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宽温区可控的材料热物性测量系统技术方案

技术编号:12308601 阅读:7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17:4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宽温区可控的材料热物性测量系统,包括恒温器(1)、液氮储液罐(2)、固定基台(3);所述的恒温器(1)和液氮储液罐(2)分别安装在固定基台(3)的低、高台面上,并通过两根液氮软管相连通,其中一根液氮软管作为恒温器(1)的进液管(51),另一根作为恒温器(1)的排气排液管(50),该排气排液管(50)穿舱回入液氮储液罐(2),并与其内部设置的竖直气液分离管(24)连接;所述的恒温器(1)内设有样品基座,该样品基座包括液氮腔(15)、垫板(17)、固定板(18)及基座盖(16),样品通过垫板(17)和固定板(18)安装在液氮腔(15)与基座盖(16)之间。本系统结构简单,操作方便,适合多尺寸多种类的固体材料,能够实现-190℃~+150℃温区内的高精度温度可控及材料热物性测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材料热物性测量系统,尤其是涉及一种宽温区可控的材料热物性测量系统及方法。
技术介绍
材料的热物性是材料的重要特征参量,在能源、化工、医学、航天等科研和工业领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具有明显的科学意义和应用价值。因此,材料热物性测量越来越受到重视,其已经不仅仅是物理研究的手段,更发展成为了工程应用的必要参考依据。同时,对材料热物性测量的要求也越来越多,尤其是针对低温或高温情况下的材料热物性参数测量的需求逐渐增多。如何实现一种适合多种材料的、高精度的、宽温区温度可控的材料热物性测量系统具有重要意义。经过对现有技术的检索发现:公布号为CN103543173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热导率测试仪,该装置通过丝杆滑动固定样品材料,使用水冷和散热排作为冷却模块,降温速度慢,且无法实现深低温区的材料热物性测量。此外,该装置主要针对封装材料进行热物性测量,应用面不够宽泛。公布号为CN102288634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热物性测量装置,该装置具有独立的样品架,能够在不破坏真空环境的情况下完成样品更换。但是该装置使用制冷机作为冷源,价格高昂,而且只适用于低温区的材料热物性测量,不适合接近室温以及高于室温的工况。公布号为CN103925759A的专利公开了一种用于热物性测量的宽温区控温恒温装置,该装置中采用液氮作为冷源,电加热丝作为热源,能够满足-190°C?+80°C的控温和热物性测量,采用可调的样品固定板,适合多种样品。然而,该装置中样品被至于液氮浴冷背景中,在测量接近室温工况的热物性时液氮蒸发量过大。而且该装置的升降温过程缓慢,需要充入氦气破坏真空来加速这一过程,待稳定后再重复建立真空。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190°C?+150 °C温区的高精度温度可控的宽温区可控的材料热物性测量系统。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宽温区可控的材料热物性测量系统,包括恒温器、液氮储液罐、固定基台、充放气连接管路、真空栗机组、温度测量与控制单元、热物性测量单元和真空度测量单元;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恒温器和液氮储液罐分别安装在固定基台的低、高台面上,并通过两根液氮软管相连通,其中一根液氮软管作为恒温器的进液管,另一根作为恒温器的排气排液管,该排气排液管管穿舱回入液氮储液罐,并与其内部设置的竖直气液分离管连接;所述的恒温器内设有样品基座,该样品基座包括液氮腔、垫板、固定板及基座盖,样品通过垫板和固定板安装在液氮腔与基座盖之间;液氮储液罐中液氮通过进液管输入恒温器内,使恒温器内液氮腔满液,液氮腔内的气体和液体通过排气排液管回流到液氮储液罐中。所述的液氮储液罐由包裹保温材料的不锈钢罐、开关阀、竖直气液分离管组成,所述的不锈钢罐底部两侧分别设有进液口和排气排液口,所述的进液口处安装开关阀,开关阀的出口通过进液管与恒温器连接;所述的竖直气液分离管设置在不锈钢罐内部,竖直气液分离管上设有一球状容腔,容腔的底部开孔,若回流的是气液两相流体,通过竖直气液分离管实现自动分离,液体流回不锈钢罐,竖直气液分离管的出口端面高于不锈钢罐的颈口,底端通过排气排液口与排气排液管连通。所述的恒温器包括真空腔、顶盖、液氮进管、液氮出管和样品基座;所述的真空腔和顶盖密封连接,所述的液氮进管、液氮出管一端穿过顶盖并密封焊接,另一端与样品基座的液氮腔焊接连通;所述的进液管连通液氮进管,所述的排气排液管连通液氮出管。所述的样品基座中垫板固定在液氮腔上,并在垫板与液氮腔之间设置电加热丝,所述的固定板通过螺丝将样品固定在垫板上,所述的基座盖在外围通过螺栓与液氮腔连接。所述的充放气连接管路包括四通、真空阀、充放气截止阀、转换接头,所述的四通的四个接口中一个通过真空阀连接真空栗机组,一个通过充放气截止阀连接气源钢瓶,一个通过转换接头连接航空接插件,一个连接恒温器的真空腔。该组合可实现样品测试腔的真空环境或者指定气体氛围。所述的温度测量与控制单元包括温度传感器、电加热丝、航空接插件和控温仪,所述的温度传感器有三支,分别贴于液氮腔背面、垫板、固定板上,实时测量样品两侧及真空腔内环境的温度;所述的电加热丝在液氮腔与垫板之间;所述的温度传感器和电加热丝的引线通过航空接插件与控温仪上的温度传感器接口和电加热接口相连接。所述的热物性测量单元包括测量探头、快速插拔接口、热物性测量主机和计算机,所述的快速插拔接口气密穿舱顶盖,测量探头通过快速插拔接口与热物性测量主机、计算机依次连接。所述的真空度测量单元安装在四通和充放气截止阀之间,由真空规和数显真空计构成,用于测量真空腔内的真空度。所述的基座盖大于液氮腔,在外围包裹覆盖液氮腔,并通过螺栓与其连接,基座盖与液氮腔之间的距离可通过螺栓任意调节,若样品尺寸较大,基座盖沿远离液氮腔的方向滑移,到达目标位置处用螺栓固定基座盖和液氮腔;若样品尺寸较小,则反向滑移并用螺栓固定。所以样品基座能够适应多尺寸多种类的固体材料充当样品。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优点:(I)竖直气液分离管实现气液两相流体的自动分离,液体流回不锈钢罐,以此节省液氮消耗。(2)能够实现_190°C?+150°C宽温区内的高精度温度可控及材料热物性测量,并且长时间保持温度稳定,不发生较大变化。(3)恒温器内的液氮腔与液氮储液罐之间通过液氮软管连接,形成连通器关系,可在液氮工况下保证恒温器液氮腔内始终保持满液,有利于保持样品基座的温度稳定;同时补液过程只需向液氮储液罐内手动添加液氮、无需使用低温栗,不会因为补液而中断实验过程。(4)与冷源紧密接触的样品座具有灵活的调节性,其基座盖与液氮腔之间的距离可以通过螺栓在一定范围内任意调节,适合多尺寸多种类的固体材料的热物性测量。除了均匀恒温条件下通过物性探头测量,还可通过在样品材料两端建立温差,实现不规则材料或者结构的稳态法当量导热系数测量。(5)相比于液氮浴中内置真空腔保护的恒温器方案而言,本专利技术装置的外部真空绝热保护内置液氮腔的方案可实现快速降温过程,且不需要充入氦气破坏真空来加速这一过程,其真空腔可以是一次性抽空完成。此外,该装置还可实现在指定气体氛围下的实验测量,只需通过充放气回路由气源钢瓶向真空腔充入一定量的指定气体。【附图说明】图1为本测量系统的整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测量系统的恒温器和充放气连接管路整体结构图;图3为本测量系统的恒温器展开结构图;图4为本测量系统恒温器上的样品基座结构图;图5为本测量系统控温仪前后面板示意图;图6为本测量系统的液氮储液罐剖面结构图。附图标记:I恒温器10真空腔11 顶盖12 卡爪13液氮进管14液氮出管15液氮腔16基座盖17 垫板18固定板2液氮储液罐20开关阀21恒温器进液口22恒温器排液口23不锈钢罐24竖直气液分离管3固定基台4充放气连接管路40真空阀41 四通42充放气截止阀43转换接头50排气排液管51进液管6控温仪60航空接插件61电加热丝62温度传感器63温度传感器接口64电加热接口7真空栗机组80快速插拔接口81热物性测量主机82计算机9真空度测量单元。【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实施例以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为前提进行实施,给出了详细的实施方式和具体的操作过程,但本专利技术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一种宽温区可控的材料热物性测量系统

【技术保护点】
一种宽温区可控的材料热物性测量系统,包括恒温器(1)、液氮储液罐(2)、固定基台(3)、充放气连接管路(4)、真空泵机组(7)、温度测量与控制单元、热物性测量单元和真空度测量单元(9);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恒温器(1)和液氮储液罐(2)分别安装在固定基台(3)的低、高台面上,并通过两根液氮软管相连通,其中一根液氮软管作为恒温器(1)的进液管(51),另一根作为恒温器(1)的排气排液管(50),该排气排液管(50)穿舱回入液氮储液罐(2),并与其内部设置的竖直气液分离管(24)连接;所述的恒温器(1)内设有样品基座,该样品基座包括液氮腔(15)、垫板(17)、固定板(18)及基座盖(16),样品通过垫板(17)和固定板(18)安装在液氮腔(15)与基座盖(16)之间;液氮储液罐(2)中液氮通过进液管(51)输入恒温器(1)内,使恒温器(1)内液氮腔(15)满液,液氮腔(15)内的气体和液体通过排气排液管(50)回流到液氮储液罐(2)中。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永华汤剑宏李晓慈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交通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