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郭凯专利>正文

供热井口余热回收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28373 阅读:105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2 04:26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供热井口余热回收器,包括:蒸汽换热单元、储热单元、保卫单元、蒸汽收集单元;所述蒸汽换热单元包括圆柱形筒体,所述储热单元为至少一个扇形体的储槽,所述储槽套设在圆柱形筒体外,所述蒸汽收集单元为一倒置的引导聚合蒸汽的漏斗,所述漏斗的上开孔与所述蒸汽换热单元的圆柱形筒体的底面连接,所述保卫单元为一圆柱筒体,所述圆柱筒体上设置有用于闭合通道的通道门,所述蒸汽换热单元、储热单元、蒸汽收集单元均设置在圆柱筒体内,所述圆柱形筒体的顶面延伸到圆柱筒体外,所述蒸汽收集单元的漏斗的下开孔与圆柱筒体的底面连接。本发明专利技术对供热井口产生的蒸汽进行热力回收,根据使用方温度的不同其回收率高达55%~85%。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供热井口余热回收器
本专利技术属于热能回收
,具体涉及一种供热井口余热回收器。
技术介绍
冬季供热是北方地区政府一项保证基本民生生活的基本措施,而铺设采暖管道各地采用的方式无非只有两种第一为直埋法,第二为地沟管道敷设法两种。但无论这两种方式中的哪一种,其都存在一旦保温材料和水接触或被水渗透失去保温效果后,在冬季产生一道奇观——井口喷雾。这种雾气绝大多数是由75℃~95℃的一次供热管道耗能产生的,这种耗能是被动并不可逆的。而这种消耗无疑是非常大的浪费,并且各地均发生过居民被供热管道检修井口烫伤的事故。在这种背景下一些供热企业采取在井口安放一个类似于小型烟囱的装置将热气排于高于人体身高的高度,而另外一些供热企业对此无能为力便不采取任何作为。
技术实现思路
有鉴于此,本专利技术的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供热井口余热回收器。为达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热井口余热回收器,该回收器包括:蒸汽换热单元、储热单元、保卫单元、蒸汽收集单元;所述蒸汽换热单元包括圆柱形筒体,所述储热单元为至少一个扇形体的储槽,所述储槽套设在圆柱形筒体外,所述蒸汽收集单元为一倒置的引导聚合蒸汽的漏斗,所述漏斗的上开孔与所述蒸汽换热单元的圆柱形筒体的底面连接,所述保卫单为一圆柱筒体,所述圆柱筒体上设置有用于闭合通道的通道门,所述蒸汽换热单元、储热单元、蒸汽收集单元均设置在圆柱筒体内,所述蒸汽换热单元的圆柱形筒体的顶面延伸到圆柱筒体外,所述蒸汽收集单元的漏斗的下开孔与圆柱筒体的底面连接。上述方案中,所述圆柱形筒体内壁呈螺旋上升形式设置的翅片螺旋状槽道、设置在翅片螺旋状槽道内的若干个翅片,所述圆柱形筒体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形状为弓形的挡风板,所述挡风板设置四块时,每块挡风板水平相对位置为弦与其相邻位置弦相交为90°,并且每条弦距离圆心为半径的57%的长度,其相对高度为第一块为距离顶口30~40mm的位置,第二块为距离顶口50~80mm的位置,第三块距离顶口70~100mm的位置,第四块距离顶口130~160mm的位置。上述方案中,所述圆柱形筒体外壁从下到上设置至少一个触点,所述触点为一椭圆形凸起,当设置四个触点时,在水平角度分别处于四个正方向上;所述四个触点的形状均为椭圆形。上述方案中,所述圆柱形筒体内从下到上设置至少一个发电电机,当设置三台发电电机时,第一发电机位于圆柱形筒体顶部1/8的距离处,其和水平面的夹角为35°,第二发电机位于圆柱形筒体顶部2/8的距离处,其和水平面的夹角为160°,第三发电机位于圆柱形筒体顶部3/8的距离处,其水平面的夹角为15°。上述方案中,所述储槽套设在蒸汽换热单元的圆柱形筒体外,每个储槽对应一个触点安装,所述储槽的底部设置用于旋转储槽的轨道槽;当所述储槽为四个时,四个储槽之间无任何连接,并且相互之间不接触,并且四个储槽对应与蒸汽换热单元的四个触点接触换热。上述方案中,所述保卫单元的圆柱筒体与储热单元的储槽之间设置有保温材料层。上述方案中,所述储热单元、蒸汽收集单元之间设置有推送单元;所述推送单元包括外部形状为伞形齿轮的发条、第一滚珠滑道、第二滚珠滑道、齿轮组、齿轮、下伞形齿轮,所述第二滚珠滑道位于储槽的一侧,所述下伞形齿轮套设在第二滚珠滑道上,所述下伞形齿轮通过第一滚珠滑道与保卫单元上的通道门的触点连接,所述储槽下方与蒸汽收集单元的漏斗之间设置外部形状为伞形齿轮的发条,所述储槽底侧设置有齿条,所述齿条与齿轮组啮合,所述齿轮组的外侧与齿轮连接,所述齿轮与位于第二滚珠滑道下方的下伞形齿轮啮合。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对供热井口(或其他热力型井口)产生的蒸汽进行热力回收,根据使用方温度的不同其回收率高达55%~85%。并且在经过吸收后的蒸汽携带气整体的温度均低于35℃,其中水分绝大部分冷凝回归于井下。附图说明图1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热井口余热回收器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后视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热井口余热回收器的翅片的结构示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热井口余热回收器的储槽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进行详细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提供一种供热井口余热回收器,如图1、2所示,包括:蒸汽换热单元1、储热单元2、保卫单元3、蒸汽收集单元4;所述蒸汽换热单元1包括圆柱形筒体101、圆柱形筒体101内壁呈螺旋上升形式设置的翅片螺旋状槽道102、设置在翅片螺旋状槽道102内的若干个翅片103,所述圆柱形筒体101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形状为弓形的挡风板104,所述挡风板104设置四块时,每块挡风板104水平相对位置为弦与其相邻位置弦相交为90°,并且每条弦距离圆心为半径的57%的长度,其相对高度为第一块为距离顶口30~40mm的位置,第二块为距离顶口50~80mm的位置,第三块距离顶口70~100mm的位置,第四块距离顶口130~160mm的位置;所述圆柱形筒体101外壁从下到上设置至少一个触点105,所述触点105为一椭圆形凸起,当设置四个触点105时,从水平角度看分别处于四个正方向上,其逆时针排布编号依次为第一触点、第二触点、第三触点、第四触点,四个触点中,第一触点为电能转热触点其温度最高,第四触点距离井口最近温度第二高,第三触点位置次之所以温度第三,第四触点温最低;第一触点利用蒸汽的热差式流动通过发电机和电热转化器对第一触点进行供热,而第二触点、第三触点、第四触点均是通过直接和蒸汽进行接触式热传递进行吸收热量。四个触点的形状均为椭圆形,最短直径垂直于第一部分的高,最短直径为3πr/10(r为第一部分半径),而面积用公式F=Q/(KK*△tm);所述圆柱形筒体101内从下到上设置至少一个发电电机106,当设置三台发电电机106时,第一发电机位于圆柱形筒体101顶部1/8的距离处,其和水平面的夹角为35°,第二发电机位于圆柱形筒体101顶部2/8的距离处,其和水平面的夹角为160°,第三发电机位于圆柱形筒体101顶部3/8的距离处,其水平面的夹角为15°;所述三台发电电机106均为第一触点提供能量,可以根据具体情况也可适当加减,其数量过多会增加成本,而数量不足则提供的热量会大打折扣;由于蒸汽温度高于外界环境,产生一个向上的流动势,这股流动势带动发电电机106的叶片,使发电电机106产生电能,而发电电机106所产生电能再由电热器转化成的热能,最终供给给第一触点;如图3所示,所述第二触点、第三触点、第四触点均由连接在每一部分上的翅片103将拦截下来的热能集中传递给触点,每个触点上的翅片103相互之间没有接触,并且翅片103整体呈螺旋上升形排列,每个翅片103均由圆柱形筒体101的管壁向管心方向水平伸长,并且每个翅片103的长度为圆柱形筒体101半径的15%~85%不等的无序排列,所述触点105、翅片103之间的间隙为50~150mm的距离。所述储热单元2为至少一个扇形体的储槽201,所述储槽201套设在蒸汽换热单元1的圆柱形筒体101外,每个储槽201对应一个触点105安装,所述储槽201的底部设置用于旋转储槽201的轨道槽;当所述储槽201为四个时,四个储槽201之间无任何连接,并且相互之间不接触,并且四个储槽201对应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供热井口余热回收器

【技术保护点】
一种供热井口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该回收器包括:蒸汽换热单元(1)、储热单元(2)、保卫单元(3)、蒸汽收集单元(4);所述蒸汽换热单元(1)包括圆柱形筒体(101),所述储热单元(2)为至少一个扇形体的储槽(201),所述储槽(201套设在圆柱形筒体(101)外,所述蒸汽收集单元(4)为一倒置的引导聚合蒸汽的漏斗,所述漏斗的上开孔与所述蒸汽换热单元(1)的圆柱形筒体(101)的底面连接,所述保卫单元(3)为一圆柱筒体,所述圆柱筒体上设置有用于闭合通道的通道门,所述蒸汽换热单元(1)、储热单元(2)、蒸汽收集单元(4)均设置在圆柱筒体内,所述蒸汽换热单元(1)的圆柱形筒体(101)的顶面延伸到圆柱筒体外,所述蒸汽收集单元(4)的漏斗的下开孔与圆柱筒体的底面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供热井口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该回收器包括:蒸汽换热单元(1)、储热单元(2)、保卫单元(3)、蒸汽收集单元(4);所述蒸汽换热单元(1)包括圆柱形筒体(101),所述储热单元(2)为至少一个扇形体的储槽(201),所述储槽(201)套设在圆柱形筒体(101)外,所述蒸汽收集单元(4)为一倒置的引导聚合蒸汽的漏斗,所述漏斗的上开孔与所述蒸汽换热单元(1)的圆柱形筒体(101)的底面连接,所述保卫单元(3)为一圆柱筒体,所述圆柱筒体上设置有用于闭合通道的通道门,所述蒸汽换热单元(1)、储热单元(2)、蒸汽收集单元(4)均设置在圆柱筒体内,所述蒸汽换热单元(1)的圆柱形筒体(101)的顶面延伸到圆柱筒体外,所述蒸汽收集单元(4)的漏斗的下开孔与圆柱筒体的底面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供热井口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筒体(101)内壁呈螺旋上升形式设置有翅片螺旋状槽道(102),所述翅片螺旋状槽道(102)内设置有若干个翅片(103),所述圆柱形筒体(101)的顶部设置有至少一个形状为弓形的挡风板(104),所述挡风板(104)设置四块时,每块挡风板(104)水平相对位置为弦与其相邻位置弦相交为90°,并且每条弦距离圆心为半径的57%的长度,其相对高度为第一块为距离顶口30~40mm的位置,第二块为距离顶口50~80mm的位置,第三块距离顶口70~100mm的位置,第四块距离顶口130~160mm的位置。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供热井口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筒体(101)外壁从下到上设置至少一个触点(105),所述触点(105)为一椭圆形凸起,当设置四个触点(105)时,在水平角度分别处于四个正方向上;所述四个触点的形状均为椭圆形。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供热井口余热回收器,其特征在于:所述圆柱形筒体(101)内从下到上设置至少一个发电...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郭凯
申请(专利权)人:郭凯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