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节水型脱硫灰脱氯方法及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52754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8 16:1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节水型脱硫灰脱氯方法及装置。该方法将脱氯前的脱硫灰放入溶解设施内用水进行溶解;将溶解后的浆液用过滤设备进行脱水处理,脱水成含水质量在10-12%范围内的脱硫灰;其中,溶解设施内水中固体的质量含量控制在30%-40%的范围内;该装置包括缓冲料仓、卸料阀、溶解罐、研磨设备、泥浆泵、过滤设备、收集料仓、水泵;卸料阀位于缓冲料仓的底部并通过管道与溶解罐连接;研磨设备位于溶解罐内;泥浆泵通过管道一端与溶解罐的下部连接,另一端与过滤设备连接;过滤设备的下部设置有两个出口,一个作为排水口,一个作为出料口;收集料仓的入口与过滤设备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能够大量、连续地对脱硫灰进行脱氯处理,并实现脱氯含量可调。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灰中脱除氯离子
,具体涉及一种脱硫灰在线连续脱除氯离子的方法及装置。
技术介绍
当前,越来越多的燃煤电厂、烧结厂及球团厂采用了半干法脱硫技术对烟气脱硫来减少一■氧化硫排放,由此广生的大量脱硫灰。这些脱硫灰具有烧失量尚、尚I丐尚硫、氣尚子含量高、颗粒细度大等特点,可以加入到矿渣微粉灰或水泥中作为调凝剂使用。例如矿渣微粉可以加入最高至2 %,对于水泥可以加入最高至于5 %。但由于脱硫灰中氯离子含量达8-12 %,为了保证氯离子含量不超过国家规定的矿渣微粉、水泥中氯离子含量< 0.06 %和0.08%要求,不得不减少脱硫灰的添加量,影响了脱硫灰的处置,因此如能将脱硫灰进行脱氯处理,就能增加其在矿渣微粉以及水泥中的添加量,从而“变废为宝”。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2104745.2公开了一种原料预处理工艺及系统;该专利技术的原料预处理工艺包括以下步骤:1)将含氯原料加水搅拌混合;2)对步骤I)得到的混合物料进行沉淀浓缩;3)对步骤2)得到的浓缩物料进行脱水滤干处理;4)对步骤3)得到的滤干物料进行烘干处理;该专利技术的原料预处理系统包括由输送设备依次连接的含氯原料贮料仓、混合搅拌装置、浓缩沉淀池、滤干机和烘干装置,所述烘干装置通过输送设备与处理后原料仓连接。该专利技术将含氯原料通过搅拌混合、沉淀浓缩、脱水滤干、烘干等一系列处理,可以有效将含氯原料中的氯离子去除,去除氯离子后的原料再参与后续工序配料,能防止氯离子进入后续工序对系统和工艺设备的影响,实现了高含氯原料的资源化利用。但该方法属于间断性操作,靠添加大量的水进行脱氯处理,在大规模工业运用中存在水耗高,占地面积大,无法连续处理等问题。中国技术专利CN201020538161.3公开了一种固体废物焚烧飞灰水洗装置,包括第一水洗搅拌池、第一脱水设备、第二水洗搅拌池、第二脱水设备、第三水洗搅拌池、第三脱水设备、第一回用水池和第二回用水池,其中第一水洗搅拌池、第一脱水设备、第二水洗搅拌池、第二脱水设备、第三水洗搅拌池、第三脱水设备依次连接,第二水洗搅拌池和脱水设备有管路连接第一回用水池,第三水洗搅拌池和第三脱水设备有管路连接第二回用水池。该技术装置的设备构造简单、操作简便、运行稳定,实际运行中省水且脱氯效果佳。但该装置同样属于间断性操作,在大规模工业运用中同样存在占地面积大,无法连续处理,水耗偏高等问题。中国专利技术专利CN201110158025.0公开了一种利用垃圾使灰渣脱氯的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对灰渣和垃圾分别进行预处理;将预处理过的垃圾与灰渣按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最后上述混合物进行定期淋水。该法大大降低了灰渣中总氯和重金属含量,在较短的时间内满足水泥资源化利用的标准和要求。但该方法虽然能降低灰渣中总氯和重金属含量,但会在脱硫灰的脱氯处理中引入垃圾成份,引起脱硫灰中杂质含量的提高,无法满足水泥和矿渣微粉的添加要求。上述脱氯技术在大规模工业运用中均存在着不足,尤其是一次溶解技术,只适用于处理能力很小的系统,因为处理能力达到或超过10t/h时往往需要很大的溶解设施,而这在工业化生产中是需要付出很大代价或者根本就不能现实的。如此大的溶解罐配备搅拌装置本身就是一个难题。采用多级溶解设施也存在类似的问题,另由于脱硫灰产量的波动以及匹配其它生产环节的需要,往往需要对脱硫灰脱氯后的含氯量进行调整。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节水型脱硫灰脱氯方法及装置,能够大量、连续地对脱硫灰进行脱氯处理,并可以在脱氯处理过程中对脱氯量进行调整,实现了脱氯效果可调,可提高脱硫灰在水泥、矿渣微粉中的添加量;同时具有初始投资成本小、占地面积少、运行维护成本低的优点。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提出一种节水型脱硫灰脱氯方法,将脱氯前的脱硫灰放入溶解设施内用水进行溶解;将溶解后的浆液用过滤设备进行脱水处理,脱水成含水质量在10-12%范围内的脱硫灰;其中,溶解设施内水中固体的质量含量控制在30% -40%的范围内。较佳地,脱氯前的脱硫灰可以和脱氯后的含水质量在10-12%范围内的脱硫灰混合后放入溶解设施用水进行溶解。较佳地,在溶解设施中设置搅拌桨和研磨小球,在溶解设施中通过研磨使氯充分溶解。较佳地,将溶解后的浆液通过泥浆栗送至过滤设备进行脱水处理。本专利技术还提出一种节水型脱硫灰脱氯装置,包括缓冲料仓、卸料阀、溶解罐、研磨设备、泥浆栗、过滤设备、收集料仓、水栗;卸料阀位于缓冲料仓的底部并通过管道与溶解罐连接;研磨设备位于溶解罐内;泥浆栗通过管道一端与溶解罐的下部连接,另一端与过滤设备连接;过滤设备的下部设置有两个出口,一个作为排水口,一个作为出料口 ;收集料仓的入口与过滤设备的出料口通过管道连接;水栗通过管道连接到溶解罐的入水口进行供水操作。较佳地,卸料阀为星形卸料阀。较佳地,研磨设备包括搅拌桨叶和研磨小球,搅拌桨叶安装在溶解罐内部,研磨小球分布在溶解罐内部。较佳地,还包括物料输送装置;收集料仓设置有两个出料口,其中一个出料口与物料输送装置连接后通往溶解罐的入料口,另一个出料口作为收集口,收集处理完的脱硫灰供后续处理环节。本专利技术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显著优点在于,(I)本专利技术占地小,土建和设备成本低,特别适合大规模工业生产,比如100t/h的工况;(2)本专利技术溶解罐中的含固量为30% _40%,大大超过常规脱氯溶解罐内的含固量20%,所以运行的水耗低;(3)只需要一个溶解罐,减少了设备投资,提高了设备效率;(4)能够连续作业,可灵活的调整最终产物的氯含量。【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节水型脱硫灰脱氯装置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容易理解,依据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在不变更本专利技术的实质精神的情况下,本领域的一般技术人员可以想象出本专利技术节水型脱硫灰脱氯方法及装置的多种实施方式。因此,以下【具体实施方式】和附图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的示例性说明,而不应当视为本专利技术的全部或者视为对本专利技术技术方案的限制或限定。本专利技术节水型脱硫灰脱氯方法,将脱氯前的脱硫灰和脱氯后的含水量在10-12%的脱硫灰按照一定的比例进行混合;将混合后的脱硫灰放入溶解设施用水进行溶解,溶解设施内水中固体的质量含量控制在30% -40%范围内,可以在溶解设施中设置搅拌桨和研磨小球等研磨装置,通过研磨使氯充分溶解;将溶解后的浆液通过泥浆栗送至过滤设备进行脱水处理,脱水成含水质量在10-12 %范围内的脱硫灰。上述进行脱氯处理后的脱硫灰,可以按照不同的脱氯量要求,将其中一部分按照前述方法与脱氯前的脱硫灰再次混合后放入溶解设施,重复脱氯处理,实现脱氯量可调;另一部分作为处理完毕的脱氯脱硫灰送入仓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节水型脱硫灰脱氯方法,其特征在于,将脱氯前的脱硫灰放入溶解设施内用水进行溶解;将溶解后的浆液用过滤设备进行脱水处理,脱水成含水质量在10‑12%范围内的脱硫灰;其中,溶解设施内水中固体的质量含量控制在30%‑40%的范围内。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旭
申请(专利权)人:大峘集团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