为双层结构,包括外锥形壳体(25)和内锥形体(26),所述的外锥形壳体(25)和内锥形体(26)之间形成通气室(28),所述的内锥形体(26)上开设有若干分布气体的分布孔(27),所述的外锥形壳体(25)下端连接有流化气管路(21),所述内锥形体(26)的下端连接有喷动气管路(19),所述的喷动气管路(19)设置在所述流化气管路(21)内,并与之同轴;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贯穿筒体(1)封头(6)的搅拌轴(5)和分别设置在搅拌轴(5)两端的电机(7)与圆形搅拌轮(4),所述搅拌轮(4)设置在筒体(1)内,所述的搅拌轮(4)位于所述进料口(22)和出料口之间;所述的筒体(1)内还设置有喷动管(3),所述喷动管(3)上端位于所述搅拌轮(4)正下方,下端延伸至内锥形体(26)锥形腔内,所述的喷动管(3)与筒体(1) ...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多尺度固相喷动流化分散混合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筒体(1)、
锥形分布器(2)、搅拌装置和出料系统;
所述的筒体(1)上部设置有封头(6),其侧壁设置有进料口(22)
和出料口,所述的出料口位于进料口(22)的上方,所述出料系统与所述
出料口接连;
所述的锥形分布器(2)安装在筒体(1)下部,为双层结构,包括外
锥形壳体(25)和内锥形体(26),所述的外锥形壳体(25)和内锥形体
(26)之间形成通气室(28),所述的内锥形体(26)上开设有若干分布
气体的分布孔(27),所述的外锥形壳体(25)下端连接有流化气管路(21),
所述内锥形体(26)的下端连接有喷动气管路(19),所述的喷动气管路
(19)设置在所述流化气管路(21)内,并与之同轴;
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贯穿筒体(1)封头(6)的搅拌轴(5)和分别设置
在搅拌轴(5)两端的电机(7)与圆形搅拌轮(4),所述搅拌轮(4)设
置在筒体(1)内,所述的搅拌轮(4)位于所述进料口(22)和出料口之
间;所述的筒体(1)内还设置有喷动管(3),所述喷动管(3)上端位于
所述搅拌轮(4)正下方,下端延伸至内锥形体(26)锥形腔内,所述的喷
动管(3)与筒体(1)同轴。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多尺度固相喷动流化分散混合装置,其特征
在于:所述的出料系统包括顺次连接的物料出口管(8)、物料接管(10)、
物料沉降室(11)、成网箱(12)、剥离打手(13)、压辊(14)和输送
帘(15);所述的物料出口管(8)与所述的出料口连接,所述的物料接管
(10)和物料沉降室(11)竖直向下设置,所述物料接管(10)与物料出
\t口管(8)通过内壁光滑的弯头(9)连接,所...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沈春银,戴干策,潘敏,范志伟,戴震安,
申请(专利权)人:常州汉耀复合材料有限公司,华东理工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