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204454 阅读:49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14 17:58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属于显示技术领域,其可解决现有的显示装置边框较宽的问题。本发明专利技术的显示基板,包括基底,设置在基底上的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多条所述栅线和多条所述数据线交叉且绝缘设置,所述多条栅线与栅极驱动器电性连接;所述多条数据线与源极驱动器电性连接,所述栅极驱动器位于显示基板上与所述源极驱动器相对的一侧;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与所述数据线所在方向平行设置的多条栅信号引入线,以及设置在所述栅信号引入线所在层与所述栅线所在层之间的层间绝缘层;所述栅信号引入线的一端连接栅极驱动器,另一端通过贯穿所述层间绝缘层的过孔与所述栅线连接,且每一条栅信号引入线连接不同的所述栅线。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属于显示
,具体涉及一种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
技术介绍
TFT-LCD (Thin Film Transistor-Liquid Crystal Display,薄膜晶体管液晶显不装置)实现一帧画面显示的基本原理是通过栅极(gate)驱动从上到下依次对每一行像素输入一定宽度的方波进行选通,再通过源极(source)驱动每一行像素所需的信号依次从上往下输出。目前制造这样一种结构的显示器件通常是栅极驱动电路和源极驱动电路通过COF(Chip On Film,覆晶薄膜)或C0G(Chip On Glass,芯片直接固定在玻璃上)工艺制作在玻璃面板上的,但是当分辨率较高时,栅极驱动电路和源极驱动电路的输出均较多,驱动电路的长度也将增大,这将不利于模组驱动电路的压焊(Bonding)工艺。为了克服以上问题,现有显示器件的制造采用G0A(Gate Drive On Array)电路的设计,相比现有的COF或COG工艺,其不仅节约了成本,而且可以做到面板两边对称的美观设计,同时也可省去栅极驱动电路的Bonding区域以及外围布线空间,从而实现了显示装置窄边框的设计,提高了显示装置的产能和良率。具体的如图1所示,显示基板I包括多条交叉且绝缘设置的多条栅线11和多条数据线12 ;其中,源极驱动器20位于显示基板I的下侧,与数据线12连接,为数据线12提供数据信号。而栅极驱动器10则位于显示基板I的左右两侧,用于为栅线11提供栅极驱动信号。但是专利技术人发现,栅极驱动器10位于显示基板I的左右两侧仍然使得显示基板I的左右边框较宽,因此进一步缩小显示基板I的左右边框的宽度是亟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包括,针对现有的显示基板左右边框较宽的问题,提供一种左右侧边框较窄的显示基板及其制备方法、显示装置。解决本专利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基底,设置在基底上的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多条所述栅线和多条所述数据线交叉且绝缘设置,所述多条栅线与栅极驱动器电性连接;所述多条数据线与源极驱动器电性连接,所述栅极驱动器位于显示基板上的与所述源极驱动器相对的一侧;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与所述数据线所在方向平行设置的多条栅信号引入线,以及设置在所述栅信号引入线所在层与所述栅线所在层之间的层间绝缘层;其中,所述栅信号引入线的一端连接栅极驱动器,另一端通过贯穿所述层间绝缘层的过孔与所述栅线连接,且每一条栅信号引入线连接不同的所述栅线。优选的是,所述数据线与所述栅信号引入线同层设置且材料相同。优选的是,两相邻所述数据线之间设置一条所述栅信号引入线,且各所述栅信号弓丨入线之间等间距设置。优选的是,所述数据线所在层位于所述栅线所在层下方,且两层之间通过栅极绝缘层隔开。优选的是,所述层间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其中,所述数据线所在层位于所述栅线所在层上方,且两层之间通过所述第一绝缘层隔开;所述栅信号引入线所在层位于所述数据线所在层上方,且两层之间通过所述第二绝缘层隔开。优选的是,所述数据线所在层位于所述栅信号引入线所在层上方,且两层之间通过平坦化层隔开。优选的是,各所述所述栅信号引入线与各所述数据线在基底上的投影完全重合。解决本专利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包括在基底上形成交叉且绝缘设置的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其中,所述多条栅线与栅极驱动器电性连接;所述多条数据线与源极驱动器电性连接,所述栅极驱动器位于显示基板上的与所述源极驱动器相对的一侧,所述制备方法还包括:在所述栅线所在层上形成层间绝缘层,并在层间绝缘层中刻蚀形成多个过孔;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包括与所述数据线所在方向平行的多条栅信号引入线图形;其中,所述栅信号引入线的一端连接栅极驱动器,另一端通过贯穿所述层间绝缘层的过孔与所述栅线连接,且每一条栅信号引入线连接不同的所述栅线。优选的是,形成多条所述栅信号引入线的同时还包括:形成多条数据线的图形。优选的是,两相邻所述数据线之间设置一条所述栅信号引入线,且各所述栅信号弓丨入线之间等间距设置。优选的是,所述形成交叉且绝缘设置的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具体包括:在基底上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包括多条数据线的图形;形成栅极绝缘层;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包括多条栅线的图形。优选的是,所述层间绝缘层包括: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所述形成交叉且绝缘设置的多条栅线、多条数据线,以及多条栅信号引入线具体包括:在基底上,通过构图形成包括多条栅线的图形;形成第一绝缘层;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包括多条数据线的图形;形成第二绝缘层,并刻蚀形成贯穿第一绝缘层和第二绝缘层的过孔;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包括多条栅信号引入线的图形;其中,所述栅信号引入线通过贯穿所述层间绝缘层的过孔与所述栅线连接,且每一条栅信号引入线连接不同的所述栅线。优选的是,所述形成交叉且绝缘设置的多条栅线、多条数据线,以及多条栅信号引入线具体包括:在基底上,通过构图形成包括多条栅线的图形;形成层间绝缘层,并在层间绝缘层中刻蚀形成多个过孔;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包括多条栅信号引入线图形;其中,所述栅信号引入线通过贯穿所述层间绝缘层的过孔与所述栅线连接,且每一条栅信号引入线连接不同的所述栅线;形成钝化层;通过构图工艺,形成包括多条数据线的图形。优选的是,各所述所述栅信号引入线与各所述数据线在基底上的投影完全重合。解决本专利技术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显示装置,其包括上述的显示基板。本专利技术具有如下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中,将栅极驱动器与设置到源极驱动器相对的一侧,也就是显示基板的上侧,同时将栅信号引入线与数据线平行设置,从而使得显示基板的左右两侧不再存在扇出区/fanout区(用于容纳栅信号引入线和栅极驱动器的位置),进而实现显示基板左右两侧无边框设计。【附图说明】图1为现有的现所有技术中显不基板的不意图;图2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显不基板的不意图;图3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显不基板的不意图;图4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2的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5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3的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6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4的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图7为本专利技术的实施例5的显示基板的制备方法的流程图。其中附图标记为:1、显示基板;10、栅极驱动器;20、源极驱动器;11、栅线;12、数据线;13、栅信号引入线。【具体实施方式】为使本领域技术人员更好地理解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专利技术作进一步详细描述。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基底,设置在基底上的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多条所述栅线和多条所述数据当前第1页1 2 3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显示基板,包括基底,设置在基底上的多条栅线和多条数据线,多条所述栅线和多条所述数据线交叉且绝缘设置,所述多条栅线与栅极驱动器电性连接;所述多条数据线与源极驱动器电性连接,其特征在于,所述栅极驱动器位于显示基板上的与所述源极驱动器相对的一侧;所述显示基板还包括:与所述数据线所在方向平行设置的多条栅信号引入线,以及设置在所述栅信号引入线所在层与所述栅线所在层之间的层间绝缘层;其中,所述栅信号引入线的一端连接栅极驱动器,另一端通过贯穿所述层间绝缘层的过孔与所述栅线连接,且每一条栅信号引入线连接不同的所述栅线。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吕振华王磊薛艳娜包智颖
申请(专利权)人: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北京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北京;1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