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85280 阅读:8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6 02:18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包括有液循环系统、气循环系统和搅拌装置,采用液体和气体双系统,液体介质通过双层中空的搅拌罐壳体与气体介质同时为固体粒料加热/降温,有效的提高了升温/降温效率;其中通过将气体输送通道设置在搅拌装置叶片上的形式,均匀的把加热/降温后的气体与固体粒料混合,实现了均匀加热/降温的目的,并且液体和气体双系统共用一套加热/冷却设备,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为了提高液体介质循环效率和满足温度升高/降低速度要求,液体介质循环通道采用整个壳体全覆盖的设计,增加分流和汇流通道,使得壳体整体保持均匀升温/降温;同时该设备也可作为其他固体粒料拌合快速加热、冷却的设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道路施工用温度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
技术介绍
公路工程建设领域快速发展、公路里程不断增加,道路工程建设及养护维修对于资源、环境、经济等消耗巨大,因此节省道路建设投资费用、提高沥青路面建设质量、以及减小对环境的影响成为道路建设的目标和动力。目前,公路建设领域的发展普遍使用新材料和新工艺,一种以废旧橡胶为原材料的添加剂可以很好的保留胶粉特性,提高道路综合性能,尤其是抗车辙性能,同时还是一种废物高效利用的良好手段。但制备该添加剂需要快速升温、降温的设备,现有的热油加热设备很难满足该添加剂对于温度梯度的要求;并且大多存在加热不均匀的问题,不能满足生产需求。针对上述设备的不足以及制备橡胶添加剂的实际需要,亟需研发一种大温度梯度快速升温/降温的生产设备。有鉴于上述现有的快速升温/降温设备存在的缺陷,本专利技术人基于从事此类产品设计制造多年丰富的实务经验及专业知识,并配合学理的运用,积极加以研究创新,以期创设一种新型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使其更具有实用性。经过不断的研究、设计,并经反复试作样品及改进后,终于创设出确具实用价值的本专利技术。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克服现有的快速升温/降温设备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新型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提高加热/降温效率,加热均匀,从而更加适于实用,且具有产业上的利用价值。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及解决其技术问题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包括有液循环系统、气循环系统和搅拌装置,所述气循环系统包括有循环气体回收口、循环进气口、热量交换管、加气口、出气口、气体循环轴、气体分配阀口和气体输送通道,所述热量交换管设置在液循环系统内,热量交换管的两端分别为加气口和出气口,出气口连接循环进气口,循环进气口设置在所述气体循环轴的一端,所述气体循环轴上部设置有多个气体分配阀口;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有搅拌罐、搅拌电机、叶片螺旋轴和叶片,所述搅拌罐一侧设置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连接搅拌罐内部设置的叶片螺旋轴,叶片螺旋轴的外表面设置有叶片,所述叶片螺旋轴套设在所述气体循环轴的外表面上,所述叶片螺旋轴相对于气体循环轴做相对转动,所述气体输送通道设置在叶片长度方向上。更进一步的,前述的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所述液循环系统包括有循环进油口、循环出油口和搅拌罐壳体,所述循环进油口和循环出油口分别与搅拌罐壳体相连接,所述搅拌罐壳体为中空的双层结构。更进一步的,前述的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所述气体分配阀口为扇形结构。采用扇形的阀口设计,当叶片上的气体喷出通道对准阀口扇形通道内时,气体喷出,当叶片处于其他位置时,阀口处于关闭状态,可通过调整扇形的角度,调整气体喷出的零界位置,从而保证叶片处于原材料内部搅拌的时候气体喷出,每个叶片之中均设有气体喷口,气体喷口采用向外扩散的喇叭形设计,起到防止固体颗粒进入、分散喷出气体的作用。在拌合罐内部形成气体喷口-固体粒料-气体回收口之间的循环,大大的增加了热交换速率。气体加压器实现对整个循环的动力提供。更进一步的,前述的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所述搅拌罐壳体的上部和下部分别设置有投料口和卸料口,在投料口和卸料口的内部设置有气动阀。更进一步的,前述的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所述热量交换管为螺旋形,起到良好的热量交换作用。更进一步的,前述的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所述循环气体回收口设置在所述搅拌罐壳体上。借由上述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至少具有下列优点:本专利技术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采用液体和气体双系统,液体介质通过双层中空的搅拌罐壳体与气体介质同时为固体粒料加热/降温,有效的提高了升温/降温效率;其中通过将气体输送通道设置在搅拌装置叶片上的形式,均匀的把加热/降温后的气体与固体粒料混合,实现了均匀加热/降温的目的,并且液体和气体双系统共用一套加热/冷却设备,能够有效的节约资源;为了提高液体介质循环效率和满足温度升高/降低速度要求,液体介质循环通道采用整个壳体全覆盖的设计,增加分流和汇流通道,使得壳体整体保持均匀升温/降温;气体分配阀采用扇形的阀口设计,当叶片上的气体喷出通道对准阀口扇形通道内时,气体喷出;当叶片处于其他位置时,阀口处于关闭状态,可通过调整扇形的角度,调整气体喷出的零界位置,从而保证叶片处于原材料内部搅拌的时候气体喷出,在拌合罐内部形成气体喷口-固体粒料-气体回收口之间的循环,大大的增加了热交换速率。搅拌系统采用独立的叶片设计,可以最大限度的完成固体粒料的高效搅拌,叶片的设计采用混流搅拌的设计思路,且在边缘设置剪切叶片,减少粒料在两端的堆积。同时该设备也可作为其他固体粒料拌合快速加热、冷却的设备。上述说明仅是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概述,为了能够更清楚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手段,并可依照说明书的内容予以实施,以下以本专利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如后。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搅拌装置立体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搅拌罐壳体剖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搅拌罐进油口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进油口局部放大示意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热量交换管结构示意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气体输送管道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图中标记含意:2.投料口,3.卸料口,5.搅拌电机,6.循环进气口,7.液循环系统,8.热量交换管,9.加气口,10.出气口,11.搅拌罐壳体,12.叶片,13.叶片螺旋轴,14.气体循环轴,15.气体分配阀口,16.气体输送通道,17.循环进油口,18.循环出油口。具体实施方式为更进一步阐述本专利技术为达成预定专利技术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对依据本专利技术提出的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其具体实施方式、特征及其功效,详细说明如后。实施例1如图1~6所示本专利技术的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结构示意图,包括有液循环系统7、气循环系统和搅拌装置,液循环系统7包括有循环进油口17、循环出油口18和搅拌罐壳体11;气循环系统包括有循环气体回收口、循环进气口6、热量交换管8、加气口9、出气口10、气体循环轴14、气体分配阀口15和气体输送通道16;搅拌装置包括有搅拌罐1、搅拌电机5、叶片螺旋轴13和叶片12,还包括有投料口2和卸料口3。液循环系统7内部主要包括加热器、循环通道、加压器、温控组件等部分,在液循环系统7外部分别设置有循环进油口17和循环出油口18并与搅拌罐壳体11相连接,为了提高热油循环效率和满足温度升高速度要求,加热器采用电加热,循环通道采用整个搅拌罐壳体11全覆盖的设计,增加分流和汇流通道,使得搅拌罐壳体11整体保持均匀升温,加压器实现整个油路的持续运行,温控组件对整个油路温度进行实时监控。在搅拌罐一侧设置有搅拌电机5,搅拌电机5连接搅拌罐内部设置的叶片螺旋轴13,叶片螺旋轴13的外表面设置有叶片12,叶片螺旋轴13套设在气体循环轴14的外表面上,叶片螺旋轴13相对于气体循环轴14做相对转动,气体输送通道16设置在叶片12长度方向上。热量交换管8为螺旋结构,采用螺旋结构设计可以增加与热油的接触面积,提高加热速率,热量交换管8设置在液循环系统7内,热量交换管8的两端分别为加气口9和出气口10,加气口9实现输送气体介质,出气口10连接循环进气口6,循环进气口6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液循环系统、气循环系统和搅拌装置,所述气循环系统包括有循环气体回收口、循环进气口、热量交换管、加气口、出气口、气体循环轴、气体分配阀口和气体输送通道,所述热量交换管设置在液循环系统内,热量交换管的两端分别为加气口和出气口,出气口连接循环进气口,循环进气口设置在所述气体循环轴的一端,所述气体循环轴上部设置有多个气体分配阀口;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有搅拌罐、搅拌电机、叶片螺旋轴和叶片,所述搅拌罐一侧设置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连接搅拌罐内部设置的叶片螺旋轴,叶片螺旋轴的外表面设置有叶片,所述叶片螺旋轴套设在所述气体循环轴的外表面上,所述叶片螺旋轴相对于气体循环轴做相对转动,所述气体输送通道设置在叶片长度方向上。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固体粒料快速升温或冷却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有液循环系统、气循环系统和搅拌装置,所述气循环系统包括有循环气体回收口、循环进气口、热量交换管、加气口、出气口、气体循环轴、气体分配阀口和气体输送通道,所述热量交换管设置在液循环系统内,热量交换管的两端分别为加气口和出气口,出气口连接循环进气口,循环进气口设置在所述气体循环轴的一端,所述气体循环轴上部设置有多个气体分配阀口;所述搅拌装置包括有搅拌罐、搅拌电机、叶片螺旋轴和叶片,所述搅拌罐一侧设置有搅拌电机,搅拌电机连接搅拌罐内部设置的叶片螺旋轴,叶片螺旋轴的外表面设置有叶片,所述叶片螺旋轴套设在所述气体循环轴的外表面...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吴春颖李爱芳陈刚刘晨东刘昌财
申请(专利权)人:苏交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江苏燕宁新材料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