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宁波大学专利>正文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桁架组合楼板及其拼接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163512 阅读:12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6 12:57
本发明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桁架组合楼板及其拼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预制板组装而成的底板,以及浇注在前述底板上方及预制板拼接缝之间的浇筑层;其中预制板采用I型预制板或II型预制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预制装配式钢筋桁架组合楼板包括预制板组装而成的底板以及浇注在底板上方及预制板拼接缝之间的浇筑层,所浇注的混凝土可采用轻骨料混凝土使整体结构的重量减轻而降低基础造价,并使建筑结构的抗震性能得到改善,具有足够的承载能力、且可预制装配化施工、可大大缩短工期,施工方便;预制板的底部钢板在预制时已完全包裹在混凝土内,而无须对其进行二次处理,可进一步缩短组合楼板的施工周期。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桁架组合楼板及其拼接方法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预制装配式组合楼板及其拼接方法,属于结构工程领域。
技术介绍
目前,建筑中楼板常采用现浇楼板、压型钢板组合楼板和钢筋桁架组合楼板三种形式。现浇楼板有支模、钢盘布设、拆模等工序,现场工作量大,效率低下,钢筋容易移位引起质量下降,另外,随着人工成本的上涨,施工费用大幅增加。相较现浇楼板,压型钢板组合楼板省去了支模工序,由于压型钢板带有一定高度的肋,因此楼板总厚度一般情况下略厚,建筑物室内净高减小,板底不平整不利于装修。也由于肋的存在,楼板的总重量会有所降低。钢筋桁架组合楼板工厂化程度高,现场工作量小,在建筑结构中尤其是钢结构中,钢筋桁架组合楼承板已得到广泛的应用。但该楼盖有三个明显的缺陷:(1)楼板中的混凝土为现场浇注,对施工周期影响较大;(2)混凝土仍为普通混凝土、楼板自重较大;(3)需要对底部镀锌钢板进行二次处理,对工期造成二次不利影响。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所要解决的首要技术问题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提供一种既有足够的承载能力、又因较轻的重量而具有良好的抗震性能,且装配化施工的预制装配式钢筋桁架组合楼板。本专利技术进一步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上述预制装配式钢筋桁架组合楼板的拼接方法。本专利技术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该预制装配式钢筋桁架组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预制板组装而成的底板,以及浇注在前述底板上方及预制板拼接缝之间的浇筑层;其中预制板采用I型预制板或II型预制板:I型预制板,包括由第一上弦钢筋,第一下弦钢筋,第一腹杆和第一底部钢板组成的钢筋桁架楼承板;所述第一底部钢板的左侧设置有多组用于预制板拼装的第一槽钢,所述第一底部钢板的右侧对称设置有多组用于预制板拼装的第一槽钢或用于边界固定的第二槽钢;第一槽钢或第二槽钢上端与第一腹杆点焊连接,第一槽钢或第二槽钢中部与第一下弦钢筋点焊连接,第一槽钢或第二槽钢下端焊接在第一底部钢板上;纵向对称设置的第一槽钢之间或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之间设有连接钢筋;所述第一底部钢板的下侧设有第三槽钢,第三槽钢的开口端延伸有翼缘从而使截面呈“几”字型,第三槽钢的上端与第一上弦钢筋点焊连接,第三槽钢的下端焊接在第一底部钢板上;第一底部钢板的四周设置有第一挡板,位于第一挡板内的第一底部钢板上设置有浇注孔,第一挡板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有混凝土从而将第一上弦钢筋,第一下弦钢筋,第一腹杆和第一底部钢板包裹在混凝土内;II型预制板,包括由第二上弦钢筋,第二下弦钢筋,第二腹杆和第二底部钢板组成的钢筋桁架楼承板;所述第二底部钢板的左侧设置有多组用于预制板拼装的第一槽钢,所述第二底部钢板的右侧对称设置有多组用于预制板拼装的第一槽钢或用于边界固定的第二槽钢;第一槽钢或第二槽钢上端与第二腹杆点焊连接,第一槽钢或第二槽钢中部与第二下弦钢筋点焊连接,第一槽钢或第二槽钢下端焊接在第二底部钢板上;纵向对称设置的第一槽钢之间或第一槽钢和第二槽钢之间设有连接钢筋;第二底部钢板四周设置有第二挡板,位于第二挡板内的第二底部钢板上设置有浇注孔;第二挡板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有混凝土从而将第二上弦钢筋,第二下弦钢筋,第二腹杆和第二底部钢板包裹在混凝土内;所述底板由若干I型预制板组装而成,或由若干II型预制板组装而成,或由若干I型预制板和II型预制板组装而成;组装时,I型预制板或II型预制板与一个边界之间通过第二槽钢和第一边界连接件连接固定,I型预制板或II型预制板与另一个边界之间通过第二边界连接件连接固定,相邻两块I型预制板横向之间通过第一槽钢连接固定;相邻两块II型预制板横向之间通过第一槽钢连接固定;相邻的I型预制板和II型预制板横向之间通过第一槽钢连接固定,相邻的两块I型预制板纵向之间通过第三槽钢连接固定。进一步地,两块相邻的所述I型预制板纵向之间通过所述第三槽钢连接固定的具体连接方式为:将两块相邻的I型预制板纵向对齐,然后使上方I型预制板的第三槽钢与下方I型预制板的第三槽钢对齐,然后在上下两个第三槽钢内部穿设一截面呈口字形、外周壁能与第三槽钢内周壁配合的插入式方管,最后通过两组螺栓将插入式方管与上下两个第三槽钢连接固定。作为改进,相邻两块所述I型预制板横向之间通过所述第一槽钢连接固定的具体连接方式为:将两块相邻的I型预制板横向对齐,然后使左边I型预制板的第一槽钢与右边I型预制板的第一槽钢对齐,然后在左右两个第一槽钢外套设U型连接件,最后通过两组螺栓将U型连接件与左右两个第一槽钢连接固定;相邻两块II型预制板横向之间的连接方式同上;相邻的I型预制板和II型预制板横向之间的连接方式同上。作为改进,所述I型预制板与一个边界之间通过所述第二槽钢连接固定的具体连接方式为:在所述第二槽钢外套设一截面呈“几”字型的第一边界连接件,该第一边界连接件的内周壁与第二槽钢的外周壁相配一致,然后通过螺栓将第一边界连接件与边界钢梁连接固定,或直接通过预埋螺栓将第一边界连接件与边界钢梁连接固定;II型预制板与一个边界之间的连接方式同上。再改进,所述I型预制板与另一个边界之间的连接方式为:第二边界连接件的截面呈“几”字型,I型预制板中第一下弦钢筋与第二边界连接件内壁点焊连接,第二边界连接件与边界钢梁之间通过预埋螺栓或螺栓连接固定;II型预制板与另一个边界之间的连接方式同上。再改进,所述II型预制板在纵向上的长度等于I型预制板在纵向上长度的两倍,所述II型预制板在横向上的宽度与I型预制板在横向上的宽度相同。再改进,所述第一挡板的高度高于第一上弦钢筋;所述第二挡板的高度高于第二上弦钢筋。再改进,所述I型预制板和II型预制板的混凝土上表面均设置有供轻骨料混凝土浇筑的预留槽道。再改进,所述第一底部钢板的四个边界处设有用于监测第一底部钢板是否被混凝土完全包裹的第一木块;所述第二底部钢板的四个边界处设有用于监测第二底部钢板是否被混凝土完全包裹的第二木块。本专利技术还提供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桁架组合楼板的拼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工序:(1)、在工厂预先加工制作I型预制板、II型预制板、插入式方管、U型连接件、第一边界连接件和第二边界连接件;(2)、根据实际尺寸要求,在施工现场的边界一侧拼接两块I型预制板或一块II型预制板,将另一侧边界拼接两块I型预制板或一块II型预制板,然后再依次拼接中间预制板,中间预制板同样可以选择两块I型预制板或一块II型预制板;具体拼接时:将两块I型预制板或一块II型预制板与一侧边界连接固定;再将两块I型预制板或一块II型预制板与另一侧边界连接固定;再将两块I型预制板或一块II型预制板与左侧和右侧的两块I型预制板或一块II型预制板之间横向连接固定,以此类推,完成中间预制板的拼接,从而形成预制装配式钢筋桁架组合楼板的底板;选择两块I型预制板进行拼装时,需要将两块I型预制板之间进行纵向连接;(3)、当预制装配式钢筋桁架组合楼板的底板铺设到位后,检测预制板的拼接缝是否连接稳定及边界连接件是否全部固定之后,最后在底板上方、及预制板拼接缝之间以及四周边界槽道内浇注轻骨料混凝土或水泥砂浆的浇筑层,浇筑层的表面需要平整,并应保证拼接缝和四周边界槽道处的密实性,从而形成完整的预制装配式钢筋桁架组合楼板。与现有技术相比,本专利技术的优点在于(1)、预制装配式钢筋桁架组合楼板包括预制板组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桁架组合楼板及其拼接方法

【技术保护点】
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桁架组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预制板组装而成的底板,以及浇注在前述底板上方及预制板拼接缝之间的浇筑层;其中预制板采用I型预制板(1)或II型预制板(2):I型预制板(1),包括由第一上弦钢筋(11),第一下弦钢筋(12),第一腹杆(13)和第一底部钢板(14)组成的钢筋桁架楼承板;所述第一底部钢板(14)的左侧设置有多组用于预制板拼装的第一槽钢(15),所述第一底部钢板(14)的右侧对称设置有多组用于预制板拼装的第一槽钢(15)或用于边界固定的第二槽钢(16);第一槽钢(15)或第二槽钢(16)上端与第一腹杆(13)点焊连接,第一槽钢(15)或第二槽钢(16)中部与第一下弦钢筋(12)点焊连接,第一槽钢(15)或第二槽钢(16)下端焊接在第一底部钢板(14)上;纵向对称设置的第一槽钢(15)之间或第一槽钢(15)和第二槽钢(16)之间设有连接钢筋(3);所述第一底部钢板(14)的下侧设有第三槽钢(17),第三槽钢(17)的开口端延伸有翼缘从而使截面呈“几”字型,第三槽钢(17)的上端与第一上弦钢筋(11)点焊连接,第三槽钢(17)的下端焊接在第一底部钢板(14)上;第一底部钢板(14)的四周设置有第一挡板,位于第一挡板内的第一底部钢板(14)上设置有浇注孔(4),第一挡板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有混凝土从而将第一上弦钢筋(11),第一下弦钢筋(12),第一腹杆(13)和第一底部钢板(14)包裹在混凝土内;II型预制板(2),包括由第二上弦钢筋(21),第二下弦钢筋(22),第二腹杆(23)和第二底部钢板(24)组成的钢筋桁架楼承板;所述第二底部钢板(24)的左侧设置有多组用于预制板拼装的第一槽钢(15),所述第二底部钢板(24)的右侧对称设置有多组用于预制板拼装的第一槽钢(15)或用于边界固定的第二槽钢(16);第一槽钢(15)或第二槽钢(16)上端与第二腹杆(23)点焊连接,第一槽钢(15)或第二槽钢(16)中部与第二下弦钢筋(22)点焊连接,第一槽钢(15)或第二槽钢(16)下端焊接在第二底部钢板(24)上;纵向对称设置的第一槽钢(15)之间或第一槽钢(15)和第二槽钢(16)之间设有连接钢筋(3);第二底部钢板(24)四周设置有第二挡板,位于第二挡板内的第二底部钢板(24)上设置有浇注孔(4);第二挡板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有混凝土从而将第二上弦钢筋(21),第二下弦钢筋(22),第二腹杆(23)和第二底部钢板(24)包裹在混凝土内;所述底板由若干I型预制板(1)组装而成,或由若干II型预制板(2)组装而成,或由若干I型预制板(1)和II型预制板(2)组装而成;组装时,I型预制板1或II型预制板(2)与一个边界之间通过第二槽钢(16)和第一边界连接件(7)连接固定,I型预制板(1)或II型预制板(2)与另一个边界之间通过第二边界连接件(8)连接固定,相邻两块I型预制板1横向之间通过第一槽钢(15)连接固定;相邻两块II型预制板(2)横向之间通过第一槽钢(15)连接固定;相邻的I型预制板(1)和II型预制板(2)横向之间通过第一槽钢(15)连接固定,相邻的两块I型预制板(1)纵向之间通过第三槽钢(17)连接固定。...

【技术特征摘要】
1.一种预制装配式钢筋桁架组合楼板,其特征在于:包括由预制板组装而成的底板,以及浇注在前述底板上方及预制板拼接缝之间的浇筑层;其中预制板采用I型预制板(1)或II型预制板(2):I型预制板(1),包括由第一上弦钢筋(11),第一下弦钢筋(12),第一腹杆(13)和第一底部钢板(14)组成的钢筋桁架楼承板;所述第一底部钢板(14)的左侧设置有多组用于预制板拼装的第一槽钢(15),所述第一底部钢板(14)的右侧对称设置有多组用于预制板拼装的第一槽钢(15)或用于边界固定的第二槽钢(16);第一槽钢(15)或第二槽钢(16)上端与第一腹杆(13)点焊连接,第一槽钢(15)或第二槽钢(16)中部与第一下弦钢筋(12)点焊连接,第一槽钢(15)或第二槽钢(16)下端焊接在第一底部钢板(14)上;纵向对称设置的第一槽钢(15)之间或第一槽钢(15)和第二槽钢(16)之间设有连接钢筋(3);所述第一底部钢板(14)的下侧设有第三槽钢(17),第三槽钢(17)的开口端延伸有翼缘从而使截面呈“几”字型,第三槽钢(17)的上端与第一上弦钢筋(11)点焊连接,第三槽钢(17)的下端焊接在第一底部钢板(14)上;第一底部钢板(14)的四周设置有第一挡板,位于第一挡板内的第一底部钢板(14)上设置有浇注孔(4),第一挡板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有混凝土从而将第一上弦钢筋(11),第一下弦钢筋(12),第一腹杆(13)和第一底部钢板(14)包裹在混凝土内;II型预制板(2),包括由第二上弦钢筋(21),第二下弦钢筋(22),第二腹杆(23)和第二底部钢板(24)组成的钢筋桁架楼承板;所述第二底部钢板(24)的左侧设置有多组用于预制板拼装的第一槽钢(15),所述第二底部钢板(24)的右侧对称设置有多组用于预制板拼装的第一槽钢(15)或用于边界固定的第二槽钢(16);第一槽钢(15)或第二槽钢(16)上端与第二腹杆(23)点焊连接,第一槽钢(15)或第二槽钢(16)中部与第二下弦钢筋(22)点焊连接,第一槽钢(15)或第二槽钢(16)下端焊接在第二底部钢板(24)上;纵向对称设置的第一槽钢(15)之间或第一槽钢(15)和第二槽钢(16)之间设有连接钢筋(3);第二底部钢板(24)四周设置有第二挡板,位于第二挡板内的第二底部钢板(24)上设置有浇注孔(4);第二挡板围成的空间内浇筑有混凝土从而将第二上弦钢筋(21),第二下弦钢筋(22),第二腹杆(23)和第二底部钢板(24)包裹在混凝土内;所述底板由若干I型预制板(1)组装而成,或由若干II型预制板(2)组装而成,或由若干I型预制板(1)和II型预制板(2)组装而成;组装时,I型预制板(1)或II型预制板(2)与一个边界之间通过第二槽钢(16)和第一边界连接件(7)连接固定,I型预制板(1)或II型预制板(2)与另一个边界之间通过第二边界连接件(8)连接固定,相邻两块I型预制板(1)横向之间通过第一槽钢(15)连接固定;相邻两块II型预制板(2)横向之间通过第一槽钢(15)连接固定;相邻的I型预制板(1)和II型预制板(2)横向之间通过第一槽钢(15)连接固定,相邻的两块I型预制板(1)纵向之间通过第三槽钢(17)连接固定。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预制装配式钢筋桁架组合楼板,其特征在于:两块相邻的所述I型预制板(1)纵向之间通过所述第三槽钢(17)连接固定的具体连接方式为:将两块相邻的I型预制板(1)纵向对齐,然后使上方I型预制板(1)的第三槽钢(17)与下方I型预制板(1)的第三槽钢(17)对齐,然后在上下两个第三槽钢(17)内部穿设一截面呈口字形、外周壁能与第三槽钢(17)内周壁配合的插入式方管(5),最后通过两组螺栓(30)将插入式方管(5)与上下两个第三槽钢(17)连接固定。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预制装配式钢筋桁架组合楼板,其特征在于:相邻两块所述I型预制板(1)横...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新堂
申请(专利权)人:宁波大学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浙江;3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