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黄斌专利>正文

一种气缸活塞防松连接结构制造技术

技术编号:12145275 阅读:70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3 02:19
本实用新型专利技术涉及一种气缸活塞防松连接结构,包括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与气缸接触,所述活塞上设有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和相应的内锥面,所述活塞杆上设有对应的环形槽和相应的外锥面,所述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与环形槽配合,所述内锥面与外锥面配合。通过连接环与环形槽配合,同时采用活塞与活塞杆的锥面配合方式,利用锥面来承担部分轴向力,防止活塞在移动过程中,轴向力全部作用在连接环上,以降低连接环受力,进一步提高活塞与活塞杆的连接可靠性,防止活塞与活塞杆脱落。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专利说明】
本技术涉及活塞
,尤其涉及一种气缸活塞防松连接结构。【
技术介绍
】当气缸行程较短、活塞与活塞杆相差不大或特殊需要时,活塞与活塞杆为整体式零件,常用材料为45号钢;在绝大多数情况下,活塞与活塞杆采用分体装配式,即活塞与活塞杆均为单独零件。活塞杆与活塞的连接方式有多种,如焊接式(应用较少)、螺母式等。现有技术中的活塞与活塞杆连接不牢靠,在活塞往复循环运动过程中,容易造成活塞与活塞杆脱落,导致生产事故的发生。【
技术实现思路
】本技术的目的是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连接牢靠的气缸活塞连接装置。本技术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一种气缸活塞防松连接结构,包括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与气缸接触,所述活塞由左活塞和右活塞组成,所述左活塞上设有第一连接环、所述右活塞上设有第二连接环,所述活塞杆上设有对应的环形槽,所述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与环形槽配合;所述活塞杆具有前外锥面和后外锥面,左活塞与右活塞具有相应的内锥面,使得左活塞的内锥面与前外锥面紧密配合,右活塞的内锥面与后外锥面紧密配合;活塞上具有螺栓孔,紧固螺栓穿过螺栓孔,与垫圈以及紧固螺母配合,实现左活塞与右活塞的固定连接。作为优选,所述活塞与活塞杆的接触处设有密封圈。作为优选,所述密封圈为O形密封圈或Y形密封圈。与现有的技术相比,本技术的有益效果是:本技术结构简单、设计合理,通过连接环与环形槽配合,同时采用活塞与活塞杆的锥面配合方式,利用锥面来承担部分轴向力,防止活塞在移动过程中,轴向力全部作用在连接环上,以降低连接环受力,进一步提高活塞与活塞杆的连接可靠性,防止活塞与活塞杆脱落。【【附图说明】】图1为本技术一种气缸活塞防松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是图1的A处的局部放大图。图中:1.活塞,2.活塞杆,3.气缸,4.第一连接环,5.紧固螺栓,6.第二连接环,7.密封圈,8.前外锥面,9.后外锥面,10.左活塞,11.右活塞,12.垫圈。【【具体实施方式】】为了使本技术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技术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技术,并不用于限定本技术。请参阅图1-2,图1为本技术一种气缸活塞防松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图2为图1的局部放大图。一种气缸活塞防松连接结构,包括活塞I和活塞杆2,所述活塞I与气缸3接触,所述活塞I由左活塞10和右活塞11组成,所述左活塞10上设有第一连接环4、所述右活塞11上设有第二连接环6,所述活塞杆2上设有对应的环形槽,所述第一连接环4、第二连接环6与环形槽配合;所述活塞杆2具有前外锥面8和后外锥面9,左活塞10与右活塞11具有相应的内锥面,使得左活塞10的内锥面与前外锥面8紧密配合,右活塞11的内锥面与后外锥面9紧密配合;活塞I上具有螺栓孔14,紧固螺栓5穿过螺栓孔14,与垫圈12以及紧固螺母13配合,实现左活塞10与右活塞11的固定连接。所述活塞I与活塞杆2的接触处设有密封圈7,所述密封圈7为O形密封圈或Y形密封圈,提高活塞I与活塞杆2之间的密封性能。所述活塞杆2采用实心结构,材料为35或45号钢,实心活塞杆2加工方便,应用较多。为了提高活塞杆2的耐磨性以及耐腐蚀性,活塞杆进行热处理并镀铬,镀层厚度为0.06-0.085mm,活塞杆 2 的表面粗糖度 Ra = (0.16-0.63) um。以上所述仅为本技术的较佳实施例而已,并不用以限制本技术,凡在本技术的精神和原则之内所作的任何修改、等同替换和改进等,均应包含在本技术的保护范围之内。【主权项】1.一种气缸活塞防松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I)和活塞杆(2),所述活塞(I)与气缸(3)接触,所述活塞(I)由左活塞(10)和右活塞(11)组成,所述左活塞(10)上设有第一连接环(4),所述右活塞(11)上设有第二连接环¢),所述活塞杆(2)上设有对应的环形槽,所述第一连接环(4)、第二连接环(6)与环形槽配合;所述活塞杆(2)具有前外锥面(8)和后外锥面(9),左活塞(10)与右活塞(11)具有相应的内锥面,使得左活塞(10)的内锥面与前外锥面(8)紧密配合,右活塞(11)的内锥面与后外锥面(9)紧密配合;活塞(I)上具有螺栓孔(14),紧固螺栓(5)穿过螺栓孔(14),与垫圈(12)以及紧固螺母(13)配合,实现左活塞(10)与右活塞(11)的固定连接。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气缸活塞防松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活塞(I)与活塞杆(2)的接触处设有密封圈(7)。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气缸活塞防松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密封圈(7)为O形密封圈或Y形密封圈。【专利摘要】本技术涉及一种气缸活塞防松连接结构,包括活塞和活塞杆,所述活塞与气缸接触,所述活塞上设有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和相应的内锥面,所述活塞杆上设有对应的环形槽和相应的外锥面,所述第一连接环、第二连接环与环形槽配合,所述内锥面与外锥面配合。通过连接环与环形槽配合,同时采用活塞与活塞杆的锥面配合方式,利用锥面来承担部分轴向力,防止活塞在移动过程中,轴向力全部作用在连接环上,以降低连接环受力,进一步提高活塞与活塞杆的连接可靠性,防止活塞与活塞杆脱落。【IPC分类】F16J1/12, F15B15/20, F15B15/14【公开号】CN204677527【申请号】CN201520177126【专利技术人】黄斌 【申请人】黄斌【公开日】2015年9月30日【申请日】2015年3月27日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气缸活塞防松连接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活塞(1)和活塞杆(2),所述活塞(1)与气缸(3)接触,所述活塞(1)由左活塞(10)和右活塞(11)组成,所述左活塞(10)上设有第一连接环(4),所述右活塞(11)上设有第二连接环(6),所述活塞杆(2)上设有对应的环形槽,所述第一连接环(4)、第二连接环(6)与环形槽配合;所述活塞杆(2)具有前外锥面(8)和后外锥面(9),左活塞(10)与右活塞(11)具有相应的内锥面,使得左活塞(10)的内锥面与前外锥面(8)紧密配合,右活塞(11)的内锥面与后外锥面(9)紧密配合;活塞(1)上具有螺栓孔(14),紧固螺栓(5)穿过螺栓孔(14),与垫圈(12)以及紧固螺母(13)配合,实现左活塞(10)与右活塞(11)的固定连接。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黄斌
申请(专利权)人:黄斌
类型:新型
国别省市:广东;44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