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布了一种食用菌立式种植架,主要涉及食用菌种植领域。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支撑筒,所述支撑筒中间设置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端插入支撑筒中,所述支撑筒顶部设置第一支撑盘,所述第一支撑盘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上设置至少一个菌包,所述菌包顶部设置第二支撑盘,所述第二支撑盘上下两面设置凹槽且中间有孔,所述第二支撑盘通过中间孔与支撑杆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顶部设置螺母,所述螺母将第二支撑盘压紧在菌包上。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它能够对食用菌进行立式种植,能够提高菌包间通风性,能够提高产出效率,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能够防止碰掉食用菌,具有方便移动,易采摘食用菌的特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食用菌种植领域,具体是一种食用菌立式种植架。
技术介绍
食用菌是指子实体硕大、可供食用的大型真菌,它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因食用菌种植具有投资小、周期短、效益高的特点,食用菌种植在全国各地得到广泛推广。菌包种植是现代食用菌种植的通用方法,菌包是用袋装的培养基植料(如棉籽壳)接入菌种做成的。然后将菌包放入大棚或温室内,生产食用菌时,只要保持特定的温度和湿度、通风以及菌包内的水分,就可以长出食用菌。目前,在食用菌种植中,大多采用菌包种植的方式。最普遍的方法是将制作好的菌包一排排水平叠放在大棚或温室中,这种方法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空间利用率,但是由于菌包叠放过于紧密,造成菌包间的透气性差。由于食用菌具有好气性,为保证食用菌的生长,在食用菌生长过程中往往需要对菌包进行翻转,增加了劳动强度。菌包压在一起,食用菌只能从菌包两端长出,降低了产出效率。为了提高空间利用率,菌包的摆放往往很近,不易采摘,经常会出现碰掉未成熟的食用菌的情况。而现有的立式种植是将菌包固定在地面上,能够提高菌包间的透气性,食用菌可以从菌包侧面产出,食用菌产出率高,但是空间利用率低,且不易采摘,所以应用范围较窄。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食用菌立式种植架,它能够对食用菌进行立式种植,能够提尚菌包间通风性,能够提尚广出效率,能够提尚空间利用率,能够防止碰掉食用菌,具有方便移动,易采摘食用菌的特点。本技术为实现上述目的,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食用菌立式种植架,包括支撑座,所述支撑座上设置至少一个支撑筒,所述支撑筒中间设置支撑杆,所述支撑杆底端插入支撑筒中,所述支撑杆顶端设置螺纹,所述支撑筒顶部设置第一支撑盘,所述第一支撑盘采用中间有孔的锥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盘与支撑杆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上设置至少一个菌包,所述菌包顶部设置第二支撑盘,所述第二支撑盘上下两面设置凹槽且中间有孔,所述第二支撑盘通过中间孔与支撑杆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顶部设置螺母,所述螺母将第二支撑盘压紧在菌包上。所述支撑座采用上面小下面大的梯形框架结构。所述支撑座底部设置带有驻车装置的万向轮。所述支撑筒分两排布置在支撑座上。所述支撑杆顶部设置转动把手。对比现有技术,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1、支撑杆插入支撑筒内,支撑杆上设置第一支撑盘、第二支撑盘,能够把菌包竖直固定在支撑杆上,能够对食用菌进行立式种植,能够增大菌包与外界接触面积,能够提高菌包间的通风性,不需要再对菌包翻转,食用菌可以在菌包侧面产出,能够提高食用菌产出效率。2、支撑杆上设置至少一个菌包,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3、第一支撑盘采用锥形结构、第二支撑盘上下两面设置凹槽,通过螺母将第二支撑盘压紧在菌包上,能够保证菌包的密封性,防止外界杂菌进入菌包。4、支撑座采用上面小下面大的梯形框架结构,能够提高种植架的稳定性,并且能够避免移动种植架时碰掉相邻种植架上的食用菌。5、支撑座底部设置带有驻车装置的万向轮,能够方便种植架的移动,将菌包放置在种植架上后,能够将种植架推入大棚或温室中,并通过驻车装置固定种植架的位置;采摘食用菌时,能够将种植架推出采摘。6、支撑筒分两排布置在支撑座上,能够方便食用菌的采摘。7、支撑杆顶部设置转动把手,能够根据需要转动支撑杆上的菌包。【附图说明】附图1是本技术结构示意图;附图2是本技术结构俯视图。附图中标号:1、支撑座;2、支撑筒;3、支撑杆;4、第一支撑盘;5、菌包;6、第二支撑盘;7、螺母;8、万向轮;9、转动把手。【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具体实施例,进一步阐述本技术。应理解,这些实施例仅用于说明本技术而不用于限制本技术的范围。此外应理解,在阅读了本技术讲授的内容之后,本领域技术人员可以对本技术作各种改动或修改,这些等价形式同样落于本申请所附权利要求书所限定的范围。本技术所述是一种食用菌立式种植架,主体结构包括支撑座1,所述支撑座I上设置至少一个支撑筒2,所述支撑筒2中间设置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底端插入支撑筒2中,所述支撑杆3顶端设置螺纹,所述支撑筒2顶部设置第一支撑盘4,所述第一支撑盘4采用中间有孔的锥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盘4与支撑杆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3上设置至少一个菌包5,能够将菌包立放,实现食用菌的立式种植,能够增大菌包与外界接触面积,能够提高菌包间的通风性,不需要再对菌包翻转,食用菌可以在菌包侧面产出,能够提高食用菌产出效率。所述菌包5顶部设置第二支撑盘6,所述第二支撑盘6上下两面设置凹槽且中间有孔,所述第二支撑6盘通过中间孔与支撑杆3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3顶部设置螺母7,所述螺母7将第二支撑盘6压紧在菌包5上,能够保证菌包的密封性,防止外界杂菌进入菌包。支撑座I上可设置多个支撑筒2,支撑杆3上可设置多个菌包,能够提高空间利用率。为了兼顾稳定性及避让有效生长空间,所述支撑座I采用上面小下面大的梯形框架结构,能够提高种植架的稳定性,并且能够避免移动种植架时碰掉相邻种植架上的食用菌。为了实现灵活移动,所述支撑座I底部设置带有驻车装置的万向轮8,能够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食用菌立式种植架,包括支撑座(1),其特征是:所述支撑座(1)上设置至少一个支撑筒(2),所述支撑筒(2)中间设置支撑杆(3),所述支撑杆(3)底端插入支撑筒(2)中,所述支撑杆(3)顶端设置螺纹,所述支撑筒(2)顶部设置第一支撑盘(4),所述第一支撑盘(4)采用中间有孔的锥形结构,所述第一支撑盘(4)与支撑杆(3)固定连接,所述支撑杆(3)上设置至少一个菌包(5),所述菌包(5)顶部设置第二支撑盘(6),所述第二支撑盘(6)上下两面设置凹槽且中间有孔,所述第二支撑盘(6)通过中间孔与支撑杆(3)活动连接,所述支撑杆(3)顶部设置螺母(7),所述螺母(7)将第二支撑盘(6)压紧在菌包(5)上。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清山,
申请(专利权)人:滨州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山东;37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