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巨万飞专利>正文

一种具有下料功能的冲压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84316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1-06 01:11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具有下料功能的冲压装置,包括:机架、上模、下模、起吊组件、以及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上模与下模配合对工件进行冲压,上模包括上模板和上模头;起吊组件分为两组,两组起吊组件均固定安装在上模板上且分别位于上模头的两侧;起吊组件包括直线滑轨、滑块、自动收线器、吊绳和吊钩,直线滑轨安装在上模板上;滑块安装在直线滑轨上并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自动收线器安装在滑块上;吊绳安装在自动收线器内;吊钩与吊绳连接;下模包括下模板和下模头,下模头上设有通孔,通孔内设有由第三驱动机构驱动的顶出柱。本发明专利技术无需用多人协作即可完成大型工件的下料,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汽车制造
,尤其涉及一种具有下料功能的冲压装置
技术介绍
冲压加工是指在室温下,利用安装在压力机上的模具对材料施加压力、使材料产生分离或变形,从而获得所需零件的一种压力加工方法。冲压加工具有节省材料、生产效率高、易于成形薄壁件等优点而被广泛使用。工件受模具作用压制成型后要从模具的工作区域取出并移到压力机之外,称之为下料。而现有技术中,下料时基本上都是手工下料,而在汽车制造技术中,很多冲压工件都是大型工件,重量较大,人工下料时需要多人协作才能完成下料。这不仅影响生产率,也易造成工人肢体疲劳和精神疲劳,并可能引发人身伤害事故。
技术实现思路
基于上述
技术介绍
存在的技术问题,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具有下料功能的冲压装置,无需用多人协作即可完成大型工件的下料。本专利技术提出了一种具有下料功能的冲压装置,包括:机架、上模、下模、起吊组件、以及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其中;上模和下模均固定安装在机架上,且上模位于下模的上方,上模与下模配合对工件进行冲压,上模包括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并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上下移动的上模板和固定在上模板上并随着上模板上下移动而移动的上模头;起吊组件分为两组,两组起吊组件均固定安装在上模板上且分别位于上模头的两侧;起吊组件上由靠近上模板的端面至远离上模板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上模头上由靠近上模板的端面至远离上模板的端面之间的距离,起吊组件包括直线滑轨、滑块、自动收线器、吊绳和吊钩,直线滑轨安装在上模板上且直线滑轨的一端伸至上模板的外部形成自由端;滑块安装在直线滑轨上并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可在直线滑轨上来回移动;自动收线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沿着直线滑轨的轴线方向并列安装在滑块上;吊绳安装在自动收线器内并可在自动收线器内进行收缩;吊钩位于收线器的外部并与吊绳连接;下模包括与机架固定连接的下模板和固定安装在下模板上并与上模头适配的下模头,其中,下模头上设有贯穿上、下端面的通孔,通孔内设有与孔径匹配的顶出柱,顶出柱与第三驱动机构连接并由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可进行上下,顶出柱的上端面与下模头的上端面齐平。优选地,顶出柱的顶面设有弹性胶垫。优选地,吊钩的沟头处包覆有软胶套。优选地,直线滑轨的自由端通过加强件与机架连接,加强件上与直线滑轨相连的一端为固定端,加强件上与机架相连的一端为可在机架上沿着高度方向上下移动的活动端。优选地,顶出柱安装在活动板上,顶出柱通过活动板与第三驱动机构连接。优选地,上模板任意横截面形状为矩形。优选地,下模板任意横截面形状为矩形。本专利技术中,通过在下模头上设有贯穿上、下端面的通孔,通孔内设有与孔径匹配的顶出柱,顶出柱与第三驱动机构连接并由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可进行上下;通过在上模头的两侧分别设置起吊组件,起吊组件上由靠近上模板的端面至远离上模板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上模头上由靠近上模板的端面至远离上模板的端面之间的距离,起吊组件包括直线滑轨、滑块、自动收线器、吊绳和吊钩,直线滑轨安装在上模板上且直线滑轨的一端伸至上模板的外部形成自由端;滑块安装在直线滑轨上并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可在直线滑轨上来回移动;自动收线器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沿着直线滑轨的轴线方向并列安装在滑块上;吊绳安装在自动收线器内并可在自动收线器内进行收缩;吊钩位于收线器的外部并与吊绳连接;当上模头与下模头配合完成对工件的压型后,上模头上移复位;此时,第三驱动机构驱动顶出柱将工件顶起,各自动收线器放线,工人将吊钩分别挂在工件上;此时,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启动,驱动滑块在直线滑轨上移动将工件从下模头上运送出去。综上所述,本专利技术无需用多人协作即可完成大型工件的下料,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保证了冲压生产的安全。【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下料功能的冲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下料功能的冲压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2所示,图1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下料功能的冲压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提出的一种具有下料功能的冲压装置的工作示意图。参照图1,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出的一种具有下料功能的冲压装置,包括:机架1、上模2、下模3、起吊组件、以及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其中;上模2和下模3均固定安装在机架I上,且上模2位于下模3的上方,上模2与下模3配合对工件进行冲压,上模2包括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并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上下移动的上模板21和固定在上模板21上并随着上模板21上下移动而移动的上模头22,上模板21任意横截面形状为矩形;起吊组件分为两组,两组起吊组件均固定安装在上模板21上且分别位于上模头22的两侧。起吊组件上由靠近上模板21的端面至远离上模板21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上模头22上由靠近上模板21的端面至远离上模板21的端面之间的距离,起吊组件包括直线滑轨4、滑块5、自动收线器6、吊绳7和吊钩8,直线滑轨4安装在上模板21上且直线滑轨4的一端伸至上模板21的外部形成自由端,且直线滑轨4的自由端通过加强件10与机架I连接,加强件10上与直线滑轨4相连的一端为固定端,加强件10上与机架I相连的一端为可在机架I上沿着高度方向上下移动的活动端;滑块5安装在直线滑轨4上并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可在直线滑轨4上来回移动;自动收线器6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沿着直线滑轨4的轴线方向并列安装在滑块5上;吊绳7安装在自动收线器6内并可在自动收线器6内进行收缩;吊钩8位于收线器的外部并与吊绳7连接。下模3包括与机架I固定连接的下模板31和固定安装在下模板31上并与上模头22适配的下模板32,其中,下模板31任意横截面形状为矩形,下模板32上设有贯穿上、下端面的通孔,通孔内设有与孔径匹配的顶出柱9,顶出柱9安装在活动板12上,顶出柱9通过活动板12与第三驱动机构连接并由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可进行上下,顶出柱9的上端面与下模板32的上端面齐平。为了避免工件在下料过程中造成损伤,本实施例中的顶出柱9的顶面设有弹性胶垫,吊钩8的沟头处包覆有软胶套。参照图2,当上模头22与下模头32配合完成对工件11的压型后,上模头22上移复位;此时,第三驱动机构驱动顶出柱9将工件11顶起,自动收线器6放线,使得连接在吊绳7上的吊钩8可以挂住工件11 ;然后工人将各吊钩8分别挂在工件11上,此时,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启动,驱动滑块5在直线滑轨4上移动将工件11从下模板32的工作区域运送到放置在机架I 一侧的转移车13上。由上可知,本专利技术无需用多人协作即可完成大型工件11的下料,有效提高了生产效率,减轻工人的劳动强度,同时保证了冲压生产的安全。以上所述,仅为本专利技术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任何熟悉本
的技术人员在本专利技术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及其专利技术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具有下料功能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I)、上模(2)、下模(3)、起吊组件、以及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其中; 上模(2)和下模(3)均固定安装在机架(I)上,且上模(2)位于下模(3)的上方,上模(2)与下模(3)配合对工件(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具有下料功能的冲压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机架(1)、上模(2)、下模(3)、起吊组件、以及第一驱动机构、第二驱动机构和第三驱动机构,其中;上模(2)和下模(3)均固定安装在机架(1)上,且上模(2)位于下模(3)的上方,上模(2)与下模(3)配合对工件(11)进行冲压,上模(2)包括与第一驱动机构连接并由第一驱动机构驱动上下移动的上模板(21)和固定在上模板(21)上并随着上模板(21)上下移动而移动的上模头(22);起吊组件分为两组,两组起吊组件均固定安装在上模板(21)上且分别位于上模头(22)的两侧;起吊组件上由靠近上模板(21)的端面至远离上模板(21)的端面之间的距离小于上模头(22)上由靠近上模板(21)的端面至远离上模板(21)的端面之间的距离,起吊组件包括直线滑轨(4)、滑块(5)、自动收线器(6)、吊绳(7)和吊钩(8),直线滑轨(4)安装在上模板(21)上且直线滑轨(4)的一端伸至上模板(21)的外部形成自由端;滑块(5)安装在直线滑轨(4)上并由第二驱动机构驱动可在直线滑轨(4)上来回移动;自动收线器(6)的数量至少为两个且沿着直线滑轨(4)的轴线方向并列安装在滑块(5)上;吊绳(7)安装在自动收线器(6)内并可在自动收线器(6)内进行收缩;吊钩(8)位于收线器的外部并与吊绳(7)连接;下模(3)包括与机架(1)固定连接的下模板(31)和固定安装在下模板(31)上并与上模头(22)适配的下模板(32),其中,下模板(32)上设有贯穿上、下端面的通孔,通孔内设有与孔径匹配的顶出柱(9),顶出柱(9)与第三驱动机构连接并由第三驱动机构驱动可进行上下,顶出柱(9)的上端面与下模板(32)的上端面齐平。...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巨万飞
申请(专利权)人:巨万飞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