齿轮传动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301096 阅读:5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11 11:23
本发明专利技术用于实现转矩的传递效率优异的齿轮传动装置。齿轮传动装置(100)包括内齿轮(10)和外齿轮(28)。外齿轮(28)相对于内齿轮(10)进行偏心旋转。内齿轮(10)具有内齿构件(6)和圆柱状构件(8)。圆柱状构件(8)被插入到在内齿构件(6)的内周面上设置的槽(9)中。外齿轮(28)通过与圆柱状构件(8)相接触而与内齿轮(10)相啮合。在齿轮传动装置(100)中,圆柱状构件(8)与外齿轮(28)之间的摩擦系数大于圆柱状构件(8)与槽(9)之间的摩擦系数。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说明书公开一种与齿轮传动装置有关的技术。
技术介绍
公知有一种包括内齿轮和一边与内齿轮相嗤合一边相对于内齿轮进行偏心旋转的外齿轮的齿轮传动装置。在这样的齿轮传动装置中,有时通过将圆柱状构件插入到在内齿构件的内周面上设置的槽中来形成内齿轮。在日本特开2013 — 185619号公报中公开了下述齿轮传动装置:使圆柱状构件(外销)的周面在轴向上的表面粗糙度小于其在周向上的表面粗糙度,从而减小圆柱状构件与槽(外销槽)之间的摩擦。在以下的说明中,将日本特开2013 - 185619号公报称作专利文献I。另外,在专利文献I中,还记载有如下内容:通过使槽的表面在轴向上的表面粗糙度小于其在周向上的表面粗糙度,能够减小圆柱状构件与槽之间的摩擦。
技术实现思路
_3] 专利技术要解决的问题在专利文献I的齿轮传动装置中,减小构成内齿轮的圆柱状构件与槽之间的摩擦,从而减少摩擦所导致的损失。然而,存在当减小圆柱状构件与槽之间的摩擦时、圆柱状构件(内齿轮的齿)与外齿轮之间的摩擦变小的情况。其结果,有时在内齿轮与外齿轮之间产生滑动。如果在内齿轮与外齿轮之间产生滑动,则转矩的传递效率会降低。本说明书公开解决上述问题并实现转矩的传递效率优异的齿轮传动装置的技术。_5] 用于解决问题的方案本说明书所公开的技术涉及一种齿轮传动装置,该齿轮传动装置包括:内齿轮;以及外齿轮,其相对于内齿轮进行偏心旋转。在该齿轮传动装置中,内齿轮具有内齿构件和被插入到在内齿构件的内周面上设置的槽中的圆柱状构件。另外,外齿轮通过与圆柱状构件相接触而与内齿轮相啮合。在本说明书所公开的齿轮传动装置中,圆柱状构件与外齿轮之间的摩擦系数大于圆柱状构件与槽之间的摩擦系数。在上述齿轮传动装置中,圆柱状构件(内齿轮的齿)能够在槽内进行旋转。具体而言,在外齿轮一边与内齿轮相嗤合一边相对于内齿轮进行偏心旋转时,圆柱状构件相对于槽进行旋转。圆柱状构件与外齿轮之间的摩擦系数大于圆柱状构件与槽之间的摩擦系数。因此,圆柱状构件能够通过在槽内进行旋转而相对于外齿轮进行滚动。即,圆柱状构件相对于外齿轮作为滚动轴承发挥功能。由于能够抑制圆柱状构件与外齿轮之间的滑动,因此能够降低齿轮传动装置的转矩传递损失。此外,圆柱状构件相对于上述槽作为滑动轴承发挥功能。上述的“相对于内齿轮进行偏心旋转的外齿轮”并不仅是外齿轮相对于齿轮传动装置的轴线进行偏心旋转的方式,也包括内齿轮相对于齿轮传动装置的轴线进行偏心旋转的方式。即,“相对于内齿轮进行偏心旋转的外齿轮”指的是,内齿轮和外齿轮中的一者相对于齿轮传动装置的轴线进行偏心旋转,且内齿轮和外齿轮相对地进行偏心旋转。【附图说明】图1是第I实施例的齿轮传动装置的剖视图。图2是图1的I1-1I线剖视图。图3是由图2的虚线III包围的部分的放大图。附图标记说明6、内齿构件;8、圆柱状构件;9、槽;10、内齿轮;28、外齿轮;100、齿轮传动装置【具体实施方式】以下,说明本说明书所公开的齿轮传动装置的几个技术特征。此外,以下说明的事项分别单独具有技术上的实用性。齿轮传动装置可以包括内齿轮和外齿轮。也可以是,内齿轮和外齿轮一边互相啮合一边相对地进行偏心旋转。即,可以是,外齿轮一边与内齿轮相啮合一边进行偏心旋转。或者,也可以是,内齿轮一边与外齿轮相啮合一边进行偏心旋转。内齿轮可以包括内齿构件和被插入到在内齿构件的内周面上设置的槽中的圆柱状构件。换言之,内齿轮可以由形成于内齿构件的内周面的槽和被插入到该槽中的圆柱状构件形成。以下,在本说明书中,有时将在内齿构件的内周面上形成的槽称作插入槽。在为外齿轮进行偏心旋转的类型的情况下,也可以由齿轮传动装置的壳体兼作为内齿构件。即,可以是,将内齿轮形成于壳体的内周。在该情况下,也可以在壳体的内侧配置齿轮架、曲轴以及外齿轮。曲轴可以以能够旋转的方式支承于齿轮架。曲轴可以具有偏心体。可以是,外齿轮与曲轴的偏心体相卡合而随着曲轴的旋转进行偏心旋转。可以是,内齿轮具有与外齿轮的齿数不同的齿数。也可以是,插入到插入槽中的圆柱状构件作为内齿轮的齿发挥功能。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内齿构件的内周面中的、位于相邻的插入槽之间的内周面作为内齿轮的齿槽发挥功能。可以是,各个插入槽在与齿轮传动装置的轴线正交的截面上的形状为圆弧状。可以是,多个插入槽沿着齿轮传动装置的轴线延伸。在该情况下,可以是,各个插入槽沿内齿构件的周向等间隔设置。在插入槽为圆弧状的情况下,可以是,插入槽的表面所在的假想圆的中心位于圆柱状构件的旋转轴线上,并使假想圆的直径和圆柱状构件的直径大致相等。也可以是,圆柱状构件一边与外齿轮相接触一边在插入槽内进行旋转。即,也可以是,在外齿轮一边与内齿轮相啮合一边相对地进行偏心旋转时,圆柱状构件在插入槽内进行旋转。也可以是,在驱动齿轮传动装置时,圆柱状构件与外齿轮之间的摩擦系数大于圆柱状构件与插入槽之间的摩擦系数。更具体而言,也可以是,圆柱状构件相对于外齿轮的齿面开始滑动时的摩擦系数(滚动摩擦系数)大于圆柱状构件相对于插入槽开始滑动时的摩擦系数(滚动摩擦系数)。另外,可以是,插入槽的表面的表面粗糙度小于外齿轮的齿面的表面粗糙度。在该情况下,也可以是,通过利用不同的刀具进行加工,从而实现不同值的表面粗糙度。或者,也可以是,在加工出了插入槽和外齿轮之后,进行用于去除插入槽的表面的纹理的加工。外齿轮的齿面的表面粗糙度可以为Ra0.2μπι?Ra0.5μπι。在表面粗糙度小于Ra0.2 μπι的情况下,不能在圆柱状构件与外齿轮的齿面之间获得充分的摩擦,可能引起圆柱状构件相对于外齿轮的齿面滑动。另外,若表面粗糙度大于Ra0.5 μπι,则容易在进行驱动时发生发热等,从而可能引起外齿轮的耐久性(寿命)的降低。此外,在外齿轮的齿面的表面粗糙度为Ra0.2 μ m?Ra0.5 μ m的情况下,插入槽的表面粗糙度可以小于Ra0.2 μ m。插入槽的表面粗糙度可以小于Ra0.3 μπι。此外,可以是,插入槽的表面粗糙度优选为Ra0.2 μπι以下,特别优选为Ra0.1 μπι以下。另外,为了避免插入槽的加工工序变得复杂、加工时间增加,插入槽的表面粗糙度可以为0.01 μπι以上。此外,在插入槽的表面粗糙度小于Ra0.3 μm的情况下,夕卜齿轮的齿面的表面粗糙度可以为Ra0.3 μπι?Ra0.5 μπι。可以是,圆柱状构件的周面的纹理的方向与外齿轮的齿面的纹理的方向相同。通过使纹理的方向相同,能够增大圆柱状构件与外齿轮之间的摩擦系数,从而能够抑制圆柱状构件相对于外齿轮的齿面滑动。另外,也可以是,圆柱状构件的周面的纹理的方向与插入槽的表面的纹理的方向不同。当纹理的方向不同时,圆柱状构件与插入槽之间的摩擦系数变小,圆柱状构件易于相对于插入槽滑动。通过使圆柱状构件易于相对于插入槽滑动,能够相对地增大圆柱状构件与外齿轮之间的摩擦系数。也可以是,圆柱状构件的周面的纹理的方向与插入槽的表面的纹理的方向正交。此外,纹理指的是,在加工零件时在零件的表面产生的加工痕迹。也可以在插入槽的表面上设置覆盖部。在该情况下,覆盖部与圆柱状构件之间的摩擦系数可以小于插入槽的表面与圆柱状构件之间的摩擦系数。即,通过设置覆盖部,与没有设置覆盖部时相比,圆柱状构件可以相对于插入槽容易滑动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齿轮传动装置,其包括:内齿轮;以及外齿轮,其相对于内齿轮进行偏心旋转,其中,内齿轮具有内齿构件和被插入到在内齿构件的内周面上设置的槽中的圆柱状构件,外齿轮通过与圆柱状构件相接触而与内齿轮相啮合,圆柱状构件与外齿轮之间的摩擦系数大于圆柱状构件与槽之间的摩擦系数。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熊谷隆秀服部泰幸
申请(专利权)人:纳博特斯克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