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油管防护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91507 阅读:8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9 18:54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适用于铁路电动液压转辙机油管及线缆的防护装置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SMC复合材料油管防护装置。其特点是包括设置为U型槽状结构的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所述的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外侧拐角处设置有外圆弧角,内侧拐角处设置有内圆弧角,内侧口沿处设置有内口沿圆弧角,外侧口沿处设置有外口沿圆弧角,所述的第二护罩的U型口嵌入第一护罩的U型口内组成防护腔,所述的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组合设置于支架上端面。其抗冲击力强、耐老化、防霉变、阻燃性能强,是目前电动液压转辙机油管的理想防护装置。同时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极大的提高安装施工、维护检查的效率,节省大量作业人员,保障安全作业。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适用于铁路电动液压转辙机油管及线缆的防护装置
,尤其是涉及一种SMC复合材料油管防护装置
技术介绍
随着铁路列车密度不断的增加,使铁路道岔转换频繁、并对整体技术要求的提高。金属类道岔转换的电动液压转辙机油管,此前配套防护装置采用钢质槽钢防护罩,经风吹雨淋后易生锈或被腐蚀,须经常防腐维护;槽钢防护罩自身重量较重,造成运输、安装困难,从而增加了运输成本和安装成本;槽钢的内角、外角及边缘角都比较锐利,安装检修时易损坏油管等设备或划伤操作者;槽钢侧壁自端口至底部向内呈下坡结构,即壁厚不均匀,导致安装时配合不紧密,从而影响安装效率及安装效果,而且安装维修时需要大量施工人员,影响行车安全,延误列车正常调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避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SMC复合材料油管防护装置,从而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陷。为实现上述目的,本技术采取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的一种SMC复合材料油管防护装置,其特点是包括设置为U型槽状结构的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所述的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外侧拐角处设置有外圆弧角,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内侧拐角处设置有内圆弧角,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的内侧口沿处设置有内口沿圆弧角,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的外侧口沿处设置有外口沿圆弧角,所述的第二护罩的U型口嵌入第一护罩的U型口内组成防护腔,所述的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组合设置于支架上端面。所述的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通过抱箍和固定螺栓固位在支架上。所述的第一护罩包括两侧设置有第一立壁和第一护罩底,第一立壁垂直于第一护罩底。所述的第二护罩包括两侧设置有第二立壁和第二护罩底,第二立壁垂直于第二护罩底。所述的第一护罩内廓宽度等于或大于第二护罩外廓宽度,第二护罩外廓高度等于或小于第一护罩内廓高度。所述的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的厚度均匀且相同,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均为SMC复合材料一体成型结构。所述的支架为SMC复合材料一体成型结构,支架设置为单孔支架或双孔结构。所述的一种SMC复合材料油管防护装置,其内圆弧角、外圆弧角、内口沿圆弧角、外口沿圆弧角的设置,使装置拐角的内外侧及口沿处均呈现圆滑状态,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锐利角易伤害设备或伤及操作工人的事情发生;油管防护装置采用SMC复合材料一体成型,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防霉变,耐高温,阻燃及绝缘效果俱佳,从而降低了运输成本,减小了搬运难度,增加了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次数,进而避免了频繁维护带来的安全隐患;第二护罩立壁壁厚统一且垂直于第二护罩低,同时第一护罩立壁壁厚统一且垂直于第一护罩底,且第二护罩、第一护罩外表面光滑,从而确保了第二护罩置入第一护罩后第二护罩外壁与第一护罩内壁快速紧密配合,提高了安装效率且确保了使用效果;第二护罩2外廓高度等于或略小于第一护罩I内廓高度,确保了安装完成后,第二护罩低与第一护罩口沿基本处于同一平面,美观且防护效果良好。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所述的一种SMC复合材料油管防护装置,其确保了铁路电动液压转辙机油管的保护效果。其抗冲击力强、耐老化、防霉变、阻燃性能强,绝缘能力与陶瓷相当,耐高温可达960度,室外老化寿命可达10年以上,是目前电动液压转辙机油管的理想防护装置。同时结构设计合理、实用,极大的提高安装施工、维护检查的效率,节省大量作业人员,保障安全作业。【附图说明】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图1为本技术结构原理示意图;图2为本技术图1中的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结构原理示意图;图3为本技术图2的拆分结构原理示意图;图4为本技术支架为双孔结构原理示意图。图中所示:1.第一护罩,1-1.第一立壁,1-2.第一护罩底,2.第二护罩,2-1.第二立壁,2-2.第二护罩底,3.外圆弧角,4.内圆弧角,5.内口沿圆弧角,6.外口沿圆弧角,7.支架,8.抱箍,9.固定螺栓。【具体实施方式】以下结合附图对本技术的原理和特征进行描述,所举实例只用于解释本技术,并非用于限定本技术的范围。如图1至3所示,所述的一种SMC复合材料油管防护装置,其特点是包括设置为U型槽状结构的第一护罩I和第二护罩2,所述的第一护罩I和第二护罩2外侧拐角处设置有外圆弧角3,第一护罩I和第二护罩2内侧拐角处设置有内圆弧角4,第一护罩I和第二护罩2的内侧口沿处设置有内口沿圆弧角5,第一护罩I和第二护罩2的外侧口沿处设置有外口沿圆弧角6,所述的第二护罩2的U型口嵌入第一护罩I的U型口内组成防护腔所述的第一护罩I和第二护罩2组合设置于支架7上端面。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护罩I和第二护罩2通过抱箍8和固定螺栓9固位在支架7上。O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护罩I包括两侧设置有第一立壁1-1和第一护罩底1-2,第一立壁1-1垂直于第一护罩底1-2。进一步,所述的第二护罩2包括两侧设置有第二立壁2-1和第二护罩底2-2,第二立壁2-1垂直于第二护罩底2-2。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护罩I内廓宽度等于或大于第二护罩2外廓宽度,第二护罩2外廓高度等于或小于第一护罩I内廓高度。进一步,所述的第一护罩I和第二护罩2的厚度均匀且相同,第一护罩I和第二护罩2均为SMC复合材料一体成型结构。进一步,所述的支架7为SMC复合材料一体成型结构,支架7设置为单孔结构。进一步,如图4所示,所述的支架7设置为双孔结构。所述的一种SMC复合材料油管防护装置,其内圆弧角、外圆弧角、内口沿圆弧角、外口沿圆弧角的设置,使装置拐角的内外侧及口沿处均呈现圆滑状态,有效避免了现有技术锐利角易伤害设备或伤及操作工人的事情发生;油管防护装置采用SMC复合材料一体成型,重量轻、强度高、耐腐蚀,防霉变,耐高温,阻燃及绝缘效果俱佳,从而降低了运输成本,减小了搬运难度,增加了使用寿命,降低了维护次数,进而避免了频繁维护带来的安全隐患;第二护罩立壁壁厚统一且垂直于第二护罩低,同时第一护罩立壁壁厚统一且垂直于第一护罩底,且第二护罩、第一护罩外表面光滑,从而确保了第二护罩置入第一护罩后第二护罩外壁与第一护罩内壁快速紧密配合,提高了安装效率且确保了使用效果;第二护罩2外廓高度等于或略小于第一护罩I内廓高度,确保了安装完成后,第二护罩低与第一护罩口沿基本处于同一平面,美观且防护效果良好。所述的一种SMC复合材料油管防护装置,根据铁路电动液压转辙机安装在道轨左右,自由转换安装方向,并套在电动液压转辙机油管的外侧。安装时,现将第二护罩放置在支架7上,然后将第一护罩扣在第二护罩上,第一护罩恰将第二护罩包围,形成良好的防尘、防雨、防风结构。然后将抱箍8设置在第一护罩外围,通过固定螺栓9将抱箍紧固在支架上,同时将第一护罩及第二护罩组合紧固在支架上。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SMC复合材料油管防护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设置为U型槽状结构的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所述的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外侧拐角处设置有外圆弧角,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内侧拐角处设置有内圆弧角,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的内侧口沿处设置有内口沿圆弧角,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的外侧口沿处设置有外口沿圆弧角,所述的第二护罩的U型口嵌入第一护罩的U型口内组成防护腔,所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SMC复合材料油管防护装置,其特征是包括设置为U型槽状结构的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所述的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外侧拐角处设置有外圆弧角,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内侧拐角处设置有内圆弧角,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的内侧口沿处设置有内口沿圆弧角,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的外侧口沿处设置有外口沿圆弧角,所述的第二护罩的U型口嵌入第一护罩的U型口内组成防护腔,所述的第一护罩和第二护罩组合设置于支架上端面。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曹广洲
申请(专利权)人:沧州铁路器材厂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