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自动上底盖机的理盖装置,包括第一送料轨道、第一弧形输送轨道、第二送料轨道、第二弧形输送轨道和控制机构,第二送料轨道的高端与第一送料轨道的右端互相紧靠设置,第一弧形输送轨道连接于第一送料轨道左端端部,第二弧形输送轨道连接于第二送料轨道高端的端部,该理盖装置还包括瓶盖翻转机构和瓶盖推送机构;瓶盖翻转机构包括瓶盖翻转槽、第一气缸和至少两个的第一感应器,瓶盖推送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感应器及挡料板。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及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理盖速度快并且理盖效果好,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还可有效节省设备的占地空间。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理盖装置,特别涉及一种自动上底盖机的理盖装置。
技术介绍
目前的日用品、化妆品等行业瓶装产品非常普遍,为了美观、个性化或者其他的包装需求,瓶体及瓶盖的结构形状也是多样化,例如在瓶体底部设置底盖或在瓶体上设防盗瓶盖等等,瓶体及瓶盖一般都是分开制成,瓶体集中放置,瓶盖另外集中放置,然后再将瓶盖组装到瓶体上。在组装过程中,即有采用人工上盖,也有采用机械设备上盖,由于人工上盖的生产效率较低,且工人的劳动强度很大,所以目前的生产流水线上主要采用机械设备自动上盖,而要使用机械设备自动上盖,在上盖之前,就必须对瓶盖进行理盖,确保瓶盖口统一朝上或统一朝下,因此,在生产过程中,为了能够有效确保瓶盖的朝向一致,有的是采用人工手动理盖,导致设备的上盖效率无法得到较大的提高,而且也不能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有的是设置检测机构或者复杂的理盖机构,将瓶盖朝向不符合设备上盖要求的瓶盖提取出来,然后上盖设备再将瓶盖朝向符合要求的瓶盖组装到瓶体上,而被提取出来的瓶盖则用人工收集整理之后重新放入上盖设备,有的瓶盖,理盖操作的次数增多,容易产生摩擦损伤;由于上盖机械设备的理盖环节需要人工参与,不能实现自动调整瓶盖朝向,增加工人的劳动量及劳动强度,不能够有效提高设备的上盖效率,生产成本较大,生产效率较低,因而有必要研宄一种结构简易、一次性理盖效果良好的自动理盖装置,以便于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避免瓶盖因多次理盖而产生摩擦损伤,提高生产效率。
技术实现思路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提供一种自动上底盖机的理盖装置,它的结构简单,制造成本低,使用寿命长,维护和维修简单,可有效降低生产成本及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理盖速度快并且理盖效果好,可有效提高生产效率,此外,还可有效节省设备的占地空间。本技术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自动上底盖机的理盖装置,包括第一送料轨道、第一弧形输送轨道、第二送料轨道、第二弧形输送轨道和控制机构,所述第一送料轨道左右两端水平设置,所述第二送料轨道呈一端低、一端高的设于第一送料轨道的旁侧,第二送料轨道的高端与第一送料轨道的右端互相紧靠设置且在二者紧靠部分设有用于输送瓶盖的连接槽,所述第一弧形输送轨道连接于所述第一送料轨道左端端部,所述第二弧形输送轨道连接于所述第二送料轨道高端的端部,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该理盖装置的运行,该理盖装置还包括设于第一送料轨道左端的瓶盖翻转机构和设于第一送料轨道右端用于配合所述连接槽工作的瓶盖推送机构;所述瓶盖翻转机构包括瓶盖翻转槽、第一气缸和至少两个的第一感应器,所述瓶盖翻转槽内表面为光滑的弧形槽,用于实现将瓶盖水平翻转180度,瓶盖翻转槽的进料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送料轨道左端侧壁,瓶盖翻转槽的出料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送料轨道的低端,所述第一气缸设于第一送料轨道左端的另一侧壁,第一气缸的气缸推杆指向瓶盖翻转槽的进料端,所述第一感应器左右并列设于第一送料轨道左端的底部,第一感应器的感应端竖直朝上,第一感应器和第一气缸分别与控制机构联接;所述瓶盖推送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感应器及挡料板,所述第二气缸设于第一送料轨道右端的侧壁,第二气缸的气缸推杆指向所述连接槽,所述第二感应器设于第一送料轨道右端的底部,所述挡料板设于第二气缸及第二感应器的右侧,第二气缸和第二感应器分别与控制机构联接。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弧形输送轨道与第二弧形输送轨道的结构相同,第一弧形输送轨道包括弧形轨道、第一电机、第一锥形传动轮、若干个第二锥形传动轮、若干个第一皮带轮及若干条第一输送皮带,所述弧形轨道包括底座、内压轨和外压轨,所述底座由圆形底座与弧形底座两部分组成,所述弧形底座的底端固定连接于所述圆形底座的顶端,弧形底座上一体形成有若干间隔均布的用于安装第一皮带轮的弧形槽,弧形底座的顶端设有与弧形底座相对应的内压轨和外压轨,所述第一锥形传动轮可转动地设于所述圆形底座上,圆形底座的下表面设有用于驱动第一锥形传动轮的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皮带轮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弧形底座上,相邻的两个第一皮带轮之间用至少两条的第一输送皮带连接,所述弧形底座还设有若干间隔均布的第二锥形传动轮,第二锥形传动轮一端与第一皮带轮连接,另一端与第一锥形传动轮通过齿轮啮合连接。进一步地,所述内压轨和外压轨的形状分别与弧形底座对应,且内压轨和外压轨的下表面均设有与弧形底座互相对应的弧形槽;所述第一电机的转轴与第一锥形传动轮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二锥形传动轮与第一皮带轮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所述第一皮带轮呈圆锥形,第一皮带轮上间隔设有偶数个用于组装第一输送皮带的第一凹槽。进一步地,所述第一送料轨道与第二送料轨道结构相同,均为直线型输送轨道,所述第一送料轨道包括直线轨道、第二电机、若干个第二皮带轮及若干条第二输送皮带,所述直线轨道上设有若干间隔均布的用于安装第二皮带轮的安装孔,所述第二皮带轮可转动地装设于所述直线轨道上,第二皮带轮上设有若干条第二输送皮带,所述直线轨道上设有用于驱动第一送料轨道运行的第二电机。进一步地,所述第二皮带轮呈圆柱形,第二皮带轮上间隔设有若干个用于组装第二输送皮带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电机的转轴与第二皮带轮之间通过联轴器连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技术具有以下突出的优点和效果:1.本技术能够快速准确的自动整理好瓶盖的朝向,确保瓶盖的朝向一致,理盖速度快并且理盖效果好,将本技术应用到生产流水线或者其他的理盖机械设备上,可有效提尚生广效率。2.本技术设备能够自动整理瓶盖,能够有效解决手工理盖造成的效率低、劳动强度大等问题,采用本技术设备有助于提高工人的工作效率,并且有效降低工人的劳动强度。3.本技术设备结构简单,制造成本较低,本技术设备的输送轨道采用直线型输送轨道与弧形输送轨道相结合,可有效节省设备的占地空间,可以减少设备占用生产车间的空间,有利于企业扩大再生产,此外,直线型输送轨道与弧形输送轨道互相独立且均设有多条输送皮带,个别的输送皮带受损不会导致该理盖装置无法工作,可大大延长本技术设备的使用寿命,如果出现个别输送皮带受损,能及时对受损的输送皮带进行维修,设备维护和维修方便。4.本技术设备能够一次性就整理好瓶盖的朝向,可有效避免瓶盖因多次理盖而产生摩擦损伤。【附图说明】图1是本技术设备的俯视图。图2是图1的后视图。图3是图1的A处放大图。图4是图1的B处放大图。图5是本技术的瓶盖翻转槽的立体图。图6是本技术的第一弧形输送轨道的立体图。图7是本技术的第一弧形输送轨道的分解图。图8是本技术的第一皮带轮和第二皮带轮的结构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优选实施例进行详细说明。如图1至图8所示,一种自动上底盖机的理盖装置,包括第一送料轨道1、第二送料轨道2、第一弧形输送轨道3、第二弧形输送轨道4和控制机构,所述第一送料轨道I左右两端水平设置,所述第二送料轨道2呈一端低、一端高的设于第一送料轨道I的旁侧,第二送料轨道2的右端与第一送料轨道I的右端高度齐平;如图1所示,第二送料轨道2的高端与第一送料轨道I的右端互相紧靠设置且在二者紧靠部分设有用于输送瓶盖的连接槽21,所述第一弧形输送轨道3连接于所述第一送料轨道I左端端部,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上底盖机的理盖装置,包括第一送料轨道、第一弧形输送轨道、第二送料轨道、第二弧形输送轨道和控制机构,所述第一送料轨道左右两端水平设置,所述第二送料轨道呈一端低、一端高的设于第一送料轨道的旁侧,第二送料轨道的高端与第一送料轨道的右端互相紧靠设置且在二者紧靠部分设有用于输送瓶盖的连接槽,所述第一弧形输送轨道连接于所述第一送料轨道左端端部,所述第二弧形输送轨道连接于所述第二送料轨道高端的端部,所述控制机构用于控制该理盖装置的运行,其特征在于:该理盖装置还包括设于第一送料轨道左端的瓶盖翻转机构和设于第一送料轨道右端用于配合所述连接槽工作的瓶盖推送机构;所述瓶盖翻转机构包括瓶盖翻转槽、第一气缸和至少两个的第一感应器,所述瓶盖翻转槽内表面为光滑的弧形槽,瓶盖翻转槽的进料端连接于所述第一送料轨道左端侧壁,瓶盖翻转槽的出料端连接于所述第二送料轨道的低端,所述第一气缸设于第一送料轨道左端的另一侧壁,第一气缸的气缸推杆指向瓶盖翻转槽的进料端,所述第一感应器左右并列设于第一送料轨道左端的底部,第一感应器的感应端竖直朝上,第一感应器和第一气缸分别与控制机构联接;所述瓶盖推送机构包括第二气缸、第二感应器及挡料板,所述第二气缸设于第一送料轨道右端的侧壁,第二气缸的气缸推杆指向所述连接槽,所述第二感应器设于第一送料轨道右端的底部,所述挡料板设于第二气缸及第二感应器的右侧,第二气缸和第二感应器分别与控制机构联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朱世钦,唐宇,蔡金根,
申请(专利权)人:泉州华硕实业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福建;35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