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种管棒线材端部加热时的旋转支撑装置制造方法及图纸

技术编号:12172752 阅读:4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10:22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管棒线材端部加热时的旋转支撑装置,包括中频感应加热炉和放置管棒线材的旋转辊道,旋转辊道有多个,并排排列于中频感应加热炉的正前方,与中频感应加热炉一起呈一条线排布。中频感应加热炉对管棒线材端部进行加热时,滚轮带动管棒线材转动,保证其端部加热均匀,消除加热时端部悬臂过长对其直度的影响,减速机正反转交替旋转带动管棒线材正反转交替旋转,消除管棒线材旋转导致的轴向窜动,确保热加工成形产品的质量,提高成品率,通过调整旋转装置的布置方式适应不同长度的管棒线材。解决了应用中频感应加热炉对管棒线材端部加热过程中容易造成端部加热不均匀或造成管棒线材弯曲的问题,确保热加工成形产品的质量,提高成品率。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管棒线材端部加热时的旋转支撑装置
本专利技术涉及管棒线材端部热加工工艺,特别是一种管棒线材端部加热时的旋转支撑装置。
技术介绍
在对管棒线材端部热加工之前,对其端部进行加热是主要工艺之一,管棒线材端部加热的均匀程度和加热后的直度对于热加工成形产品质量的影响非常大。目前市场上管棒线材端部加热应用较多的加热炉是中频感应加热炉,它的加热原理是利用通电的感应线圈产生电磁场对炉膛内的工件进行非接触感应加热,炉膛的感应线圈一般为人工绕制,很难保证绕制的均匀性,这样就会造成管棒线材端部加热的不均匀性。另外不同规格产品的热加工工艺不同,管棒线材端部加热长度也就不同,而对于加热长度较大的管棒线材,由于端部悬臂过长加热时容易产生弯曲现象,甚而影响后续工序的顺利进行。管棒线材端部加热的不均匀和较大的弯曲度最直接的危害就是加工产品质量不合格,废品率高。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解决现有的市场上,应用中频感应加热炉对管棒线材端部加热过程中容易造成端部加热不均匀或造成管棒线材弯曲的问题,保证管棒线材端部加热的均匀性和直度,确保热加工成形产品的质量,提高成品率。为此,本专利技术提供了一种管棒线材端部加热时的旋转支撑装置,包括中频感应加热炉和放置管棒线材的旋转辊道,所述的旋转辊道有多个,并排排列于中频感应加热炉的正前方,且与中频感应加热炉一起呈一条线排布。所述的旋转辊道由轴承座、减速机、支座、滚轮一、齿轮一、轴一、滚轮二、齿轮二、轴二、齿轮三组成,所述的轴承座和减速机通过螺栓安装在支座上,减速机连接在电动机上,齿轮三通过键联接在减速机输出轴上,轴一和轴二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内,轴一和轴二末端分别安装有齿轮一和齿轮二,齿轮一和齿轮二均与齿轮三啮合;所述的滚轮一和滚轮二分别通过键联接在轴一、轴二上,且滚轮一和滚轮二的外沿相平且分别高于齿轮一和齿轮二外沿。所述的轴一和轴二的轴线在同一水平线上,齿轮一和齿轮二直径相同,滚轮一和滚轮二的直径相同。所述的齿轮三与齿轮一、齿轮二的传动比均为1。本专利技术的有益效果:1、调整旋转辊道的布置方式适应不同长度的管棒线材。2、管棒线材加热时缓慢旋转,保证管棒线材端部加热的均匀性和直度。3、管棒线材正反向交替转动,消除管棒线材转动导致的轴向窜动,使其端面位置保持不变。以下将结合附图对本专利技术做进一步详细说明。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的设备分布示意图。图2是旋转辊道的结构主视图。图3是旋转辊道的结构侧视图。附图标记说明:1、中频感应加热炉;2、旋转辊道;3、管棒线材;4、轴承座;5、减速机;6、支座;7、滚轮一;8、齿轮一;9、轴一;10、滚轮二;11、齿轮二;12、轴二;13、齿轮三。具体实施方式实施例1:本实施例提供一种管棒线材端部加热时的旋转支撑装置,如图1所示,包括中频感应加热炉1和放置管棒线材3的旋转辊道2,所述的旋转辊道2有多个,并排排列于中频感应加热炉1的正前方,且与中频感应加热炉1一起呈一条线排布,相邻两个旋转辊道2间相距一定的距离,可以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本实施例的这种管棒线材端部加热时的旋转支撑装置,将管棒线材3放置在旋转辊道2上,然后利用中频感应加热炉1进行加热,由于旋转辊道2能够带动其上的管棒线材3进行旋转,所以在中频感应加热炉1对管棒线材3端部加热时,受热比较均匀,保证了端部加热的均匀性。由于本实施例中旋转辊道2有多个,与中频感应加热炉1一起呈一字型排列,所以不同长度的管棒线材3本专利技术均可以适用,根据管棒线材3的具体长度,选择布置旋转辊道2的个数。实施例2:在实施例1的基础上,如图2和图3所示,本实施例对旋转辊道2的具体结构进行限定,本实施例中,旋转辊道2由轴承座4、减速机5、支座6、滚轮一7、齿轮一8、轴一9、滚轮二10、齿轮二11、轴二12、齿轮三13组成,所述的轴承座4和减速机5通过螺栓安装在支座6上,减速机5连接在电动机上,齿轮三13通过键联接在减速机5输出轴上,轴一9和轴二12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4内,轴一9和轴二12末端分别安装有齿轮一8和齿轮二11,齿轮一8和齿轮二11均与齿轮三13啮合。滚轮一7和滚轮二10分别通过键联接在轴一9、轴二12上,且滚轮一7和滚轮二10的外沿相平且分别高于齿轮一8和齿轮二11外沿。首先,将管棒线材3放在滚轮一7和滚轮二10上,滚轮一7和滚轮二10的圆形结构正好能将管棒线材3置于两者之间。电动机转动,通过减速机5将动力传递出来,带动齿轮三13旋转,齿轮三13与齿轮一8和齿轮二11啮合,则齿轮一8和齿轮二11也会随着转动,齿轮一8和齿轮二11装在轴一9和轴二12上,所以轴一9和轴二12也随着转动,此时装在轴一9和轴二12上的滚轮一7和滚轮二10也旋转起来,滚轮一7和滚轮二10带动其上的管棒线材3进行旋转,这样中频感应加热炉1加热的部位就随时在变,管棒线材3端部各个部位受热均匀。本实施例中,轴一9和轴二12的轴线在同一水平线上,轴一9和轴二12两轴线相距一定距离,保证滚轮一与滚轮二将不同规格的管棒线材撑起,并且转动平稳,不易滑落。齿轮一8和齿轮二11直径相同,滚轮一7和滚轮二10的直径相同,齿轮三13与齿轮一8、齿轮二11的传动比均为1。直径相同的齿轮、滚轮保证了管棒线材3能够平稳地接受传递来的动能进行旋转。本专利技术设计在中频感应加热炉1对管棒线材3端部加热时支撑并旋转管棒线材,保证其端部加热均匀,消除加热时端部悬臂过长对其直度的影响,调整减速机5正反转交替旋转带动管棒线材3正反转交替旋转,消除管棒线材旋转导致的轴向窜动,确保热加工成形产品的质量,通过调整旋转辊道2的布置方式适应不同长度的管棒线材3。综上所述,中频感应加热炉对管棒线材端部进行加热时,滚轮带动管棒线材转动,保证其端部加热均匀,消除加热时端部悬臂过长对其直度的影响,减速机正反转交替旋转带动管棒线材正反转交替旋转,消除管棒线材旋转导致的轴向窜动,确保热加工成形产品的质量,提高成品率,通过调整旋转装置的布置方式适应不同长度的管棒线材。以上例举仅仅是对本专利技术的举例说明,并不构成对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的限制,凡是与本专利技术相同或相似的设计均属于本专利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管棒线材端部加热时的旋转支撑装置

【技术保护点】
一种管棒线材端部加热时的旋转支撑装置,包括中频感应加热炉(1)和放置管棒线材(3)的旋转辊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辊道(2)有多个,并排排列于中频感应加热炉(1)的正前方,且与中频感应加热炉(1)一起呈一条线排布。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管棒线材端部加热时的旋转支撑装置,包括中频感应加热炉(1)和放置管棒线材(3)的旋转辊道(2),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旋转辊道(2)有多个,并排排列于中频感应加热炉(1)的正前方,且与中频感应加热炉(1)一起呈一条线排布;所述的旋转辊道(2)由轴承座(4)、电动机、减速机(5)、支座(6)、滚轮一(7)、齿轮一(8)、轴一(9)、滚轮二(10)、齿轮二(11)、轴二(12)、齿轮三(13)组成,所述的轴承座(4)和减速机(5)通过螺栓安装在支座(6)上,减速机(5)连接在电动机上,齿轮三(13)通过键联接在减速机(5)输出轴上,轴一(9)和轴二(12)通过轴承安装在轴承座(4)内,轴一(9)...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璐杜学斌徐能惠李永辉
申请(专利权)人:中国重型机械研究院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陕西;61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