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锅炉煤粉均衡调节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18431 阅读:8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3 03:22
一种锅炉煤粉均衡调节装置,用于火力发电厂直吹式制粉系统。该装置含有多个调节单元,多个调节单元分别设置在分配器出口管之间;每个调节单元包括内调节板、外调节板、内调节轴和外调节轴;内调节轴与外调节轴同轴布置;内调节板安装在内调节轴上,外调节板安装在外调节轴上;内调节板和外调节板分别分为上下两部分,且各自的上下两部分位于同一平面上。两个调节板布置在煤粉浓度和细度不同的区域中,并可独立进行调节。本装置通过调节两个调节板的角度,就能同时实现煤粉量和煤粉细度的均衡调节,而且在进行煤粉量调节操作时,不会对原有的风量调节造成影响。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锅炉煤粉均衡调节装置,特别涉及一种适用于火力发电厂直 吹式制粉系统中的煤粉均衡调节装置。
技术介绍
现代大型锅炉大都采用直吹式制粉系统,通常每台磨煤机需向锅炉一个燃烧器层 提供一次风,而每个燃烧器层通常有4台,有时甚至有8台燃烧器。煤粉分配器的作用是将 磨煤机研磨完成后的带粉气流均匀分配到若干一次风管路和燃烧器中,其性能对燃烧器、 锅炉等的安全经济运行有重要作用。各煤粉管道之间的风粉比例不均衡将引起很多问题。当煤粉管道中风煤比例低于 设计值时,就会引起飞灰含碳量增加,结渣现象严重及热负荷效率降低等现象;相反,当煤 粉管道中风煤比例高于设计值时,则会引起热力型NOx的增加;因此,要提高锅炉运行的安 全性和经济性,同时满足越来越严格的环保要求,一定要保证各燃烧器间带煤粉气流的分 配均匀性。磨煤机出口处煤粉的不均匀存在多种形式:风量的不均匀、粉量的不均匀和粉量 细度的不均匀。在锅炉机组中,一般会配置煤粉分配器来均衡风量和煤粉的分配。但随着 现代锅炉机组的大型化,不均衡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传统的分配器越来越不能满足实际需 求。于是,出现了许多对风量和粉量进行均衡调节的技术。风量和煤粉量不均衡的原因是完全不同的。风量不均衡的原因主要是分配器各出 口管路间的阻力系数的差异,而煤粉量不均衡的原因是磨煤机的固有非对称结构。目前风 量的调节是通过可调缩孔等方法实现的,且已比较成熟,但煤粉量的调节却一直是个难题。美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煤粉量分配控制器(公告号US20120243969),该控制器 通过环形布置的挡板片段的上下移动,来实现各支管的煤粉量的调节,但其调节板和相应 的分配器出口管的对应性差,表现为实际操作调节过程不可控,并且不能对煤粉细度进行 调节。 美国专利文献公开了一种管道分配器的煤粉量均衡调整装置(公告号 US20050042043),该装置由一系列可水平移动的液滴状截面的调节板组成,通过调节板的 水平移动,实现煤粉量的分配的调节。该装置在管道分配器上取得一定效果,但在磨煤机分 配器上的调节效果很不理想。并且不能对煤粉细度进行调节。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主要应用于磨煤机分配器上的煤粉量调节装置,使 其可同时使粉量及粉量细度分配均衡,且不会对原有的风量调节造成影响。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锅炉煤粉均衡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含有多个调节单元,多个调节单 元分别设置在分配器出口管之间;每个调节单元包括内调节板、外调节板、内调节轴和外调 节轴;内调节轴与外调节轴同轴布置,且两轴通过中间支座和端部支座安装固定,中间支座 和端部支座分别安装在分配器和落煤管上;所述内调节板安装在内调节轴上,所述外调节 板安装在外调节轴上;内调节板和外调节板分别分为上下两部分,且各自的上下两部分位 于同一平面上。 优选地,所述的每个调节单元安装于相邻两个分配器出口管之间的正中间位置。 优选地,所述内调节板和外调节板的上沿与分配器上表面的垂直距离为分配器出 口管直径的0. 1~1.5倍。 本技术的又一技术特征在于:将内调节板的水平长度、外调节板的水平长度、 外调节板与落煤管的水平间距、内调节板与外调节板的水平间距和外调节轴在分配器内部 的长度分别设为Ll、L2、dl、d2和LN,它们之间有如下关系: 本技术的又一技术特征在于:在内调节轴和外调节轴的远离落煤管的一端安 装有用于显示调节板角度的角度盘。 本技术具有如下优点及突出性的技术效果:①采用了双调节板的结构,使得 该装置能同时进行煤粉量和煤粉细度的均衡调节。②内调节板和外调节板离分配器上表面 的垂直距离设定足够的距离,利用空气与煤粉之间惯性的巨大差异,使得煤粉量调节操作 时,不会对已有的风量调节造成影响。【附图说明】 图1为锅炉煤粉均衡调节装置实施例的结构及其在分配器中的安装位置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俯视图。 图3为调节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剖视图)。 图4为调节单元的三维立体示意图。 图中:1_调节单元;2-分配器;3-分配器出口管;4-端部支座;5-外调节板;6-内 调节板;7-外调节轴;8-内调节轴;9-中间支座;10-刻度盘;11-落煤管;301-第一分配器 出口管;302-第二分配器出口管;303第三分配器出口管;304-第四分配器出口管;101-第 一调节单元;102-第二调节单元;103第三调节单元;104-第四调节单元。【具体实施方式】 下文将结合附图详细描述本技术的原理结构和【具体实施方式】。 图1为锅炉煤粉均衡调节装置的结构及其在分配器中的安装位置示意图,该装置 含有多个调节单元1,多个调节单元分别设置在分配器出口管3之间;每个调节单元包括内 调节板6、外调节板5、内调节轴8和外调节轴7 ;内调节轴8与外调节轴7同轴布置,且两轴 通过中间支座9和端部支座4安装固定,中间支座9和端部支座4分别安装在分配器2和 落煤管11上;内调节板6安装在内调节轴8上,外调节板5安装在外调节轴7上;内调节板 6和外调节板5分别分为上下两部分,且各自的上下两部分位于同一平面上。 图2为图1的俯视图,分配器有4个出口管,每个调节单元安装于相邻两个分配器 出口管3之间的正中间位置。内调节板6和外调节板5的角度可通过内调节轴8和外调节 轴7独立进行调节。图3为调节单元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调节单元的三维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锅炉煤粉均衡调节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含有多个调节单元(1),多个调节单元分别设置在分配器出口管(3)之间;每个调节单元(1)包括内调节板(6)、外调节板(5)、内调节轴(8)和外调节轴(7);内调节轴(8)与外调节轴(7)同轴布置,且两轴通过中间支座(9)和端部支座(4)安装固定,中间支座(9)和端部支座(4)分别安装在分配器(2)和落煤管(11)上;所述内调节板(6)安装在内调节轴(7)上,所述外调节板(5)安装在外调节轴(8)上;内调节板(6)和外调节板(5)分别分为上下两部分,且各自的上下两部分位于同一平面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健张潇元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新叶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