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微量样本采集,具体为一种微量加样装置。
技术介绍
1、微量加样器是很多学科常用的实验仪器,尤其是物理定性和定量检测类实验,其检测试验精度要求高,需要保证微量加样器能够给精确的进行给进。目前市场上大部分的微量加样器是依靠人工取样和人工加样,需要将微量加样器重复进行取样和加样的过程,较为繁琐,容易造成试验液样品滴落,污染试验环境。
技术实现思路
1、(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2、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量加样装置,具备自动加样且防滴落的优点,解决了现有人工加样造成滴落及污染的问题。
3、(二)技术方案
4、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微量加样装置,包括底座,固定在底座上的立杆;
5、所述立杆的上端前侧固定有密封组件a,立杆的上端处于密封组件a的一侧设有密封组件b;
6、密封组件a包括活塞套筒a;
7、活塞a,设置在活塞套筒a内;
8、顶杆a,固定在活塞a上;
9、气缸a,固定在活塞套筒a外,气缸a的输出轴与顶杆a的上端固定;
10、开闭阀,固定在活塞套筒a的底端一侧;
11、密封组件b包括活塞套筒b;
12、活塞b,设置在活塞套筒b内;
13、顶杆b,固定在活塞b上;
14、气缸b,固定在活塞套筒b外,气缸b的输出轴与顶杆b的上端固定;
15、侧管,固定在活塞套筒b的底端一侧并与其内部
16、料桶,与侧管远离活塞套筒b的一侧固定且连通,与立杆的上端固定;
17、尾管,固定在活塞套筒b的底端并与其内部连通;
18、活塞套筒a的底部固定连通有中间腔,中间腔的底端固定连通有滴液管,尾管远离活塞套筒b的一端与中间腔的一侧固定且连通。
19、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立杆固定在底座的一侧.
20、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密封组件b的高度高于密封组件a的高度。
21、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侧管和尾管内均安装有电磁阀。
22、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中间腔的中部位置直径大于其下端的位置。
23、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尾管为l型结构,下端斜向下延伸。
24、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滴液管的底端直径小于其上端直径。
25、在一些实施例中,所述滴液管外设有加热组件。
26、(三)有益效果
27、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提供了一种微量加样装置,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28、1、该微量加样装置,通过设置密封组件a、密封组件b、中间腔和滴液管,通过密封组件b中的气缸b上下伸展,可以使活塞套筒b配合活塞b实现泵送液体,根据活塞的密封性,可以实现较为精准的泵送,在送料至中间腔的时候,才可以用滴液管中排出进行加样,泵送完毕时,顶杆a向上带动活塞a上移,使中间腔内部呈现负压的状态,此时处于中间腔内部的液体不会滴落,避免污染工作台面,与此同时,为了使中间腔内部的液体彻底排出,在泵送的时候还可以使活塞a上下伸展,将开闭阀与之配合,可以实现向中间腔的内部打气,由此可以做到完全将中间腔内部液体排出,在面对具有黏稠度的液体时,也会顺利的将其排出,做到了自动加样、完全排出以及防止滴落的效果。
29、2、该微量加样装置,通过设置滴液管和加热组件,滴液管的下端直径小,所以负压时不会出现滴落的问题,而加热组件可以使具有一定黏稠度的液体顺利的排出。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技术保护点】
1.一种微量加样装置,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1)上的立杆(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量加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2)固定在底座(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量加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B的高度高于密封组件A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量加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管(12)和尾管(14)内均安装有电磁阀。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量加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中间腔(15)的中部位置直径大于其下端的位置。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量加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尾管(14)为L型结构,下端斜向下延伸。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量加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液管(16)的底端直径小于其上端直径。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量加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滴液管(16)外设有加热组件(17)。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微量加样装置,包括底座(1),固定在底座(1)上的立杆(2);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量加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立杆(2)固定在底座(1)的一侧。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量加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组件b的高度高于密封组件a的高度。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微量加样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侧管(12)和尾管(14)内均安装有电磁阀。
5.根据权利...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婉如,王江晨,程龙,李玉群,张利建,贾婧雯,程令泉,
申请(专利权)人:滨州职业学院,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