制酸烟气的余热回收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11348 阅读:61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5 16:38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制酸烟气的余热回收装置,其包括依次布置的油箱、油泵、烟气热交换器和蒸汽发生器,所述油泵的进、出口分别与油箱的出油口和烟气热交换器的冷管进口相连,烟气热交换器的冷管出口与蒸汽发生器的热油进口相连。采用低温油与制酸烟气进行换热,然后将换热后产生的热油通入蒸汽发生器中进行油水热交换以产生热蒸汽供生产使用,如此即实现了对制酸烟气中的热量的集中回收利用。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避免管道发生泄漏时制酸烟气中的SO2、SO3与水混合生成酸液造成管道腐蚀。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铜的冶炼
,具体涉及一种制酸烟气的余热回收装置
技术介绍
现有技术中,为了回收利用资源,降低环境污染,一般是将铜在冶炼过程产生的烟气通过烟气制酸系统进行制酸,以回收烟气中的SO2,具体的,是将烟气中的SO2在催化剂作用下与O2发生反应转化得到SO3,然后再通过吸收处理即可得到硫酸产品,其中,SO2转化生成SO3的过程属于放热反应,因此反应释放出的制酸烟气具有一定的热量,为了充分热资源,目前企业主要是将这些制酸烟气直接通入锅炉中以实现余热回收,但是实际存在的问题是:一旦锅炉发生泄漏,锅炉内的水就会进入到烟气管道,造成生产事故发生,因此,如何确保制酸烟气中的热量的安全、可靠回收,这是企业在生产中所不容忽视的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地回收制酸烟气中的热量的余热回收装置。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制酸烟气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布置的油箱、油泵、烟气热交换器和蒸汽发生器,所述油泵的进、出口分别与油箱的出油口和烟气热交换器的冷管进口相连,烟气热交换器的冷管出口与蒸汽发生器的热油进口相连。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产生的有益效果在于:采用低温油与制酸烟气进行换热,然后将换热后产生的热油通入蒸汽发生器中进行油水热交换以产生热蒸汽供生产使用,如此即实现了对制酸烟气中的热量的回收利用。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避免管道发生泄漏时制酸烟气中的so2、SO3与水混合生成酸液造成管道腐蚀,本技术结构简单,使用安全、可靠,且便于制酸烟气中的余热的集中回收。【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一种制酸烟气的余热回收装置,如图1所示,其包括依次布置的油箱10、油泵20、烟气热交换器30和蒸汽发生器40,所述油泵20的进、出口分别与油箱10的出油口 11和烟气热交换器30的冷管进口 31相连,烟气热交换器30的冷管出口 32与蒸汽发生器40的热油进口 41相连。现有技术中主要是采用水与制酸烟气直接进行热交换,这样存在的问题是一旦管道发生泄漏,制酸烟气中的S02、303就会与水混合生成酸液,进而对管道造成腐蚀,影响生产安全,而与之相比,采用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避免上述问题,即便管道发生泄漏,也是油与水的接触,或者是油与制酸烟气的接触,因此采用本技术进行制酸烟气的余热回收更安全、可靠,且便于制酸烟气中的余热的集中回收。具体使用时,是油箱10中的低温油通过油泵20泵送至烟气热交换器30内的冷管中,同时,制酸烟气从烟气热交换器30底部的进气口 33进入,并从烟气热交换器30顶部的出气口 34排出,制酸烟气在通过烟气热交换器30时与烟气热交换器30内的冷管中的低温油进行热交换,从而将制酸烟气余热交换给低温油,低温油经交换加热后再通过蒸汽发生器40将热量传递给水以供生产所用,如此即实现了对制酸烟气中的热量的回收利用。作为进一步的优选方案:连接油箱10的出油口 11与油泵20的进口的供油管路50上设置有支管51,支管51远离供油管路50的一端与蒸汽发生器40的冷油出口 42相连通,且供油管路50上位于支管51连通处与油箱10之间设置有单向阀60,单向阀60构成油箱10的单向导通式放料,如图1所示,通过支管51的导油作用可将从蒸汽发生器40的冷油出口 42排出的低温油再导入供油管路50中循环使用,非常方便。实际加工时,为了保证本技术对制酸烟气中的热量的回收能力,如图1所示,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并联布置的2-4个烟气热交换器30,各烟气热交换器30的冷管进口 21处分别布置有阀门70,另外,所述油泵20并联布置有两个,如此根据生产中实际要处理的制酸烟气量,可以通过控制阀门70的油泵20的启闭动作,进而选择满足处理要求的烟气热交换器30使用数量。进一步的,所述油箱10为导热油膨胀箱,采用导热油膨胀箱储存低温油,这样在向管道内补充低温油进行热交换前,通过导热油膨胀箱进行排气,既可以有效防止低温油热交换时蒸发损耗,又可以进一步确保本技术使用的安全、稳定性。【主权项】1.一种制酸烟气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布置的油箱(10)、油泵(20)、烟气热交换器(30)和蒸汽发生器(40),所述油泵(20)的进、出口分别与油箱(10)的出油口(11)和烟气热交换器(30)的冷管进口(31)相连,烟气热交换器(30)的冷管出口(32)与蒸汽发生器(40)的热油进口(41)相连。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制酸烟气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连接油箱(10)的出油口(11)与油泵(20)的进口的供油管路(50)上设置有支管(51),支管(51)远离供油管路(50)的一端与蒸汽发生器(40)的冷油出口(42)相连通,且供油管路(50)上位于支管(51)连通处与油箱(10)之间设置有单向阀(60),单向阀(60)构成油箱(10)的单向导通式放料。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制酸烟气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回收装置包括并联布置的2-4个烟气热交换器(30),各烟气热交换器(30)的冷管进口(31)处分别布置有阀门(70)。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制酸烟气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油泵(20)并联布置有两个。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制酸烟气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油箱(10)为导热油膨胀箱。【专利摘要】本技术公开了一种制酸烟气的余热回收装置,其包括依次布置的油箱、油泵、烟气热交换器和蒸汽发生器,所述油泵的进、出口分别与油箱的出油口和烟气热交换器的冷管进口相连,烟气热交换器的冷管出口与蒸汽发生器的热油进口相连。采用低温油与制酸烟气进行换热,然后将换热后产生的热油通入蒸汽发生器中进行油水热交换以产生热蒸汽供生产使用,如此即实现了对制酸烟气中的热量的集中回收利用。与现有技术相比,采用本技术公开的技术方案可以有效避免管道发生泄漏时制酸烟气中的SO2、SO3与水混合生成酸液造成管道腐蚀。【IPC分类】F27D17/00【公开号】CN204705211【申请号】CN201520357446【专利技术人】柴满林, 孙来胜, 刘尚义, 陆树友 【申请人】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冠铜业分公司【公开日】2015年10月14日【申请日】2015年5月28日【公告号】CN104848706A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制酸烟气的余热回收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依次布置的油箱(10)、油泵(20)、烟气热交换器(30)和蒸汽发生器(40),所述油泵(20)的进、出口分别与油箱(10)的出油口(11)和烟气热交换器(30)的冷管进口(31)相连,烟气热交换器(30)的冷管出口(32)与蒸汽发生器(40)的热油进口(41)相连。

【技术特征摘要】
...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柴满林孙来胜刘尚义陆树友
申请(专利权)人:铜陵有色金属集团股份有限公司金冠铜业分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安徽;3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