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发明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种植设施领域,涉及大棚,尤其涉及一种食用菌抽拉式立体种植棚组及其使用方法。包括阴湿棚以及晾台,其中,阴湿棚用于为食用菌提供遮阴保湿环境,晾台用于为食用菌提供通风晾晒环境,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本发明专利技术将食用菌传统的地面种植设计为立体种植,并根据食用菌的生活习性设计成两个相对的棚阴湿棚和共用的一个晒台组合而成的大棚组。利用轨道挂架以及行走轨道的配合,通过抽拉使行走轨道带着挂件上的食用菌棒能够方便的置于阴湿棚内和晾台上,以此满足食用菌的生长需要的阴湿或晾干或条件,节约了土地、提高了产量和品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农业种植设施领域,涉及大棚,尤其涉及一种。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指可供人食用的能形成大型的肉质(或胶质)子实体或菌核组织的高等真菌的类总称。食用菌以其白色或浅色的菌丝体在含有丰富有机质的场所生长。条件适宜时形成子实体,成为人类喜食的佳品。菌丝体和子实体是一般食用菌生长发育的两个主要阶段。食用菌根据品种的不同、发育阶段、栽培条件对温湿度的要求有所不同。对大多数食用菌而言,菌丝体生长阶段的适宜的温度一般要比子实体生长阶段的适宜的湿度要高:菌丝体生长阶段的适宜的环境湿度一般要比子实体生长环境湿度要低,菌丝体生长阶段呼吸水平稍低,因此消耗的氧气不多,放出的二氧化碳也不多。子实体生长发育阶段呼吸水平大大提高,要求大量氧气,也放出较多二氧化碳。由于食用菌在生长周期存在差异性较大,因此,对食用菌的生长环境也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北方培养食用菌的所使用的大棚主要包括设置在大棚前后两端的保温墙以及设置在保温墙之间的支架构成,在大棚外覆盖保温膜或玻璃,在具体使用时,在大棚内放置隔板,将食用菌的菌棒放置在隔板上或埋于地下,在食用菌需要通风的时候,就打开大棚,不需要通风的时候就关闭大棚,又或者是在大棚内添加风机,以增加大棚内的空气流通,上述的方法虽然在一定程度上能够为食用菌的生长提供其所需的环境,但是,由于大棚的两侧为墙体,不能确保通风的彻底,如果使用风机,则提高了生产成本;第二,食用菌的菌棒放置在隔板上或埋于地下,本身就会造成呼吸效果较差,因此不利于食用菌的生长,产量较低。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对上述的食用菌所使用大棚通风效果不好、干湿控制困难等技术问题,提出一种设计合理、结构简单、成本低廉且通风效果好的食用菌抽拉式立体种植棚组以及利用本专利技术提供的食用菌抽拉式立体种植棚组培养食用菌的方法。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食用菌抽拉式立体种植棚组,包括阴湿棚以及晾台,其中: 阴湿棚用于为食用菌提供遮阴保湿环境,包括阴湿棚本体,所述阴湿棚本体包括设置在阴湿棚本体两端的实体墙、设置在实体墙之间的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架顶部的拱形遮阳棚顶,所述支撑架上有轨道挂架,所述轨道挂架上设置有行走架,所述行走架与轨道挂架活动连接,所述行走架上连接有悬挂杆,所述悬挂杆上间隔设置有菌棒挂钩。晾台用于为食用菌提供通风晾晒环境,包括晾台本体,所述晾台本体包括固定框架以及固定在固定框架上与轨道挂架相配合的行走轨道。作为优选,所述阴湿棚设置在晾台的两侧。作为优选,所述轨道挂架沿纵向方向间隔设置在支撑架上。作为优选,所述支撑架上还设置有喷水装置。作为优选,所述喷水装置包括与轨道挂架纵横交错设置的喷水管,所述喷水管上间隔设置有喷头。作为优选,所述悬挂杆上设置有1~10个菌棒挂钩。作为优选,所述悬挂杆上设置有8个菌棒挂钩。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了使用上述设备培养食用菌的方法,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a、配置培养基:配置食用菌所需要的培养基; b、播种:将食用菌的菌种播种到培养基内; C、发菌处理:将播种好的培养基置入菌袋内,形成菌棒发菌催芽后,并放置到菌棒挂钩上,进入菌丝体生长阶段; d、通风晾晒与保湿:待菌丝体生长阶段结束后进入子实体生长阶段后,使挂有菌棒的行走架行走于阴湿棚内和晾台之间,保障食用菌在子实体生长阶段的环境;f、采收:待食用菌长成后,即可采收。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和积极效果在于, 1、本专利技术将食用菌传统的地面种植设计为立体种植,并根据食用菌的生活习性设计成两个相对的棚阴湿棚和共用的一个晒台组合而成的大棚组。利用轨道挂架以及行走轨道的配合,通过抽拉使行走轨道带着挂件上的食用菌棒能够方便的置于阴湿棚内和晾台上,以此满足食用菌的生长需要的阴湿或晾干或条件,节约了土地、提高了产量和品质。2、本专利技术通过设置在悬挂杆上的菌棒挂钩,有效的利用了大棚内的空间,增大单位面积内菌棒的含有量,进一步提高了食用菌的产量,从而提高了收益。3、本专利技术利用食用菌抽拉式立体种植棚组从而改变食用菌的培养方法,有效的为食用菌的生长提供了优良的生活环境,进而提高了食用菌的产量,增大了生产收益。【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一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性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为实施例1提供的阴湿棚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实施例1提供的食用菌抽拉式立体种植棚组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实施例1提供的轨道挂架、行走架、悬挂杆以及菌棒挂钩的连接关系结构示意图; 以上各图中,1、阴湿棚本体;11、支撑架;12、轨道挂架;13、行走架;14、悬挂杆;15、菌棒挂钩;16、喷水管;17、喷头;18、拱形遮阳棚顶2、晒台本体;21、固定框架;22、行走轨道。【具体实施方式】为了能够更清楚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上述目的、特征和优点,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说明。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在下面的描述中阐述了很多具体细节以便于充分理解本专利技术,但是,本专利技术还可以采用不同于在此描述的其他方式来实施,因此,本专利技术并不限于下面公开说明书的具体实施例的限制。实施例1,如图1、图2所示,本实施例提供一种食用菌抽拉式立体种植棚组,包括阴湿棚以及晾台,其中阴湿棚的主要作用是为食用菌提供遮阴保湿环境,包括阴湿棚本体1,阴湿棚本体I的外形和现有的大棚外形基本一致,都包括设置在阴湿棚本体I两端的实体墙(图中未示出),在实体墙之间还设置的支撑架11以及设置在支撑架11顶部的拱形遮阳棚顶18,拱形遮阳棚顶18的大小要将实体墙和支撑架11都覆盖于棚顶下,在阴湿棚本体I的两侧则设置了可以移开的墙挡(图中未示出),这类墙挡可以是膜帘或其他结构,这些结构为市场上常见的结构,故在本实施例中,不加详细的描述,在阴湿棚本体I的内部支撑架11上则设置了轨道挂架12,在轨道挂架12上设置有行走架13,行走架13可以沿轨道架12轴向的方向进行行走,在本实施例中,行走架13通过设置在轨道挂架12内的行走轮(图中未示出)沿轨道挂架12轴向的方向进行行走,在行走架13上连接有悬挂杆14,悬挂杆14与行走架13之间为活动连接的关系,可以进行拆卸,悬挂杆14上间隔设置有菌棒挂钩15,菌棒挂钩15的主要作用就是将用于培养食用菌的菌棒挂住,使菌棒悬空设置。晾台的主要作用就是为食用菌提供通风、晾晒环境,晾台主要包括晾台本体2,晾台本体2的形状和阴湿棚的形状相似,主要包括固定框架21以及固定在固定框架21上与轨道挂架12相配合的行走轨道22,行走轨道22的位置与轨道挂架12的位置处于同一水平线上,这样在打开阴湿棚本体I两侧的墙体后,行走架13可以直接从轨道挂架12上行走到行走轨道22上,完成行走架13从阴湿棚到晾台的转移。通过这样的设计,在食用菌的菌丝体的期间,培养食用菌的菌棒完全生长在阴湿棚内,通过喷水装置以及实体墙以及可以移开的墙挡之间形成较为密封,阴湿的环境,为食用菌的生长提供优良的条件,当食用菌处于子实体时,这时,由于食用菌需要的环境发生改变,在白天温度较高的情况下,将菌棒转移至晾台,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食用菌抽拉式立体种植棚组,其特征在于,包括阴湿棚及晾台,其中:阴湿棚用于为食用菌提供遮阴保湿环境,包括阴湿棚本体,所述阴湿棚本体包括设置在阴湿棚本体两端的实体墙、设置在实体墙之间的支撑架以及设置在支撑架顶部的拱形遮阳棚顶,所述支撑架上有轨道挂架,所述轨道挂架上设置有行走架,所述行走架与轨道挂架活动连接,所述行走架上连接有悬挂杆,所述悬挂杆上间隔设置有菌棒挂钩; 晾台用于为食用菌提供通风晾晒环境,包括晾台本体,所述晾台本体包括固定框架以及固定在固定框架上与轨道挂架相配合的行走轨道。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孙启博,杨清春,孙承维,邱奉同,邵长文,范卫娟,刘秀凤,许大涌,许传山,
申请(专利权)人:临沂市兰山区金桥食用菌种植农民专业合作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