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专利查询>韩志强专利>正文

一种小儿清咽颗粒及其制备方法技术

技术编号:12141513 阅读:77 留言:0更新日期:2015-10-01 20:52
本发明专利技术公开一种小儿清咽颗粒。该颗粒的制备方法为取1/3量的板蓝根和连翘粉碎细粉;玄参和蝉蜕粉碎得细粉;余下2/3量的板蓝根水煎醇沉得清膏A;将余下2/3的连翘用水煎分离得浸膏B;将牛蒡子和薄荷置提取挥发油C;将牛蒡子和薄荷药渣水煎过滤,得滤液D;将蒲公英、牡丹皮和青黛水煎得滤液,滤液与牛蒡子和薄荷滤液D合并浓缩得清膏E;将清膏A、浸膏B、挥发油C和清膏E搅拌均匀,再加入板蓝根、连翘、玄参和蝉蜕细粉混合均匀得浸膏,加入蔗糖和糊精制粒。本发明专利技术优点在于,改进后的工艺其有效成分提取更完全、含量更高、稳定性更好,并且改进后的制备工艺的辅料添加比原药典工艺的辅料大大的减少,同时还能减少患者的服用量。

【技术实现步骤摘要】

本专利技术涉及一种医药领域的药用制剂,特别是涉及一种小儿清咽颗粒及其制备方 法。
技术介绍
小儿清咽颗粒为中国药典收载品种。由玄参、蒲公英、牛蒡子、薄荷、蝉蜕、板蓝根、 连翘、牡丹皮和青黛制备而成,具有清热解表,解毒利咽。用于小儿外感风热引起的发热头 痛,咳嗽音哑,咽喉肿痛。目前小儿清咽颗粒制备工艺基本是沿用传统汤剂的方法,薄荷提取挥发油,其他 原料药一起煎煮。由于混合提取或煎煮,会促使其单味原料药的有效成份不稳定,且原料药 混合煎煮有效成份的提取率也会大大降低,还不可避免的提出大量水溶性杂质。中药防病 治病的效果与提取物的量及其中有效成分的含量有直接关系。倘若提取工艺不合理、不科 学,势必造成有效成分的破坏和损失,从而影响制剂的质量、疗效。 随着临床上对药品质量、效果要求的不断提高及制药工艺的不断发展,该工艺已 不能满足当前需求,急需一种有效成分提取更完全、含量更高的制剂工艺,以更好地发挥小 儿清咽颗粒经典组方的药用价值。
技术实现思路
本专利技术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提供一种有效成分提取更完全、含 量更高、稳定性更好的小儿清咽颗粒,从而更好地发挥该传统验方的药用价值。本专利技术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小儿清咽颗粒的制备方法。本专利技术是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本专利技术小儿清咽颗粒由如下原料药和制备方法制成:原料药组成为: 玄参50-150重量份 蒲公英50-150重量份牛蒡子30-9Q重量份 青黛80-220重量份 薄荷15-45重量份 蝉蜕15_45重量份 板蓝根50-150重量份 连翘50-150重量份牡丹皮15-45重量份; 制备方法为: 取1/3量的板蓝根和1/3量的连翘分别洗净、烘干,粉碎得细粉;将玄参和蝉蜕分 别洗净、烘干,粉碎得细粉;将余下2/3量的板蓝根洗净,用4-12倍量的水煎煮二次,第一 次1. 5-2. 5小时,第二次1-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100°C测相对密度 为1.15-1. 18,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100°C 测相对密度为1. 25-1. 30的清膏A;将余下2/3的连翘用清水洗净,加4-12倍量的水煎煮 二次,第一次1. 5-2. 5小时,第二次1-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滤液离心分离,3000rpm 离心,分离上清液,水浴蒸干浓缩至1. 25-1. 30的浸膏B;将牛蒡子和薄荷置提取罐中,加 4-12倍量水,浸泡2-4天后进行水蒸汽蒸馏,从沸腾开始计时蒸馏1. 5-4. 5小时,收集挥发 油C;将牛蒡子和薄荷药渣加入原药材3-9倍量水,煎煮0. 5-1. 5小时放出药液,80目筛过 滤,得滤液D;将蒲公英、牡丹皮和分三包用白布包好的青黛加4-12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 0. 5-1. 5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牛蒡子和薄荷滤液D合并,混合均匀,浓缩 至40-60°C热测相对密度为1. 35~1. 40的清膏E;将清膏A、浸膏B、挥发油C和清膏E用 高速搅拌机进行搅拌均匀,再加入板蓝根、连翘、玄参和蝉蜕细粉混合搅拌均匀得浸膏,再 加入蔗糖250-750重量份、糊精130-390重量份用70%乙醇制粒,颗粒于沸腾干燥机中沸腾 干燥即得。 上述1/3量板蓝根、1/3量连翘、玄参和蝉蜕优选用高速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 本专利技术小儿清咽颗粒的原料药组成优选为: 玄参100重量份 蒲公英100重量份牛蒡子60重量份 青黛150重量份 薄荷30重量份 蝉蜕30重量份 板蓝根100重量份连翘100重量份牡丹皮^重量份。 本专利技术小儿清咽颗粒的原料药组成优选为: 玄参55重量份 蒲公英145重量份牛蒡子35重量份 青黛215重量份 薄荷20重量份 蝉晚40重量份 板蓝根55重量份 连翘145重量份 牡丹皮20重量份。 本专利技术小儿清咽颗粒的原料药组成优选为: 玄参145重量份 蒲公英55重量份牛蒡子85重量份 青黛85重量份 薄荷40重量份 蝉蜕20重量份 板蓝根145重量份 连翘55重量份牡丹皮40重量份。 本专利技术小儿清咽颗粒的制备方法优选为:取1/3量的板蓝根和1/3量的连翘分别 洗净、烘干,用高速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得细粉;将玄参和蝉蜕分别洗净、烘干,用高速粉 碎机粉碎过80目筛得细粉;将余下2/3量的板蓝根洗净,用8倍量的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 小时,第二次1. 5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80°C测相对密度为1. 15-1. 18,加 乙醇使含醇量达65%,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80°C测相对密度为1.25-1. 30 的清膏A;将余下2/3的连翘用清水洗净,加8倍量的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 1. 5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滤液离心分离,3000rpm离心,分离上清液,水浴蒸干浓缩至 1. 25-1. 30的浸膏B;将牛蒡子和薄荷置提取罐中,加8倍量水,浸泡3天后进行水蒸汽蒸 馏,从沸腾开始计时蒸馏3小时,收集挥发油C;将牛蒡子和薄荷药渣加入原药材6倍量水, 煎煮1小时放出药液,80目筛过滤,得滤液D;将蒲公英、牡丹皮和分三包用白布包好的青黛 加8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牛蒡子和薄荷滤液D合 并,混合均匀,浓缩至50°C热测相对密度为1. 35~1. 40的清膏E;将清膏A、浸膏B、挥发油C和清膏E用高速搅拌机进行搅拌均匀,再加入板蓝根、连翘、玄参和蝉蜕细粉混合搅拌均 匀得浸膏,再加入蔗糖500重量份、糊精260重量份用70%乙醇制粒,颗粒于沸腾干燥机中 沸腾干燥即得。 本专利技术小儿清咽颗粒由如下原料药和制备方法制成: 所述重量份是以g为计算单位; 原料药组成为: 玄参l〇〇g 蒲公英100g牛蒡子60g 青黛150g 薄荷30g 蝉蜕30g 板蓝根l〇〇g 连翘100g 牡丹皮30g; 制备方法为: 取1/3量的板蓝根和1/3量的连翘分别洗净、烘干,用高速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 得细粉;将玄参和蝉蜕分别洗净、烘干,用高速粉碎机粉碎过80目筛得细粉;将余下2/3量 的板蓝根洗净,用8倍量的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 5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 过,滤液浓缩至80°C测相对密度为1. 15-1. 18,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静置,取上清液 回收乙醇,并浓缩至80°C测相对密度为1. 25-1. 30的清膏A;将余下2/3的连翘用清水洗 净,加8倍量的水煎煮二次,第一次2小时,第二次1. 5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滤液离心 分离,3000rpm离心,分离上清液,水浴蒸干浓缩至1. 25-1. 30的浸膏B;将牛蒡子和薄荷置 提取罐中,加8倍量水,浸泡3天后进行水蒸汽蒸馏,从沸腾开始计时蒸馏3小时,收集挥发 油C;将牛蒡子和薄荷药渣加入原药材6倍量水,煎煮1小时放出药液,80目筛过滤,得滤液 D;将蒲公英、牡丹皮和分三包用白布包好的青黛加8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1小时,合并两 次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牛蒡子和薄荷滤液D合并,混合均匀,浓缩至50°C热测相对密度 为1. 35~1. 40的清膏E;将清膏A、浸膏B、挥发油C和清膏E用高速搅拌机进行搅拌均勾, 再加入板蓝根、连翘、玄参和蝉蜕细粉混合搅拌均匀得浸膏,再加入蔗糖50本文档来自技高网...

【技术保护点】
一种小儿清咽颗粒,其特征在于,该小儿清咽颗粒由如下原料药和制备方法制成:原料药组成为:玄参 50‑150重量份  蒲公英 50‑150重量份  牛蒡子 30‑90重量份青黛 80‑220重量份  薄荷 15‑45重量份  蝉蜕 15‑45重量份板蓝根 50‑150重量份  连翘 50‑150重量份  牡丹皮 15‑45重量份;制备方法为:取1/3量的板蓝根和1/3量的连翘分别洗净、烘干,粉碎得细粉;将玄参和蝉蜕分别洗净、烘干,粉碎得细粉;将余下2/3量的板蓝根洗净,用4‑12倍量的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2.5小时,第二次1‑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浓缩至60‑100℃测相对密度为1.15‑1.18,加乙醇使含醇量达65%,静置,取上清液回收乙醇,并浓缩至60‑100℃测相对密度为1.25‑1.30的清膏A;将余下2/3的连翘用清水洗净,加4‑12倍量的水煎煮二次,第一次1.5‑2.5小时,第二次1‑2小时,合并两次煎液,过滤,滤液离心分离,3000rpm离心,分离上清液,水浴蒸干浓缩至1.25‑1.30的浸膏B;将牛蒡子和薄荷置提取罐中,加4‑12倍量水,浸泡2‑4天后进行水蒸汽蒸馏,从沸腾开始计时蒸馏1.5‑4.5小时,收集挥发油C;将牛蒡子和薄荷药渣加入原药材3‑9倍量水,煎煮0.5‑1.5小时放出药液,80目筛过滤,得滤液D;将蒲公英、牡丹皮和分三包用白布包好的青黛加4‑12倍量水煎煮两次,每次0.5‑1.5小时,合并两次煎液,滤过,滤液与上述牛蒡子和薄荷滤液D合并,混合均匀,浓缩至40‑60℃热测相对密度为1.35~1.40的清膏E;将清膏A、浸膏B、挥发油C和清膏E用高速搅拌机进行搅拌均匀,再加入板蓝根、连翘、玄参和蝉蜕细粉混合搅拌均匀得浸膏,再加入蔗糖250‑750重量份、糊精130‑390重量份用70%乙醇制粒,颗粒于沸腾干燥机中沸腾干燥即得。...

【技术特征摘要】

【专利技术属性】
技术研发人员:韩志强
申请(专利权)人:韩志强
类型:发明
国别省市:河北;13

网友询问留言 已有0条评论
  • 还没有人留言评论。发表了对其他浏览者有用的留言会获得科技券。

1