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动车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61268 阅读:88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4 23:37
已知的是,通过处于内部的成型结构来加强机动车的两个外坎梁。本发明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出一些措施,用以使由于碰撞朝客舱方向运动的机动车前轮发生变形和破坏。这一点如下实现,即,在坎梁的空腔中设置的加强型材具有至少一个附加的加强型材,各加强型材的布置结构和/或形状和/或长度和/或材料和/或连接设计为,使得各加强型材的端面在相应车轮对相应坎梁的相应前端部的碰撞能量对应地高时破坏车轮连同属于它的构件。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机动车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机动车。
技术介绍
由EP1401685B1已知用于在部分重叠的前部碰撞时实现损害限制的方法和包括起到该作用的装置的机动车。所说部分重叠的前部碰撞可理解为如下所述的前部碰撞,其中车辆以基本上平行的、但侧向相互错开的方向矢量彼此相向运动。碰撞区因此仅为前部车厢的一个侧向部分。在由EP1401685B1已知的车辆中,在两个机动车发生部分重叠的前部碰撞时导致前轮向内偏转,从而轮辋的外侧作为挡护板起作用,对向车辆或者其碰撞侧的车轮在该挡护板上滑开。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任务是,提出一些措施,用以使由于碰撞朝客舱方向运动的机动车前轮发生变形和破坏。该任务通过如下所述的特征得以解决。机动车,包括形成客舱的车身;并包括在客舱前面构成的车体前端,两个车轮罩构成在所述车体前端上,分别有一个前轮可转向地设置在所述车轮罩中;以及包括向前朝车体前端限定客舱边界的端壁,其中,所述端壁在侧向分别由一个前车身立柱限定,分别在相应的前车身立柱的一个下端部处构成有各一个坎梁的前端部,相应的坎梁沿机动车的纵向向后伸展,相应的坎梁分别形成一个空心型材,在该空心型材的空腔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型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坎梁空心型材的空腔中设置的加强型材具有至少一个附加的加强型材,各加强型材的布置结构和/或形状和/或长度和/或材料和/或连接设计为,使得各加强型材的端面在相应车轮对相应坎梁的相应前端部的碰撞能量对应高时破坏该车轮连同属于它的构件,分别存在的所述附加的加强型材从相应坎梁的前端部在预先确定的长度x47、x51上沿相应坎梁的纵向延伸,各加强型材相互连接并且相应加强型材在其相应前端部上在所述坎梁前端部的高度中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端面。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机动车具有形成客舱的车身。在客舱前面设置有车体前端,两个车轮罩构成在所述车体前端上。在相应的车轮罩中分别可转向地设置一个前轮。该机动车具有向前朝车体前端限定客舱边界的端壁,其中,所述端壁侧向分别由前车身立柱限定,分别在相应的前车身立柱的一个下端部处构成有各一个坎梁(Schweller)的前端部,相应的坎梁沿机动车的纵向向后伸展至相应的后面的车轮罩,相应的坎梁分别形成一个空心型材,在该空心型材的空腔中设置至少一个加强型材。有利地,在坎梁的空腔中所设置的加强型材配有至少一个附加的加强型材。各加强型材的布置结构、形状、长度、材料和/或连接设计为,使得加强型材的端面在相应车轮碰撞到相应坎梁的相应前端部的碰撞能量对应地高时破坏车轮连同属于它的构件。总是存在的附加的加强型材有利地从坎梁的前端部在预先确定的长度上延伸。该相应的最初存在的加强型材与相应的附加的加强型材连接。相应加强型材在其相应前端部上在坎梁的前端部的高度中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端面。在一种有利的实施形式中,在坎梁的空腔中设置的、要加强的加强型材具有帽形的(带边礼帽形的)横截面。相应的附加的加强型材有利地具有U形的横截面。相应的附加的加强型材在一种有利的实施形式中与已经存在的加强型材形成一封闭的断面轮廓。有利地,相应的附加的加强型材通过侧壁区段连接在已经存在的加强型材的沿车辆横向延伸的、大致处于水平的纵向侧壁上。在坎梁的空腔中,通过两个加强型材的布置结构在一种有利的实施形式中得到封闭的多腔型材,该多腔型材包括三个封闭的腔室或断面轮廓。除了在要加强的加强型材的内面上设置的U形的加强型材,还有利地设有至少一个另外的加强型材,所述另外的加强型材向下和/或向上形成加强型材的处于垂直平面中的纵向侧壁的延长部,从而产生包括至少四个封闭的腔室的至少一个多腔型材。在一种有利的实施形式中,坎梁的材料是金属或非金属的材料如纤维增强的塑料。要加强的加强型材的材料有利地是金属或非金属的材料如纤维增强的塑料。加强用的第一个加强型材的材料在一种有利的实施形式中是金属或非金属的材料如纤维增强的塑料。有利地,加强用的第二个加强型材的材料是金属或非金属的材料如纤维增强的塑料。第一个附加的加强型材的长度和第二个附加的加强型材的长度在一种有利的实施形式中在如下所述长度上延伸,该长度大致对应于在其上所构成的相应A柱的平均宽度。通过按照本专利技术的措施可耗散能量并阻止客舱变形。附图说明下文借助附图示例性说明本专利技术的实施形式。在此示出:图1为机动车的左边一半的前部区域沿从下方到机动车底侧的观察方向的示意图;图2为在端壁和外坎梁之间的区域以及在事故时车轮或轮辋朝外坎梁方向移动的放大图;图3为机动车的前部区域在A柱和在其上连接的外坎梁的高度中的侧视图,其中,外坎梁的前端部是剖切开的,从而可看见唯一的附加加固型材;图4为外坎梁的沿朝处于外坎梁前面的前轮的轮辋的观察方向的剖面,以及图5为外坎梁朝前轮的处于坎梁前面的轮辋的方向的剖视图,其中,在坎梁的空腔中设置有两个附加加固型材。具体实施方式图1以从下方观察的视图示出了机动车1的前部区域。机动车1具有包括客舱4的车身2。客舱4的底部3在图1中示出。在客舱4的端壁5前面构成机动车1的车体前端6。在机动车1的车体前端6中,在两个沿车辆横向y间隔开的纵梁7和两个沿车辆横向y间隔开的发动机支架梁8(图3)之间设置发动机9以及其他的构件,例如冷却器10。在相应纵梁7的相应前端部11上在图1中示出的实施形式中设置了保险杠12。在两个纵梁7和车体前端6的两个发动机支架梁8之间的区域沿车辆横向y和车辆竖向z限定发动机舱13。相应纵梁7的后端部14在客舱4的底部3上例如设置在后排座椅的高度中或者伸展至构成于车辆尾部的后纵梁。在端壁5前面,在示出的实施形式中,在车体前端6中在两侧分别在相应纵梁7和相应坎梁16的前端部17之间在相应车轮罩22的后端部的高度中设置有一横梁15。在保险杠12的外端部18、纵梁7的向外指向的外表面19和端壁5的朝车体前端6指向的外表面20和横梁15的朝车体前端6指向的外表面21之间构成有前面的、未进一步示出的车轮罩22。车轮罩22总是处于车体前端6的两侧。在前面的车轮罩22中,通过未示出的导杆设置了(整体)车轮或车轮23。车轮23具有设置在辐条轮25上的轮胎24。辐条轮25的这种构造例如由DE10130450A1已知。按照在DE10130450A1中所介绍的辐条轮,辐条轮25包括轮盘26以及在其上设置的辐条圈27和在轮盘26中心构成的轮毂28。轮辋29设置在轮盘26上。在图1中,车轮23平行于机动车1的沿车辆纵向x伸展的纵轴线30。轮胎24的轮滚动面31关于端壁5在俯视图中处于最小的距离x5,24,min中。车轮23在图1中具有符合功能的状态32并且在驱动机动车1时向前沿车辆纵向x引起直行行驶。在图2中,在符合功能的状态32和不符合功能的状态33中示出了车轮23。此外在图2中省略了轮胎24。车轮23例如由于事故而从在图1中示出的符合功能的状态32移动到图2的不符合功能的状态33中,在该事故中,轮胎24的朝向保险杠12的轮滚动面31碰撞到障碍物上。与车身2背离的轮辋边缘34撞击到坎梁16的前端部17上。轮辋边缘34对帽形的加强型材36施加载荷。加强型材36具有纵向凸缘39、40,这些纵向凸缘在图3、4和5中示出。通过纵向凸缘39、40,加强型材36在坎梁16的空腔37中紧固在坎梁16的侧壁38a上。在一种实施形式中,坎梁16的侧壁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机动车

【技术保护点】
机动车,包括形成客舱的车身;并包括在客舱前面构成的车体前端,两个车轮罩构成在所述车体前端上,分别有一个前轮可转向地设置在所述车轮罩中;以及包括向前朝车体前端限定客舱边界的端壁,其中,所述端壁在侧向分别由一个前车身立柱限定,分别在相应的前车身立柱的一个下端部处构成有各一个坎梁的前端部,相应的坎梁沿机动车的纵向向后伸展,相应的坎梁分别形成一个空心型材,在该空心型材的空腔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型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坎梁(16)的空腔(37)中设置的加强型材(36)具有至少一个附加的加强型材(47、51),各加强型材(36、47、51)的布置结构和/或形状和/或长度和/或材料和/或连接设计为,使得各加强型材(36、47、51)的端面(56、57、67)在相应车轮(23)对相应坎梁(16)的相应前端部(17)的碰撞能量对应高时破坏该车轮(23)连同属于它的构件(24、25、26、27、28、29)。

【技术特征摘要】
【国外来华专利技术】2013.01.30 DE 102013201558.51.机动车,包括形成客舱的车身;并包括在客舱前面构成的车体前端,两个车轮罩构成在所述车体前端上,分别有一个前轮可转向地设置在所述车轮罩中;以及包括向前朝车体前端限定客舱边界的端壁,其中,所述端壁在侧向分别由一个前车身立柱限定,分别在相应的前车身立柱的一个下端部处构成有各一个坎梁的前端部,相应的坎梁沿机动车的纵向向后伸展,相应的坎梁分别形成一个空心型材,在该空心型材的空腔中设置有至少一个加强型材,其特征在于,在所述空心型材的空腔(37)中设置的加强型材(36)具有至少一个附加的加强型材(47、51),各加强型材(36、47、51)的布置结构和/或形状和/或长度和/或材料和/或连接设计为,使得各加强型材(36、47、51)的端面(56、57、67)在相应车轮(23)对相应坎梁(16)的相应前端部(17)的碰撞能量对应高时破坏该车轮(23)连同属于它的构件(24、25、26、27、28、29),分别存在的所述附加的加强型材(47、51)从相应坎梁(16)的前端部(17)在预先确定的长度(x47、x51)上沿相应坎梁(16)的纵向(x)延伸,各加强型材(36、47、51)相互连接并且相应加强型材(36、47、51)在其相应前端部(49、70、67)上在所述坎梁(16)前端部(17)的高度中分别具有至少一个端面(56、57、67)。2.按照权利要求1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在相应空心型材的空腔(37)中设置的、要加强的所述加强型材(36)具有帽形的横截面。3.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车,其特征在于,相应的第一附加的加强型材(47)具有U形的横截面。4.按照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机动...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I·劳尔E·布雷姆
申请(专利权)人:宝马股份公司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德国;DE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