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属于一种双开门可视垃圾车厢;包括车厢箱体、开设在车厢箱体外表面的垃圾投放口,所述的车厢箱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车厢盖板,车厢盖板的上部与车厢箱体的上部通过铰链铰接在一起,车厢盖板的下部通过锁紧装置与车厢箱体紧固连接,所述的车厢箱体左右两侧的内部与车厢盖板内侧之间设有支撑装置,车厢盖板外侧的上部设有牵引装置,车厢盖板外表面的左侧设有透视窗;具有结构设计合理,在任何情况下垃圾车不需掉头,箱体内部清洗方便彻底且装配更换方便且便于司机观察垃圾车厢内部情况的优点。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属于垃圾车
,具体涉及一种双开门可视垃圾车厢。
技术介绍
垃圾车厢是环卫部门经常用到的清洁工具之一。现有的垃圾车厢都是单开门结构,且没有透视窗,这种结构存在的弊端是:1、在特殊场合或者狭窄路面及社区一角等车辆不易或者不许转弯的场所,拉起钩臂车厢非常困难,尤其是在不许转弯的单行道,若是车厢盖板拉柄方向与车辆方向不一致且若倒车距离长时,则拉起车厢尤为困难,造成进退两难的困境。2、现有的单开门垃圾车厢在冲洗车厢内部时非常不方便,若使用高压水枪冲洗其内部,当冲到前壁上的水回流速度高时,很容易污染路面或者打湿弄脏操作者本人,存在着冲洗质量不高的缺陷。3、在加工方面,单开门的垃圾车厢前壁在装配上是固定的,加工耗时,且周边焊接及拼装成本高,如果前壁受损需要更换,则非常麻烦。4、现有的垃圾车厢由于没有透视窗,司机在前面开车不能够了解垃圾车厢内部的情况,比如垃圾车厢内有可燃物等危险情况,此外,在倾倒垃圾时,没有透视窗,司机不容易观察内部的倾倒情况。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中的缺陷,而提供一种结构设计合理,在任何情况下垃圾车不需掉头,箱体内部清洗方便彻底且装配更换方便且便于司机观察垃圾车厢内部情况的双开门可视垃圾车厢。本技术的目的是这样实现的:包括车厢箱体、开设在车厢箱体外表面的垃圾投放口,所述的车厢箱体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车厢盖板,车厢盖板的上部与车厢箱体的上部通过铰链铰接在一起,车厢盖板的下部通过锁紧装置与车厢箱体紧固连接,所述的车厢箱体左右两侧的内部与车厢盖板内侧之间设有支撑装置,车厢盖板外侧的上部设有牵引装置,车厢盖板外表面的左侧设有透视窗。所述的锁紧装置为门插。所述的锁紧装置为锁扣。所述的支撑装置为支撑杆。所述的支撑装置为伸缩支撑杆。所述的牵引装置为挂钩。所述的牵引装置为拉柄。所述的透视窗上安装有玻璃。本技术的优点如下:1、车厢盖板的上部与车厢箱体的上部通过铰链铰接在一起,使得车厢盖板开启十分方便;2、车厢箱体左右两个柱梁的内部与车厢盖板内侧相对应的位置上分别设有支撑装置,方便装卸和冲洗垃圾;3、前后两个车厢盖板外侧的上部设有牵引装置,使得垃圾车厢在任何情况下都无需掉头,不受使用空间的局限;4、车厢盖板外表面的左侧设有透视窗,便于司机在驾驶室内观察车厢的内部情况,有隐患可以及时排除,即使是在恶劣天气,司机也无需下车,即可观察到车厢内部的情况。【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中A部分的局部放大图。【具体实施方式】为了对本技术的技术特征、目的和效果有更加清楚的理解,现对照【附图说明】本技术的【具体实施方式】,在各图中相同的标号表示相同的部件。为使图面简洁,各图中只示意性地表示出了与技术相关的部分,它们并不代表其作为产品的实际结构。如图1、2所示,本技术为双开门可视垃圾车厢,包括车厢箱体1、开设在车厢箱体I外表面的垃圾投放口 7,所述的车厢箱体I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车厢盖板2,车厢盖板2的上部与车厢箱体I的上部通过铰链3铰接在一起,车厢盖板2的下部通过锁紧装置4与车厢箱体I紧固连接,所述的车厢箱体I左右两侧的内部与车厢盖板2内侧之间设有支撑装置5,车厢盖板2外侧的上部设有牵引装置6,车厢盖板2外表面的左侧设有透视窗8。所述的锁紧装置4为门插。所述的锁紧装置4为锁扣。所述的支撑装置5为支撑杆。所述的支撑装置5为伸缩支撑杆。所述的牵引装置6为挂钩。所述的牵引装置6为拉柄。所述的透视窗8上安装有玻璃。本技术在装卸垃圾使用时,可以将前后两个车厢盖板2同时打开,也可以只打开一个,车厢盖板2打开后,作为优选,可以通过伸缩支撑杆将车厢箱体I与车厢盖板2之间进行支撑。当垃圾车厢想要移动时,由于前后两个车厢盖板2的上部均设有牵引装置,因此,在任何场所下,垃圾车厢都无需掉头,可通过车辆钩臂将垃圾车厢勾起,平稳的放置到垃圾运输车上,方便运输,提高工作效率。当垃圾车厢需要清洗时,可以打开两侧的车厢盖板2,操作者可以用水枪直接在车厢内进行清洗,清水从一端进去,污水从另一端排出,无回流现象,无阻力,提高冲洗质量和冲洗效率。本技术在加工工艺上,采用车厢盖板2的上部与车厢箱体I的上部通过铰链3铰接在一起,装配方便,由于采用铰链连接,焊接地方少,更换方便,从而减少生产成本。本技术车厢盖板2上的透视窗8设置在车厢盖板2的左侧,目的是确保车厢箱体I装上车架后,始终与司机的驾驶座位保持一致,方便司机进行观察。作为优选,透视窗上安装有玻璃,将玻璃放置在车厢盖板2上开设的玻璃槽内,然后在玻璃的四周垫上橡胶圈,用压片将玻璃压实,使得玻璃外表面刚好与车厢盖板2的外表面持平。作为优选,玻璃采用特种玻璃,起到防震防摔抗压的作用,玻璃一旦弄脏,很容易清洗干净。玻璃在装配时采用螺钉固定,一旦破损,方便更换。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部”、“下部”、“中部”、“内侧”、“夕卜侦等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技术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技术的限制。在本技术的描述中,需要说明的是,除非另有明确的规定和限定,术语“设置”、“连接”、“设”等等应做广义理解,例如,可以是固定连接,一体地连接,也可以是可拆卸连接;也可以是两个元件内部的连通;可以是直接相连,也可以通过中间媒介间接相连,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可以根据具体情况理解上述术语在本技术中的具体含义。上文的详细说明仅仅是针对本技术的可行性实施方式的具体说明,它们并非用以限制本技术的保护范围,凡未脱离本技术技艺精神所作的等效实施方式、变更和改造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双开门可视垃圾车厢,包括车厢箱体(I)、开设在车厢箱体(I)外表面的垃圾投放口(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厢箱体(I)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车厢盖板(2),车厢盖板(2)的上部与车厢箱体(I)的上部通过铰链(3)铰接在一起,车厢盖板(2)的下部通过锁紧装置(4)与车厢箱体(I)紧固连接,所述的车厢箱体(I)左右两侧的内部与车厢盖板(2)内侧之间设有支撑装置(5),车厢盖板(2)外侧的上部设有牵引装置(6),车厢盖板(2)外表面的左侧设有透视窗(8)。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开门可视垃圾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紧装置(4)为门插。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开门可视垃圾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锁紧装置(4)为锁扣。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开门可视垃圾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装置(5)为支撑杆。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开门可视垃圾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支撑装置(5)为伸缩支撑杆。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开门可视垃圾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引装置(6)为挂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开门可视垃圾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牵引装置(6)为拉柄。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双开门可视垃圾车厢,其特征在于:所述的透视窗(8)上安装有玻璃。【专利摘要】本技术属于一种双开门可视垃圾车厢;包括车厢箱体、开设在车厢箱体外表面的垃圾投放口,所述的车厢箱体的前后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双开门可视垃圾车厢,包括车厢箱体(1)、开设在车厢箱体(1)外表面的垃圾投放口(7),其特征在于:所述的车厢箱体(1)的前后两侧分别设有车厢盖板(2),车厢盖板(2)的上部与车厢箱体(1)的上部通过铰链(3)铰接在一起,车厢盖板(2)的下部通过锁紧装置(4)与车厢箱体(1)紧固连接,所述的车厢箱体(1)左右两侧的内部与车厢盖板(2)内侧之间设有支撑装置(5),车厢盖板(2)外侧的上部设有牵引装置(6),车厢盖板(2)外表面的左侧设有透视窗(8)。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张菁菁,韩峰,贾林羽,胡绍铃,
申请(专利权)人:河南凯达汽车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河南;41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