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体容纳容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66727 阅读:26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31 13:39
在以往的液体容纳容器中,难以提高液体的余量的检测精度。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具有:从能够容纳墨水(75)的容纳部的外侧朝向内侧贯穿且沿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的第一电极(61A)以及第二电极(61B);以及设置在容纳部内并支承第一电极(61A)的支承部(63),在铅垂方向上,相对于第一电极(61A)的第二电极(61B)的高度与第一电极(61A)的高度相同或者比第一电极(61A)的高度低,支承部(63)具有支承第一电极(61A)的支承壁(64)、与支承壁(64)交叉且从支承壁(64)朝铅垂下方扩展的侧壁(65),支承壁(64)形成为能够相比在第一电极(61A)的第二电极(61B)侧在第一电极(61A)与支承壁(64)之间被墨水(75)形成的弯液面(91)向第二电极(61B)侧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液体容纳容器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体容纳容器等。
技术介绍
在作为液体消耗装置的一例的喷墨打印机中,通过从印刷头朝印刷用纸等印刷介质喷出作为液体的一例的墨水,进行朝印刷介质的印刷。在贮存用于朝印刷头供应的墨水的罐(液体容纳容器的一例)中,以往,已知有根据从罐外延伸至罐内的两个电极间的电阻值的变化检测墨水的余量的方法(例如,参照专利文献1)。在先技术文献专利文献1:日本专利文献特开平6-270410号公报。
技术实现思路
在从罐外延伸至罐内的电极中,难以提高电极的罐内侧的端部的位置精度(电极的摆动精度)。如果电极的端部的位置精度产生偏差,则墨水余量的检测结果会产生偏差。因此,在以往的液体容纳容器中,存在难以提高液体的余量的检测精度的课题。本专利技术是为了解决上述的课题的至少一部分而完成的,能够作为以下的方式或者应用例而实现。[应用例1]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具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能够容纳液体;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是从所述容纳部的外侧朝向所述容纳部的内侧贯穿所述容纳部的壁的棒状的电极,并在所述容纳部内沿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是从所述容纳部的外侧朝向所述容纳部的内侧贯穿所述容纳部的壁的棒状的电极,在所述容纳部内,所述第二电极在与所述第一电极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电极并列,并且在从所述第一电极分离的状态下沿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支承部,所述支承部设置在所述容纳部内并支承所述第一电极,在铅垂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二电极的高度与所述第一电极的高度相同、或者比所述第一电极的高度低,所述支承部具有:支承壁,所述支承壁支承所述第一电极;以及侧壁,所述侧壁在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二电极侧且在相比所述第二电极靠所述第一电极的那侧与所述支承壁交叉并且从所述支承壁向下方延伸,所述支承壁形成为能够相比弯液面向所述第二电极侧突出,所述弯液面在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二电极侧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支承壁之间被所述液体形成。在该应用例的液体容纳容器中,第一电极由支承部支承,因此,容易提高第一电极的容纳部的内侧的端部的位置精度。由此,在该液体容纳容器中,容易提高液体的余量的检测精度。另外,在该液体容纳容器中,支承部的侧壁位于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也就是说,第二电极从侧壁分离。因此,当在铅垂方向上液位变得低于支承壁时,容易切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导通。结果,容易提高液体的余量的检测精度。另外,支承壁形成为能够相比在第一电极的第二电极侧在第一电极与支承壁之间被液体形成的弯液面向第二电极侧突出。由此,容易在第一电极与侧壁之间切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液体的相连。因此,当在铅垂方向上液位变得低于支承壁时,容易切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导通。结果,容易提高液体的余量的检测精度。[应用例2]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液体容纳容器中,在铅垂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二电极的高度比所述第一电极的高度低。在该应用例中,相对于第一电极的第二电极的高度比第一电极的高度低,因此,即便第二电极的高度存在偏差,当在铅垂方向上液位变得低于支承壁时,也容易切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导通。因此,容易排除第二电极的位置的偏差对液体的余量的检测精度造成的影响。结果,容易提高液体的余量的检测精度。[应用例3]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液体容纳容器中,在所述支承部的所述支承壁设置有朝所述支承壁的与所述第一电极侧相反的一侧凹陷的槽,所述第一电极的至少一部分收纳在所述槽内。在该应用例中,第一电极的至少一部分收纳在支承部的槽内,因此,容易提高第一电极的容纳部的内侧的位置精度。结果,容易进一步提高液体的余量的检测精度。[应用例4]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液体容纳容器中,所述液体容纳容器还具有第二支承部,所述第二支承部设置在所述容纳部内并支承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二支承部具有:第二支承壁,所述第二支承壁支承所述第二电极;以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第一电极侧且在相比所述侧壁靠所述第二电极的那侧与所述第二支承壁交叉并且从所述第二支承壁向下方延伸,所述第二支承壁形成为能够相比弯液面向所述第一电极侧突出,该弯液面在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第一电极侧在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支承壁之间被所述液体形成。在该应用例中,第二电极由第二支承部支承,因此,容易提高第二电极的容纳部的内侧的端部的位置精度。由此,在该液体容纳容器中,容易进一步提高液体的余量的检测精度。另外,在该液体容纳容器中,第二支承部的第二侧壁位于第二电极与支承部的侧壁之间。也就是说,第一电极从第二侧壁分离。因此,当在铅垂方向上液位变得低于第二支承壁时,容易切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导通。结果,容易提高液体的余量的检测精度。另外,第二支承壁形成为能够相比在第二电极的第一电极侧在第二电极与第二支承壁之间形成的液体的弯液面朝第一电极侧突出。由此,容易在第二电极与第二侧壁之间切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液体的相连。因此,当在铅垂方向上液位变得低于第二支承壁时,容易切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导通。结果,容易提高液体的余量的检测精度。[应用例5]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液体容纳容器中,在所述第二支承部的所述第二支承壁设置有朝所述第二支承壁的与所述第二电极侧相反的一侧凹陷的第二槽,所述第二电极的至少一部分收纳在所述第二槽内。在该应用例中,第二电极的至少一部分收纳在第二支承部的第二槽内,因此,容易提高第二电极的容纳部的内侧的位置精度。结果,容易进一步提高液体的余量的检测精度。[应用例6]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具备: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能够容纳液体;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能够利用于所述液体的检测;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能够利用于所述液体的检测;以及支承部,所述支承部支承所述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具有从所述容纳部的外侧朝向所述容纳部的内侧延伸的棒状的形状,所述第二电极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分离地配置,所述支承部具有:支承壁,所述支承壁为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的面;以及端部,所述端部位于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第二电极之间,所述支承壁中的与所述第一电极接触的部分和所述端部的距离形成为比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支承壁之间形成的所述液体的弯液面的、从所述第一电极朝向所述端部的方向上的宽度大。在该应用例的液体容纳容器中,支承壁中的与第一电极接触的部分和端部的距离形成为:比在第一电极与支承壁之间形成的液体的弯液面的、从第一电极朝向端部的方向上的宽度大。由此,当容纳于容纳部的液体被消耗而在铅垂方向上液位下降时,容易在第一电极与端部之间切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液体的相连。因此,当在铅垂方向上液位变得低于支承壁时,容易切断第一电极与第二电极之间的导通。结果,容易提高液体的余量的检测精度。[应用例7]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在上述的液体容纳容器中,所述容纳部包括:第一壁;第二壁,所述第二壁在与所述第一壁交叉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壁突出地形成;第三壁,所述第三壁在与所述第一壁交叉的方向上从所述第一壁突出,并形成在与所述第二壁对置的位置;第四壁,所述第四壁在与所述第一壁、所述第二壁以及所述第三壁交叉的方向上从所述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液体容纳容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具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能够容纳液体;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是从所述容纳部的外侧朝向所述容纳部的内侧贯穿所述容纳部的壁的棒状的电极,并在所述容纳部内沿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是从所述容纳部的外侧朝向所述容纳部的内侧贯穿所述容纳部的壁的棒状的电极,在所述容纳部内,所述第二电极在与所述第一电极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电极并列,并且在从所述第一电极分离的状态下沿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支承部,所述支承部设置在所述容纳部内并支承所述第一电极,在铅垂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二电极的高度与所述第一电极的高度相同、或者比所述第一电极的高度低,所述支承部具有:支承壁,所述支承壁支承所述第一电极;以及侧壁,所述侧壁在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二电极侧且在相比所述第二电极靠所述第一电极的那侧与所述支承壁交叉并且从所述支承壁向下方延伸,所述支承壁形成为能够相比弯液面向所述第二电极侧突出,所述弯液面在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二电极侧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支承壁之间被所述液体形成。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2.26 JP 2013-0355121.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具有: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能够容纳液体;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极是从所述容纳部的外侧朝向所述容纳部的内侧贯穿所述容纳部的壁的棒状的电极,并在所述容纳部内沿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第二电极,所述第二电极是从所述容纳部的外侧朝向所述容纳部的内侧贯穿所述容纳部的壁的棒状的电极,在所述容纳部内,所述第二电极在与所述第一电极的延伸方向交叉的方向上与所述第一电极并列,并且在从所述第一电极分离的状态下沿与铅垂方向交叉的方向延伸;以及支承部,所述支承部设置在所述容纳部内并支承所述第一电极,在铅垂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二电极的高度与所述第一电极的高度相同、或者比所述第一电极的高度低,所述支承部具有:支承壁,所述支承壁支承所述第一电极;以及侧壁,所述侧壁在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二电极侧且在相比所述第二电极靠所述第一电极的那侧与所述支承壁交叉并且从所述支承壁向下方延伸,所述支承壁形成为能够相比弯液面向所述第二电极侧突出,所述弯液面在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二电极侧在所述第一电极与所述支承壁之间被所述液体形成。2.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在铅垂方向上,相对于所述第一电极的所述第二电极的高度比所述第一电极的高度低。3.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支承部的所述支承壁设置有朝所述支承壁的与所述第一电极侧相反的一侧凹陷的槽,所述第一电极的至少一部分收纳在所述槽内。4.如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项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还具有第二支承部,所述第二支承部设置在所述容纳部内并支承所述第二电极,所述第二支承部具有:第二支承壁,所述第二支承壁支承所述第二电极;以及第二侧壁,所述第二侧壁在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第一电极侧且在相比所述侧壁靠所述第二电极的那侧与所述第二支承壁交叉并且从所述第二支承壁向下方延伸,所述第二支承壁形成为能够相比弯液面向所述第一电极侧突出,该弯液面在所述第二电极的所述第一电极侧在所述第二电极与所述第二支承壁之间被所述液体形成。5.如权利要求4所述的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第二支承部的所述第二支承壁设置有朝所述第二支承壁的与所述第二电极侧相反的一侧凹陷的第二槽,所述第二电极的至少一部分收纳在所述第二槽内。6.一种液体容纳容器,其特征在于,所述液体容纳容器具备:容纳部,所述容纳部能够容纳液体;第一电极,所述第一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木村尚己工藤靖之西原雄一上柳雅史
申请(专利权)人:精工爱普生株式会社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日本;JP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