瓶盖整列转盘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53904 阅读:54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15:53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瓶盖整列转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的中部设有转轴带动其转动,所述盘体上方设有中心圈,所述中心圈的外壁分别引出内螺旋圈与外螺旋圈,所述内螺旋圈套装于中心圈与外螺旋圈之间,所述盘体的转向与内、外螺旋圈的旋向一致,中心圈、内螺旋圈、外螺旋圈均静止不动,所述外螺旋圈的末端开口位于内螺旋圈的末端出口的前方,在外螺旋圈的末端处,所述外螺旋圈的内壁与内螺旋圈外壁距离为瓶盖外径的1——1.5倍;在外螺旋圈末端出口上方设置有控制刮刀,所述控制刮刀下方与转盘盘面距离为瓶盖厚度的1——1.5倍。经过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的瓶盖整列转盘调整后,大量的瓶盖可以顺次的从外螺旋圈的出口处一个个依次送出。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技术涉及医疗器械局部结构设计
,具体的说,是涉及一种瓶盖整列转盘,主要适用于在药品生产过程中,对大批量的圆形瓶盖进行排列,使其由杂乱无章的状态调整成整齐的队列,被顺利的输送到下一工序。
技术介绍
制药行业中,一种常见的方式是将药品装到瓶身中,再将圆形的瓶盖封装到瓶口,瓶盖需要排成整齐的一列被传送。现有技术中,瓶盖通常需要通过导轨、输送槽等方式进行传送,这种工艺常常需要人工放入,生产效率受到了很大限制。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辅助工具,能够使得大量的瓶盖自动的排列成整齐的队列被传送。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适应现实需要,提供一种瓶盖整列转盘。为了实现本技术的目的,本技术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瓶盖整列转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的中部设有转轴带动其转动,所述盘体上方设有中心圈,所述中心圈的外壁分别引出内螺旋圈与外螺旋圈,所述内螺旋圈套装于中心圈与外螺旋圈之间,所述盘体的转向与内、外螺旋圈的旋向一致,中心圈、内螺旋圈、外螺旋圈均静止不动,所述外螺旋圈的末端开口位于内螺旋圈的末端出口的前方,在外螺旋圈的末端处,所述外螺旋圈两圈内壁之间的距离为瓶盖外径的I一一1.5倍;在外螺旋圈末端出口上方设置有控制刮刀,所述控制刮刀下方与转盘盘面距离为瓶盖厚度的I一一1.5倍。所述中心圈、内螺旋圈、外螺旋圈的圈壁均呈薄板状且垂直于转盘的盘体,所述中心圈、内螺旋圈、外螺旋圈的主体高度依次递增。所述外螺旋圈末端出口内侧的外螺旋圈高度为瓶盖厚度的I一一1.5倍,所述控制刮刀由外螺旋圈的开口处延伸至开口内一圈的一侧。在所述内螺旋圈的末端出口外侧的外螺旋圈上设有调整刮刀,所述调整刮刀由外螺旋圈的侧壁延伸至内螺旋圈的一侧。所述内螺旋圈末端出口处与外螺旋圈内壁的距离为瓶盖外径的I一一1.5倍。所述内螺旋圈外壁与外螺旋圈内壁主体的距离大于内螺旋圈末端开口处内螺旋圈外壁与外螺旋圈内壁的距离,所述中心圈与内螺旋圈之间的距离大于瓶盖外径的2倍。本技术的有益效果在于:经过本技术的瓶盖整列转盘调整后,大量的瓶盖可以顺次的从外螺旋圈的出口处一个个依次送出,与出口处的溜槽、传送带等设备配合使用,瓶盖即可被成列的传送至下一工序。【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的结构示意图。图中,I为盘体,2为转轴,3为中心圈,4为内螺旋圈,5为外螺旋圈,6为控制刮刀,7为调整刮刀。【具体实施方式】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技术进一步说明:实施例:参见图1。本技术公开了一种瓶盖整列转盘,包括盘体1,所述盘体I的中部设有转轴2并通过转轴2带动其转动,所述盘体I上方设有中心圈3,所述中心圈3的外壁分别引出内螺旋圈4与外螺旋圈5,所述内螺旋圈4套装于中心圈3与外螺旋圈5之间,所述盘体I的转向与内、外螺旋圈的旋向一致,中心圈3、内螺旋圈4、外螺旋圈5均静止不动,所述外螺旋圈5的末端开口位于内螺旋圈4的末端出口的前方,在外螺旋圈5的末端处,所述外螺旋圈两圈内壁之间的距离为瓶盖外径的I一一 1.5倍,即在图中a处,外螺旋圈5最外圈的内壁与相邻的内壁之间的距离以略大于瓶盖外径为宜,在外螺旋圈5末端出口上方设置有控制刮刀6,所述控制刮刀6下方与转盘盘面的距离为瓶盖厚度的I一一 1.5倍,控制刮刀6下方与转盘盘面的距离以略大于瓶盖厚度为宜。本技术的原理如下:将瓶盖倒在盘体上内螺旋圈、外螺旋圈与中心圈之间的通道中,转轴2带动盘体I顺时针转动,则盘中的多个瓶盖都汇集至图中a处的出口,到a处附近,由于此处通道已经过设计变窄,且控制刮刀6的高度也设定好,因此此处每次仅允许一个瓶盖通过,其余多余的瓶盖都被控制刮刀6刮走,落入旁边的外螺旋圈与内螺旋圈之间,随着转盘的盘体转动,这个过程往复进行。瓶盖由外螺旋圈出口处的控制刮刀6下方一个个顺次通过后,直接由输送带或者溜槽接住,即可整齐的被成列输送至下一工序。优选的,所述中心圈3、内螺旋圈4、外螺旋圈5的圈壁均呈薄板状且垂直于转盘的盘体1,如图所示,所述中心圈3、内螺旋圈4、外螺旋圈5的主体高度依次递增。这样,在瓶盖被控制刮刀刮下时,才能比较顺利的落入旁边的内螺旋圈与外螺旋圈。所述外螺旋圈5末端出口内侧的外螺旋圈5(即图中b处)高度为瓶盖厚度的I一一1.5倍,所述控制刮刀6由外螺旋圈的开口处延伸至开口内一圈的一侧。在图中a处右侧的外螺旋圈b处高度为略大于瓶盖的厚度,这个厚度刚好与控制刮刀6下方的空间高度一致,供控制刮刀6从b处跨过,顺利的将多余的瓶盖刮下。在所述内螺旋圈的末端出口外侧的外螺旋圈上设有调整刮刀7,所述调整刮刀7由外螺旋圈5的侧壁延伸至内螺旋圈4的一侧。调整刮刀7的设置,把即将输送到出口处的多余的瓶盖刮下一部分,不会有过多的瓶盖被向前输送。所述内螺旋圈末端出口 c处与外螺旋圈内壁的距离为瓶盖外径的I一一1.5倍,在这里,众多瓶盖会预先经过一个预调整,先将过多的瓶盖阻挡。所述内螺旋圈4外壁与外螺旋圈5内壁主体的距离大于内螺旋圈末端开口处内螺旋圈外壁与外螺旋圈内壁的距离,所述中心圈与内螺旋圈之间的距离大于瓶盖外径的2倍。这样,在整个盘面上,中心圈、内螺旋圈、外螺旋圈之间的距离,整体上都比较大,仅仅实在快要到达瓶盖出口时,有一个收缩段,在收缩段上,一方面将多余的瓶盖刮下,另一方面,使得瓶盖进行一个预调整。经过本技术的瓶盖整列转盘调整后,大量的瓶盖可以顺次的从外螺旋圈的出口处一个个一次送出,与出口处的溜槽、传送带等设备配合使用,瓶盖即可被成列的传送至下一工序。【主权项】1.一种瓶盖整列转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的中部设有转轴带动其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上方设有中心圈,所述中心圈的外壁分别引出内螺旋圈与外螺旋圈,所述内螺旋圈套装于中心圈与外螺旋圈之间,所述盘体的转向与内、外螺旋圈的旋向一致,中心圈、内螺旋圈、外螺旋圈均静止不动,所述外螺旋圈的末端开口位于内螺旋圈的末端出口的前方,在外螺旋圈的末端处,所述外螺旋圈两圈内壁之间的距离为瓶盖外径的I一一1.5倍;在外螺旋圈末端出口上方设置有控制刮刀,所述控制刮刀下方与转盘盘面距离为瓶盖厚度的1--1.5 倍。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整列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中心圈、内螺旋圈、外螺旋圈的圈壁均呈薄板状且垂直于转盘的盘体,所述中心圈、内螺旋圈、外螺旋圈的主体高度依次递增。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整列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外螺旋圈末端出口内侧的外螺旋圈高度为瓶盖厚度的I一一1.5倍,所述控制刮刀由外螺旋圈的开口处延伸至开口内一圈的一侧。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整列转盘,其特征在于:在所述内螺旋圈的末端出口外侧的外螺旋圈上设有调整刮刀,所述调整刮刀由外螺旋圈的侧壁延伸至内螺旋圈的一侧。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整列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旋圈末端出口处与外螺旋圈内壁的距离为瓶盖外径的I一一 1.5倍。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瓶盖整列转盘,其特征在于:所述内螺旋圈外壁与外螺旋圈内壁主体的距离大于内螺旋圈末端开口处内螺旋圈外壁与外螺旋圈内壁的距离,所述中心圈与内螺旋圈之间的距离大于瓶盖外径的2倍。【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瓶盖整列转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的中部设有转轴带动其转动,所述盘体上方设有中心圈,所述中心圈的外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瓶盖整列转盘,包括盘体,所述盘体的中部设有转轴带动其转动,其特征在于:所述盘体上方设有中心圈,所述中心圈的外壁分别引出内螺旋圈与外螺旋圈,所述内螺旋圈套装于中心圈与外螺旋圈之间,所述盘体的转向与内、外螺旋圈的旋向一致,中心圈、内螺旋圈、外螺旋圈均静止不动,所述外螺旋圈的末端开口位于内螺旋圈的末端出口的前方,在外螺旋圈的末端处,所述外螺旋圈两圈内壁之间的距离为瓶盖外径的1——1.5倍;在外螺旋圈末端出口上方设置有控制刮刀,所述控制刮刀下方与转盘盘面距离为瓶盖厚度的1——1.5倍。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王大冲
申请(专利权)人:回音必集团抚州制药有限公司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江西;36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