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何耀莉专利>正文

一种冷却塔底部进风通道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21585 阅读:12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22 00:19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冷却塔底部进风通道装置,包括设置于水塔内的若干结构相同的进风通道装置单体,其中每一个进风通道装置单体包括浮于水面以下的浮根,浮根的上方设置接水盘,接水盘的两侧设置有竖档,竖档上开设有出水孔。本发明专利技术在水塔内设置若干结构相同的进风通道装置单体,每个进风通道装置单体包括浮于水面以下的浮根,浮根的上方设置接水盘,肋板平行于进风风向设置,肋板和左右两侧出水水幕形成两个进风通道。本发明专利技术不但可以给塔心区域补充新风,还可以为送风通道沿途的缺风严重区域补充新风,有利于强化冷却塔整体换热效果。另外,本发明专利技术充满水的接水盘有自然降噪效果,不需增加软橡皮套来降噪。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冷却塔底部进风通道装置
本专利技术属于工业生产过程
,涉及一种冷却塔底部进风通道装置。
技术介绍
缺水地区火电厂等工业生产领域冷却循环水一般闭式运行,都配有自然通风逆流冷却塔,是一种利用蒸发冷却原理使热水降温以获得循环冷却水的大型装置。热水从塔上部向下喷淋,与自下而上的湿空气流接触换热,使水温降低。目前使用的冷塔水塔外形为双曲线形,底部自然通风,由于冷却塔底部直径较大(70~130米),进风风向不规律使得冷却塔内的空气动力场变的极不均匀,加之水珠自落形成水幕阻隔作用,冷却区域必然存在局部风量不足而换热弱化的问题,中心区域一般最为严重。中国专利CN101699210A提出了通过管道由冷却塔外缘进风口向塔中心区域补充新风的技术,虽然有一定效果,但只重点缓解导风管出口局部区域的缺风问题,其它区域的缺风问题没有改观。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的问题,提供一种能够强化自然通风逆流冷塔水塔换热效果的冷却塔底部进风通道装置。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采用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冷却塔底部进风通道装置,包括设置于水塔内的若干结构相同的进风通道装置单体,其中每一个进风通道装置单体包括浮于水面以下的浮根,浮根的上方设置接水盘,接水盘通过肋板与浮根固定连接;接水盘的两侧设置有竖档,竖档上开设有出水孔;肋板平行于进风风向设置,肋板的两侧为风道,若干进风通道装置单体串接形成肋板两侧的两个进风通道。本专利技术进一步的改进在于:浮根、肋板、接水盘以及竖档为一体式结构。浮根、肋板、接水盘以及竖档为组合拼装式结构。浮根、肋板、接水盘以及竖档的材料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肋板设置于浮根和接水盘的中心线上。竖档上的出水孔的位置高于接水盘上表面的上方,使接水盘中的水面与出水孔平齐时,浮根能够全部淹没于水塔中的水面以下。出水孔的孔径和竖档的高度设置为在水塔落水量最少时,接水盘不溢流;在水塔落水量最大时,溢流量不大于出水孔的出水量。肋板底部与浮根的连接处设置为用于调节浮根吃水深度的斜面。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本专利技术在水塔内设置若干结构相同的进风通道装置单体,每个进风通道装置单体包括浮于水面以下的浮根,浮根的上方设置接水盘,肋板平行于进风风向设置,肋板和左右两侧出水水幕形成两个进风通道。本专利技术不但可以给塔心区域补充新风,还可以为送风通道沿途的缺风严重区域补充新风,有利于强化冷却塔整体换热效果。另外,本专利技术充满水的接水盘有自然降噪效果,不需增加软橡皮套来降噪。【附图说明】图1本专利技术单个进风通道装置的截面图;图2本专利技术在工作状态时的截面图。其中,1为浮根;2为肋板;3为接水盘;4为竖档;5为出水孔。【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参见图1和图2,本专利技术包括设置于水塔内的若干结构相同的进风通道装置单体,其中每一个进风通道装置单体包括浮于水面以下的浮根1,浮根1的上方设置接水盘3,接水盘3通过肋板2与浮根1固定连接,肋板2设置于浮根1和接水盘3的中心线上;接水盘3的两侧设置有竖档4,竖档4上开设有出水孔5;肋板2平行于进风风向设置,肋板2的两侧为风道,若干进风通道装置单体串接形成肋板2两侧的两个进风通道。竖档4上的出水孔5的位置高于接水盘3上表面的上方,使接水盘3中的水面与出水孔5平齐时,浮根1能够全部淹没于水塔中的水面以下。出水孔5的孔径和竖档4的高度设置为在水塔落水量最少时,接水盘3不溢流;在水塔落水量最大时,溢流量不大于出水孔5的出水量。肋板2底部与浮根1的连接处设置为用于调节浮根1吃水深度的斜面。本专利技术浮根1、肋板2、接水盘3以及竖档4可以采用一体式结构,也可以采用组合拼装式结构,并且材料密度小于水的密度。本专利技术进风通道由往水塔边缘向水塔中心沿水塔半径布置,由图1可知可知进风道由浮根1、肋板2、接水盘3、竖档4和出水孔5组成;浮根浮于水面以下,受水浮力作用,提供向上的支撑和平稳作用;肋板起连接浮根和接水盘的作用,为了保持平衡,肋板连接部位分别在浮根和接水盘的中心线;接水盘两侧设有竖档,起到蓄水的作用;竖档两侧开有出水孔;因为靠近水塔边缘的换热区域不缺风,所以沿着进风通道由水塔中心往水塔边缘,出水孔布置应越来越密,或者孔径越来越大,出水孔流出的水可以起到水幕作用,减少漏风,也减少外部溅水对风道内空气流动的影响;出水孔的高度应保证水面最低时(即水面与出水孔平齐),浮根全部淹没于水面以下;肋板下部的斜面部分,有调节浮根吃水深度的作用,接水盘水面较低时,斜面部分露出水面多一些,接水盘水面较高时,斜面部分露出水面少一些。出水孔的孔径和竖档高度应保证水塔落水量最少工况,接水盘不溢流;水塔水量最大时,溢流量不大于出水孔出水量。本专利技术的工作过程:由图2可知,正常运行时,肋板和左右两侧出水水幕形成两个进风通道,沿途缺风区域严重的区域,由于压差作用,会有风从相邻出水孔水流缝隙间漏出,补充新风增强换热。沿着进风通道由水塔边缘往水塔中心,接水盘的高度应逐渐抬高,以满足空气逐渐被加热上升流动的机理。以上内容仅为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思想,不能以此限定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是按照本专利技术提出的技术思想,在技术方案基础上所做的任何改动,均落入本专利技术权利要求书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冷却塔底部进风通道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冷却塔底部进风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水塔内的若干结构相同的进风通道装置单体,其中每一个进风通道装置单体包括浮于水面以下的浮根(1),浮根(1)的上方设置接水盘(3),接水盘(3)通过肋板(2)与浮根(1)固定连接;接水盘(3)的两侧设置有竖档(4),竖档(4)上开设有出水孔(5);肋板(2)平行于进风风向设置,肋板(2)的两侧为风道,若干进风通道装置单体串接形成肋板(2)两侧的两个进风通道。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冷却塔底部进风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设置于冷却塔内的若干结构相同的进风通道装置单体,其中每一个进风通道装置单体包括浮于水面以下的浮根(1),浮根(1)的上方设置接水盘(3),接水盘(3)通过肋板(2)与浮根(1)固定连接;接水盘(3)的两侧设置有竖档(4),竖档(4)上开设有出水孔(5);肋板(2)平行于进风风向设置,肋板(2)的两侧为风道,若干进风通道装置单体串接形成肋板(2)两侧的两个进风通道。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底部进风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根(1)、肋板(2)、接水盘(3)以及竖档(4)为一体式结构。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冷却塔底部进风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根(1)、肋板(2)、接水盘(3)以及竖档(4)为组合拼装式结构。4.根据权利要求1或2或3所述的冷却塔底部进风通道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浮根(1)、...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何耀莉黄嘉驷
申请(专利权)人:何耀莉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