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214330 阅读:7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5 20:1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包括服装面料、服装里料、服装内置保护装置;所述服装内置保护装置位于服装面料和服装里料之间,由气囊、启动装置和反应物包构成;所述气囊为多通道结构,呈鱼骨状铺置于上衣前胸、后背和两袖处;所述启动装置由启动装置骨架和置于骨架内的反应物包组成,所述启动装置骨架呈立方体结构,其5个面为镂空状,1个面为实心状,该启动装置放置于气囊内部,对应身体坚硬敏感部位;启动装置的5个镂空面呈十字架骨架,在十字交叉点处安装凸起尖点,用于触破胀起的反应物包;启动装置的1个实心面作为启动装置门,在该门内外两侧均有凸起触点,用于受撞击时挤压反应物包。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属于功能服装

技术介绍
交警或特警在执行任务过程中,如果发生意外从飞速行驶的摩托车上跌落,会受到来自地面的剧烈撞击并且由于惯性作用和地面产生摩擦,从而对身体造成伤害。摩托车赛车手、马术运动员在比赛的过程中,同样也会发生类似的意外,遭受伤害。目前对于此种类型的防护,已经出现了针对摩托车赛车手和马术运动员的一些防护服装。如:自动气胀式摩托车安全气囊服,主要通过固定在服装夹层中气瓶座内的空心撞针将气瓶击穿,气瓶内的气体在0.5s内迅速充满藏于衣服夹层内的气囊。这种防护服体积大,穿着笨重不便。由意大利Dainese品牌开发的D_air骑行服,当车手发生事故时,其主要通过电池供电给供气装置,使得与之相连的气囊充满气体。电池为内置的锂电池组,该种防护服中的锂电池组重量重,充电不便且污染较重。由本田公司研制开发的摩托车碰撞时的缓冲专用安全气囊,又名“摩托车安全气囊系统”,嵌置于摩托车车身的油箱前端部位,车身前端设有传感器,当检测到车辆被意外碰撞的瞬间信号时,由控制器及时指令安全气囊打开。该种防护服配置的气囊是模仿汽车中的气囊,未能考虑到飞车时人的身体离开车体受到外界撞击和摩擦带来的伤害。由英国马术运动员维奇.夏普开发的马术防护服,主要是在服装内部增加内袋,并将具有柔软弹性的凝胶放在内袋中,从而达到支撑腰部的作用,并且能够在摔倒时产生一定的缓冲作用。这种防护服需要将凝胶填放在服装中,造成服装笨拙沉重,行动不便。鉴于上述气囊防护服普遍体积笨重、透气不佳,穿着不适、行动不便、污染环境等缺点,目前迫切需要开发一种既能有效抵御撞击和摩擦造成的伤害,又能穿着轻便、舒适、灵活、无污染的防护服装。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目前市场上已有气囊防护服的穿着不舒适、体积大、重量重、行动不便、污染环境的缺点,专利技术一种既能抵御来自外界的剧烈撞击和地面的高速摩擦带来的伤害,又能保持基本的穿着舒适性,行动方便灵活、无污染、可循环利用的气囊防护服装。本技术采取以下技术方案: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包括服装面料1、服装里料2、服装内置保护装置;所述服装面料1,具有优良的耐磨性和延伸性,如氨纶/锦纶/棉混纺机织面料等。所述服装里料2,具有优良的弹性和延伸性,如氨纶/涤纶/棉混纺针织面料等;所述服装内置保护装置位于服装面料I和服装里料2之间,由气囊3、启动装置4和反应物包8构成;所述气囊3为多通道结构,呈鱼骨状铺置于上衣前胸、后背和两袖处,在服装内的覆盖面积适中,保证了服装的透气性和透湿性。气囊3的材质具有优异的密闭性,如涂覆聚氯乙烯涂层的尼龙牛津布、聚丙烯膜等;所述启动装置4由启动装置骨架5和置于骨架内的反应物包8组成,所述气动装置骨架5呈立方体结构,其5个面为镂空状,I个面为实心状,该启动装置4放置于气囊3内部,对应身体坚硬敏感部位,如肘部、肩部等,可依据不同情况而定;启动装置4的5个镂空面呈十字架骨架,在十字交叉点处安装凸起尖点7,用于触破胀起的反应物包8,启动装置骨架5材质具有良好的韧性和坚牢性,如增韧聚酰胺66、聚丙烯增韧树脂等;启动装置4的I个实心面作为启动装置门6,在该门内外两侧均有凸起触点,用于受撞击时挤压反应物包8。进一步的,所述反应物包8由一个具有良好延伸性的外包膜9包裹两袋反应物11、12组成,两袋反应物11、12分别置于具有良好延伸性的内包膜10中,反应物包8当中隔有带凸起尖点的格栅13,在受冲击时刺破两袋反应物11、12,从而使它们发生化学反应。进一步的,启动装置骨架5是一个边长为3cmX3cmX3cm的立方体。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I)穿着时不需要携带气瓶、凝胶等重物以增加身体负荷。外观和普通上衣并未有明显区别,可以使穿着者活动灵敏,行动方便,解决了目前市场上已有气囊防护服穿着沉重,行动不便的问题。2)采用的气囊为多通道结构,呈鱼骨状铺置于上衣前胸、后背和两袖处,鱼骨状分布使得气囊在服装内的覆盖面积适中,保证了服装的透气性和热湿舒适性。3)通过触发启动装置,使反应物充分反应产生大量无害气体充满整个气囊,在人体与地面之间形成安全距离,尽管存在高速摩擦,但服装面料的高耐磨性和服装中的气囊共同对身体起到防护作用。4)反应物包中的两种反应物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无害气体,且反应后剩余物为少许固体沉淀。防护结束后排空气囊内气体,清除沉淀物,更换反应物包即可循环穿着使用,简便、无污染。【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上衣正面设计图。图2是本技术的上衣反面设计图。图3是本技术未包含反应物的启动装置结构图。图4是本技术的反应物包结构图。图中:I为服装面料,2为服装里料,3为气囊,4为启动装置,5为启动装置骨架,6为启动装置门,7为凸起尖点,8为反应物包,9为外包膜,10为内包膜,11、12为反应物,13为两侧带凸起尖点的格栅。【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参见图1-图4,该防护上衣包括服装面料1、服装里料2、服装内置防护装置3、4和8。服装内置防护装置3、4和8,位于服装面料I和服装里料2之间,由气囊3、启动装置4和反应物包8组成。气囊3为多通道结构,呈鱼骨状铺置于上衣前胸、后背和两袖处,启动装置4由启动装置骨架5和置于骨架内的反应物包8组成。启动装置骨架5是一个边长为3cmX3cmX3cm的立方体,其5个面为镂空状,I个面为实心状,启动装置4放置于气囊3内部,对应身体坚硬敏感部位,如肘部、肩部等,可依据不同情况而定。5个镂空面呈十字架骨架,在十字交叉点处安装凸起尖点7,用于触破胀起的反应物包8。I个实心面作为启动装置门6,在该门内外两侧均有凸起触点,用于受撞击时挤压反应物包8。启动装置门6在通常情况下紧密嵌合在启动装置骨架5上。反应物包8由一个具有良好延伸性的外包膜9包裹两袋反应物11、12组成,反应物11、12分别置于具有良好延伸性的内包膜10中,反应物包8当中隔有带凸起尖点的格栅13。交警、特警执行任务时,或者摩托车赛车手、马术运动员在比赛过程中,若从飞速行驶的摩托车或赛马上跌落,可以迅速双手抱胸以给肘部巨大压力或肘部触地来挤压启动装置门6内外两侧的凸起触点挤压反应物包8,反应物11、12挤压两侧带凸起尖点的格栅13,尖点刺破分别装有反应物11、12的内包膜10,两种反应物11、12瞬间在外包膜9内充分反应,产生大量无害气体,气体使得外包膜9膨胀,触及启动装置骨架5上的凸起尖点7,凸起尖点7刺破外包膜9,进而气体通过镂空的启动装置骨架5迅速充满分布在上衣前胸、后背和两袖处的气囊3,以此保护身体不受伤害。如反应物A12 (S04) 3和NaHC03发生化学反应产生大量C02气体及少量沉淀Al (OH) 3?防护结束后排空气囊3内气体、清除沉淀物、更换反应物包8便可循环穿着使用。这里仅举一种效果较理想的实施方式,其他同种原理的全身或半身防护服、护肩、护肘、护膝等以及不同反应物生成气体充满气囊的方式均应当属于本实施例的等效变换,应属本专利要求保护的范围。【主权项】1.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其特征在于: 包括服装面料(I)、服装里料(2)、服装内置保护装置;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新型抗冲击耐磨防护上衣,其特征在于:包括服装面料(1)、服装里料(2)、服装内置保护装置;所述服装内置保护装置位于服装面料(1)和服装里料(2)之间,由气囊(3)、启动装置(4)和反应物包(8)构成;所述气囊(3)为多通道结构,呈鱼骨状铺置于上衣前胸、后背和两袖处;所述启动装置(4)由启动装置骨架(5)和置于骨架内的反应物包(8)组成,所述启动装置骨架(5)呈立方体结构,其5个面为镂空状,1个面为实心状,该启动装置(4)放置于气囊(3)内部,对应身体坚硬敏感部位;启动装置(4)的5个镂空面呈十字架骨架,在十字交叉点处安装凸起尖点(7),用于触破胀起的反应物包(8);启动装置(4)的1个实心面作为启动装置门(6),在该门内外两侧均有凸起触点,用于受撞击时挤压反应物包(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祝文婷刘茜林兰天高琮刘晓霞
申请(专利权)人: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上海;3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