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自动封罐机的改进罐体卷封装置,它由一转盘、一第一轴件、六第二轴件、六对第三轴件、一第一齿轮、六第二齿轮、六轧头以及六对卷封轮组构成。该装置由马达经第一轴件驱动转盘旋转,并经由第一、第二齿轮使各轧头带动对应罐体罐盖旋转,使其周侧依序与卷封轮组抵接,予以卷封固接。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具有节省能源、精简结构、提高工效、降低成本、便于维修以及减少零件损耗等诸多优点。(*该技术在2005年保护过期,可自由使用*)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一种自动封罐机,特别涉及一种自动封罐机的罐体卷封装置。现有的自动封罐机的罐体卷封装置10如附图说明图1至图3所示,它置设在自动封罐机1的出口邻近位置上,并受一马达2驱动,具有一卷封头11,一第一与第二齿轮12、13,四卷封轮组14以及四传动组15,用以将自封罐盖机1的罐体与罐盖导入装置3、4导入的罐体与罐盖予以卷封结合固定。然而,上述现有罐体卷封装置10在结构设计上并非理想,仍有若干缺陷存在,以致影响封罐机1的功效,其详细情况如下1.上述马达2为同时驱动卷封头与第一、第二齿轮11、12、13同轴枢转;各卷封轮组14则对称地分布设置于卷封头11周侧上,并分别具有一卷封轮座、一轧头及四卷封轮16、17、18;而各传动组15则分别具有一第一传动件19与第一齿轮12对应啮接,用以驱动对应的卷封轮座16旋转动作,一第二传动件20与第二齿轮13对应啮接,用以驱动对应的四卷封轮18旋转动作。由于第一传动件19是由一第三齿轮21以及一第一传动管22所组成,而第二传动件20则由一第四、一第五与四第六齿轮23、24、25,以及一第二传动管26与四第三传动杆27所组成,在结构上显得相当繁琐,造成传动途径不必要的延长,更有制造成本增加、速度缓慢、维修不易以及零件容易损坏等缺陷。2、再者,上述现有罐体卷封装置10在进行罐体与罐盖的结合卷封程序时,是由卷封头11带动罐体与罐盖同时位移,以便次一罐体与罐盖进入,再以轧头17定位压制于罐盖上,然后使对应的卷封轮座16沿罐体周缘旋转,同时各卷封轮18亦受第二传动件20的驱动而旋转,而使各卷封轮18将罐盖与罐体予以卷封结合。然而,由于此种卷封程序是使罐体与罐盖保持不旋转状态,而以对应的卷封轮组14以预定方式沿罐体周缘枢转进行卷封作业,如此一来,不仅浪费驱动较重的卷封轮组14所需动力资源,而且封罐速度亦无法提升,降低了工作效率。因此本技术的主要目的即在提供一种自动封罐机的罐体卷封装置,它可节省能源,精简结构,并提高工作效率以降低生产成本;同时也便于维修,减少零件损坏情况的发生。为达成上述目的,本技术所提供的自动封罐机的罐体卷封装置包含有一转盘,一第一轴件,是同轴穿置于该转盘的曲率中心上;若干第二轴件,是穿置于该转盘上,并沿该第一轴件的外侧周围对称列置,轴向且与该第一轴件平行;若干对第三轴件,是分别以一与对应第二轴件相邻对应平行的方式,枢设于该转盘的对应部位上;一第一齿轮,同轴固设于该第一轴件的一端上;若干第二齿轮,是分别同轴穿置固设于一对应第二轴件的一端上,且外径小于该第一齿轮的外径,并同时与该第一齿轮对应啮接;若干轧头,是分别同轴固设于一对应第二轴件的一端端末上;若干对卷封轮组,是分别对应设置于各该对第三轴件的一端端末上,并与一对应的轧头相邻;以此,即可经由该第一轴件驱动该转盘旋转动作,同时经由各该第一第二齿轮带动各该第二轴件与各该轧头对应枢转旋动。以下,结合附图与一较佳实施例,对本技术作进一步说明,其中图1为现有自动封罐机的立体图。图2为现有罐体卷封装置的分解图。图3为现有罐体卷封装置的剖视图。图4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分解图。图5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设置于一自动封罐机上的侧视图。图6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动作示意图。图7为本技术一较佳实施例的剖视图。图4示出本技术所提供的改进罐体卷封装置30是由一转盘40、一第一轴件50、六第二轴件60、六对第三轴件70、一第一齿轮80、六第二齿轮90、六轧头100以及六对卷封轮组110所构成。该转盘40呈圆形,是由上下二盘体41、42相对盖合而成,具有一第一枢孔、六第二枢孔与六对第三枢孔43、44、45以其曲率中心为轴依序向外呈辐射状贯穿其上下两侧,并轴向彼此相互平行对应,而该第一枢孔43并与该转盘40的曲率中心同轴。该第一轴件50具有一管状固定部51是同轴固设于该转盘40的曲率中心上,并介于各该上、下盘体41、42之间,一传动杆52底端与该固定部51同轴相接固定,顶端则伸于该转盘40上方。各该第二轴件60分别呈一由上往下渐次增加的推拔状杆体,具有一环形突出61环设于其中段部位的周侧上。该各对第三轴件70分别呈具有适当长度的直杆体。各该第一、第二齿轮80、90为具有相同斜率之斜齿轮,且该第一齿轮80的外径远大于各该第二齿轮90的外径,它们分别设有一固定孔81、91于其曲率中心上。各该轧头100与各该卷封轮组110属一般现有结构,在此不拟赘述。在组装时,将各该第二、第三轴件60、70分别枢设于各该上、下盘体41、42之间,并使其二端分别与各该第二及第三枢孔44、45对应以适当方式枢接定位;而该第一齿轮80则以其固定孔81与该第一轴件50的传动杆52底端端末对应同轴固接,并介于各该上下盘体41、42之间;该第二齿轮90亦分别以其固定孔91与对应的第二轴件60底端同轴穿置固定,其底侧环面并与该环形突出61的顶侧环面相抵接,并同时与该第一齿轮80对应啮接。而各该轧头100则分别固设于对应第二轴件60的底端端末上,并伸出该下盘体42的下方;各该卷封轮组110则分别固设于对应第三轴件70的底端上,并亦伸出该下盘体42下方而与对应的轧头100相邻。图5至图7示出该改进罐体卷封装置30在使用时垂直设置于一现有自动封罐机1的出口位置上,而与一现有罐盖导入装置4相邻对应,并受一马达(图上未示)驱动,该自动对罐机的罐体卷封装置30是以该第一轴件50与该马达的输出端相接,以该马达的动力驱动该转盘40旋转,同时经由各该第一、第二齿轮80、90而使各该轧头100随之旋转;当该自动对罐机的罐体卷封装置30在进行罐体卷封作业时,是以各该轧头100压制于对应的罐盖上,同时将该罐盖紧压于罐体上,并带动对应的罐体与罐盖随之旋转,加以各该卷封轮组110是定位枢设于该转盘40上,乃可在旋转各该罐体与罐盖的同时,经由各该卷封轮组110将罐盖与罐体予以卷封固定。在此,特别需要提及的是1、由于该自动封罐机的罐体卷封装置30仅具有一第一齿轮80及六第二齿轮90,在构成上较现有技术更为精简,不仅在制造组装上较为方便,更节省了材料成本,缩短传动路径,且更便于维修,零件亦较不易损坏。2、尤其该自动封罐机的罐本卷封装置30在进行卷封作业时,使各该轧头100带动对应罐体罐盖旋转动作,而使罐体及罐盖的周侧依序与卷封轮组110抵接,如此一来不仅节省了驱动动力的能源,而且更能有效地提升卷封速度,提升工作效率,如上述实施例的卷封装置30可达到600罐/分钟的生产效率,较诸现有罐体卷封装置10仅100~200罐/分钟的生产速度远远高出了许多。权利要求1.一种自动封罐机的罐体卷封装置,它装置于自动封罐机的出口处;所述自动封罐机包含有一机座,一罐体入口导座是置设于该机座的座面上,一端并延伸至该机座外,一罐盖导入装置是垂直设置于该机座上,并与该罐体入口导座相邻;而该罐体卷封装置则为对应设置于该机座上,并与该罐盖导入装置相邻接,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一转盘,一第一轴件,是同轴穿置于该转盘的曲率中心上;若干第二轴件,是穿置于该转盘上,并沿该第一轴件的外侧周围对称列置,轴向且与该第一轴件平行;若干对第三轴件,是分别以与对应一第二轴件相邻对应平行的方式,枢设于该转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自动封罐机的罐体卷封装置,它装置于自动封罐机的出口处;所述自动封罐机包含有一机座,一罐体入口导座是置设于该机座的座面上,一端并延伸至该机座外,一罐盖导入装置是垂直设置于该机座上,并与该罐体入口导座相邻;而该罐体卷封装置则为对应设置于该机座上,并与该罐盖导入装置相邻接,其特征在于,它包含有:一转盘,一第一轴件,是同轴穿置于该转盘的曲率中心上;若干第二轴件,是穿置于该转盘上,并沿该第一轴件的外侧周围对称列置,轴向且与该第一轴件平行;若干对第三轴件,是分别以与对 应一第二轴件相邻对应平行的方式,枢设于该转盘的对应部位上;一第一齿轮,同轴固设于该第一轴件的一端上;若干第二齿轮,是分别同轴穿置固设于一对应第二轴件的一端上,且外径小于该第一齿轮的外径,并同时与该第一齿轮对应啮接;若干轧头,是分 别同轴固设于一对应第二轴件的一端端末上;若干对卷封轮组,是分别对应设置于各该对第三轴件的一端端末上,并与一对应的轧头相邻;以此,即可经由该第一轴件驱动该转盘旋转动作,同时经由各该第一、第二齿轮带动各该第二轴件与各该轧头对应枢转旋动。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庄秀雄,
申请(专利权)人:豪阳机械工业股份有限公司,
类型:实用新型
国别省市:71[中国|台湾]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