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王阳专利>正文

一种气囊防护背心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58086 阅读:12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22:36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囊防护背心,具有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气囊和气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起动装置,所述起动装置包括套在所述气瓶出口处的第一套盖、上部分套在所述第一套盖内的活塞柱、以及起动球,所述活塞柱上具有横向设置的球槽,所述起动球置于所述球槽内并且可被拉出所述球槽,所述活塞柱的下端套设有可使其往上运动的伸缩弹簧。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在发生撞击、摔倒时,人车分离的瞬间,起动装置可立即开启充气阀门,然后起动刺破气瓶瓶口,气体充进气囊。充气迅速,连接牢固,结构原理简单,具有很广的实用性。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防撞救生服,具体涉及一种气囊防护背心
技术介绍
随着城市车辆迅速的增加,交通道路日益拥堵,为了快速到达突发事件地点执行勤务,现交巡警大多采用驾驶摩托车的方式抵达现场,但遇到道路状况恶劣或追击时,极易发生跌倒、碰撞。为了交巡警在驾驶摩托车执行勤务时能够得到有效的安全防护,减轻、降低民警的受伤程度,在交巡警反光背心的基础上增加了气瓶、气阀、气囊。当发生事故,人车分离时,气囊在0.5秒内瞬间充气打开,可对头颈、腰椎、前胸、尾骨和双肋部位提供有效的保护,降低碰撞、挤压对人体的伤害,以达到对警务人员的有效防护作用。在法国、日本等发达国家,驾驶摩托车执行勤务的警察均已装备此类产品,并有很多有效防护、降低伤害的事例。目前在国内驾驶摩托车安全方面缺少有效装备的情况下,气囊式防护背心是摩托车驾驶人员有效的生命安全防护手段。在申请号为201420312674.0的中国专利中,公开了一种气胀式摩托车防撞安全服,包括外衣套、二氧化碳气瓶和充气装置,所述的外衣套由左半外衣套部和右半外衣套部组成,二氧化碳气瓶通过充气装置与左半外衣套部的气室相连,左半外衣套部的气室通过第一气流通道与右半外衣套部的气室连通;外衣套的背面设有扇形保护面,扇形保护面上设有背部支撑板。本技术在驾驶员和摩托车紧急脱离后,本品能快速充气,在驾驶员着地前,在其背部、臀部及胸部等人体重要部位形成气囊,确保人命安全。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弥补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在紧急情况时可瞬间充气的气囊防护背心。为了达到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气囊防护背心,具有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气囊和气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起动装置,所述起动装置包括套在所述气瓶出口处的第一套盖、上部分套在所述第一套盖内的活塞柱、以及起动球,所述活塞柱上具有横向设置的球槽,所述起动球置于所述球槽内并且可被拉出所述球槽,所述活塞柱的下端套设有可使其往上运动的伸缩弹簧。进一步,所述活塞柱的上端设置有起动针,所述起动针侧面设置有开槽。进一步,所述活塞柱的下端设置有内扣,所述伸缩弹簧套设在所述内扣的外侧。进一步,所述内扣的直径小于所述活塞柱的直径,所述内扣的长度小于所述伸缩弹簧的长度。进一步,所述第一套盖内也具有横向设置的球槽。进一步,在正常组装时,所述第一套盖内的球槽与所述活塞柱上的球槽重合。进一步,所述内扣的外侧还套设有第二套盖,所述伸缩弹簧位于所述第二套盖的内部。本技术具有的有益效果:在发生撞击、摔倒时,人车分离的瞬间,起动装置可立即开启充气阀门,然后起动刺破气瓶瓶口,气体充进气囊。充气迅速,连接牢固,结构原理简单,具有很广的实用性。【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气囊防护背心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起到装置的结构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气囊防护背心实际应用时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描述,但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不仅仅局限于实施例。结合图1和图2所示,一种气囊防护背心,具有本体15,本体15内设置有气囊18和气瓶20,气囊18可以在多处设置,气瓶20提供需要的气体。另外,还包括起动装置,起动装置包括套在所述气瓶20出口处的第一套盖22、上部分套在第一套盖22内的活塞柱23、以及起动球27。活塞柱23上具有横向设置的球槽26,起动球27置于所述球槽26内并且可被拉出所述球槽26。第一套盖22内也具有横向设置的球槽26,在正常组装时,第一套盖22内的球槽26与活塞柱23上的球槽26重合。活塞柱23的下端套设有可使其往上运动的伸缩弹簧24。活塞柱23的下端设置有内扣29,伸缩弹簧24就套设在内扣29的外侧。并且内扣29的直径小于活塞柱23的直径,内扣29的长度小于伸缩弹簧24的长度。活塞柱23的上端设置有起动针28,起动针28侧面设置有开槽,开槽可提高气体的流量,使气体能够在很短时间充满气囊18。内扣29的外侧还套设有第二套盖25,伸缩弹簧24位于第二套盖25的内部。结合图3所示,在正常组装时,活塞柱23的上部分套在第一套盖22内,起动针28也位于第一套盖22内。并且起动针28的上端与气瓶20的出口处有一定的间距,第一套盖22内的球槽26与活塞柱23上的球槽26重合。由于伸缩弹簧24的长度大于内扣29的长度,因此在套上第二套盖25时,伸缩弹簧24被压缩,使活塞柱23储蓄着向上运动力。但是因为起动球27同时卡在两个球槽26内,使得活塞柱23不会向上动。起动球27和第二卡扣19连接在一起,第二卡扣19通过伸缩连接绳5连接在摩托车16上,而防护背心本体15穿戴在驾驶员身上。当发生紧急情况,人体向外飞出时,伸缩连接绳5拉动第二卡扣19,进而将起动球27拉出球槽26,由于时间极短,伸缩弹簧24又积蓄了较大的弹力,使得活塞柱23会快速向上运动,起动针28会刺破气瓶20的开口处,使气瓶20的气体漏出,在极短的时间内充满各个气囊18。当然,需要说明的是,使起动球27脱离球槽26需要的作用力,肯定小于伸缩连接绳5断裂需要的力。最后应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技术而并非限制本技术所描述的技术方案,因此,尽管本说明书参照上述的各个实施例对本技术已进行了详细的说明,但是,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仍然可以对本技术进行修改或等同替换,而一切不脱离本技术的精神和范围的技术方案及其改进,其均应涵盖在本技术的权利要求范围中。【主权项】1.一种气囊防护背心,具有本体(15),所述本体(15)内设置有气囊(18)和气瓶(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起动装置,所述起动装置包括套在所述气瓶(20)出口处的第一套盖(22)、上部分套在所述第一套盖(22)内的活塞柱(23)、以及起动球(27),所述活塞柱(23)上具有横向设置的球槽(26),所述起动球(27)置于所述球槽(26)内并且可被拉出所述球槽(26),所述活塞柱(23)的下端套设有可使其往上运动的伸缩弹簧(24)。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气囊防护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柱(23)的上端设置有起动针(28),所述起动针(28)侧面设置有开槽。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气囊防护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柱(23)的下端设置有内扣(29),所述伸缩弹簧(24)套设在所述内扣(29)的外侧。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气囊防护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扣(29)的直径小于所述活塞柱(23)的直径,所述内扣(29)的长度小于所述伸缩弹簧(24)的长度。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气囊防护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套盖(22)内也具有横向设置的球槽(26)。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气囊防护背心,其特征在于,在正常组装时,所述第一套盖(22)内的球槽(26)与所述活塞柱(23)上的球槽(26)重合。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气囊防护背心,其特征在于,所述内扣(29)的外侧还套设有第二套盖(25),所述伸缩弹簧(24)位于所述第二套盖(25)的内部。【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气囊防护背心,具有本体,所述本体内设置有气囊和气瓶,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起动装置,所述起动装置包括套在所述气瓶出口处的第一套盖、上部分套在所述第一套盖内的活塞柱、以及起动球,所述活塞柱上具有横向设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囊防护背心,具有本体(15),所述本体(15)内设置有气囊(18)和气瓶(20),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起动装置,所述起动装置包括套在所述气瓶(20)出口处的第一套盖(22)、上部分套在所述第一套盖(22)内的活塞柱(23)、以及起动球(27),所述活塞柱(23)上具有横向设置的球槽(26),所述起动球(27)置于所述球槽(26)内并且可被拉出所述球槽(26),所述活塞柱(23)的下端套设有可使其往上运动的伸缩弹簧(24)。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阳
申请(专利权)人:王阳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苏;3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