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窍散瘀鼻腔给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227172 阅读:82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2 03:3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通窍散瘀鼻腔给药制剂及其制备方法。所述通窍散瘀鼻腔给药制剂由原料药薄荷脑、丹皮酚、丹皮水提物及葛根提取物加入药学上有效的辅料制得。所述制备方法为:取薄荷脑、丹皮酚和葛根提取物,加入乙醇-丙二醇溶解;丹皮水提物用超纯水溶解;合并两组药液,用纯水稀释,混匀,加入辅料即得。本发明专利技术所述通窍散瘀鼻腔给药制剂中薄荷脑能显著促进葛根提取物的鼻腔黏膜吸收,使得鼻腔给药比注射给药的脑部药物含量高,说明以葛根素为代表成分的葛根提取物鼻腔给药后不仅通过血管途径和嗅黏膜上皮通路,还经嗅神经通路进入脑部,而口服给药后药物入脑量不到注射给药的20%,表明鼻腔给药治疗脑病的独特优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属于中药制剂领域。
技术介绍
通窍散瘀由葛根、牡丹皮和薄荷脑组成。方中主药为葛根,葛根为豆科植物野葛的 块根,《神农本草经》有葛根能治"诸痹",因其具升腾发散之性,能窜达上下,使气血通畅,脉 络得开的记载。葛根的主要有效成分葛根素是一种异黄酮类成分,多年来广泛应用于临床 各类缺血性心脑血管疾病治疗,药理研宄表明葛根素具有扩张血管、抑制血小板聚集,可明 显改善心、脑、肾之供血供氧,改善微循环。而方中臣药为牡丹皮,牡丹皮为毛茛科植物牡丹 的干燥根皮,有清热凉血、活血化瘀的功能,丹皮酚为其主要成分之一。丹皮酚具有镇痛、抗 炎、抗氧化、抗动脉粥样硬化等药理作用,已应用于临床治疗神经痛、风湿痛以及某些变应 性疾病如湿瘆等,并有较好的疗效。近年来,随着对传统中药的开发研宄不断深入,丹皮酚 的应用范围也进一步扩大,已有文献报道,丹皮酚对脑缺血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方中薄 荷脑为使药。三药合用具有解毒通窍,活血散瘀的功效。临床上主治中风、类中风等窍闭神 昏之证。现有的通窍散瘀方在临床上以汤剂入药。是临床用于治疗脑中风急性期的有效药 物。但是由于中风病人服用困难,而中风又为急性病,治疗时间窗有限,从而限制了该方的 临床应用。 经鼻黏膜吸收而发挥药物治疗作用的制剂,称为鼻腔给药系统(Nasal Drug Delivery System,NDDS)。据预测,2012年全球鼻腔给药的药品市场将达40亿美元。 药物在鼻腔独特的吸收方式与其生理结构密切相关。鼻腔壁黏膜丰富,人鼻腔黏 膜表面积可达150cm 2,与小肠的微绒毛相似,鼻黏膜上众多的细微绒毛可极大地增加药物 吸收的有效面积;鼻黏膜含丰富的毛细血管,使得药物在鼻腔吸收后直接进入体循环,可避 免首过效应;鼻黏液的平均pH值为5. 5~6. 5。鼻腔上部黏膜比鼻腔底部和各鼻窦内黏膜 薄,且血管分布密集,故鼻腔上部黏膜是药物吸收的主要区域。鼻腔中还有黏膜纤毛,它以 平均5mm/min的速度将所滴入的药物从鼻甲向鼻咽部清除,直接影响药物的吸收与疗效。 根据功能及组织结构的不同可将鼻腔分为3个区域,鼻前庭、嗅区和呼吸区。鼻前庭几乎无 吸收功能;呼吸区是鼻腔中最大的部分,其黏膜富含毛细血管,药物由此吸收进入体循环; 嗅区位于上鼻甲,面积约10cm 2,紧贴筛板之下,药物可由此吸收进入脑脊液,从而进入中枢 神经系统。鼻腔黏膜中有一部分为嗅神经上皮黏膜,这是中枢神经系统与外界接触的最薄 弱环节,它的屏障作用比血脑屏障小的多。药物经鼻黏膜吸收入脑主要有3条途径:嗅神经 通路、嗅黏膜上皮通路和血液循环通路,这是药物通过鼻腔吸收可以到达脑组织靶向的解 剖学依据。 中医认为药物纳鼻而传十二经,药物通过鼻黏膜吸收,作用于经络、血脉及脏腑; 鼻为清窍,其气上通于脑,下行于肺,鼻疗有通窍祛闭,宣畅气机,益气固脱之功效,可发挥 全身性治疗作用。《灵枢?邪气脏腑病形》谓:"十二经脉,三百六十五络,其血气皆上于面而 走空窍,纳鼻而传十二经","其宗气上出于鼻而为臭"。中医学认为,药物纳鼻而传十二经, 药物通过官窍吸收,作用于经络血脉及五脏六腑;鼻为清窍,其气上通于脑;又鼻窍通过督 脉和足太阳膀胱经与脑直接相通,故经鼻给药可治疗脑部疾病。陈士铎《辨证录》中有"鼻 窍通脑"之说,《疮疡全书》则说"鼻在面中,主一身之血运,而鼻孔为肺之窍,其气上通于脑, 下行于肺"。这些论述都阐明了经鼻给药治疗脑部疾病的可行性。中药经鼻给药治疗脑部 疾病,已有丰富的文献记载。晋?葛洪《肘后备急方》中有"偏头痛方:用生萝卜汁一蚬壳, 仰卧,注鼻,左痛注左,右痛注右,左右俱注,并得神效"的记载。《普济方》有治头痛不可忍 方:"用蒜一颗,去皮研汁,令病人仰卧垂头,以铜箸点少许滴入鼻中,急令嘻入脑,眼中泪出 瘥"。《金匮要略》中有"救卒死方,薤捣汁灌鼻中。又方,雄鸡冠割取血,管吹内鼻中"的描 述;《圣济总录》用龙脑双丸方治疗急风口噤,方法是用青葱筒子灌于鼻中," 口立开,大效"。 《圣济总录》用莱菔子半两,生姜汁半台,相和研极细,取汁,入麝香少许,滴鼻中暗入立定, 治偏头痛。 药物的鼻黏膜吸收主要是被动吸收过程,相对分子量〈1000的药物和脂溶性药物 容易被吸收,生物利用度高,一般可接近100%。药物的化学形态是决定吸收的主要因素,如 将药物转变成盐或酯可以增强吸收。分子量>1000的药物,吸收效果差,但在吸收促进剂的 作用下,吸收改善明显。离子型、水溶性、亲脂性及弱亲脂性药物都有报道能通过鼻黏膜吸 收,这与鼻腔中存在不同的吸收通道有关。鼻黏膜分布着丰富的水通道,数量上是直肠水通 道的2倍、空肠水通道的3倍,因此更容易吸收水溶性物质。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公开一种通窍散瘀鼻腔给药制剂,本专利技术另一目的在于公开通 窍散瘀鼻腔给药制剂的制备方法。 本专利技术通窍散瘀鼻腔给药制剂由原料药薄荷脑、丹皮酚、丹皮水提物及葛根提取 物加入药学上有效的辅料制得。 所述的葛根提取物的制备方法为:取葛根,加水5-10倍量煎煮三次,每次0. 5-3h, 滤过,合并滤液,滤液浓缩至相对密度为1. 05-1. 10,缓慢加入乙醇至溶液中乙醇体积含量 达到50-60%,静置,滤过;滤渣用40-60%乙醇洗涤,洗液与滤液合并,减压回收乙醇至滤 液无醇味,通过已处理好的大孔树脂柱,依次用水及30-80%乙醇洗脱,收集相应的洗脱液, 回收乙醇,浓缩成稠膏,真空干燥,粉碎,即得。 所述的丹皮酚、丹皮水提物的制备方法:取丹皮,加水5-10倍量,水蒸气蒸馏,收 集相应馏分,冷藏15-30h,析晶,过滤,干燥,即得丹皮酚;蒸馏后的水溶液另器收集得丹皮 水提物; 药渣加水5-10倍量煎煮,滤过,所得滤液与水蒸气蒸馏所得滤液合并,浓缩至适 量,缓慢加入乙醇,至溶液中乙醇含量达到50-60%,静置15-30h,滤过;减压回收乙醇至滤 液无醇味,通过处理好的大孔树脂柱,依次用水及30-80%乙醇洗脱,收集相应的洗脱液,回 收乙醇,浓缩成稠膏,真空干燥,粉碎,即得丹皮酚。 所述的原料药的组成比例为:薄荷脑20-60质量份,丹皮酚10-50质量份,丹皮水 提物50-130质量份,葛根提取物80-220质量份。 所述的原料药的组成比例优选: 薄荷脑25质量份,丹皮酷20质量份,丹皮水提物60质量份,葛根提取物100质量 份; 薄荷脑50质量份,丹皮酚40质量份,丹皮水提物120质量份,葛根提取物120质 量份; 薄荷脑50质量份,丹皮酚40质量份,丹皮水提物100质量份,葛根提取物200质 量份; 或薄荷脑45质量份,丹皮酷30质量份,丹皮水提物70质量份,葛根提取物150质 量份。 所述的鼻腔给药制剂包括鼻用喷雾剂、粉雾剂、原位凝胶剂、软膏、乳剂、微乳、散 剂、滴鼻液、鼻用膜剂。 所述的辅料包括纯水、乙醇、1,2-丙二醇、乳糖、甘露醇、波洛沙姆P407、卡波姆、 HPMC、白凡士林、十八醇、单硬脂酸甘油酯、十二烷基硫酸钠、甘油、对羟基苯甲酸乙酯、尼泊 金甲醋、植物油、肉豆蔻酸异丙醋、辛酸-癸酸甘油醋、Cremophor RH 40、Cremophor ELJj: 温80、司盘60、磷脂、胆固醇、玻璃酸钠、PVA、PVP中的一种或几种。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通窍散瘀鼻腔给药制剂,其特征在于,其由原料药薄荷脑、丹皮酚、丹皮水提物及葛根提取物加入药学上有效的辅料制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杜守颖王永炎陆洋李鹏跃
申请(专利权)人:北京中医药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