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江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液体逻辑控制元件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321910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4 04:4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液体逻辑控制元件,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阀体,每个阀体内包括弹簧和活塞,活塞上具有入水孔和出水孔,阀体上具有三个孔,进水管插入阀体第三孔和活塞入水孔;弹簧一端固定在阀体底部,另一端与活塞相连,液压增大活塞往里运动,液压降低时活塞往外运动,活塞往里运动的过程中,活塞的出水孔先与阀体第一孔对准,后与阀体第二孔对准;前一个阀体的第一孔通过管路连接下一个阀体的进水管;阀体第二孔连接发生装置,然后经过一个阻尼孔连通第一孔的管路,阀体内阻尼孔的阻尼值依次减小且成比例。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能通过控制不同的水压来实现多种不同的开关状态,用水代替电做动力源,丰富了现有的逻辑控制方式,降低了对电的依赖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液体逻辑控制元件,用于产生多种开关状态的不同组合来实现多种控制。
技术介绍
目前现代的工业生产流水线,自动化的生产线绝大部分由电气设备来完成,依赖性较强,不易做到节能环保,而用水代替电作为控制源,来完成管道中终端的开闭,不但为日常的生产和生活提供了一种新型的控制方式,而且能提高安全性,降低生产线对于电的依赖性。本技术意义在于能通过实践阐释出一种控制原理,参照这种控制原理,就可以用水和阀体来完成逻辑电路的工作,应用前景广大。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丰富控制方式,减少对电的依赖性,提供一种液体的逻辑控制元件,采用水流和阀体的组合来控制通路终端实现多种控制。按照本技术提供的技术方案,所述的液体逻辑控制元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阀体,每个阀体内包括弹簧和活塞,活塞上具有入水孔和出水孔,阀体上具有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进水管插入阀体第三孔和活塞的入水孔;弹簧一端固定在阀体底部,另一端与活塞相连,液压增大活塞往里运动,液压降低时活塞往外运动,活塞往里运动的过程中,活塞的出水孔先与阀体第一孔对准,后与阀体第二孔对准;前一个阀体的第一孔通过管路连接下一个阀体的进水管,末尾一个阀体的第一孔通过管路连接逻辑控制元件的出口 ;阀体第二孔连接发生装置,然后经过一个阻尼孔连通第一孔的管路,阀体内阻尼孔的阻尼值从前至后依次减小。进一步的,每个阀体的弹簧刚度相同。每个阀体的阻尼孔提供的阻尼力是成比例的。进一步的,所述发生装置包括弹簧和上、下两个档板,自然状态下上挡板压在发生装置上端的孔处,当水压增大,推动下挡板向上运动,弹簧压缩,水压达到设定值时上档板克服摩擦力弹出,即发生装置被触发。进一步的,所述进水管插入阀体第三孔和活塞的入水孔处套有密封圈。进一步的,所述阀体上第一孔、第二孔的间距为4~10mm。本技术的优点是:本技术能通过控制不同的水压来实现多种不同的开关状态,用水代替电做动力源,丰富了现有的逻辑控制方式,降低了对电的依赖性,节能环保,减轻了对坏境的压力,通过阀体的切换来控制开关,实现和晶体管同样控制通路的功能。【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由三个阀体组成时的结构图。图2是阀体剖面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本技术所述的液体逻辑控制元件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阀体,结合图2的剖面图,每个阀体7内包括弹簧3和活塞2,活塞2上具有入水孔和出水孔,阀体7上具有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进水管插入阀体7第三孔和活塞2的入水孔;弹簧3 —端固定在阀体7底部,另一端与活塞2相连,液压增大活塞2往里运动,液压降低时活塞2往外运动,活塞2往里运动的过程中,活塞2的出水孔先与阀体7第一孔对准,后与阀体第二孔对准。前一个阀体的第一孔通过管路连接下一个阀体的进水管,末尾一个阀体的第一孔通过管路连接逻辑控制元件的出口 ;阀体第二孔连接发生装置5,然后经过一个阻尼孔4连通第一孔的管路,阀体内阻尼孔的阻尼值从前至后依次减小。每个阀体的弹簧刚度相同。每个阀体的阻尼孔提供的阻尼力是成比例的。所述进水管插入阀体第三孔和活塞的入水孔处套有密封圈1,入口处用密封圈I来防止水流出。其组装时,先在在两个板上刻出形样,再将弹簧3和活塞2组装上去,最后用两个板夹合在一起。当增大液压,弹簧3压缩,活塞2向里运动,液压达到一定值时,活塞2出水孔与阀体7上第一孔相对,水流流入第一个管道(右边),再增加液压,活塞2继续运动,活塞2出水孔与阀体7上第二孔相对,水流流入第二个管道(左边),通过第二个管道里的阻尼孔4,减小了流体的压力;当减小液压,弹簧3伸长,活塞2向外运动,直至返回初始位置。如图2所示,所述发生装置5包括弹簧和上、下两个档板,自然状态下上挡板压在发生装置上端的孔处,当水压增大,推动下挡板向上运动,弹簧压缩,水压达到设定值时上档板克服摩擦力弹出,即发生装置被触发(相当于开关打开)。每次实现控制后,上挡板手动复位。图1的实施例中包括3个阀体(第一阀体7-1、第二阀体7-2、第三阀体7_3),分别具有3个阻尼孔(第一阻尼孔4-1、第二阻尼孔4-2、第三阻尼孔4-3),3个发生装置(第一发生装置5-1、第二发生装置5-2、第三发生装置5-3),三个阀体封装在箱体6内。每个阀体上第一孔、第二孔的间距为4~10mmo假设水压是以I为单位并以I的倍数增加,第一阻尼孔4-1、第二阻尼孔4-2、第三阻尼孔4-3分别能减去4、2、I的压力。若水压为I时从第一阀体7-1的第一孔流入第二阀体7-2,再经第二阀体7-2的第一孔流入第三阀体7-3,触发第三阀体7-3的第三发生装置5-3ο当水压为2时,水流从第一阀体7-1的第一孔流入第二阀体7-2,触发第二阀体7-2的发生装置5-2,此时水流流经第二阻尼孔4-2,水压降为0,不能触发第三发生装置5-3,此时只开第二发生装置5-2的开关。当水压为3时,水流从第一阀体7-1的第一孔流入第二阀体7-2,再从第二阀体7-2的第二阻尼孔4-2流入第三阀体7-3,并触发第二发生装置5_2和第三发生装置5-3,完成水压为3的开关控制。当水压为4时,水流流入第一阀体7-1的第一阻尼孔4-1,触发第一发生装置5-1并减去4的压力,所以只有第一发生装置5-1开,完成压力4的控制。当水压为5时,水流经第一阀体7-1的第一阻尼孔4-1进入第二阀体7-2,从第二阀体7-2的第一孔进入第三阀体7-3,触发第一发生装置5-1和第三发生装置5-3,第二发生装置5-2关,完成水压5的控制。当水压为6时,水流经第一阀体7-1的第一阻尼孔4-1进入第二阀体7-2的阻尼孔,触发第一发生装置5-1和第二发生装置5-2并减去水压6,第三发生装置5-3关,完成水压6的控制。当水压为7时,水流经第一阻尼孔4-1进入第二阀体7-2,从第二阻尼孔4-2流入第三阀体7-3,经过第三阻尼孔4-3,触发第一、第二、第三发生装置5-1、5-2、5-3,完成水压7的控制。这样,除全关闭外可以完成7种的控制方式。最后复位时,水压为O并手动复位发生装置。此方案还可再往后叠加一个阀体,让其的阻尼孔跟其他的成比例,形成15种控制方式,以此类推。【主权项】1.一种液体逻辑控制元件,其特征是: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阀体,每个阀体内包括弹簧和活塞,活塞上具有入水孔和出水孔,阀体上具有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进水管插入阀体第三孔和活塞的入水孔;弹簧一端固定在阀体底部,另一端与活塞相连,液压增大活塞往里运动,液压降低时活塞往外运动,活塞往里运动的过程中,活塞的出水孔先与阀体第一孔对准,后与阀体第二孔对准;前一个阀体的第一孔通过管路连接下一个阀体的进水管,末尾一个阀体的第一孔通过管路连接逻辑控制元件的出口 ;阀体第二孔连接发生装置,然后经过一个阻尼孔连通第一孔的管路,阀体内阻尼孔的阻尼值从前至后依次减小。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逻辑控制元件,其特征是,每个阀体的弹簧刚度相同。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逻辑控制元件,其特征是,每个阀体的阻尼孔提供的阻尼力是成比例的。4.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液体逻辑控制元件,其特征是,所述发生装置包括弹簧和上、下两个档板,自然状态下上挡板压在发生装置上端的孔处,当水压增大,推动下挡板向上运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逻辑控制元件,其特征是:包括两个或两个以上阀体,每个阀体内包括弹簧和活塞,活塞上具有入水孔和出水孔,阀体上具有第一孔、第二孔和第三孔,进水管插入阀体第三孔和活塞的入水孔;弹簧一端固定在阀体底部,另一端与活塞相连,液压增大活塞往里运动,液压降低时活塞往外运动,活塞往里运动的过程中,活塞的出水孔先与阀体第一孔对准,后与阀体第二孔对准;前一个阀体的第一孔通过管路连接下一个阀体的进水管,末尾一个阀体的第一孔通过管路连接逻辑控制元件的出口;阀体第二孔连接发生装置,然后经过一个阻尼孔连通第一孔的管路,阀体内阻尼孔的阻尼值从前至后依次减小。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任志俊彭梦丽毛震徐宝林陈文杰刘安邦
申请(专利权)人:江南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