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82012 阅读:43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19:46
本发明专利技术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光学膜片组、导光板、反射片、胶框、FPC、设于所述FPC上的光源,所述胶框置于所述反射片上,所述光学膜片组和所述导光板收容于所述胶框内,所述胶框的内表面设有弧形凹陷,所述弧形凹陷表面设有第一反射面,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与所述胶框之间,所述光源之出光面朝向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FPC面对所述光源的表面设有第二反射面,所述光源之非出光面设有第三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三反射面共同形成反射腔,经过反射腔反射后的光线混合均匀后进入所述导光板,消除了暗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液晶显示
,尤其涉及一种背光模组及具有所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
技术介绍
液晶显示装置(LCD,Liquid Crystal Display)具有机身薄、省电、无福射等众多优点,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现有市场上的液晶显示装置大部分为背光型液晶显示装置,其包括液晶显示面板及背光模组(backlight module)。液晶显示面板的工作原理是在两片平行的玻璃基板当中放置液晶分子,两片玻璃基板中间有许多垂直和水平的细小电线,通过通电与否来控制液晶分子改变方向,将背光模组的光线折射出来产生画面。由于液晶显示面板本身不发光,需要借由背光模组提供的光源来正常显示影像,因此,背光模组成为液晶显示装置的关键组件之一。请参阅图1,现有技术中,背光模组是将背光源多个LED 2间隔放置于液晶显示面板导光板3 (LGP,Light Guide Plate)的边缘,LED 2发出的光线从导光板3—侧的入光面进入导光板,经反射和扩散后从导光板3出光面射出,再经由光学膜片组,以形成面光源提供给液晶显示面板。这种背光模组至少存在如下问题:由于LED光源是间隔放置的,这样光源向导光板射入的光线会有如图1所示的亮区5和暗区6,造成背光模组光线不均匀,严重的影响了液晶显示面板的成像质量。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背光模组,具有背光模组光线分布均匀的优点。本专利技术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采用上述背光模组的液晶显示器。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专利技术实施方式提供如下技术方案:本专利技术揭示了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光学膜片组、导光板、反射片、胶框、FPC、设于所述FPC上的光源,所述胶框置于所述反射片上,所述光学膜片组和所述导光板收容于所述胶框内,所述胶框的内表面设有弧形凹陷,所述弧形凹陷表面设有第一反射面,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与所述胶框之间,所述光源之出光面朝向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FPC面对所述光源的表面设有第二反射面,所述光源之非出光面设有第三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所述第三反射面共同形成反射腔。其中,所述光源通过刚性导线固定于所述弧形凹陷的焦点上,所述刚性导线电性连接所述FPC与所述光源。 其中,所述光源为矩形,所述光源面对所述导光板的为第一表面,所述光源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相对设置且平行于所述反射板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出光面之间,所述光源第四表面和第五表面相对设置且垂直于所述反射板所在的平面,所述第四表面和所述第五表面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出光面之间,所述第四表面和所述第五表面之间的距离< 3mm,所述第一表面与所述出光面的距离<1mm,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之间的距离< 0.4mm。其中,所述FPC之部分贴附于所述导光板之远离所述反射片的一侧,所述FPC之另一部分贴附于所述胶框之远离所述反射片的一侧。其中,还包括遮光胶带,所述遮光胶带一部分贴附于所述导光板之远离所述反射片的一侧,所述遮光胶带之另一部分贴附于所述胶框之远离所述反射片的一侧,所述遮光胶带介于所述胶框与所述导光板间的面向光源部分设有反射面,所述FPC部分贴附于所述胶框之靠近所述反射片的一侧,所述FPC之另一部分贴附于所述反射片上。其中,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和所述第三反射面通过涂覆反射材料的方式形成反射面。其中,所述光学膜片组包括一上增光片、一下增光片及一扩散片,所述下增光片位于所述上增光片与所述扩散片之间,所述扩散片贴合于所述导光板,所述上增光片与所述显示区贴合。其中,所述导光板的未设置光源的外表面涂覆有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将入射到所述反射面表面的光反射回所述导光板内。其中,所述导光板与所述反射片为无缝接触。本专利技术还揭示一种液晶显示器,包括上述的背光模组。本专利技术实施例具有如下优点或有益效果:在本专利技术实施例的背光模组中,采用将所述胶框内侧上设有弧形凹陷,所述光源之出光面朝向所述弧形凹陷,并在所述弧形凹陷表面、所述FPC面对所述光源的表面和所述光源之非出光面设有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和所述反射片共同形成反射腔的方法,实现将光源的出射光线混合均匀后进入导光板的功能,达到提高液晶面板显示质量的技术效果。【附图说明】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专利技术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专利技术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图1是现有技术背光模组光源设置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第一实施例的背光模组部分截面示意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第二实施例的背光模组部分截面示意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将结合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专利技术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专利技术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专利技术保护的范围。请参阅图2,如图2所示,本专利技术的背光模组100可为液晶背光模组,其包括光学膜片组20、导光板3及反射片4、FPC (柔性电路板)5、光源6和胶框7,所述胶框7置于所述反射片4上,所述光学膜片组20和所述导光板3层叠设置并收容于所述胶框7内,所述光学膜片组20设置于所述导光板3上,用于对从导光板3的出射的光线进行处理,使得从背光模组100出射的光线的强度较大且较为均匀,所述导光板7贴附于所述反射片4上,所述胶框7的内表面设有弧形凹陷(未编号),所述弧形凹陷表面设有第一反射面71,所述光源6位于所述导光板3的入光面31与所述胶框7之间,所述光源出光面62朝向所述第一反射面71,所述FPC 5面对所述光源6的表面设有第二反射面52,所述光源6的非出光面设有第三反射面63,所述第一反射面71、所述第二反射面52、所述第三反射面63共同形成反射腔。通过在所述胶框7内侧上设有弧形凹陷,所述光源之出光面朝向所述弧形凹陷,并在所述弧形凹陷表面、所述FPC面对所述光源的表面和所述光源之非出光面设有反射面,所述反射面和所述反射片共同形成反射腔的,使得光源的出射光线混合均匀后进入导光板的功能,达到提高液晶面板显示质量的效果。进一步的,所述胶框7 —般由挠性材料制成,该挠性材料优选为PC材料(即聚碳酸酯)。进一步优选的,可以将所述光源6通过刚性导线与所述FPC 5电性连接,此外通过所述刚性导线可以将所述光源6固定于所述弧形凹陷的焦点上,使反射腔射出的光线为平行光,光线更加均匀,显示效果更好。作为进一步优选的,所述光源6的为矩形,所述光源为矩形,所述光源面对所述导光板的为第一表面,所述光源第二表面和第三表面相对设置且平行于所述反射板所在的平面,所述第二表面和所述第三表面连接在所述第一表面和所述出光面62之间,所述光源第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a href="http://www.xjishu.com/zhuanli/22/CN104964213.html" title="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原文来自X技术">背光模组及液晶显示器</a>

【技术保护点】
一种背光模组,包括从上到下依次设置的光学膜片组、导光板、反射片,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胶框、FPC、设于所述FPC上的光源,所述胶框置于所述反射片上,所述光学膜片组和所述导光板收容于所述胶框内,所述胶框的内表面设有弧形凹陷,所述弧形凹陷表面设有第一反射面,所述光源位于所述导光板的入光面与所述胶框之间,所述光源之出光面朝向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FPC面对所述光源的表面设有第二反射面,所述光源之非出光面设有第三反射面,所述第一反射面、所述第二反射面和所述第三反射面共同形成反射腔。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曾杰
申请(专利权)人:武汉华星光电技术有限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湖北;4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