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吉林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蜂巢式发泡结构座椅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69330 阅读:1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8 03:14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了一种蜂巢式发泡结构座椅,座椅坐垫和座椅靠背内填充的座椅发泡为蜂巢式发泡结构,蜂巢式发泡结构由多个镂空六角柱状体排列构成,各六角柱状体在空间相互平行悬挂;座椅坐垫内填充的蜂巢式发泡结构包括坐垫第一发泡结构和坐垫第二发泡结构,坐垫第一发泡结构的发泡密度大于坐垫第二发泡结构的发泡密度;座椅靠背内填充的蜂巢式发泡结构包括靠背第一发泡结构、靠背第二发泡结构和靠背第三发泡结构,靠背第三发泡结构的发泡密度大于靠背第一发泡结构的发泡密度,靠背第一发泡结构的发泡密度大于靠背第二发泡结构的发泡密度。本发明专利技术考虑了乘员体压分布特性,充分发挥发泡材料变形特性且能够增强发泡透气性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汽车座椅,具体涉及一种蜂巢式发泡结构座椅
技术介绍
随着汽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对汽车座椅的乘坐舒适性的重视程度显著提高,座椅作为汽车上与乘员直接接触的部件,其舒适程度直接影响乘员的乘坐体验,发泡的软硬程度是决定座椅是否舒适的最主要因素。在以往的座椅发泡设计中,存在以下三个问题:(I)座椅发泡的密度相同,对乘员的部分身体部位支撑太大,对乘员的部分身体部位支撑不足,不能针对乘员不同的身体部位提供不同的支撑力。由于座椅的发泡为一个整体,在发泡受到挤压变形后,发泡的变形空间有限,发泡不能充分变形以适应乘员的身体轮廓,乘员长时间乘坐时会有硬物感。(2)发泡的通气性不好,发泡的整体设计导致座椅坐垫的空气不流通,乘员乘坐时臀部的热量会堆积在坐垫上无法排出,不仅会大大降低座椅的乘坐舒适品质,长期乘坐还可能引起各种疾病。(3)座椅发泡各处的密度相同,但是乘员在座椅上的应力分布是不均匀的,座椅的应力集中区域和普通接触区域所需要的承载力不同,乘员对座椅不同部位软硬程度的要求也不同,长时间使用座椅,乘员的部分身体部位会因为发泡过硬或者是发泡的支撑不足而产生肌肉疲劳,而且座椅在乘员与座椅接触的应力集中区域磨损较大,直接影响座椅的外观,缩减整椅的正常使用寿命。目前市场中的汽车座椅发泡主要由聚氨酯生产得到,发泡的密度是汽车座椅的一个重要物理性质指标,不仅关系到汽车座椅坐垫和靠背的成本,更重要的是影响座椅的乘坐舒适性和整车的驾乘体验感。当汽车座椅发泡密度减小时,汽车座椅发泡的抗张强度降低,伸长率减小,压缩永久变形增强,耐用性变差,汽车座椅发泡的舒适性随密度的减小和厚度变薄而变差。因此,要增大在座椅高强度挤压处的发泡密度。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专利的目的是设计一种考虑乘员体压分布特性的,充分发挥发泡材料变形特性且能够增强发泡透气性能的蜂巢式发泡结构座椅,满足乘员对座椅通气性要求。本专利技术专利采用以下技术方案,结合附图:一种蜂巢式发泡结构座椅,包括座椅坐垫15和座椅靠背14,坐垫和靠背内均填充有座椅发泡,所述座椅坐垫15和座椅靠背14内填充的座椅发泡为蜂巢式发泡结构,所述蜂巢式发泡结构由多个镂空六角柱状体排列构成,各六角柱状体在空间相互平行悬挂。所述的一种蜂巢式发泡结构座椅,其中,座椅坐垫15内填充的蜂巢式发泡结构包括坐垫第一发泡结构6和坐垫第二发泡结构7,所述坐垫第一发泡结构6设置在座椅坐垫15的左半臀区域2和右半臀区域I,所述坐垫第二发泡结构7设置在座椅坐垫15的左大腿区域5、右大腿区域3和大腿中间区域4,所述坐垫第一发泡结构6的发泡密度大于坐垫第二发泡结构7的发泡密度。所述的一种蜂巢式发泡结构座椅,其中,坐垫第一发泡结构6的发泡密度为坐垫第二发泡结构7发泡密度的1.5?2.5倍。所述的一种蜂巢式发泡结构座椅,其中,座椅靠背14内填充的蜂巢式发泡结构包括靠背第一发泡结构16、靠背第二发泡结构17和靠背第三发泡结构,所述靠背第一发泡结构16设置在座椅靠背14的左肩部区域9和右肩部区域8,所述靠背第二发泡结构设置在座椅靠背14的左边侧区域11和右边侧区域10,所述靠背第三发泡结构设置在座椅靠背14的腰部区域13,所述靠背第三发泡结构的发泡密度大于靠背第一发泡结构16的发泡密度,靠背第一发泡结构16的发泡密度大于靠背第二发泡结构17的发泡密度。与现有的座椅发泡设计相比,本专利提供的蜂巢式发泡座椅具有以下优点:(I)座椅发泡采用蜂巢式结构,具有结构坚固的特点,且蜂巢式结构发泡的垂直座椅表面方向的变形空间大,即使是体重较大的乘客也不会因为发泡的变形不足而产生硬物感,发泡表面能够更好地贴合乘员的轮廓曲线。当乘员就坐于座椅上时,乘员的重量分布在发泡的六角柱状体上,发泡的受力方向垂直于发泡表面,空间上与六角柱状体平行。发泡材料在纵向力的作用下,沿着受力方向变形,即在六角柱状体的体高方向变形,发泡沿着材料的压缩特性曲线变形,空心六角柱状体为发泡的纵向变形提供足够的变形空间,依据乘员体重的不同,发泡六角柱状体可进行较大程度变形。(2)所述的蜂巢式发泡结构座椅坐垫和靠背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的发泡密度不同,对乘员的支撑力不同,座椅的软硬程度也不同。座椅坐垫发泡根据人体最佳体压分布原则,分为五个区域,分别为左半臀区域,右半臀区域,左大腿区域,右大腿区域,大腿中间区域。座椅靠背发泡根据人体最佳体压分布原则,分为六个区域,分别为左肩区域,右肩区域,背部区域,腰部区域,左边侧区域,右边侧区域。所述的座椅坐垫和靠背的发泡密度根据人体在座椅上的体压分布进行差别设置,因此能够为乘员的不同身体部位提供不同的支撑力。在座椅的应力集中区域,即坐垫的左右半臀区域和靠背的背部区域,蜂巢式发泡结构的六角柱状体密度增大,即增加发泡表面六边形的个数。座椅坐垫的应力集中主要分布在乘员左右半臀的坐骨结点处,座椅靠背的应力集中主要分布在乘员的背部。以往的座椅设计中发泡均为同一密度,座椅应力集中区域的发泡不能提供足够的支撑,乘员长期乘坐,发泡材料会产生永久变形,而且座椅应力集中区域的发泡磨损较大,会影响座椅的外观及整椅的使用寿命。(3)所述的蜂巢式发泡结构的六角柱状体中心为镂空设计,乘员在座椅表面堆积的热量可以通过镂空结构排出,提高了座椅发泡的透气性,能够给乘员带来很好的热舒适体验。以往的发泡设计中,发泡为整体设计,透气性差,乘员臀部和背部的热量无法排出,座椅的热舒适性较差。【附图说明】图1是本专利技术蜂巢式发泡结构座椅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本专利技术蜂巢式发泡结构座椅的的俯视图;图3是本专利技术蜂巢式发泡结构座椅的的侧视图;图4是乘员在座椅靠背上的体压分布图;图5是乘员在座椅坐垫上的体压分布图;【具体实施方式】下面再结合附图进一步说明本专利技术的技术方案。附图1表示了本蜂巢式发泡结构座椅的结构示意图,蜂巢式发泡结构座椅包括座椅坐垫15和座椅靠背14,坐垫和靠背内均填充有座椅发泡,坐垫和靠背内填充的座椅发泡为蜂巢式发泡结构,外形与蜂巢相似,该蜂巢式发泡结构由多个镂空六角柱状体排列构成,各六角柱状体在空间相互平行悬挂,垂直于座椅上与乘员接触的椅面。蜂巢式发泡结构具体包括不同密度的发泡结构,通过在座椅坐垫发泡的压力集中区域增加六角柱状体的数目,可增大发泡的密度,即在乘员与座椅接触的压力较大区域增加发泡六角柱状体的密集程度。假定座椅坐垫发泡表面的六边形边长为D,那么在左右半臀处的六边形边长为D/2时,六角柱状体的个数增加4倍,理论上发泡的密度也增加4倍,坐垫发泡的抗张强当前第1页1 2 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

【技术保护点】
一种蜂巢式发泡结构座椅,包括座椅坐垫(15)和座椅靠背(14),坐垫和靠背内均填充有座椅发泡,其特征在于,所述座椅坐垫(15)和座椅靠背(14)内填充的座椅发泡为蜂巢式发泡结构,所述蜂巢式发泡结构由多个镂空六角柱状体排列构成,各六角柱状体在空间相互平行悬挂。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高镇海陈飞高菲胡宏宇宋学伟刘鹏
申请(专利权)人:吉林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吉林;22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